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咽癌组织中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建斌 刘新彦 +3 位作者 李志强 王丽坤 路继成 李晓丽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798-801,806,共5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DMBT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48例鼻咽癌患者的鼻咽癌组织、48例正常鼻咽部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组织中DMBT1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DMBT1蛋白表...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DMBT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48例鼻咽癌患者的鼻咽癌组织、48例正常鼻咽部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组织中DMBT1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DMBT1蛋白表达与鼻咽癌患者性别、年龄,鼻咽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颈部淋巴转移的关系。结果:DMBT1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31.25%)低于正常鼻咽部组织(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咽癌组织中DMBT1 mR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鼻咽部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BT1蛋白表达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有无颈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结论:DMBT1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降低,与鼻咽癌的浸润转移及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转移 细胞分化 肿瘤分期 实时定量PCR 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
下载PDF
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对子宫内膜癌的作用及其机制
2
作者 何琳 杨志峰 +2 位作者 袁鸿 宋冉 刘丹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524-529,共6页
目的:探究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DMBT1)对子宫内膜癌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子宫内膜癌组织(子宫内膜癌组)及正常对照组织(正常对照组)各31例,RT-PCR和免疫组化(IHC)检测组织中DMBT1 mRNA和蛋白表达;选取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目的:探究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DMBT1)对子宫内膜癌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子宫内膜癌组织(子宫内膜癌组)及正常对照组织(正常对照组)各31例,RT-PCR和免疫组化(IHC)检测组织中DMBT1 mRNA和蛋白表达;选取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EEC组)和人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Ishikawa组)进行体外研究,将Ishikawa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NC)组、DMBT1组和DMBT1+galectin-3组,按照分组进行DMBT1和galectin-3过表达载体及其NC的转染,RT-PCR检测细胞中DMBT1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DMBT1和galectin-3蛋白表达;CCK-8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结果:子宫内膜癌组中DMBT1 mRNA表达和IHC评分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子宫内膜癌细胞中DMBT1 mRNA和蛋白表达较子宫正常细胞明显降低(P<0.05)。DMBT1组细胞中DMBT1蛋白表达较NC组明显升高(P<0.05),细胞在24 h、48 h和72 h的OD值较NC组明显降低(P<0.05),细胞迁移数和侵袭数较NC组明显降低(P<0.05),galectin-3蛋白表达较NC组明显降低(P<0.05);DMBT1+galectin-3组细胞中galectin-3蛋白表达较DMBT1组明显升高(P<0.05),细胞在48 h和72 h的OD值较DMBT1组明显升高(P<0.05),细胞迁移数和侵袭数较DMBT1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MBT1表达下调,DMBT1可能通过抑制galectin-3的表达,从而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 GALECTIN-3 细胞
下载PDF
胶质瘤DMBT1基因杂合性缺失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
3
作者 杨卫忠 王锐 +4 位作者 石松生 陈建屏 刘才兴 林于峰 倪天瑞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4年第3期208-211,共4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发现杂合性缺失(I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MSI)参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属于肿瘤发生的一种新机制。本文探讨胶质瘤抑癌基因的改变,可以为今后胶质瘤进行基因诊断和基...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发现杂合性缺失(I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MSI)参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属于肿瘤发生的一种新机制。本文探讨胶质瘤抑癌基因的改变,可以为今后胶质瘤进行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探索方向。