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3.0T MR相位对比成像定量研究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的性别和年龄差异 被引量:8
1
作者 尚华 刘怀军 +3 位作者 耿左军 闫乐卡 李晖 崔彩霞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835-837,共3页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电影相位对比成像定量研究活体不同年龄、性别中脑导水管脑脊液的生理性运动。方法无任何颅内病变的正常志愿者60例,分为六个年龄组:≤14岁组,15~24岁组,25~34岁组,35~44岁组,45~54岁组,≥55岁组。应用GEsignaEXC...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电影相位对比成像定量研究活体不同年龄、性别中脑导水管脑脊液的生理性运动。方法无任何颅内病变的正常志愿者60例,分为六个年龄组:≤14岁组,15~24岁组,25~34岁组,35~44岁组,45~54岁组,≥55岁组。应用GEsignaEXCITE3.0THD磁共振扫描仪于中脑导水管水平行电影相位对比序列扫描,定位线与脑脊液流动方向垂直,获得中脑导水管脑脊液在一个心动周期内的峰值流速、峰值流量及流向。结果中脑导水管脑脊液的峰值流速在≤14岁儿童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磁共振相位对比法测量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速发现≤14岁儿童组脑脊液峰值流速明显高于成人组,而性别之间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导水管 脊液
下载PDF
置管扩张中脑导水管治疗梗阻性脑积水 被引量:1
2
作者 崔明芹 孙德科 +2 位作者 王春香 鞠发军 李宪峰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51-151,共1页
关键词 置管扩张 脑导水管 治疗 梗阻性积水 外科治疗
下载PDF
正常小儿中脑导水管区脑脊液流动的MRI研究
3
作者 岳云龙 刘洪亮 +5 位作者 金延方 龚建伟 吴晓华 张奇瑾 李滨 胡志强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03-306,共4页
目的测量正常小儿中脑导水管区脑脊液流速、流量。方法应用MRI对15例健康小儿志愿者行中脑导水管区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成像(Cine PC MRI),测量并计算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收缩期最大流速(MSV)、舒张期最大流速(MDV)、平均流率(AFR)及1个心... 目的测量正常小儿中脑导水管区脑脊液流速、流量。方法应用MRI对15例健康小儿志愿者行中脑导水管区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成像(Cine PC MRI),测量并计算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收缩期最大流速(MSV)、舒张期最大流速(MDV)、平均流率(AFR)及1个心动周期脑脊液搏动量(SV)、净流量(NV)。比较不同性别之间各参数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正常小儿MSV和MDV分别为(-3.73±0.81)cm/s及(3.72±1.09)cm/s,AFR为(7.61±2.84)ml/min;1个心动周期的SV及NV分别为(40.53±13.89)μl及(-8.89±5.09)μl。各参数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MRI对正常小儿中脑导水管区脑脊液流速、流量正常值,为进一步定量分析小儿导水管区脑脊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液 脑导水管 磁共振成像 电影 小儿
下载PDF
MRI高分辨力黑水成像对交通性脑积水中脑导水管通畅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欣 马艳红 +1 位作者 荣凡令 周小兵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6期689-691,共3页
目的:通过高分辨力黑水序列判断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中脑导水管是否通畅。方法:选择54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行矢状位黑水序列和轴位脑脊液相位对比电影(PC cine)序列。扫描结束后,由2位高年资医师行双盲法判读;先根据黑水CUBE T2判... 目的:通过高分辨力黑水序列判断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中脑导水管是否通畅。方法:选择54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行矢状位黑水序列和轴位脑脊液相位对比电影(PC cine)序列。扫描结束后,由2位高年资医师行双盲法判读;先根据黑水CUBE T2判断中脑导水管是否流通,根据图像特点诊断中脑导水管流通性。后使用PC cine序列测量中脑导水管处流速,并以此为中脑导水管通畅与否标准,与黑水CUBE T2序列进行对照。比较交通性脑积水和正常对照组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速和流量。结果: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中脑导水管流速和流量明显大于正常志愿者(均P〈0.05)。2名医师根据黑水序列诊断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中脑导水管畅通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ROC曲线下面积为0.956(95%C10.883~0.990),AUC〉0.9,说明对交通性脑积水的诊断价值较高。结论:MRI黑水序列无创、简便易行,能充分显示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脑脊液流动路线,可用于诊断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中脑导水管通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水 脑导水管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序列在测量中脑导水管脑脊液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朱灵梅 郭晓山 +2 位作者 杨艺 肖云华 杨香琴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2-234,共3页
