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去骨瓣减压应用改良Paine点穿刺监测脑室内颅内压的优势 被引量:1
1
作者 田和平 钟琦 +1 位作者 王耿焕 周海航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开颅去骨瓣减压术(DC)中应用改良Paine点穿刺行脑室内颅内压(ICP)监测探头置入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8例重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C联合脑室内ICP...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开颅去骨瓣减压术(DC)中应用改良Paine点穿刺行脑室内颅内压(ICP)监测探头置入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8例重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C联合脑室内ICP监护术,按照ICP监测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5例),其中观察组行DC切口内改良Paine点穿刺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对照组行传统DC对侧切口颅骨钻孔经Kocher点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用时、术后甘露醇使用剂量及持续时间、ICP监测持续时间、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术后3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两组一般资料、甘露醇使用剂量、甘露醇持续时间和ICP监测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明显少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传统的DC对侧切口颅骨钻孔经Kocher点行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重型脑外伤DC术中通过切口内改良Paine点穿刺行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可缩短手术用时,降低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探头置入术 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
下载PDF
脑室镜血肿清除术治疗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蓝吉斌 李志星 《微创医学》 2024年第4期456-459,共4页
目的 探讨脑室镜血肿清除术治疗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25例PIVH患儿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若病情恶化则行侧脑室钻孔引流术;另选取2019年... 目的 探讨脑室镜血肿清除术治疗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25例PIVH患儿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若病情恶化则行侧脑室钻孔引流术;另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在该院小儿外科接受治疗,且一般资料与对照组均衡可比的29例PIVH患儿设为观察组,给予脑室镜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神经行为(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法,NBNA)、随访6个月后记录遗症发生情况及发育商(DQ)。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儿的NBN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儿的DQ状态优于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脑室镜血肿清除术治疗新生儿PIVH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儿的预后,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具有操作简单、微创、易于掌握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脑室 引流术 新生儿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脑室-腰大池序贯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后继发引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原因分析
3
作者 张晋宁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5-38,共4页
目的探究对重度脑室出血患者行脑室-腰大池序贯引流后发生脑积水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泉州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度脑室出血患者99例。根据是否继发脑积水分为实验组(n=33)和对照组(n=66),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究对重度脑室出血患者行脑室-腰大池序贯引流后发生脑积水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泉州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度脑室出血患者99例。根据是否继发脑积水分为实验组(n=33)和对照组(n=66),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实验组患者Graeb评分更高,脑脊液引流速度≤8-10 ml/h的比例更高,引流时程≤7 d的比例更高,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2.73%,显著低于对照组(8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腰大池序贯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是安全有效的。高Graeb评分、脑脊液引流速度慢(≤8-10 ml/h)、引流时程短(≤7 d)等均是脑室出血引流术后继发引流依赖性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性地减少上述危险因素,可减少脑积水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引流 腰大池引流 脑室出血 脑积水
下载PDF
改良Paine点穿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经翼点开颅术中治疗脑室出血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田和平 王耿焕 +1 位作者 沈和平 周海航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501-505,511,共6页
目的 探讨改良Paine点穿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经翼点开颅术中治疗脑室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行经翼点开颅血肿清除联合脑室穿刺引流术的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脑室穿... 目的 探讨改良Paine点穿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经翼点开颅术中治疗脑室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行经翼点开颅血肿清除联合脑室穿刺引流术的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脑室穿刺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观察组行手术切口内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引流,对照组行对侧切口经Kocher点脑室钻孔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疗效指标(穿刺通道出血率、带管时间、脑室出血清除率、颅内感染率)、预后指标[术后1个月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穿刺通道出血率、带管时间、颅内感染率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且其术后第5天脑室出血清除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存活的患者中,两组GCS、NIH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的对侧切口经Kocher点脑室钻孔引流术,高血压性脑出血翼点开颅术中应用同侧切口内改良Paine点穿刺治疗脑室出血可提高脑室出血清除率,缩短手术用时及带管时间,降低术后穿刺通道出血率及颅内感染率,且并不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脑室出血 经翼点开颅术 脑室钻孔引流术 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
