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8篇文章
< 1 2 2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内皮素-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联合检测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142例手术预后的价值
1
作者 金祥兵 邓明均 +4 位作者 吴晓宏 丁冬官 陈伟 王冰 何强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186-119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内皮素-1(E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联合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预后不良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14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 目的探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内皮素-1(E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联合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预后不良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14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病人术前、入院1周(均为术后)、术后6个月血清HIF-1α、ET-1、MMP-9水平并进行比较。另依据病人出院6个月后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101例)和预后不良组(41例),对比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术前、入院1周、术后6个月血清HIF-1α、ET-1、MMP-9水平,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及血清HIF-1α、ET-1、MMP-9单项及联合检测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术前血清HIF-1α、ET-1、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随访6个月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8.87%(41/142),血清HIF-1α、ET-1、MMP-9水平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入院1周、术后6个月血清HIF-1α(42.43±3.05)μg/L和(41.53±4.52)μg/L、ET-1(14.27±1.24)ng/L和(13.96±2.04)ng/L、MMP-9(15.57±1.81)μg/L和(14.68±2.65)μg/L均低于术前(51.19±4.38)μg/L、(16.50±1.45)ng/L、(18.26±2.29)μg/L;预后良好组入院1周、术后6个月血清HIF-1α(40.78±1.53)μg/L和(34.87±4.68)μg/L、ET-1(13.12±2.16)ng/L和(10.05±1.96)ng/L、MMP-9(14.87±1.20)μg/L和(12.21±2.87)μg/L均低于术前(47.82±4.13)μg/L、(14.89±2.75)ng/L、(17.41±1.21)μg/L;预后良好组术后6个月血清HIF-1α、ET-1、MMP-9水平均低于入院1周(P<0.05)。预后不良组术前、入院1周、术后6个月血清HIF-1α、ET-1、MMP-9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多发动脉瘤、脑积水、Hunt-Hess分级Ⅳ~Ⅴ级、CT Fisher分级3~4级、手术时机为≥72 h、并发脑血管痉挛、并发脑梗死病人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Hunt-Hess分级Ⅳ~Ⅴ级、手术时机为≥72 h、术前及入院1周血清HIF-1α、ET-1、MMP-9高水平均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术前及入院1周血清HIF-1α、ET-1、MMP-9三者联合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预后不良的灵敏度(97.56%、95.12%)和曲线下面积(0.93、0.91)高于单独预测(P<0.05),特异度与单独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术前血清HIF-1α、ET-1、MMP-9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群,术前和入院1周血清HIF-1α、ET-1、MMP-9高水平均是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预后不良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但三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缺氧诱导因子-1Α 内皮-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预后
下载PDF
丘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勇军 张新华 +3 位作者 邹伟 刘淑云 张平 蒋福生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1期107-108,125,共3页
目的研究丘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SIHTH)患者不同时点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关系。方法23例SIHTH患者分为CVS组和无CVS组。CVS的判定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放射免疫法测定ET-1水平,比较两组病人的ET-1水... 目的研究丘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SIHTH)患者不同时点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关系。方法23例SIHTH患者分为CVS组和无CVS组。CVS的判定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放射免疫法测定ET-1水平,比较两组病人的ET-1水平,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SIHTH患者血浆ET-1的水平较健康人群显著增高(P<0.05),CVS组较无CVS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SIHTH患者存在血管痉挛现象,血浆ET-1的水平有助于预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出血 脑室出血:内皮-1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内皮素-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华英 崔娅晖 +1 位作者 郑连红 王琮民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9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内皮素-1(ET-1)表达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按随机数...