目的: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序列测量不同年龄组正常人中脑导水管的脑脊液峰值流速,探讨脑脊液的流动规律。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41例,年龄7~73岁;其中男23例,女18例,按不同年龄分为4组:7~<15岁组(n=1... 目的: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序列测量不同年龄组正常人中脑导水管的脑脊液峰值流速,探讨脑脊液的流动规律。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41例,年龄7~73岁;其中男23例,女18例,按不同年龄分为4组:7~<15岁组(n=11),15~<35岁组(n=10),35~<45岁组(n=9),≥45岁组(n=11),应用东芝1.5TMRI8通道头颅线圈,采用MRItime‐SLIP序列标记脑脊液,计算出中脑导水管内脑脊液的峰值流速;测量中脑导水管的内径及长度。结果中脑导水管脑脊液峰值流速,15~<35岁组与35~<45岁组,≥45岁组,与7~<15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脑导水管的内径和长度在不同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脑导水管,脑脊液呈双向流动;MRItime‐SLIP序列能实时定量测量脑脊液的流速,能显示脑脊液的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导水管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脊液 积水
下载PDF
K物质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参与痛觉调制的作用
6
作者 闫国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6期78-79,共2页
目的:分析K物质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参与痛觉调制的作用,揭示内源性镇痛系统的神经递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3/09在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完成。选择6周龄雄性SD大鼠13只,实验过程中静脉持续给予戊巴比妥钠3~6mg/(kg·h)以... 目的:分析K物质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参与痛觉调制的作用,揭示内源性镇痛系统的神经递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3/09在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完成。选择6周龄雄性SD大鼠13只,实验过程中静脉持续给予戊巴比妥钠3~6mg/(kg·h)以维持大鼠浅麻状态,据鼠脑图谱确定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坐标,采用核团内微量注射,以甩尾反射潜伏期为痛阈指标。K物质溶于0.01mmol/L的醋酸中,K物质注射量为1g/L,以辐射热照射大鼠尾端1/3部腹侧皮肤3mm×6mm。实验开始时调整电压强度,使甩尾反射潜伏期为3.5~4.5s。若甩尾反射潜伏期超过7s,则将辐射热源移开鼠尾,以免烫伤皮肤。间隔5min测1次甩尾反射潜伏期,实验开始时连续测定3次,取其均值作为基础对照值。以后测定9次。结果:实验动物13只在实验过程中无死亡,均进入结果分析。大鼠甩尾反射潜伏期基础对照值为(3.63±0.31)s。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注入K物质后5,10,15,20,25,30min,甩尾反射潜伏期分别为(4.97±0.42)s,(5.63±0.48)s,(6.51±0.56)s,(5.06±0.41)s,(3.72±0.31)s,(3.66±0.29)s;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注入K物质后5~20min甩尾反射潜伏期明显延长(t=9.25、12.25、16.23、10.03,P<0.001)。结论:K物质可能激活起自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下行抑制通路,提示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在痛觉的下行抑制过程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脑导水管 水管周灰质
下载PDF
脑积水分流术后引起的中脑导水管综合征1例分析
7
作者 王兴鹏 赵超 孔庆山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6期8955-8956,共2页
关键词 积水/外科学 脊髓液分流术/副作用 脑导水管/病理学 疾病/病因学 综合征 病例报告[文献类型] 人类
下载PDF
MR相位对比电影成像评价内镜导水管成形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疗效 被引量:13
8
作者 郭劲松 金延方 +2 位作者 岳云龙 刘洪亮 尹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2-835,共4页
目的利用MR相位对比电影成像评价内镜导水管成形术治疗导水管狭窄所致梗阻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对12例原发性单纯导水管狭窄患儿内镜导水管成形术前及术后行常规头颅MR扫描及MR相位对比电影成像,利用流动分析软件对导水管脑脊液流动进... 目的利用MR相位对比电影成像评价内镜导水管成形术治疗导水管狭窄所致梗阻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对12例原发性单纯导水管狭窄患儿内镜导水管成形术前及术后行常规头颅MR扫描及MR相位对比电影成像,利用流动分析软件对导水管脑脊液流动进行定性评估及定量测量。结果12例患儿术前均可见导水管狭窄,2例术前导水管可见少量脑脊液通过,10例术前导水管无脑脊液通过。11例术后导水管可见脑脊液搏动性流动,其峰值流速及峰值流量较术前明显增大,1例术后导水管狭窄未解除,导水管仍无脑脊液通过。结论MR相位对比电影成像显示内镜导水管成形术是治疗导水管狭窄尤其是膜性或短节段狭窄所致梗阻性脑积水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内镜检查 脑导水管 积水