下载PDF
长程、长时间持续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伴脑积水的疗效
5
作者 张圣坤 唐忠 +4 位作者 陈启富 张铭芙 陈思 董白晶 初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长程、长时间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伴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2月应用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的43例脑室出血伴脑积水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采用传统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传统组),17例采用长程、长时间脑... 目的探讨长程、长时间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伴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2月应用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的43例脑室出血伴脑积水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采用传统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传统组),17例采用长程、长时间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长程长时间组)。结果传统组引流管放置时间7~12 d,平均(9.76±1.14)d;长程长时间组引流管放置时间13~43 d,平均(16.17±5.29)d。长程长时间组住院时间[(18.70±6.99)d]较传统组[(15.53±3.16)d]有所增加,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101)。长程长时间组二次脑室置管率(0%)、脑脊液漏发生率(0%)、颅内感染发生率(0%)较传统组(分别为30.77%、30.77%、26.92%)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3个月,长程长时间组预后良好率(100.00%;mRS评分0~2分)与传统组(96.15%)无统计学差异(P=0.605)。结论长程、长时间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伴脑积水,虽然延长脑室引流管留置的时间,但是没有明显增加住院时间,而且明显降低二次脑室置管率、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脑积水 脑室外引流术 疗效
下载PDF
右侧侧脑室及第三脑室脂肪神经细胞瘤1例
6
作者 梁旭红 薛晨 +3 位作者 戚文章 袁倩倩 阮一鸣 肖朝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8-798,共1页
患者,男,37岁,10天前无明显诱因头部阵发性疼痛,以右顶部为主,行走时偶发双下肢无力,伴呕吐、小便失禁;既往体健。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5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2.5%,血红蛋白146 g/L,血小板272×10^(9... 患者,男,37岁,10天前无明显诱因头部阵发性疼痛,以右顶部为主,行走时偶发双下肢无力,伴呕吐、小便失禁;既往体健。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5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2.5%,血红蛋白146 g/L,血小板272×10^(9)/L,凝血酶原时间11.1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脑室 第三脑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不同剂量尿激酶对脑出血脑室铸型溶血效果的对比研究
7
作者 王黎云 李谷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6期1024-1026,103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尿激酶用于脑室出血铸型的溶血效果。方法选择脑室出血患者2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组3、治疗组4、治疗组5。五组均行双侧脑室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组1予尿激酶灌注2万单位;灌注后夹闭1 h开放引流管...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尿激酶用于脑室出血铸型的溶血效果。方法选择脑室出血患者2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组3、治疗组4、治疗组5。五组均行双侧脑室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组1予尿激酶灌注2万单位;灌注后夹闭1 h开放引流管,次日复查头颅CT。治疗组2予尿激酶灌注4万单位;灌注后夹闭1 h开放引流管,次日复查头颅CT。治疗组3予尿激酶灌注6万单位;灌注后夹闭1 h开放引流管,次日复查头颅CT。治疗组4予尿激酶灌注8万单位;灌注后夹闭1 h开放引流管,次日复查头颅CT。治疗组5予尿激酶灌注10万单位;灌注后夹闭1 h开放引流管,次日复查头颅CT。观察对比五组患者脑室血肿排出量。结果治疗组1血肿排出量为(8.28±1.06)mL,治疗组2血肿排出量为(10.70±2.08)mL,治疗组3血肿排出量为(14.28±2.34)mL,治疗组4血肿排出量为(15.83±2.78)mL,治疗组5血肿排出量为(19.93±2.97)mL;并发症(颅内感染发生率):治疗组1为17.95%,治疗组2为5.00%,治疗组3为2.63%,治疗组4为5.00%,治疗组5为2.56%。治疗组1颅内感染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再出血发生率):治疗组1为0,治疗组2为0,治疗组3为2.63%,治疗组4为10.00%,治疗组5为15.38%。提示随着尿激酶剂量的增大,再出血发生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4~6万单位剂量尿激酶在脑室出血患者中使用最合适,并发症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尿激酶 脑室出血 脑室外引流术
下载PDF
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患儿发生混合型脑性瘫痪预测模型的建立
8
作者 黄婷婷 张岚 +3 位作者 邢威 李贞 王飞 张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9-666,共8页
目的建立脑室周围白质损伤(PWMI)患儿发生混合型脑性瘫痪的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9月—2022年10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MRI诊断为PWMI(6个月~2岁)并随访至2岁后确诊为混合型脑性瘫痪的患儿,将其分为混合型组和... 目的建立脑室周围白质损伤(PWMI)患儿发生混合型脑性瘫痪的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9月—2022年10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MRI诊断为PWMI(6个月~2岁)并随访至2岁后确诊为混合型脑性瘫痪的患儿,将其分为混合型组和痉挛型组。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PWMI混合型脑性瘫痪相关的MRI征象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五折交叉及重复交叉验证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并进行决策曲线分析。分析独立MRI征象与混合型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35例PWMI脑性瘫痪患儿,痉挛型100例,混合型35例。丘脑腹外侧核(OR=27.500,95%CI 8.293~90.942)、后壳核(OR=13.700,95%CI 4.489~41.549)、海马(OR=7.200,95%CI 1.702~30.813)及尾状核损伤(OR=5.800,95%CI1.973~16.950)与混合型脑性瘫痪相关,并基于以上4个变量构建预测模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60(95%CI0.934~0.988),五折交叉及重复交叉验证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0.96;并具有良好的校准度(χ^(2)=3.712,P=0.529)及临床应用性。模型的4个独立MRI征象均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相关(r=0.559、0.581、0.171、0.409,P均<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可早期准确地预测PWMI混合型脑性瘫痪高危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周围白质损伤 混合型脑性瘫痪 痉挛型脑性瘫痪 磁共振成像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所致细菌性脑室炎及脑膜炎1例
