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9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挫裂伤出血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分析
1
作者 柴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202-0205,共4页
分析脑挫裂伤出血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挫裂伤出血患者。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分析脑挫裂伤出血危险因素;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情绪评分;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后再次出... 分析脑挫裂伤出血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挫裂伤出血患者。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分析脑挫裂伤出血危险因素;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情绪评分;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后再次出血概率;护理前后卒中量表评分,简单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结果 患者出现脑挫裂伤出血,主要与年龄、吸烟、血压、血清离子钙浓度、外伤(车祸、跌倒、高空坠物)因素相关。护理后患者情绪评分、卒中量表评分低于护理前;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简单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 给予脑挫裂伤出血患者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裂伤出血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术后延迟脱机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2
作者 杜安琪 安友仲 赵慧颖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0-1155,共6页
目的 分析脑出血患者术后延迟脱机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21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因脑出血行外科手术的2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007年欧洲呼吸学会共识,将207例患... 目的 分析脑出血患者术后延迟脱机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21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因脑出血行外科手术的2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007年欧洲呼吸学会共识,将207例患者分为延迟脱机组(n=66)与非延迟脱机组(n=141)。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及手术相关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延迟脱机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延迟脱机风险评估列线图并验证。结果 与非延迟脱机组比较,延迟脱机组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比例较高、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较低、术前合并脑疝比例较高,急诊手术、接受骨瓣减压比例较高,且术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Ⅱ评分、GCS评分、发生肺不张比例、脱机失败率、死亡发生率均较高,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急诊手术、术后氧合指数低、术后至脱机前最高GCS评分低及发生肺不张是导致术后脱机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联合此4项指标构建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5(95%CI 0.804~0.907),Hosmer-Lemeshow检验表明模型拟合度较好(P=0.659)。结论 延迟脱机可导致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脱机失败率及院内死亡风险增加。Nomogram模型对预测延迟脱机具有一定价值,可帮助临床医师早期发现高风险患者,并及时调整通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延迟脱机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低钾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3
作者 刘绍辉 吴曦 +3 位作者 盛文乾君 吴智鑫 魏思源 雷俊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9-1043,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低钾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且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佛山市中医院诊治的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190例,根据有无并发低钾血症分为低钾血症组(血钾<3.5 mmol/L...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低钾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且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佛山市中医院诊治的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190例,根据有无并发低钾血症分为低钾血症组(血钾<3.5 mmol/L)51例和正常组(血钾3.5~5.5 mmol/L)139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综合指数模型;ROC曲线分析综合指数预测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低钾血症危险因素的诊断价值。结果 低钾血症组女性、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入院时尿素、入院时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呋塞米剂量>20 mg/d比例高于正常组(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尿素、入院时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呋塞米剂量>20 mg/d为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入院时NIHSS评分、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呋塞米剂量>20 mg/d为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OR=6.393,95%CI:2.138~19.112,P=0.001;OR=3.123,95%CI:2.161~4.513,P=0.000;OR=3.327,95%CI:1.137~9.736,P=0.028;OR=3.111,95%CI:1.083~8.933,P=0.035)。ROC曲线分析显示,女性、入院时NIHSS评分、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呋塞米剂量>20 mg/d及综合指数预测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低钾血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1、0.897、0.601、0.613、0.857,敏感性分别为52.90%、76.50%、49.00%、54.90%、72.50%,特异性分别为71.20%、88.50%、71.20%、67.60%、87.80%。结论 女性、入院时NIHSS评分、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呋塞米剂量>20 mg/d可能会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低钾血症产生影响,并依据这些危险因素构建综合指数模型对预测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低钾血症具有较高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低钾血症 危险因素 综合指数模型
下载PDF
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丁则昱 姬泽强 +2 位作者 吴建维 康开江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5-551,共7页