下载PDF
大鼠偏头痛模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表达及与5-羟色胺共存 被引量:16
9
作者 郭俊唐 于生元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04-506,共3页
目的 研究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在偏头痛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大鼠上矢状窦旁硬脑膜刺激模型 ,免疫组化染色及双标染色观察PAG内c Fos表达及其与 5 羟色胺 (5 HT)的共存。结果  5 HT阳性细胞分布主要集中在PAG腹外侧和腹中间... 目的 研究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在偏头痛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大鼠上矢状窦旁硬脑膜刺激模型 ,免疫组化染色及双标染色观察PAG内c Fos表达及其与 5 羟色胺 (5 HT)的共存。结果  5 HT阳性细胞分布主要集中在PAG腹外侧和腹中间区。阳性细胞数头侧至尾侧逐渐增多。c Fos阳性细胞在刺激组比非刺激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多。双标染色显示 5 HT和c Fos阳性细胞均聚集在PAG腹外侧 ,双标细胞占 5 HT细胞数的 15 0 %± 2 8% ,占c Fos阳性细胞的 2 4 0 %±4 3%。结论 PAG神经元在偏头痛模型中兴奋 ,PAG内 5 HT阳性细胞部分兴奋 ,可能还存在其他类型神经元的兴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偏头痛 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C-FOS 表达 5-羟色胺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正常中脑导水管与鞍区水平脑脊液流动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卫东 王秀荣 +2 位作者 张韶斌 娄明武 王绍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6期45-48,共4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相位对比法观察正常中脑导水管及鞍区脑脊液的流动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筛选32例正常志愿者,分别测量其中脑导水管及鞍区脑脊液流动情况,在正中矢状位T1WI或T2WI图像上选择鞍区及中脑导水管层面,编码速率20cm/s,计... 目的应用磁共振相位对比法观察正常中脑导水管及鞍区脑脊液的流动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筛选32例正常志愿者,分别测量其中脑导水管及鞍区脑脊液流动情况,在正中矢状位T1WI或T2WI图像上选择鞍区及中脑导水管层面,编码速率20cm/s,计算鞍区水平脑脊液流动方向、流速、流量率等情况,并研究其与心动周期的关系。结果正常志愿者中脑导水管及鞍区脑脊液流动在一个心动周期内表现为双向流动,即收缩期向下流动、舒张期向上流动,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速(对应心动周期)、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速(对应心动周期)、平均向下流速、平均向上流速、平均流速在中脑导水管分别为(5.45±1.64)cm/s[(49.33±40.59)ms]、(5.35±1.91)cm/s[(505.33±106.27)ms]、(3.16±1.12)cm/s、(3.14±0.95)cm/s、(3.12±0.91)cm/s,在鞍区分别为(1.46±0.98)cm/s[(304.69±246.17)ms]、(1.18±0.62)cm/s[(332.12±224.52)ms]、(0.48±0.42)cm/s、(0.69±0.46)cm/s、(0.56±0.32)cm/s;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量率、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量率、平均向下流量率、平均向上流量率、平均流量率、平均净流量率,在中脑导水管分别为(0.053±0.017)ml/s、(0.053±0.019)ml/s、(0.030±0.011)ml/s、(0.031±0.010)ml/s、(0.031±0.010)ml/s、(0.045±0.034)ml/s,在鞍区分别为(0.016±0.010)ml/s、(0.013±0.008)ml/s、(0.044±0.046)ml/s、(0.055±0.003)ml/s、(0.055±0.003)ml/s、(0.036±0.032)ml/s;平均心动周期在中脑导水管为(717.97±89.79)ms,在鞍区为(777.36±175.12)ms。各项测量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脑脊液循环路径中,中脑导水管与鞍区脑脊液流动的参数及时间-速度曲线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液 脑导水管 磁共振成像 鞍区 相位对比 流动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啶对切口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彦茹 佘守章 +1 位作者 许立新 许学兵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切口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去甲肾上腺素(NE)释放的影响。方法成功植入微透析系统的雄性Wistar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2ml,15min后吸入2%异...