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室液撞击模型中海马、丘脑区细胞凋亡的研究
1
作者 陈锐 阳小生 +4 位作者 吴小兵 邹钦 王君宇 姜冰 万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82-84,87,共4页
目的应用脑室液撞击模型研究海马及丘脑区神经细胞凋亡。方法观察该模型动物各种病理生理学改变及HE、TUNEL染色后海马丘脑区光镜下改变。结果在病死率、伤后生命体征改变、伤后意识恢复时间的比较中轻、中、重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HE染... 目的应用脑室液撞击模型研究海马及丘脑区神经细胞凋亡。方法观察该模型动物各种病理生理学改变及HE、TUNEL染色后海马丘脑区光镜下改变。结果在病死率、伤后生命体征改变、伤后意识恢复时间的比较中轻、中、重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HE染色显示伤后早期海马、丘脑区出现出血坏死等病理改变,TUNEL染色显示各损伤组海马、丘脑区出现神经元凋亡改变。结论创伤性脑损伤中获取一定能量的脑室液对室周结构的撞击力可以对侧脑室周边的结构造成明显的损害及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液 海马 丘脑 凋亡 病理改变
下载PDF
脑室液外引流在外伤性颅高压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灵慧 《湖南医学》 1993年第4期224-224,共1页
我院1988年9月至1989年12月,收治重症颅脑外伤开颅手术73例。对其中较重的37例,术后行脑室液体外引流控制颅内压(ICP),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本组37例,男22例,女15例,GCS为3~7分。其中29例为颅内血肿,8例为脑挫裂伤。
关键词 颅高压 外伤性 脑室液 引流
下载PDF
正常及病理状态下FLAIR图像上脑室内脑脊液搏动伪影的表现 被引量:2
3
作者 钱银锋 张诚 +2 位作者 余永强 余长亮 柏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26-1129,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人及病理状态下轴位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图像上脑室内脑脊液伪影(VCSFA)的表现,及其在对比剂增强前后的变化。方法262例患者分为3组,A组颅脑无异常者126例,B组无占位效应的脑内病变101例,C组有占位效应的颅内病变35例,... 目的探讨正常人及病理状态下轴位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图像上脑室内脑脊液伪影(VCSFA)的表现,及其在对比剂增强前后的变化。方法262例患者分为3组,A组颅脑无异常者126例,B组无占位效应的脑内病变101例,C组有占位效应的颅内病变35例,均行头颅FLAIR检查,其中52例行静脉注入对比剂后的增强FLAIR检查。记录各脑室系统的VCSFA并进行比较。结果VCSFA的发生率为55.0%,以四脑室最为常见。侧脑室者多位于孟氏孔附近呈椭圆形,三脑室者多为片状,四脑室者常在上部呈圆形,导水管者则位于其末端呈圆形。A组和B组的VCSFA发生率分别为57.9%、54.5%,均高于C组的45.7%。VCSFA的发生与三脑室直径无关。2.8%的VCSFA在相位编码方向上可见搏动伪影,15.4%的患者增强前后VCSFA发生变化。结论VCSFA是FLAIR图像上的常见现象,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占位性病变和对比剂对VCSFA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衰减反转恢复 脑室内脑脊伪影 对比剂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脑脊液分流术治疗脑积水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明 徐欣 吴惠泽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47-647,657,共2页
关键词 脑积水 腹腔镜 脑室-腹腔脑脊分流术
下载PDF
健康中国人MRI脑室外脑脊液含量测定的研究
5
作者 王跃华 张相彤 +2 位作者 付宜利 高文朋 林志国 《解剖学研究》 CAS 2008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探讨依靠立体定向MRI资料和计算机技术进行脑室外脑脊液容积测定的可行性。方法选取60名健康成年自愿者按立体定向基线行1mm厚的轴位全脑MR扫描,在资料上对脑室外脑脊液进行识别、分割、提取,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脑脊液的容积进行测定... 目的探讨依靠立体定向MRI资料和计算机技术进行脑室外脑脊液容积测定的可行性。方法选取60名健康成年自愿者按立体定向基线行1mm厚的轴位全脑MR扫描,在资料上对脑室外脑脊液进行识别、分割、提取,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脑脊液的容积进行测定。结果男性脑室外脑脊液含量为(29.09±3.18)mm3;女性为(28.18±3.53)mm3。结论男、女两性脑室外脑脊液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用计算机技术测定MRI脑脊液含量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立体定向 脑室外脑脊 计算机
下载PDF
脑室穿刺脑脊液引流+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内出血
6
作者 张进恂 李想 +1 位作者 李其平 刘海鹏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2003年第4期321-321,337,共2页
关键词 脑室穿刺脑脊引流 腰穿脑脊置换 治疗 脑室内出血 CT征象
下载PDF
脑室穿刺脑脊液引流术后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
7
作者 刘庆梅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3年第2期132-132,共1页
我院自1997年开展了脑室穿刺脑脊液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尤其对于原发性脑室内出血病人,使其病死率由80%~100%下降至20%~40%,甚至更为乐观。但此项手术也存在弊端,术后引流管往往容易被血块堵塞,影... 我院自1997年开展了脑室穿刺脑脊液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尤其对于原发性脑室内出血病人,使其病死率由80%~100%下降至20%~40%,甚至更为乐观。但此项手术也存在弊端,术后引流管往往容易被血块堵塞,影响了治疗效果。作者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穿刺脑脊引流术 引流管堵塞 护理措施 临床观察 无菌操作