探讨 DMBTI 基因(deleted in malignant brain tumors)杂合性缺失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在胶质瘤发生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10例脑膜瘤、80例胶质瘤10q25.3~26.1区域内5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D10S187.D10S209,D10S216,D10S575,D10S587),分析 DMBT1基因 LOH 和 MSI。结果:10例良性脑膜瘤和胶质瘤旁正常脑组织均未发现 MSI 和 DMBT1基因 LOH。30例胶质瘤组织至少有1个微卫星标记发生 LOH,Ⅰ级胶质瘤为15.4%(2/13例),Ⅱ级为22.7%(5/2例),Ⅲ级为35.3%(6/17例),Ⅳ级60.7%(17/28例)。其中,Ⅳ级胶质瘤中D10S209和 D10S587发生 LOH 频率>50%,D10S187 LOH 发生率为43.5%。D10S216和 D10S575 LOH 发生率均<30%。80例胶质瘤组织共有19例 MSI,Ⅰ级胶质瘤 MSI 发生率为7.7%(1/13例).Ⅱ级为9.1%(2/22例).Ⅲ级为23.5%(4/17例),Ⅳ级42.9%(12/28例)。DMBT1基因 LOH 和 MSI 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5),其中,Ⅲ~Ⅳ级胶质瘤 DMBT1基因 LOH 和 MSI 均明显高于Ⅰ~Ⅱ级(P<0.05)。结论:抑癌基因DMBT1基因 LOH 和胶质瘤 MSI 与胶质瘤发生和分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LOH DMBT1基因 杂合性缺失 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 发生率 瘤组织 正常 组织
下载PDF
1p/19q分子遗传学改变在脑胶质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松丽 乔惠萍 +1 位作者 刘星宇 张苗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期193-195,共3页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5。除常规检查外,分子生物学检测在研究胶质瘤临床特点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分子生物学检测主要是对记录独特信息的遗传物质变化进行精确检测,具体到肿瘤患者肿瘤的精确...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5。除常规检查外,分子生物学检测在研究胶质瘤临床特点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分子生物学检测主要是对记录独特信息的遗传物质变化进行精确检测,具体到肿瘤患者肿瘤的精确分型、可能的预后情况、适合使用的药物以及后续药物的疗效都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实现。分子生物学检测逐步在胶质瘤的精确分型、分子水平治疗及预后预测中得以应用,并随之探明了若干分子生物学改变如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Ki-67基因过度表达、p53基因突变、染色体1p/19q杂合性缺失等,与脑胶质瘤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1p/19q杂合性缺失 基因检测
下载PDF
染色体1p32-p31缺失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5
作者 万瑞平 朱晓丹 +2 位作者 张美波 吴燕玲 黄小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08-911,共4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1p32-p31缺失综合征的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染色体1p32-p31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6个月,出生胎龄39^(+2)周,出生体质量2.2 kg,出生时有轻度窒息,生后发育落后。患儿面容特殊,前... 目的探讨染色体1p32-p31缺失综合征的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染色体1p32-p31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6个月,出生胎龄39^(+2)周,出生体质量2.2 kg,出生时有轻度窒息,生后发育落后。患儿面容特殊,前额及后枕突出、眼距宽、眼裂小、双侧耳位低、低鼻梁、小鼻、唇薄、下颌小、高腭弓,右侧睾丸未降至阴囊,左侧阴囊积液,手指、足趾短小,四肢肌张力稍低。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发育商46。头颅MRI示脑白质比例偏少,双侧侧脑室增宽,胼胝体后部纤细。脑电图示清醒背景较同龄儿略慢。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示左侧反应阈65 dB,右侧反应阈40 dB。高通量DNA测序发现患儿1p32.3-p31.3区域(chr1:54560001-66400000,hg19)存在缺失,缺失片段大小为11.84 Mb,包含NFIA基因在内的多个基因。确诊为染色体1p32-p31缺失综合征。结论染色体1p32-p31缺失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包括胼胝体发育不良、脑室扩大/脑积水、巨头、特殊面容、不同程度发育迟缓,部分伴泌尿系统异常。NFIA基因是导致该病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1p32-p31缺失综合征 NFIA基因 发育畸形 发育迟缓
下载PDF
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黄山(综述) 赵荫农(审校) 《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 2008年第3期237-239,共3页
表观遗传学研究表明,多种肿瘤候选抑制基因甲基化导致的抑癌基因表达缺失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DNA甲基化相关的肿瘤分子遗传学研究具有广阔的临床前景。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A,RASSF1A)是2... 表观遗传学研究表明,多种肿瘤候选抑制基因甲基化导致的抑癌基因表达缺失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DNA甲基化相关的肿瘤分子遗传学研究具有广阔的临床前景。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A,RASSF1A)是2000年发现的新型肿瘤候选抑制基因(tumor supp ressorgene,TSG)。近年来的研究表明,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导致的RASSF1A基因表达缺失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其与肝细胞癌相关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SF1A 基因甲基化 肝细胞癌 基因表达缺失 肿瘤分子遗传学 恶性肿瘤 DNA甲基化 启动子甲基化
下载PDF