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切口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去甲肾上腺素(NE)释放的影响。方法成功植入微透析系统的雄性Wistar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2ml,15min后吸入2%异氟醚;切口痛组(IP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2ml,15min后制备切口痛模型;D组: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啶30μg/kg,15min后制备切口痛模型;拮抗组(DY组):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啶30μg/kg和育亨宾0.5mg/kg,15min后制备切口痛模型。除DY组外,其余各组于术前30min(基础状态)、术后4h内每30min收集微透析液10μl,DY组于术前30min、术后30、60min时收集微透析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电化学检测器测定微透析液NE浓度;DY组于术前30min(基础状态)、术后1h,其余各组于术前30min(基础状态)、术后1、2、3、4h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结果与C组比较,IP组和DY组术后MWT降低,微透析液NE浓度升高,D组术后微透析液NE浓度升高(P〈0.05),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P组比较,D组和DY组术后MWT升高,微透析液NE浓度降低(P〈0.05);与D组比较,DY组术后MWT降低,微透析液NE浓度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抑制切口痛大鼠中脑导水管NE的释放,从而产生中枢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疼痛 脑导水管 去甲肾上腺素
原文传递
JNK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倪华栋 安康 +7 位作者 姚明 黎亮 黄冰 费勇 王云贡 王寒琪 朱春燕 陈文宇 《中华麻醉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50-1453,共4页
目的评价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72只,9周龄,体重160~2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n=8)、神经病理性痛组(N... 目的评价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72只,9周龄,体重160~2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n=8)、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n=40)、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组(DS组,n=12)和JNK抑制剂SP600125组(SP组,n=12)。采用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CCI)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CCI后14 d时,SP组PAG内注射10 nmol JNK抑制剂SP600125 0.5 μl,DS组注射10%二甲基亚砜0.5 μl。C组取8只大鼠,NP组于CCI前、CCI后3、7、14、21 d时取8只大鼠,DS组和SP组取8只大鼠分别于CCI前、CCI后14 d给药前、给药后30、45、60、75和90 min时测定机械痛阈。C组机械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取PAG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AG区磷酸化JNK(p-JNK)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NP组于各时点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测定PAG区p-JNK表达;DS组和SP组取4只大鼠于给药后45 min时机械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测定PAG区GFAP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NP组CCI后各时点机械痛阈降低,CCI后7~21 d时p-JNK表达上调(P〈0.01);与DS组比较,SP组给药后30 min时机械痛阈升高,给药后45 min时GFAP表达下调(P〈0.01);与给药前比较,SP组给药后30~75 min时机械痛阈升高(P〈0.01)。结论神经病理性痛大鼠PAG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机制与JNK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 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脑导水管 水管周灰质 神经痛
原文传递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倪华栋 卢波 +7 位作者 姚明 黄冰 徐龙生 郑莹 费勇 王寒琪 李洪波 陈文宇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23-826,共4页