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内皮素-1(ET-1)表达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者均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组患者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均治疗14 d。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血清MCP-1、ET-1、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2.86%比14.29%,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内皮功能,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依达拉奉右莰醇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内皮-1 氧化应激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内皮微颗粒、内皮素-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NO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4
作者 肖磊 刘怀昌 谈炯新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4期343-345,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EMPs)水平和内皮细胞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34例、轻度子痫前期组45例、重度子痫前期组41例。选取同期正...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EMPs)水平和内皮细胞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34例、轻度子痫前期组45例、重度子痫前期组41例。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孕妇30例为对照组。比较4组的内皮细胞功能、血清EMPs、脉压水平的差异,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重度子痫前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脉压、血清EMPs、血清内皮素-1(ET-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高于对照组,NO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比较,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血清ET-1、MCP-1水平较高,NO水平较低(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脉压、血清EMPs、ET-1、MCP-1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NO水平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脉压水平、EMPs明显升高且存在内皮功能障碍;随着患者病情加重,脉压及血清EMPs、ET-1、MCP-1水平逐渐升高,而血清NO水平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内皮微颗粒 内皮细胞功能 内皮-1 一氧化氮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内皮素-1、转化生长因子-β1预测高尿酸血症患者非布司他治疗后疗效的价值
5
作者 王岚 张懿芳 +3 位作者 武众众 李霞 赵斌燕 李楠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937-941,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内皮素-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预测高尿酸血症(HUA)非布司他治疗后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武警山西总队医院收治的160例HU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口服非布司他进行治疗,根...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内皮素-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预测高尿酸血症(HUA)非布司他治疗后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武警山西总队医院收治的160例HU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口服非布司他进行治疗,根据患者使用非布司他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情况分为有效组(n=118)和无效组(n=42)。观察两组基础资料信息[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病程、疾病类型、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血肌酐、肾小球过滤率(GFR)、血尿酸、胱抑素C、内皮素-1、TGF-β1水平]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UA患者非布司他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胱抑素C、内皮素-1、TGF-β1预测HUA患者非布司他治疗效果的效能。结果两组性别构成比、年龄、体重指数、病程、疾病类型、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血肌酐、eGF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的血尿酸、胱抑素C、内皮素-1、TGF-β1水平分别为(435.89±33.05)μmol/L、(10.84±1.65)mg/L、(32.81±5.55)ng/L、(25.74±4.85)ng/mL,均显著高于有效组[(351.85±24.76)μmol/L、(8.15±1.43)mg/L、(24.56±4.12)ng/L、(19.28±3.6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血清血尿酸、胱抑素C、内皮素-1、TGF-β1高水平均是影响HUA患者非布司他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经ROC分析证实,血清胱抑素C、内皮素-1、TGF-β1可用于HUA患者非布司他治疗效果的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7、0.853、0.825,预测价值较好(P<0.05)。结论血清血尿酸、胱抑素C、内皮素-1、TGF-β1高水平均是影响HUA患者非布司他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可将以上指标作为评估HUA患者非布司他治疗效果的标志物,为临床降低HUA治疗无效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非布司他 血清胱抑C 内皮-1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尼可地尔辅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内皮素-1的影响
6