DMBT1过表达对食管癌细胞系EC9706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光斌 贺涛 张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759-1763,共5页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候选抑癌基因DMBT1的食管癌细胞系EC9706,并分析转染前后其增殖特点、转移侵袭能力的变化.方法:脂质体介导法将DMBT1的全长表达质粒转染食管癌细胞系EC9706,G418筛选阳性克隆细胞,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DMBT1蛋白及...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候选抑癌基因DMBT1的食管癌细胞系EC9706,并分析转染前后其增殖特点、转移侵袭能力的变化.方法:脂质体介导法将DMBT1的全长表达质粒转染食管癌细胞系EC9706,G418筛选阳性克隆细胞,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DMBT1蛋白及mRNA水平变化,MTT法绘制细胞生存曲线及无血清条件下测细胞生存抑制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趋化迁移能力变化.结果:通过稳定转染后,DMBT1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均比对照组提高3.2倍以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实验组细胞增殖速度、倍增时间、对数生长期等均比对照组细胞更为缓慢,在无血清培基中增殖抑制率随时间延长不断增高,实验组迁移细胞数为206±25,对照组为367±4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在体外成功建立稳定表达DMBT1的细胞系,DMBT1过表达在体外显著抑制食管癌细胞系EC9706的生长增殖及趋化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 稳定转染 食管癌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中TESTIN和DMBT1蛋白表达水平与其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志强 魏艳玲 高静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855-859,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TESTIN和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DMBT1)蛋白表达水平与其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癌(宫颈癌组,47例)、同期的宫颈内瘤样病变(CIN组,40例)及正常宫颈(对照组,40例)组织中TESTIN及DMBT1蛋白表...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TESTIN和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DMBT1)蛋白表达水平与其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癌(宫颈癌组,47例)、同期的宫颈内瘤样病变(CIN组,40例)及正常宫颈(对照组,40例)组织中TESTIN及DMBT1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不同病理特征的宫颈癌组织中TESTIN及DMBT1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宫颈癌组织中TESTIN及DMBT1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TESTIN和DMBT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CIN组和对照组(P<0.05);低分化宫颈癌组织中TESTIN级DMBT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中、高分化宫颈癌组织(P<0.05),有淋巴转移宫颈癌组织的TESTIN和DMBT1表达显著低于无转移宫颈癌组织(P<0.05);Spearman分析显示,宫颈癌组织TESTIN及DMBT1阴性表达淋巴结转移和低分化显著相关。结论:宫颈癌组织中TESTIN和DMBT1蛋白明显低表达,且与宫颈癌分期、转移及侵袭密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宫颈疾病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
下载PDF
DMBT1过表达对胆囊癌细胞系GBC-SD粘附增殖的影响
9
作者 贺涛 张玲 +4 位作者 崔宏 王云检 黄长山 黄涛 韩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0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观察DMBT1体外过表达对胆囊癌细胞同质、异质粘附能力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为介导在体外建立稳定表达DMBT1的胆囊癌细胞系,细胞分组:GBC-SD/DMBT1,转染DMBT1组;GBC-SD/Vector,转染空载体组;GBC-SD,未处理组;平板克... 目的:观察DMBT1体外过表达对胆囊癌细胞同质、异质粘附能力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为介导在体外建立稳定表达DMBT1的胆囊癌细胞系,细胞分组:GBC-SD/DMBT1,转染DMBT1组;GBC-SD/Vector,转染空载体组;GBC-SD,未处理组;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细胞聚集实验观察细胞同质粘附能力,层粘蛋白实验及人脐静脉上皮细胞(HUVEC)粘附实验观察细胞异质粘附能力。统计学采用配对或独立样本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平板克隆实验发现GBC-SD/DMBT1组克隆形成数20±3,GBC-SD/Vector组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聚集实验表明GBC-SD/DMBT1聚集指数在振摇时间40、60min时分别为0.471±0.041、0.610±0.050,显著高于GBC-SD/Vector(40、60min时分别为0.250±0.024、0.312±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层粘蛋白Ln粘附实验表明GBC-SD/DMBT1在培养60、90min时残留细胞吸光度分别为0.157±0.008及0.139±0.010显著低于GBC-SD/Vector(60、90min时分别为0.347±0.026、0.476±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脐静脉粘附表明GBC-SD/DMBT1粘附率为0.341±0.042、GBC-SD/vector粘附率为0.694±0.