目的分析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0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神经内... 目的分析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0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神经内科收治的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记录患者人口学特征和临床信息,以及血肿体积、部位、周围灌注等影像学信息。END定义为手术后24 h内NIHSS评分增加≥4分或GCS评分下降≥2分。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后退法),分析影响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独立危险因素预测END的ROC曲线并计算AUC,采取De Long检验比较不同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结果共入组15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7.1±13.1)岁。20例(12.7%)患者出现EN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肿体积(OR 1.024,95%CI 1.001~1.047,P=0.043)、术后血肿扩大(OR 41.605,95%CI 7.405~233.765,P<0.001)、术前低灌注体积(OR 1.011,95%CI 1.002~1.020,P=0.012)等3个因素可独立预测END的发生。其中术前低灌注体积ROC的AUC为0.921,敏感度为0.824,特异度为0.891,截断值为119.0 mL。De Long检验显示,术前低灌注体积对END的预测效力优于术前血肿体积及术后血肿扩大。结论术前低灌注体积与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发生END独立相关,低灌注体积越大,术后END发生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湖北省宜昌市居民脑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刘昊 李骏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4期247-248,F0003,共3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湖北省宜昌市居民脑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湖北省宜昌市选择调查对象,筛选出脑出血患者,纳入脑出血组;再按照1∶2的配比原则,从同一街道(乡)没有出现过脑出血诊断的家户中随机抽取与... 目的:分析和探讨湖北省宜昌市居民脑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湖北省宜昌市选择调查对象,筛选出脑出血患者,纳入脑出血组;再按照1∶2的配比原则,从同一街道(乡)没有出现过脑出血诊断的家户中随机抽取与病例性别、年龄等情况接近的样本纳入对照组。收集2组的相关数据,分析脑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调查了75567人,筛选出脑出血患者218例,纳入脑出血组;435名样本纳入对照组。在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出血组有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及脑梗死病史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脑出血组中经常食用蔬菜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睡眠时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高血压病史、有脑梗死病史、睡眠时长短和不经常食用蔬菜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诺莫图,校准曲线拟合度较好。结论:为降低脑出血的发病,改善患者预后,应针对上述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危险因素 预防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6
作者 魏统国 陈丹霞 +1 位作者 钟裕 朱钦辉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762-76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机械取栓术后出血性转化(HT)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机械取栓的125例ACI患者临床资料,统计ACI患者机械取栓后HT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和非HT组。分析机...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机械取栓术后出血性转化(HT)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机械取栓的125例ACI患者临床资料,统计ACI患者机械取栓后HT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和非HT组。分析机械取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结果125例ACI患者机械取栓后发生HT患者38例,发生率为30.4%。HT组年龄≥60岁、糖尿病、大面积脑梗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表评分(NIHSS)评分≥15分、取栓次数>2次患者比例高于非HT组(^(均)P<0.05),HT组患者外周血NLR水平高于非HT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糖尿病、大面积脑梗死、NIHSS评分≥15分、取栓次数>2次和外周血NLR≥5.73是ACI患者机械取栓后发生HT的重要危险因素(~均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机械取栓后HT的预测模型,Logit(P)=-5.696+1.326×年龄+1.894×糖尿病+1.526×大面积脑梗死+2.243×NIHSS评分+3.610×取栓次数+2.660×NLR。该预测模型评估HT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13(95%CI:0.861~0.965),敏感度为89.5%,特异度为80.5%。结论ACI患者机械取栓后HT发病率较高,年龄、糖尿病、大面积脑梗死、NIHSS评分、取栓次数和外周血NLR水平与ACI患者机械取栓后HT的发生有关,构建危险因素预测模型有助于早期评估HT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机械取栓术 出血性转化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唐勇 王凯 +5 位作者 陈亮 李进 胡世蕊 周鑫 吕友慧 武筱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3期56-59,共4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为疾病防治及预后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588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570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为疾病防治及预后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588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570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HICH复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ICH复发患者的年龄、吸烟史、发病季节、中医体质、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出院血压、出血量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未复发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病史以及出院血压异常是影响HICH复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3、0.044、0.038、0.009、0.003)。结论高龄、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病史以及出院血压异常是HICH患者复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出血 复发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排空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黄琦丹 薛秋静 +2 位作者 张玉霞 罗旭英 黄志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95-0098,共4页
探寻影响接受立体定向排空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因素。方法 将于2021年11月-2023年11月入院接受立体定向排空术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结合其术后出血状况划分为两组,若患者术后产生再出血现象,即为观察组,计30例;若患者术... 探寻影响接受立体定向排空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因素。方法 将于2021年11月-2023年11月入院接受立体定向排空术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结合其术后出血状况划分为两组,若患者术后产生再出血现象,即为观察组,计30例;若患者术后未产生出血现象,即为对照组,计70例。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因素。结果 两组在血肿量、术后SAS评分、术后平均收缩压、术后平均动脉压与SBP-180负荷方面具有差异,P<0.05。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排空术,影响其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较多。若患者术后24h收缩压水平较高,会提升再出血风险。若患者术后SAS评分较高,也可能导致再出血;若患者血肿量较高,术后平均动脉压较高,易引发再出血。结论 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排空术,为提升患者术后再出血预防水平,应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如患者术后不良情绪与平均动脉压等,完善患者护理干预措施,维护患者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出血 立体定向排空术 术后再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林堃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4期40-42,共3页