下载PDF
致热适应因子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及其降温活性测定 被引量:2
8
作者 杜桂仙 奚金宝 张智勇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1期27-31,共5页
先前的研究工作曾发现,在热适应兔脑室液中有一种能诱使体温降低的活性物质——致热适应因子(HAIF),经Sephadex G25柱层析分离发现存在于P_4组分中。本研究用RP-HPLC进一步从G25-P_4组分中分离出HAIF。活性检测表明,其中保留时间4.61 mi... 先前的研究工作曾发现,在热适应兔脑室液中有一种能诱使体温降低的活性物质——致热适应因子(HAIF),经Sephadex G25柱层析分离发现存在于P_4组分中。本研究用RP-HPLC进一步从G25-P_4组分中分离出HAIF。活性检测表明,其中保留时间4.61 min的RP-HPLC_3明显降低丘脑下部前区注射兔的肛温。经Waters 990+光电二极管检测的RP-HPLC_3三维图鉴定为色谱纯。RP-HPLC_3的剂量-效应曲线呈高度拟合的抛物线相关;丘脑下部前区注射的适宜剂量相当于3.4~7.2×10^(-10)g HAIF。这些结果证明,RP-HPLC分离得到了高纯度、高效价的HA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适应 脑室液 体温 HPLC
下载PDF
改良式脑室腹腔分流术在颅内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荣刚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年第7期67-67,共1页
颅内感染是歼颅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亦是神经外科手术常见且难治的并发症之一,患者颅内感染后,病情危重,治疗困难,预后差[1]。虽然近年抗菌药物研究发展较迅速,但因透过血脑屏障起到治疗效果的药物较少。所以仪通过静脉用药治... 颅内感染是歼颅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亦是神经外科手术常见且难治的并发症之一,患者颅内感染后,病情危重,治疗困难,预后差[1]。虽然近年抗菌药物研究发展较迅速,但因透过血脑屏障起到治疗效果的药物较少。所以仪通过静脉用药治疗颅内感染起效慢,治疗时间长,容易产生耐药菌等诸多不利的情况。以致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仍较高。在临床工作中采取改良式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方法,既能在病变早期(有颅内压增高现象)实施放脑脊液降低颅内压,避免脑疝的发生,又可以引流感染性脑脊液,控制颅内感染患者病情。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脑脊改良式脑室腹腔分流术
下载PDF
脑室持续体外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38例
10
作者 杨洪波 孙卓艳 +1 位作者 崔咏梅 宋迎久 《黑龙江医学》 1996年第5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脑室内出血 持续体 引流治疗 脑内血肿 脑室额角穿刺 脑室内积血 脑室 脑室液 颅内动脉瘤 脑室扩张
下载PDF
微创锥颅脑室引流治疗脑室出血30例疗效观察
11
作者 赵景安 袁英洲 茹超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26期5744-5745,共2页
目的:介绍脑室出血微创锥颅脑室引流加脑脊液置换的方法及经验。方法:选取脑室出血患者30例,行微创锥颅脑室引流及脑脊液置换治疗,随机抽取行微创锥颅脑室引流病例(未做脑脊液置换)30例作为对照。结果:脑室引流加脑脊液置换较单纯脑室... 目的:介绍脑室出血微创锥颅脑室引流加脑脊液置换的方法及经验。方法:选取脑室出血患者30例,行微创锥颅脑室引流及脑脊液置换治疗,随机抽取行微创锥颅脑室引流病例(未做脑脊液置换)30例作为对照。结果:脑室引流加脑脊液置换较单纯脑室引流可以明显缩短置管时间,减少抗生素的用量,改善预后。结论:脑室引流加脑脊液置换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微创脑室引流加脑脊置换 平均置管时间
下载PDF
脑室出血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聂清昆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33期275-276,共2页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脑室出血病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尤其是腰穿脑脊液引流置换,通过清除脑室内的积血通畅脑脊液通路迅速的改善症状。能有效的挽救患者生命,从而提高患者的...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脑室出血病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尤其是腰穿脑脊液引流置换,通过清除脑室内的积血通畅脑脊液通路迅速的改善症状。能有效的挽救患者生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临床上对脑室出血的患者应根据病情轻重,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患者预后与出血原因,出血量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面:腰穿脑脊引流
下载PDF