目的探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200~250g,9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组,n=8)、假手术组(S组,n=8)、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rb=3... 目的探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200~250g,9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组,n=8)、假手术组(S组,n=8)、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rb=32)、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n=12)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抑制剂氟代柠檬酸组(FC组,n=12)。NP组、NS组和FC组采用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CCI)术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FC组CCI术后14d时于PAG腹外侧核注射10pmol氟代柠檬酸0.5μl,NS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C组和S组取8只大鼠,NP组分别于CCI术前、CCI术后3、7、14、21d时取8只大鼠,NS组和FC组取8只大鼠,分别于CCI术前、CCI术后14d给药前与给药后30、45、60、75、90、105min时测定机械痛阈。测定机械痛阈后,处死大鼠,取PAG,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反映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计数。结果与C组比较,NP组CCI术后3、7、14、21d时机械痛阈降低,CCI术后7、14、21d时PAG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计数增加(P〈0.01),s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较,Fc组给药后各时点机械痛阈升高,PAC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计数减少(P〈0.01)。结论中脑PAG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参与了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 脑导水管 水管周灰质 神经痛
原文传递
吗啡与舒芬太尼交替用药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μ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晓艳 董彦鹏 孙莉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7-700,共4页
目的评价吗啡与舒芬太尼交替用药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μ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50~290g,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8):正常对照组(C组)、7d舒芬太尼组(S组)、7d吗啡组(... 目的评价吗啡与舒芬太尼交替用药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μ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50~290g,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8):正常对照组(C组)、7d舒芬太尼组(S组)、7d吗啡组(M组)、14d吗啡组(MM组)和14d吗啡与舒芬太尼交替组(MS组)。C组、S组和M组分别颈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2ml/kg、舒芬太尼0.01mg/kg或吗啡10mg/kg,连续7d;MM组颈部皮下注射吗啡10mg/kg,连续14d,MS组第1—7天颈部皮下注射吗啡10mg/kg,第8-14天颈部皮下注射舒芬太尼0.01mg/kg;上述药物2次/d。分别于每天首次给药后15min或30min时测定热甩尾潜伏期(TFL),最后一次给药后处死大鼠,分离PAG,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μ受体及其mRNA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M组、MM组和MS组给药第1—6天TFL延长,S组给药第1—7天TFL延长,M组、MM组和MS组PAG区μ受体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5);与MM组比较,MS组给药第8—14天TFL延长,PAG区μ受体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吗啡与舒芬太尼交替用药减轻大鼠吗啡耐受的机制与增强PAG区μ受体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舒芬太尼 受体 阿片样 μ 脑导水管 水管周灰质
原文传递
空蝶鞍综合征与正常志愿者中脑导水管水平脑脊液流动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卫东 项立 +2 位作者 高天俊 张宏光 王秀荣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应用磁共振相位对比法,观察正常志愿者及空蝶鞍综合征(ESS)患者中脑导水管水平脑脊液(CSF)的流动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及对比研究.方法 分别筛选38例ESS患者(ESS组)及38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计算中脑导水管水平CSF的流速、... 目的 应用磁共振相位对比法,观察正常志愿者及空蝶鞍综合征(ESS)患者中脑导水管水平脑脊液(CSF)的流动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及对比研究.方法 分别筛选38例ESS患者(ESS组)及38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计算中脑导水管水平CSF的流速、流量率、心动周期等指标,并研究其与心动周期的关系.