9
作者 伍碧武 黄晓岚 +6 位作者 刘振洋 毋海兰 李婉贞 李南洋 胡锦 张菁 刘笑芬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4,共5页
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所致的重症感染患者比率的增加,以及有限的抗菌药物选择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是神经外科术后常见且致... 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所致的重症感染患者比率的增加,以及有限的抗菌药物选择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是神经外科术后常见且致死率较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许多抗菌药物不易或较少穿透血脑屏障,无法在感染部位达到有效杀菌浓度,因此由CRE引起的CNS感染往往治疗难度较大[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细菌性脑室 脑膜炎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治疗药物监测
下载PDF
胎儿侧脑室增宽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马翠 代天怡 +2 位作者 杨晓月 山丹 刘静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胎儿侧脑室增宽(ventriculomegaly,VM)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1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胎儿VM孕妇179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继续妊娠组(152例)和引产组(2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胎... 目的探讨胎儿侧脑室增宽(ventriculomegaly,VM)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1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胎儿VM孕妇179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继续妊娠组(152例)和引产组(2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胎儿VM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179例孕妇年龄18~45岁,平均(31.8±4.0)岁,诊断孕周11~40周,平均(27.2±5.9)周。76例孕妇行遗传学检查,其中正常61例(80.3%),异常15例(19.7%),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例,染色体结构异常3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1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诊断孕周≤28周(OR=10.742,95%CI:1.329~86.840,P=0.026)、重度VM(OR=76.674,95%CI:11.266~521.805,P<0.010)及非孤立性VM(OR=10.109,95%CI:1.027~84.439,P=0.020)的孕妇容易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结论诊断孕周≤28周、重度VM及非孤立性VM是导致胎儿VM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增宽 胎儿 孕妇 妊娠结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结核性脑积水患者的侧脑室和腰大池脑脊液参数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孙久君 殷成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核性脑积水时,使用侧脑室脑脊液和使用腰大池脑脊液化验结果作为分流参考指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8例结核性脑积水患者。在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之前,分别从腰大池和侧脑室取脑脊液,送常规与生化检测... 目的探讨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核性脑积水时,使用侧脑室脑脊液和使用腰大池脑脊液化验结果作为分流参考指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8例结核性脑积水患者。在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之前,分别从腰大池和侧脑室取脑脊液,送常规与生化检测。对上述来源两个不同部位的脑脊液进行参数分析,并随访患者手术疗效。结果腰大池有核细胞、葡萄糖、氯化物、蛋白质含量与侧脑室这些指标有明显相关性(P<0.05);腰大池脑脊液有核细胞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侧脑室(P<0.05)。后期随访过程中,除1例失去联系,其余患者手术效果良好。结论由于侧脑室脑脊液与腰大池脑脊液存在明显差异,脑室腹腔分流术应取侧脑室脑脊液作为分流的临床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积水 脑脊液 腰大池 脑室 脑室腹腔分流术
下载PDF
改良VPS治疗脑室出血后脑积水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铁离子和水通道蛋白-4的影响
12
作者 郭延兵 李晓辉 王新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1785-1789,共5页
目的 探讨改良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在脑室出血(IVH)后脑积水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IVH后脑积水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传统VPS治疗,研究组接受改良... 目的 探讨改良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在脑室出血(IVH)后脑积水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IVH后脑积水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传统VPS治疗,研究组接受改良VPS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神经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及相关因子[白蛋白商(QAl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铁离子(Fe)、水通道蛋白-4(AQP-4)水平、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步态障碍评分(Tinetti评分)、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情况良好率。结果 研究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第7天,研究组NIHSS评分、脑脊液NSE和QAlb、血清Fe和AQP-4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术后第6个月MoCA评分、ADL评分、Tinetti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改良VPS治疗IVH后脑积水患者,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恢复认知功能和步态,增强日常生存能力,改善患者预后,且能减少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后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神经功能 铁离子 水通道蛋白-4 生活能力 预后
下载PDF
侧脑室穿刺辅助颅骨修补手术1例
13
作者 于涛 王文成 +1 位作者 王召平 刘斌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0期179-182,共4页