作者 张良胜 刘星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辅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内皮素-1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近两年(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使用尿激酶注射治疗...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辅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内皮素-1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近两年(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使用尿激酶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再灌注损伤指标[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和内皮素-1(ET-1)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且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TnI、CK-M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BNP、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可地尔辅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对患者心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并可减少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心血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急性心肌梗死 血浆脑钠肽 内皮-1
下载PDF
内皮素-1调控SOCC/TGF-β参与房颤大鼠发生心房纤维化 被引量:2
7
作者 贾卓然 代曼玉 +5 位作者 梁士楚 吴健 薛杨诚 张定欣 沈兵 赵韧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9-435,共7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对心房颤动(AF)大鼠心房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1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配为对照(NC)组、房颤(AF)组;采用连续1周每日尾静脉注射1次氯化钙-乙酰胆碱混合液0.1 ml/100 g的方法建立AF大鼠模型,NC组同等方式注...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对心房颤动(AF)大鼠心房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1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配为对照(NC)组、房颤(AF)组;采用连续1周每日尾静脉注射1次氯化钙-乙酰胆碱混合液0.1 ml/100 g的方法建立AF大鼠模型,NC组同等方式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在第1天及第8天记录窦性或AF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监测心房大小和心功能;采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心房组织纤维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房组织中内皮素-1(ET-1)、Ⅰ型胶原(COL-Ⅰ)、转化生长因子(TGF)-β、钙库操纵性钙通道(SOCC)蛋白Orai1和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的表达;培养小鼠心房肌细胞HL-1细胞,以梯度浓度的ET-1处理24 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HL-1细胞ET-1/SOCC/TGF-β信号通路中TGF-β、Orai1及STIM1蛋白表达变化;利用siRNA转染方法敲低HL-1细胞中Orai1表达,以合适浓度的ET-1处理细胞24 h,Western blot检测HL-1细胞中TGF-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NC组相比,超声心动图显示AF大鼠心脏左房内径(LAD)增加(P<0.05);HE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AF组大鼠心房组织纤维化(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AF组心房组织中ET-1、Orai1、STIM1、TGF-β、COL-Ⅰ蛋白表达较NC组增加(P<0.05)。ET-1处理HL-1细胞后,HL-1细胞Orai1、STIM1、TGF-β蛋白表达增多(P<0.05)。敲低HL-1细胞中Orai1表达后,ET-1的处理不再使TGF-β的表达上调。结论AF大鼠心房组织ET-1表达增多,并通过ET-1/SOCC/TGF-β信号通路促进心房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1 心房颤动 心房纤维化 Orai1 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 TGF-Β HL-1细胞
下载PDF
肺出血新生儿血中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娟 魏克伦 李书琴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 1(ET- 1) 在肺出血新生儿血中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对照组(n= 15) ,肺出血存活极期组( 存活组,n = 13),肺出血恢复期组( ...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 1(ET- 1) 在肺出血新生儿血中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对照组(n= 15) ,肺出血存活极期组( 存活组,n = 13),肺出血恢复期组( 恢复组,n= 13) 和肺出血死亡组( 死亡组,n= 7) 四组新生儿血中NO 和ET- 1 的水平。结果 对照组,存活组,恢复组和死亡组的NO 水平分别为63.0 ±10 .7 μmol/L,32.0 ±7.5 μmol/L ,68 .2 ±6.9 μmol/L 和20 .1 ±5 .2 μmol/L;ET- 1 水平分别为19.6 ±4.0ng/L, 43 .0±8.9 ng/L ,20.7 ±4 .5 ng/L和54.1 ±3 .9 ng/L;NO/ET- 1 比值分别为3 .21 ,0.74,3 .29 和0.37。NO 与ET- 1 浓度之间呈负相关,r = - 0.79 (P<0 .01)。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1 或P< 0 .05) 。结论 肺出血新生儿血中NO 降低,ET- 1 升高, 二者呈负相关,NO/ET-1 比值降低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后者可作为肺出血患儿预后估计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内皮-1(ET-1) 新生儿 对照组 内皮-1 一氧化氮(NO) 预后 负相关 存活 水平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脑反应性星形细胞内皮素-1的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微微 黄勇华 +3 位作者 郝小淑 王军 谢荣堂 Margaretta Bjoeling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 对8例脑出血患者尸检材料血肿周围脑组织反应性星形细胞内皮素1表达变化进行研究,以探讨内皮素-1与星形细胞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在脑出血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技术。结果脑出血组反应性星形细胞增生、肥大变... 目的 对8例脑出血患者尸检材料血肿周围脑组织反应性星形细胞内皮素1表达变化进行研究,以探讨内皮素-1与星形细胞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在脑出血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技术。结果脑出血组反应性星形细胞增生、肥大变性,存在内皮素-1的表达,而对照组星形细胞形态正常,偶见阳性。结论提示内皮素-1及反应性星形细胞可能参与脑出血的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星形细胞 内皮-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血浆内皮素-1、NO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嘉炜 王汉东 高觉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57-1260,共4页