脑室出血的综合治疗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尹保强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10期1695-1696,1698,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室铸型出血、脑灌注压,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8例老年高血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监测组)在保证脑灌注压(CPP)9.31~12kPa条件下持续颅内压(ICP)及平均动脉压(MAP)监测,并在保持...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室铸型出血、脑灌注压,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8例老年高血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监测组)在保证脑灌注压(CPP)9.31~12kPa条件下持续颅内压(ICP)及平均动脉压(MAP)监测,并在保持ICP 0.8~2kPa情况下,对双侧脑室铸型出血行双侧脑室置管外引流并持续冲洗加术后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对98例老年高血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对照组)持续血压监测,控制血压于发病前水平或低于入院水平20%,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同时评价保证脑灌注压条件下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救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监测组死亡率5.1%(6/118)低于对照组死亡率18.3%(18/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治疗有效率83.9%(99/118)高于对照组有效率52%(51/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证脑灌注压条件下颅内压监测下血压控制可改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脑室出血 颅内压 脑灌注压 脑室置管并持续冲洗脑脊置换术.
下载PDF
巨大先天性脑穿通畸形1例
14
作者 青松文 张景盛 +1 位作者 代连图 李军辉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4年第A02期20-20,共1页
巨大先天性脑穿通畸形1例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外科青松文,张景盛,代连图,李军辉患儿,女,10岁,出生时难产。1岁时家人发现其左侧肢体不如右侧肢体灵活,智力发育尚可,能正常上学,有时觉头痛,经多方诊治均未能明确诊断。入院前... 巨大先天性脑穿通畸形1例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外科青松文,张景盛,代连图,李军辉患儿,女,10岁,出生时难产。1岁时家人发现其左侧肢体不如右侧肢体灵活,智力发育尚可,能正常上学,有时觉头痛,经多方诊治均未能明确诊断。入院前1个月突然抽搐发作1次,数分钟后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脑穿通畸形 脑室腹腔分流术 右侧大脑半球 脑室 左侧肢体 脑室液 黑龙江省 内引流术 脑血管病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小儿头部FLAIR图像上脑室内脑脊液搏动伪影(VCSFA)的探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东 陈武标 江华堂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头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图像上脑室内脑脊液搏动伪影(VCSFA)的发生率及影像表现。方法搜集做过头部FLAIR序列小儿100例,分成未见异常组、脑室形态异常组、脑室形态正常伴颅内病变组。统计VCSFA发生率及影像表现。结果 ... 目的探讨小儿头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图像上脑室内脑脊液搏动伪影(VCSFA)的发生率及影像表现。方法搜集做过头部FLAIR序列小儿100例,分成未见异常组、脑室形态异常组、脑室形态正常伴颅内病变组。统计VCSFA发生率及影像表现。结果 VCSFA在第三、四脑室内常见,导水管内少见。脑室形态异常组发生率最高,好发于孟氏孔、第三、四脑室顶部、导水管末端,呈高信号。结论 VCSFA在小儿FLAIR图像上常见,影像表现特异,脑室形态异常对VCSFA发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衰减反转恢复 脑室内脑脊搏动伪影 小儿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大黄的药理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桂荣 刘淑荣 刘功良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4年第2期104-105,共2页
大黄(Radix et Rhieoma Rhei)为中医泻下通肠的主要药物,其药理作用广泛,观就其近年的药理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解热作用:大黄煎剂在10g/kg的剂量下,对鲜酵母菌致热大鼠有明显的解热作用(P【0.001),并能维持3小时以上,且泻下时间晚于体... 大黄(Radix et Rhieoma Rhei)为中医泻下通肠的主要药物,其药理作用广泛,观就其近年的药理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解热作用:大黄煎剂在10g/kg的剂量下,对鲜酵母菌致热大鼠有明显的解热作用(P【0.001),并能维持3小时以上,且泻下时间晚于体温下降时间,从而证实传统认为的解热机制是由泻下所致是不正确的。郭氏等放射性免疫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研究 中西医结合 解热作用 脑室灌流 大黄注射 大黄素 没食子酸 金黄色葡萄球菌 测定方法 药理作用
下载PDF
浅谈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内出血临床观察及护理
17
作者 李品俐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1999年第3期345-346,共2页
脑室内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病症,危及病人生命。治疗上主要行腰椎穿刺加脑脊液置换,引流脑室内积液,注入同量的无菌生理盐水,缓解脑脊液循环梗阻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本文就6例置换后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 脑室内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病症,危及病人生命。治疗上主要行腰椎穿刺加脑脊液置换,引流脑室内积液,注入同量的无菌生理盐水,缓解脑脊液循环梗阻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本文就6例置换后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室内积 脑脊置换 临床护理