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大量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等疾病的有效手段,能减少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但术后遗留的较大范围的颅骨缺损可导致头痛、癫痫、神经功能减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颅骨缺损患者常因脑... 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大量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等疾病的有效手段,能减少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但术后遗留的较大范围的颅骨缺损可导致头痛、癫痫、神经功能减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颅骨缺损患者常因脑软化灶形成、脑室穿通畸形形成、硬脑膜下积液、脑积水出现脑膨隆情况,导致颅骨修补手术时修补材料置入困难,本例患者通过术中侧脑室穿刺释放脑脊液、缓解脑膨隆后顺利完成颅骨修补手术,为部分脑膨隆的颅骨缺损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穿刺 颅脑修补 脑膨隆
下载PDF
术中B超指引颅内压传感器置入移位、变形脑室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施振华 罗诚 +5 位作者 唐文学 姜俊良 汪云峰 张宁 裘五四 程军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4期619-621,共3页
目的 分析探讨术中B超在重型颅脑外伤脑疝患者去骨瓣减压术中脑室型颅内压监护传感器置入变形、移位脑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4例重型颅脑外伤脑疝需先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去骨瓣减压后在B超指导下行脑室穿刺,对这些患者脑室型颅... 目的 分析探讨术中B超在重型颅脑外伤脑疝患者去骨瓣减压术中脑室型颅内压监护传感器置入变形、移位脑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4例重型颅脑外伤脑疝需先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去骨瓣减压后在B超指导下行脑室穿刺,对这些患者脑室型颅内压传感器穿刺到位情况、并发症情况回顾分析。结果 34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脑室,其中33例首次置入成功,无术后颅内感染及穿刺相关出血病例。结论 术中B超指导去骨瓣减压术后行脑室型颅内压监护传感器置入变形移位脑室安全有效,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超声 脑室穿刺 颅内压监护 重型颅脑外伤
下载PDF
脑室出血患者经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效果及预后观察
15
作者 洪智勇 刘敏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691-1696,共6页
目的:探讨联合采用脑室外引流术及腰大池引流与单纯实施脑室外引流术对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影响。本研究将我院2019年2月至2023年6月确诊的150例脑室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了两组的情况: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术被用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联合采用脑室外引流术及腰大池引流与单纯实施脑室外引流术对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影响。本研究将我院2019年2月至2023年6月确诊的150例脑室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了两组的情况: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术被用于对照组的治疗,而治疗组使用了脑室外引流术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的结合方式进行治疗,总结比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状况。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良好、中等和差的比例分别为48、24和3;而对照组分别为34、22和19。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x2 = 12.255, P 2值分别为5.565、6.689、3.449、4.158、7.314,P均<0.01)。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脑室外引流术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的联合应用在治疗脑室出血方面显示出优越的疗效和安全性,预后状况让人满意,也较少出现并发症,整体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 腰大池引流 脑室出血
下载PDF
脑室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临床特点分析
16
作者 蒋念 潘舟洋 +3 位作者 陈银华 廖宇翔 廖新斌 张治平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45-54,共10页
目的总结脑室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20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诊治的13例脑室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病例,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手术记录以及住院治疗经过。结果13例非颅神经起源... 目的总结脑室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20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诊治的13例脑室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病例,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手术记录以及住院治疗经过。结果13例非颅神经起源的脑实质内或脑室神经鞘瘤,占同期神经鞘瘤的0.45%。患者年龄1~71岁,平均35.7岁;男性9例,女性4例(男∶女=2.25∶1.00)。患者症状出现时间从4 d到3年不等,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头痛,其次是癫痫发作。肿瘤位于额叶最常见,其次为小脑半球和颞叶。囊变、瘤周水肿是该肿瘤常见影像学特征,1例病例出现钙化。该13例术前均误诊为其他类型肿瘤,多数诊断为胶质瘤或脑膜瘤。结论脑室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术前难以与实质性肿瘤鉴别。该肿瘤起因不明,手术为首选治疗方式,除恶性神经鞘瘤外预后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脑实质 脑室 临床特点 神经影像 组织病理
下载PDF
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詹傲 卢熊伟 +2 位作者 岳林 张召 卫正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01-0005,共5页
早期颅骨修补+脑室腹腔分流联合,对脑外伤治疗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12-2023.12收治68例脑外伤患者,分组以电脑系统为准,常规组(34例,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研究组(34例,早期颅骨修补+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对两种疗法的效益进行浅析。结... 早期颅骨修补+脑室腹腔分流联合,对脑外伤治疗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12-2023.12收治68例脑外伤患者,分组以电脑系统为准,常规组(34例,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研究组(34例,早期颅骨修补+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对两种疗法的效益进行浅析。结果 常规组治疗有效率百分比占比最低,且该组患者并发症率占比最高(P<0.05);临床指标中,干预后常规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2.01±0.41)、GCS评分(12.89±2.01)、MSE(29.89±2.63),研究组(6.34±0.61)、(8.02±1.52)、(22.51±1.65),后者明显为优势方(P<0.05);严重颅脑外伤残疾评定量表(DRS)各维度得分指标中,研究组患者明显占据绝对优势(P<0.05);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指标中,常规组患者改善效果明显较差(P<0.05)。结论 早期颅骨修补+脑室腹腔分流联合治疗脑外伤,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尽快降低颅内压,同时促使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有效恢复,在患者疾病预后改善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脑室腹腔分流 治疗有效率 早期颅骨修补