结果 中脑导水管水平CSF流动在一个心动周期内表现为双向流动,即收缩期向下流动和舒张期向上流动,对照组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速、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速、平均向下流速、平均向上流速及平均流速分别为(5.231±0.262)、(4.902±0.281)、(3.083±0.191)、(3.032±0.151)、(3.151±0.162)cm/s,ESS组分别为(6.244±0.356)、(6.091±0.430)、(3.916±0.196)、(3.812±0.273)、(3.690±0.291)cm/s,两组各项流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量率、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量率、平均向下流量率、平均向上流量率、平均流量率、平均净流量率分别为(0.050±0.003)、(0.050±0.004)、(0.030±0.002)、(0.031±0.002)、(0.030±0.003)、(0.004±0.001)ml/s,ESS组分别为(0.058±0.003)、(0.063±0.005)、(0.039±0.002)、(0.038±0.003)、(0.038±0.003)、(0.004±0.001)ml/s,两组各项流量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速对应心动周期、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速对应心动周期、平均心动周期分别为(40.890±37.096)、(501.026±19.374)、(719.511±14.946)ms,ESS组分别为(35.921±6.218)、(531.553±16.764)、(770.700±21.579)ms,两组各项心动周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S患者CSF部分疝入鞍区,但该区分流对中脑导水管水平CSF流动各项指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导水管 磁共振成像 空蝶鞍综合征 相位对比 脊液
原文传递
正常蝶鞍水平脑脊液流动磁共振定量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卫东 王秀荣 +2 位作者 张韶斌 娄明武 王绍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8年第6期16-18,共3页
目的 应用MR相位对比法,观察正常蝶鞍水平脑脊液的流动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筛选17例健康志愿者,测量其蝶鞍水平脑脊液流动情况,在正中矢状位T1WI或T2WI定位像上选择蝶鞍水平层面,编码速度20cm/s。结果 正常蝶鞍水平脑脊液... 目的 应用MR相位对比法,观察正常蝶鞍水平脑脊液的流动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筛选17例健康志愿者,测量其蝶鞍水平脑脊液流动情况,在正中矢状位T1WI或T2WI定位像上选择蝶鞍水平层面,编码速度20cm/s。结果 正常蝶鞍水平脑脊液流动在一个心动周期内表现为双向流动,即收缩期向下流动和舒张期向上流动,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速(1.44±0.99)cm/s,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速(1.16±0.64)cm/s,平均向下流速(0.49±0.39)cm/s,平均向上流速(0.67±0.44)cm/s,平均流速(0.54±0.30)cm/s。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量率(0.014±0.009)ml/s,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量率(0.012±0.006)ml/s,平均向下流量率(0.047±0.041)ml/s,平均向上流量率(0.053±0.003)ml/s,平均流量率(0.005±0.003)ml/s,平均静流量率(0.034±0.031)ml/s。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速对应心动周期(302.71±248.15)Ins,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速对应心动周期(331.00±225.38)Ins,平均心动周期(775.25±173.06)ms。结论 MR相位对比法能无损伤地研究人体脑脊液的流动和比较精确地确定脑脊液的流速、流量率和方向,是一种优于其他方法研究脑脊液流动的重要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导水管 磁共振成像 蝶鞍 脊液 相位对比
下载PDF
导水管梗阻所致巨大脑室脑积水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佳平 梁晖 +2 位作者 陈国强 肖庆 冯增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导水管梗阻所致巨大脑室脑积水手术治疗的指征及并发症预防。方法神经内镜下共治疗32例巨大脑室脑积水患者,其中25例行经额入路第三脑室底造瘘术,1例行经额小脑上池囊肿造瘘术,5例行枕下入路内镜下后颅窝囊肿切除、囊腔枕大... 目的探讨导水管梗阻所致巨大脑室脑积水手术治疗的指征及并发症预防。方法神经内镜下共治疗32例巨大脑室脑积水患者,其中25例行经额入路第三脑室底造瘘术,1例行经额小脑上池囊肿造瘘术,5例行枕下入路内镜下后颅窝囊肿切除、囊腔枕大池造瘘,1例行经枕下入路导水管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1—4年,32例具有行走不稳、尿失禁、智商下降、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的患者中,26例症状明显改善,6例症状未继续进展。6例术前存在高颅压症状患者术后症状改善,除1例出现硬膜下积液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巨大脑室脑积水并非内镜手术治疗禁忌,凡影像检查确定为导水管梗阻所致的巨大脑室脑积水,均应积极手术治疗,改进手术方法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积水 神经内镜 脑导水管 梗阻性
原文传递
大鼠中枢内源性镇痛系统内GABA_B受体与5-HT共存神经元的观察(英文) 被引量:14
18
作者 闫励 赵华 李云庆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68-872,共5页