目的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作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未予完全阐明。文中探讨aSAH患者不同时期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NO的含量变化与... 目的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作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未予完全阐明。文中探讨aSAH患者不同时期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NO的含量变化与CVS的发生关系。方法选取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6例,在病程的24 h内、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血浆ET-1和NO含量,另选取同时期同年龄段健康人6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SAH患者在发病2周内各个时间段血浆ET-1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CVS组血浆ET-1含量明显高于未发生CVS组(P<0.05)。aSAH患者在病程的24 h内、第3天、第7天血浆NO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CVS组血浆NO含量在第3天及第7天高于未发生CVS组(P<0.05),2周左右NO值恢复正常。结论 aSAH后CVS的发生与血浆ET-1和NO含量变化呈明显相关性,两者在体内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时,有可能导致CVS的发生,同时监测其含量变化有助于CVS的早期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内皮-1 NO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内皮素-1含量变化及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呈浩 陈岷辉 丁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1-524,共4页
目的检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中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浓度、内皮素-1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二者与脑血管痉挛发生发展的关系,为a NSAH后CVS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实验组分别于入院时、术后3 d、术后... 目的检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中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浓度、内皮素-1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二者与脑血管痉挛发生发展的关系,为a NSAH后CVS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实验组分别于入院时、术后3 d、术后1 w、术后2 w早晨抽取空腹血,并于当天进行TCD检查;对照组病例均静息30 min后抽取空腹血。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v WF浓度、放射免疫分析检测ET-1含量。结果 (1)术后1 w组与其他实验组v WF浓度、ET-1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 w血清v WF浓度、ET-1含量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CVS组和非CVS组血清v WF浓度与ET-1含量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CVS组与非CVS组血清v WF浓度与ET-1含量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CVS组v WF浓度、ET-1含量与术前CVS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3)实验组中血清v WF、ET-1含量与脑血管痉挛程度正相关(v WF:r=0.78613,P<0.01;ET-1:r=0.61904,P<0.01)。(4)血清v WF浓度与ET-1含量呈正相关(r=0.496,P<0.01)。结论血清v WF和ET-1可作为a NSAH后CVS的预防、疗效观察、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 内皮-1
下载PDF
产前联合应用地塞米松与维生素K_1预防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效果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敬 常立文 +3 位作者 王琪 陈妍华 赵金辉 秦桂莲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产前联合应用地塞米松(DEX)+VitK1预防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疗效。方法将264例胎龄〈35周早产儿随机分成3组:A组产前母亲应用DEX组133例,孕妇在分娩前静脉点滴DEX10mg/d,连用2d。B组产前母亲联合应用DEX... 目的探讨产前联合应用地塞米松(DEX)+VitK1预防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疗效。方法将264例胎龄〈35周早产儿随机分成3组:A组产前母亲应用DEX组133例,孕妇在分娩前静脉点滴DEX10mg/d,连用2d。B组产前母亲联合应用DEX与VitK1组(DEX+VitK1组)44例:孕妇在分娩前静脉点滴DEX外,给予VitK1 10mg/d,连用2-7d。C组分娩前母亲未用DEX和VitK1为对照组,共87例。婴儿出生后常规作头颅超声,了解是否存在PIVH及其程度。结果3组早产儿PIVH发生率分别为DEX组52.6%,DEX+VitK1组31.8%,对照组65.2%,3组间有显著差异(χ^2=13.469 P=0.001);DEX+VitK1组重度PIVH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产前联合应用DEX与VitK1能够显著降低早产儿PIVH的发生率,并减轻其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周围-脑室出血 婴儿 早产 地塞米松 维生K1 产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及内皮素-1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中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艳利 吴建龙 +1 位作者 乔建勇 段庆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8-940,共3页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内皮素(ET)-1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血肿周围脑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在HICH继发性脑组织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周围脑组织(病例组)及40例正常...