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MBT1在体外过表达抑制胆囊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促进胆囊癌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粘附,抑制细胞与基质或异种细胞的粘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 胆囊癌 粘附 增殖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后迟发性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何泽云 李晓峰 屈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26-530,共5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后迟发性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Rosenberg法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观察脑出血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病理形态结构、神经细胞线粒体DNA缺失、C-myc基因、PDGFA基因表达及参麦注射液的防治作...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后迟发性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Rosenberg法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观察脑出血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病理形态结构、神经细胞线粒体DNA缺失、C-myc基因、PDGFA基因表达及参麦注射液的防治作用。结果:参麦注射液减少大鼠脑出血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凋亡数目,抑制血肿周围脑组织线粒体DNA片段缺失,参麦注射液对出血早期C-myc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可使PDGFAmRNA表达明显下调并时限延长。结论:参麦注射液可能通过调节PDGF表达对脑出血后迟发性神经细胞损伤修复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神经细胞损伤 保护作用 迟发性 大鼠 线粒体DNA缺失 海马CA1 C-myc基因 DNA片段缺失 组织线粒体 PDGF-A mRNA表达 出血模型 基因表达及 形态结构 细胞病理 防治作用 细胞凋亡 血肿周围 损伤修复
下载PDF
卵巢子宫内膜异症不孕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FMO3、DMBT1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秋阳 林伟 +2 位作者 王福玲 王雅琦 许伟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58,共3页
目的观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的含黄素单氧化酶3(FMO3,在输卵管上皮组织高表达)、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DMBT1,在子宫内膜组织高表达)mRNA及蛋白,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卵巢EMs不孕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40例份作... 目的观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的含黄素单氧化酶3(FMO3,在输卵管上皮组织高表达)、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DMBT1,在子宫内膜组织高表达)mRNA及蛋白,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卵巢EMs不孕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40例份作为观察组,选取卵巢EMs已育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50例份作为对照组,以正常卵巢组织35例份作为正常组。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三组FMO3、DMBT1 mRN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FMO3、DMBT1蛋白。结果观察组FMO3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均<0.05);观察组、对照组DMBT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组(P均<0.05)。结论卵巢EMs不孕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FMO3呈高表达,异位内膜组织来源可能为输卵管;输卵管组织来源的异位内膜组织可能与卵巢EMs患者不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孕症 异位子宫内膜 含黄素单氧化酶3 恶性肿瘤缺失基因
下载PDF
Si-1基因在肿瘤中的缺失和突变状况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德勇 杨克 +3 位作者 赖建华 余敏 杨海霞 唐伟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77-282,共6页
通过对Si-1基因6,14和15号外显子区段的PCR扩增,分析了Si-1基因在116例恶性肿瘤组织、1例良性肿瘤和21例非肿瘤组织的缺失和突变.发现恶性肿瘤中有7例缺失,8例有内含子突变;良性肿瘤中没有缺失和突变;非肿瘤组织中没有缺失,1例有内含子... 通过对Si-1基因6,14和15号外显子区段的PCR扩增,分析了Si-1基因在116例恶性肿瘤组织、1例良性肿瘤和21例非肿瘤组织的缺失和突变.发现恶性肿瘤中有7例缺失,8例有内含子突变;良性肿瘤中没有缺失和突变;非肿瘤组织中没有缺失,1例有内含子突变.脑肿瘤的缺失率最高,达到57.1%,内含子突变率42.9%;肝癌的缺失率达15%,内含子突变率26.7%.上述结果表明,Si-1基因在脑肿瘤和肝癌组织中有较高的缺失和内含子突变,显示该基因有可能是这2种肿瘤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1基因 肿瘤 缺失 突变状况 恶性肿瘤 内含子突变 易感基因 基因变异 等位基因丢失
原文传递
单羧酸转运蛋白-1磷酸酶抑癌基因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建业 寿记新 +7 位作者 刘献志 高海东 翟付强 程森 管海博 梁博 王冰冰 卢家潮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42-1344,共3页