目的 观察 GABAB受体 (GABABR)与 5 - HT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 (Gi A)神经元内的共存 .方法  GABABR和 5 - HT及GABABR5 - HT和 GABA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及三重染色技术 .结果  ... 目的 观察 GABAB受体 (GABABR)与 5 - HT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 (Gi A)神经元内的共存 .方法  GABABR和 5 - HT及GABABR5 - HT和 GABA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及三重染色技术 .结果  GABABR/ 5 - HT双标神经元胞体较密集地见于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中缝桥核、中缝大核、中缝苍白核、中缝隐核 .此外 ,PAG和 Gi A内也可见双标神经元 .GABA样阳性终末与 GABABR/ 5 - HT双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形成密切接触 .结论  PAG,中缝核簇和 Gi A内的 5 - HT能神经元几乎均呈 GABABR样阳性 ;GABA能终末与 GABAB受体 / 5 - HT双标神经元形成密切接触 ;GA-BA可能通过 GABAB受体调节 5 - HT能神经元的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A-B受体 血清素 中枢内源性镇痛 脑导水管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下载PDF
电针镇痛时炎症痛大鼠PAG部位I型白细胞介素-1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7
19
作者 姬广臣 俞瑾 +1 位作者 董志强 吴根诚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1-114,140,共5页
目的 :本实验观察炎症痛和针刺镇痛时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部位I型白细胞介素 1受体基因 (IL 1RI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实验分正常组、炎症痛组、假电针组、电针组。正常对照组大鼠脚掌注射生理盐水 ,炎症痛各组大鼠脚掌注... 目的 :本实验观察炎症痛和针刺镇痛时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部位I型白细胞介素 1受体基因 (IL 1RI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实验分正常组、炎症痛组、假电针组、电针组。正常对照组大鼠脚掌注射生理盐水 ,炎症痛各组大鼠脚掌注射 2 %角叉菜胶 ( 1 0 0 μL)造成炎症痛模型。在角叉菜胶注射 3hr后大鼠处于一种稳定的痛敏状态。电针组大鼠于造模前电针将致炎侧“足三里”和“昆仑”穴 3 0min ,假电针组大鼠给予同样处理但不通电。实验采用原位杂交技术 ,观察脚掌注射角叉菜胶 3hr后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部位IL 1RImRNA表达的变化及针刺对其的影响。结果 :致炎后 3hr大鼠痛阈显著降低 ,大鼠PAG部位的IL 1RImRNA表达显著增加 ,假电针组大鼠该部位的IL 1RImRNA表达与炎症痛组相比无显著变化 ,而电针组大鼠该部位的IL 1RImRNA阳性细胞数与假电针组相比显著减少。结论 :炎症痛可引起大鼠PAG部位的IL 1RImRNA表达增加 ,而电针镇痛则抑制炎症痛引起的大鼠PAG部位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痛 电针 Ⅰ型白细胞介素-1受体基因 脑导水管周围灰质部位 足三里 昆仑穴
下载PDF
空蝶鞍综合征鞍区水平脑脊液流动磁共振定量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卫东 王秀荣 +2 位作者 张韶斌 王绍娟 娄明武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3期20-22,共3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相位对比法(MRI PC-cine)观察空蝶鞍综合征鞍区脑脊液的流动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筛选11例空蝶鞍综合征患者,测量其鞍区脑脊液流动情况,在正中矢状位T1WI或T2WI图像上选择鞍区层面,编码速率20cm/s,计算鞍区水平脑脊... 目的应用磁共振相位对比法(MRI PC-cine)观察空蝶鞍综合征鞍区脑脊液的流动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筛选11例空蝶鞍综合征患者,测量其鞍区脑脊液流动情况,在正中矢状位T1WI或T2WI图像上选择鞍区层面,编码速率20cm/s,计算鞍区水平脑脊液流动方向、流速、流量率等情况并研究其与心动周期的关系。结果空蝶鞍综合征鞍区脑脊液流动在1个心动周期内表现为双向流动,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速、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速、平均向下流速、平均向上流速、平均流速分别为(1·50±0·91)cm/s[(382·36±281·94)ms]、(1·84±1·36)cm/s[(286·55±276·62)ms]、(0·64±0·67)cm/s、(0·91±0·57)cm/s、(0·69±0·64)cm/s。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量率、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量率、平均向下流量率、平均向上流量率、平均流量率、平均净流量率分别为(0·015±0·082)ml/s、(0·018±0·013)ml/s、(0·067±0·068)ml/s、(0·077±0·061)ml/s、(0·007±0·055)ml/s、(0·055±0·046)ml/s。平均心动周期为(800·47±141·38)ms。结论MRIPC-cine能无损伤地研究人体脑脊液的流动和比较精确地确定脑脊液的流速、流量率和方向,是一种优于其他方法研究脑脊液流动的重要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蝶鞍综合征 脑导水管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