目的:分析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吴川市人民医院接受溶栓治疗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377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后24h内出血性转化发生情况分为出血组(31例)和未出血组(346例)... 目的:分析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吴川市人民医院接受溶栓治疗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377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后24h内出血性转化发生情况分为出血组(31例)和未出血组(346例)。分析两组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超早期脑梗死患者377例溶栓后24 h内出现出血性转化31例(包括症状性出血11例,非症状性出血20例)。两组年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梗死灶最大直径,合并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有吸烟史占比,D-二聚体(D-D)、S100β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高、梗死灶最大直径大、合并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及D-D、S100β蛋白、GFAP、MMP-9水平高是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超早期溶栓 出血性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双额叶脑挫裂伤病情恶化危险因素及手术干预后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汪惊涛 傅先明 +5 位作者 钱若兵 齐印宝 曾明慧 彭楠 牛朝诗 汪业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病情恶化临床及影像学危险因素并分析手术干预后患者疗效,为早期临床干预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病情是否恶化并行手术干预分为病情恶化组与病情稳定组,将单因素...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病情恶化临床及影像学危险因素并分析手术干预后患者疗效,为早期临床干预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病情是否恶化并行手术干预分为病情恶化组与病情稳定组,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程,通过逐步法筛选出相关危险因素,最后对患者伤后GOSE评分进行随访。结果 87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中病情恶化组21例,病情稳定组66例;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复查头颅CT中双侧侧脑室前夹角>120°(P=0.020)、脑干中脑水平前后径/左右径>1.1(P=0.003)、环池侧翼宽度<0.5 mm(P<0.001)是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病情进展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恶化组(≤48 h)与迟发恶化组(>48 h)在年龄、入院GCS评分、并发硬膜下血肿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恶化组与病情稳定组伤后GO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复查头颅CT显示双侧侧脑室前夹角>120°、中脑水平脑干前后径/左右径>1.1、环池侧翼宽度<0.5 mm是保守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筛选出有恶化倾向的病例并早期手术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额叶 挫裂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挫裂伤出血进展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雨晴 王兵 +4 位作者 刘小飞 余轩 何容 冯伟 廖勇仕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脑挫裂伤出血进展(HP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216例脑挫裂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HPC的危险因素。结果 216例脑挫裂伤中,84例发生HPC,发生率为38.89%。多因素logis... 目的探讨影响脑挫裂伤出血进展(HP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216例脑挫裂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HPC的危险因素。结果 216例脑挫裂伤中,84例发生HPC,发生率为38.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期吸烟、入院血清离子钙水平<1.12 mmol/L、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初始血肿体积>4.0 ml为HP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脑挫裂伤病人,如果存在长期吸烟史、血清离子钙<1.12 mmol/L、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初始血肿体积>4.0 ml,应注意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治H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挫裂伤出血进展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额叶脑挫裂伤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军 朱志峰 罗成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69-370,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外伤性额叶脑挫裂伤恶化的危险因素,首次CT表现能否预示恶化发生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没有弥散性脑损伤或颅内血肿而CT表现额叶脑挫裂伤的头部外伤病例。分析额叶脑挫裂伤类型(根据CT扫描结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外伤性额叶脑挫裂伤恶化的危险因素,首次CT表现能否预示恶化发生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没有弥散性脑损伤或颅内血肿而CT表现额叶脑挫裂伤的头部外伤病例。分析额叶脑挫裂伤类型(根据CT扫描结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病情恶化的时间和预后(GOS)。结果 20例单侧额叶脑挫裂伤的病例都恢复良好;10例局限性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仅5例恢复良好;6例广泛性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中的4例伤后24h病情仍恶化,其中1例死亡。结论脑水肿尤其延迟效应是额叶脑挫裂伤恶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首次CT扫描所示脑挫裂伤的类型可以用来预示恶化发生的风险,双侧广泛性额叶脑挫裂伤恶化的危险性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叶挫裂伤 恶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挫裂伤危险因素与预后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申海龙 武艳娇 +4 位作者 冯鹏超 李雅丽 张龙 陈云庆 宋征宇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9期993-996,共4页
目的分析136例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5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接受住院治疗的136例脑挫裂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Rankin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进... 目的分析136例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5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接受住院治疗的136例脑挫裂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Rankin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预后评分,并将评分0~3分者归为预后良好组(101例),4~6分归为预后不良组(35例)。对影响脑挫裂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入院格拉斯昏迷评分、脑挫裂伤部位、出血量、中线移位距离、脑挫裂伤体积、合并颅骨骨折比例、甘露醇应用时间以及入院前1周内应用抗凝药物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格拉斯昏迷评分≤8分、脑挫裂伤部位多发、出血量≥30ml、甘露醇应用时间≥2周以及入院前1周内应用抗凝药物为影响脑挫裂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格拉斯昏迷评分≤8分、脑挫裂伤部位多发、出血量≥30ml、甘露醇应用时间≥2周以及入院前1周内应用抗凝药物均提示患者预后较差,临床应该对此类患者加以重视,及时给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挫裂伤 临床特征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ICU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马娇 左蕾 +2 位作者 热依拉·艾力 张文玲 程娜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2期343-347,共5页