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内皮素(ET)-1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血肿周围脑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在HICH继发性脑组织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周围脑组织(病例组)及40例正常脑组织(对照组)中TNF-α及ET-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结果与HICH血肿周围脑组织损伤的关系。结果病例组TNF-α及ET-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NF-α和ET-1与HICH血肿周围脑组织损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肿瘤坏死因子-Α 内皮-1 免疫组化
下载PDF
L-精氨酸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浆和脑组织内皮素-1的增加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保亮 夏作理 +3 位作者 张苏明 杨明峰 邱平明 袁慧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19-921,共3页
目的 探讨L 精氨酸 (L Arg)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内皮素 1(ET 1)的影响。 方法 应用脑底动脉环血管内穿刺法建立大鼠SAH模型 ,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O组 )、SAH组和SAH +L Arg组。动态检测 2 4h内大脑顶叶皮层局部脑血流量 (... 目的 探讨L 精氨酸 (L Arg)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内皮素 1(ET 1)的影响。 方法 应用脑底动脉环血管内穿刺法建立大鼠SAH模型 ,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O组 )、SAH组和SAH +L Arg组。动态检测 2 4h内大脑顶叶皮层局部脑血流量 (rCBF) ,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NO(NO-2 /NO-3 )水平和血浆及脑组织ET 1含量。结果 假手术对rCBF ,NO ,ET 1无显著影响。SAH组术后rCBF迅速降低 ,1h达最低值 ,持续 2 4h ;在术后 1~ 2 4h ,血清NO水平较SO组为低 ;血浆和脑组织ET 1水平均显著高于SO组。与SAH组比较 ,SAH +L Arg组rCBF下降的速度减慢、程度减轻 ;血清NO水平下降的幅度减小 ,血浆和脑组织ET 1增加的程度减轻。结论 L Arg通过增加NO产生、抑制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浆 脑组织 内皮-1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2 位作者 辛涛 许奕 洪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15-17,共3页
目的 研究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脊液中内皮素 1(ET 1)和一氧化氮 (NO)浓度的变化与脑血管痉挛 (CVS)的关系。方法 经皮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犬CVS动物模型 ,放免法测定脑脊液中ET 1浓度 ,镉还原法测定脑脊液中NO浓度 ,脑血... 目的 研究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脊液中内皮素 1(ET 1)和一氧化氮 (NO)浓度的变化与脑血管痉挛 (CVS)的关系。方法 经皮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犬CVS动物模型 ,放免法测定脑脊液中ET 1浓度 ,镉还原法测定脑脊液中NO浓度 ,脑血管造影确定血管痉挛程度 (%reductionofbasilararterydiamiter,%RBAD)。结果 SAH后脑脊液中ET浓度显著高于注血前正常水平 (P <0 .0 5 ) ,第 7天达到峰值 (2 15± 36 ) μg L后逐渐下降 ;脑脊液中NO浓度显著下降 (P <0 .0 5 ) ,至第 7天达到最低值 (5 .8± 1.35 ) μmol L后逐渐升高。SAH后血管痉挛程度逐渐加重 ,第 7天达到最大痉挛程度 4 8± 10 ,其后逐渐缓解。结论 SAH后脑血管痉挛程度与脑脊液中ET 1和NO含量在时间进程和程度上密切相关 ,SAH后脑脊液中ET 1和NO可能参与了CVS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内皮-1 一氧化氮
下载PDF
鼠脑出血后海马内皮素-1变化与脑出血继发性损伤 被引量:13
16
作者 黄勇华 赵志娟 +1 位作者 张微微 王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5期3424-3425,T001,共3页
目的:研究脑出血后脑内内皮素(ET-1)表达与脑出血灶周围组织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脑内注射胶原酶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SD大鼠30只单纯随机分为注射胶原酶4,24,48,72h组及假手术组,通过免疫组化、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及干湿法观察... 目的:研究脑出血后脑内内皮素(ET-1)表达与脑出血灶周围组织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脑内注射胶原酶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SD大鼠30只单纯随机分为注射胶原酶4,24,48,72h组及假手术组,通过免疫组化、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及干湿法观察脑出血后海马ET-1表达和脑出血灶周围脑组织水含量。结果:给大鼠尾壳核注射胶原酶0.5IU,4h后即可见直径约2.5mm的血肿,脑水含量即明显升高,24h达高峰;与此同时脑出血后4h海马CA1犤(37.6±7.3)个/切片犦、CA3区犤(41.3±3.7)个/切片犦的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犤(18.3±4.0),(27.1±4.3)个/切片犦明显增加,24h犤(75.8±6.6),(88.4±9.6)个/切片犦最为显著,阳性细胞数及平均截面积除72h组外,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的显著性意义(t=2.306~5×106,P<0.01或P<0.05),72h后阳性细胞数已逐渐接近正常。