下载PDF
内镜下血肿清除联合置管引流术对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血肿清除率及血清NSE、COR水平的影响
18
作者 凌成明 于泽奇 +4 位作者 阮涛 文志鹏 郭浩 王宇 曾思玉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63-68,78,共7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血肿清除与置管引流术联合对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血肿清除率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皮质醇(COR)水平的影响,以期为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9月于武警四川总队... 目的探讨内镜下血肿清除与置管引流术联合对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血肿清除率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皮质醇(COR)水平的影响,以期为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9月于武警四川总队医院就诊的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内镜下血肿清除联合置管引流术治疗的5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接受单纯置管引流术治疗的5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的血肿清除情况、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7 d的血清生化指标、脑循环动力学指标[平均血流速度(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外周阻力(R)、临界压力(CP)]和昏迷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同时比较2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预后情况[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2,P=0.368)。术前,2组患者血清NSE和CO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2组患者血清NSE和COR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Vmean、Qmean、R及C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2组患者Vmean和Qmean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R和C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GCS量表的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肢体运动3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2组患者GCS量表的3个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GOS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镜下血肿清除联合置管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能够有效清除血肿,降低血清NSE、COR水平,改善脑循环状况及预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清除 置管引流术 脑出血破入脑室 术后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循环
下载PDF
内镜通道下手术与钻孔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比较
19
作者 曾波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2期37-39,43,共4页
目的分析对比内镜通道下手术与钻孔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丰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室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掷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钻孔引流治疗)和观察组(采用内镜通道下手... 目的分析对比内镜通道下手术与钻孔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丰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室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掷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钻孔引流治疗)和观察组(采用内镜通道下手术治疗),各30例。比较分析2组围术期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水肿持续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较短,血肿清除率较高,术后Barthel指数(barthel,BI)评分较高(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s-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较对照组的66.67%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在治疗脑室出血过程中,采用内镜通道下手术治疗的效果较钻孔引流更显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围术期指标,促进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通道下手术 钻孔引流 脑室出血
下载PDF
侧脑室引流脑室出血患者颅内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0
作者 赵帅杰 李亚飞 +2 位作者 王昊天 闵有会 张辉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 探讨侧脑室引流脑室出血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4月医院收治的80例侧脑室引流脑室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引起患者颅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以多因素Logi... 目的 探讨侧脑室引流脑室出血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4月医院收治的80例侧脑室引流脑室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引起患者颅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颅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颅内感染病原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22.73%)与金黄色葡萄球菌(25.00)为占比最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现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时间>3 d、手术前格拉斯哥积分(GCS)分数≤8分、行尿激酶灌注冲洗为影响多侧脑室引流脑室出血患者出现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侧脑室引流脑室出血患者中内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感染细菌类别。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时间>3 d、术前GCS分数≤8分、行尿激酶灌注冲洗为影响多侧脑室引流脑室出血患者出现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 引流 脑室出血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