原文传递
颅内上皮样囊肿术后并发症及原因分析
18
作者 宋星志 《华夏医学》 2001年第6期842-843,共2页
关键词 颅内上皮样囊肿 术后并发症 颅内肿瘤 脑室穿刺引
下载PDF
78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与临床
19
作者 唐维光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1994年第5期210-211,共2页
化脑至今仍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本文发病以小于胎龄儿(47/78)为主,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临床表现极不典型,并发脑室膜炎多见(11/78),病死率高(34/78);本文企图通过对78例新生儿化脑病原菌与临床资料分析,... 化脑至今仍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本文发病以小于胎龄儿(47/78)为主,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临床表现极不典型,并发脑室膜炎多见(11/78),病死率高(34/78);本文企图通过对78例新生儿化脑病原菌与临床资料分析,旨在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绿脓杆菌 肠杆菌 病原 脑室液 临床特点 脑室 化脑 脑室膜炎 脑膜刺激征
原文传递
Midazolam in rabbits terminates dysrhythmias caused by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ropivacaine 被引量:1
20
作者 Yao-min ZHU Zu-yi YUAN +2 位作者 Hui WU Dan-dan ZHOU Gui-xia JI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8期668-676,共9页
The curr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ropivacaine may act with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to produce cardiotoxicity. Eighty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r... The curr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ropivacaine may act with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to produce cardiotoxicity. Eighty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randomly. In Group 1,20 rabbits received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cv) saline, and then received icv ropivacaine 30 min later. In Group 2, 20 rabbits received icv ropivacaine. Whenever dysrhythmias continued for more than 5 min, 0.1 ml saline was administered into the left cerebral ventricle. Ten minutes later, 0.1 ml midazolam was given into the left lateral ventricle. In Group 3, 20 rabbits received icv ropivacaine, and once the dysrhythmias developed, the inspired isoflurane concentration was increased from 0.75% to 1.50%. In Group 4, 20 animals received an intravenous (iv) phenylephrine infusion until dysrhythmias occurred. In Group 1, the rabbits did not develop dysrhythmias in response to icv saline, whereas dysrhythmias did develop in these animals after icv ropivacaine. In Group 2, icv saline had no effect on the dysrhythmias; however, icv midazolam terminated cardiac dysrhythmias. In Group 3, an in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inspired isoflurane had no effect on dysrhythmias. In Group 4, icv midazolam had no effect on dysrhythmias in response to iv phenylephdne. Ropivacaine administered directly into the CNS is capable of producing cardiac dysrhythmias; midazolam terminated dysrhythmias presumably by potentiation of y-aminobutyric acid (GABA) receptor activit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ropivacaine produces some of its cardiotoxicity not only by the direct cardiotoxicity of the drug, but also by the CNS effects of ropivaca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PIVACAINE CARDIOTOXICITY Ventricular cerebrospinal flui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DYSRHYTHMIAS MIDAZOLA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