结论:大鼠脑出血后脑内ET-1过度表达可能是血肿周围存在水肿和继发性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内皮-1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水肿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仪联合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内皮素-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丁毅 韩和平 唐超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联合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疗效及对内皮素-1(ET-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5例HICH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联合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疗效及对内皮素-1(ET-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5例HICH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行颅内压监测联合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初始血肿量、术中抽吸血肿量、抽吸血肿量体积比及术后血肿排空时间,检测血清ET-1、MMP-9及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初始血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抽吸血肿量、血肿量体积比和血肿排空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1,t=24.421,t=4.247;P<0.05);观察组术后7 d血清ET-1、MMP-9和AOP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26,t=10.954,t=14.204;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再出血、继发性颅内感染和头皮渗液的并发症发生率占比分别为10.26%,2.56%和10.26%,均低于对照组的36.11%,13.29%和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39,x^(2)=4.400,x^(2)=5.940;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56.41%和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3,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联合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HICH,能有效降低颅内压至目标值,清除血肿,下调血清ET-1、MMP-9及AOPP水平,减少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软通道穿刺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HICH) 疗效 内皮-1(ET-1)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鼠脑底动脉内皮素-1能神经纤维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祝高春 李桂林 林雪群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7-550,共4页
本文旨在探讨大鼠蛛网下腔出血(SAH)诱发脑血管痉挛时脑底动脉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能神经纤维的表达变化及其诱发脑血管痉挛的作用。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SAH组(3d、14d)。SAH组大鼠取股动脉自体血注入蛛网膜下腔,应用免疫组织... 本文旨在探讨大鼠蛛网下腔出血(SAH)诱发脑血管痉挛时脑底动脉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能神经纤维的表达变化及其诱发脑血管痉挛的作用。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SAH组(3d、14d)。SAH组大鼠取股动脉自体血注入蛛网膜下腔,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正常组、SAH组大鼠脑底动脉ET-1能神经纤维的表达。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脑底动脉可见棕褐色,细线状ET-1能免疫反应阳性纤维。SAH后3d组大鼠脑底动脉与正常组大鼠脑底动脉比较ET-1能神经纤维密度明显增多,统计学检验(P<0.05);而SAH14d组大鼠脑底动脉ET-1能阳性神经纤维密度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提示脑底动脉ET-1能神经纤维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内皮-1 神经纤维
下载PDF
内皮素-1受体拮抗剂在预防新生鼠肺出血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玉君 刘唐威 +1 位作者 陈克正 庞玉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受体拮抗剂——波生坦能否阻断肺出血的形成。方法生后7~8 d的Wister新生鼠106只,随机分为空气组(C)10只、实验组和波生坦组各48只,实验组和波生坦组再分别分为4个亚组:缺氧组(H)、低温缺氧组(HH)... 目的探讨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受体拮抗剂——波生坦能否阻断肺出血的形成。方法生后7~8 d的Wister新生鼠106只,随机分为空气组(C)10只、实验组和波生坦组各48只,实验组和波生坦组再分别分为4个亚组:缺氧组(H)、低温缺氧组(HH)、低温缺氧后常氧复温组(HHR)和低温缺氧后高氧复温组(HHRO2)各12只,波生坦组预防性给予波生坦。C组置常温室内,H组缺氧6 h(FiO2 5%~6%),HH组低温缺氧(FiO2 5%~6%,10℃±1℃)6 h,HHR组同上低温缺氧,随后常氧下复温2 h,吸入空气,HHRO2组同HHR组但复温时吸入高浓度氧(FiO2>95%)。各组取肺组织,观察肺大体改变,放射免疫法检测实验组肺组织中ET-1含量。结果实验组死亡13例,波生坦组死亡5例,两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6,P<0.05);实验组中各亚组ET-1含量均显著增高,与正常组比较,P均<0.01;实验组肺大体改变包括肺水肿、肺出血,波生坦组肺大体病理改变减轻,肺出血程度减弱,其中HHR和HHRO2亚组的病理分级与实验组中的HHR和HHRO2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14、2.940,P均<0.05)。结论 ET-1受体拮抗剂——波生坦能减轻肺出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生坦 内皮-1 出血 大鼠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星形细胞内皮素-1表达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勇华 张微微 +3 位作者 郝小淑 周进和 史晓东 MargarettaBjoeling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探讨内皮素 - 1与星形细胞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在脑出血的作用。方法 :采用内皮素 - 1抗体 SP免疫组化技术对脑出血患者尸检材料血肿周围脑组织反应性星形细胞内皮素 - 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脑出血组反应性星形细胞增生、... 目的 :探讨内皮素 - 1与星形细胞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在脑出血的作用。方法 :采用内皮素 - 1抗体 SP免疫组化技术对脑出血患者尸检材料血肿周围脑组织反应性星形细胞内皮素 - 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脑出血组反应性星形细胞增生、肥大变性 ,存在内皮素 - 1的表达 ,而对照组星形细胞形态基本正常 ,偶见阳性。结论 :内皮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星形细胞 内皮-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