目的探讨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与同张力蛋白同源在人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相关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ion)法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 目的探讨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与同张力蛋白同源在人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相关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ion)法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检测52例脑胶质瘤织和16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MCT1、PTEN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1)对照组、低级别胶质瘤组、高级别胶质瘤组标本中MCT1、PTENmRNA的表达分别为依次增加和依次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3);(2)对照组、低级别胶质瘤组、高级别胶质瘤组标本中MCT1、PTE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依次增加、依次下降(MCTI:18.8%、61.8%、72.2%;PTEN:68.8%、44.1%、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37);(3)MCT1 PTEN mRNA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06,P=0.041)。结论MCT1、PTEN的表达与脑胶质瘤的恶性分级关系密切,病理级别越高MCT1表达呈现显著增强趋势而PTEN则呈现下降趋势。MCT1在胶质瘤中的过表达及PTEN的表达缺失可能都对脑胶质瘤的病理进展起了促进作用,PTEN、MCT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单羧酸转运蛋白-1 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 酯酶基因
原文传递
稳定转染DMBT1对胆囊癌细胞株GBC-SD糖链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玲 贺涛 +3 位作者 黄长山 王云检 黄涛 韩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44-1846,共3页
目的应用已建立的稳定表达候选抑癌基因DMBT1的胆囊癌细胞株GBC-SD,探讨转染前后细胞糖链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针对已成功建立的稳定表达DMBT1的胆囊癌细胞株GBC—SD,细胞分组:GBC—SD/DMBT1,转染DMBT1组;GBC—SD/Vector,转染... 目的应用已建立的稳定表达候选抑癌基因DMBT1的胆囊癌细胞株GBC-SD,探讨转染前后细胞糖链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针对已成功建立的稳定表达DMBT1的胆囊癌细胞株GBC—SD,细胞分组:GBC—SD/DMBT1,转染DMBT1组;GBC—SD/Vector,转染空载体组;GBC-SD,未处理组;标记2种凝集素探针,即蔓陀萝凝集素(DSA)、刀豆素A(ConA),检测转染前后细胞表达糖链类型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生物素标记的两种凝集素DSA与ConA在细胞表面的结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进一步检测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GnT—V)表达。结果凝集素探针实验及生物素标记表明实验组多表达ConA结合型糖链,对照组多表达DSA结合型糖链;RT-PCR及免疫印迹进一步发现实验组表达GnT—V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32,0.47,显著低于对照组(0.62,0.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MBT1在体外过表达促进胆囊癌细胞由表达3、4天线、偏2天线转而向2天线型转变.至少部分依赖于GnT—V活性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 胆囊癌 糖链
原文传递
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新彦 李建斌 +5 位作者 李志强 王丽坤 路继成 李晓丽 刘晓燕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504-1507,共4页
目的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对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与患者病理组织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DMBT1)和TESTIN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收治83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尼妥珠单抗200 mg+顺铂40mg·m^(-2),静脉滴注,每周1... 目的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对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与患者病理组织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DMBT1)和TESTIN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收治83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尼妥珠单抗200 mg+顺铂40mg·m^(-2),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续治疗6周。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DMBT1和TESTIN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DMBT1阳性共28例(33.73%),TESTIN阳性共26例(31.33%);鼻咽癌患者病理组织DMBT1、TESTIN蛋白阳性表达与其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相关性(P<0.01),而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5)。患者1年生存率为95.18%,且DMBT1及TESTIN阳性表达患者完全缓解(CR)分别为25.00%,34.62%;总缓解率(RR)分别为71.43%,80.77%。其CR及RR均分别显著高于DMBT1及TESTIN阴性表达者(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鼻咽癌患者病理组织DMBT1及TESTIN阳性表达与其临床疗效正相关(P<0.01)。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对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其与患者病理组织DMBT1及TESTIN蛋白阳性表达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两者均可作为鼻咽癌患者临床疗效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尼妥珠单抗 顺铂 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