目的分析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谵妄(POD)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行脑出血手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POD发生情况将其分为POD组(n=34)和无POD... 目的分析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谵妄(POD)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行脑出血手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POD发生情况将其分为POD组(n=34)和无POD组(n=46)。对比POD组和无POD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术中最低平均动脉压,患者术后低氧血症比例、机械通气比例、术后带管时间和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CU老年脑出血患者发生POD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相关因素对脑出血患者发生POD的预测价值。结果80例ICU老年脑出血患者POD发生率为42.50%(34/80);与无POD组相比,POD组平均年龄更高,平均住院时间、糖尿病例数占比、手术时间、脑出血量、麻醉持续时间、术后低氧血症例数占比、机械通气例数占比和术后带管时间均更高,术中最低平均动脉压和术后GCS评分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过大、术后发生低氧血症、GCS评分过低和脑出血量过多是老年ICU脑出血患者发生POD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AUC=0.779)、术后低氧血症(AUC=0.734)、GCS评分(AUC=0.781)和脑出血量(AUC=0.711)均能较好的预测脑出血患者POD的发生情况(P<0.05)。结论年龄过大、术后发生低氧血症、GCS评分过低和脑出血量过多均可能促使ICU老年脑出血患者发生P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出血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保守治疗转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刘水源 陈实 +2 位作者 林健 游唯伟 鲁璎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245-247,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保守治疗后效果差需转手术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凝血功能指标、血清离子钙水平、CT影像学特征等资料。根据入院后治疗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保守治疗后效果差需转手术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凝血功能指标、血清离子钙水平、CT影像学特征等资料。根据入院后治疗期间药物治疗效果差需转为手术的患者分为手术组,药物治疗有效继续药物治疗的患者为保守组,统计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总共261例纳入研究,其中手术组(63例)及保守组(19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T出血征、血清离子钙水平、脑水肿程度、意识变化、首次CT血肿量、收缩压与患者保守治疗后转手术治疗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离子钙水平、CT出血征、首次CT血肿量、收缩压、脑水肿程度、意识变化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后转手术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首次CT血肿量、高收缩压、低血清离子钙水平、CT出血征、重度脑水肿、意识变化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后转手术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高血压脑出血预测保守治疗效果差需转为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出血 手术 危险因素 CT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危险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16
作者 赵奕轩 陈婷 +1 位作者 黄欣 周文胜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1168-1171,共4页
静脉溶栓是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常用方法,可及时恢复脑组织血流灌注,挽救濒临死亡的神经功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但AIS患者在静脉溶栓后容易出现出血转化(HT),HT作为AIS患者静脉溶栓后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会抵... 静脉溶栓是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常用方法,可及时恢复脑组织血流灌注,挽救濒临死亡的神经功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但AIS患者在静脉溶栓后容易出现出血转化(HT),HT作为AIS患者静脉溶栓后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会抵消或降低静脉溶栓治疗给患者带来的获益,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现主要针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全脑水肿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诊疗研究进展
17
作者 曾静 曾春 +2 位作者 唐爽 向城卫 陈星宇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64-468,共5页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易并发全脑水肿,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因此,明确aSAH后全脑水肿(GCE)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进展等,对降低GCE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aSAH后GCE的危险因素、发病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易并发全脑水肿,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因此,明确aSAH后全脑水肿(GCE)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进展等,对降低GCE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aSAH后GCE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等方面做一综述,以便对该类患者提前进行预防干预,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水肿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治疗进展
下载PDF
中老年人不同部位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鲁恒检 林心柔 +3 位作者 李晨光 潘经锐 王鸿轩 彭英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研究中老年患者不同部位脑微出血(CMB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学大数据平台收集自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的住院患者共669例患者,先分成CMBs阳性组(123例)和CMBs阴性组(546例),再将CMBs阳性组细分成仅... 目的:研究中老年患者不同部位脑微出血(CMB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学大数据平台收集自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的住院患者共669例患者,先分成CMBs阳性组(123例)和CMBs阴性组(546例),再将CMBs阳性组细分成仅脑叶组、仅深部组和广泛组三个亚组,分别通过对比任意的CMBs阳性亚组与CMBs阴性组的病史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各个脑微出血亚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筛选出了一些备选的危险因素,后纳入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高血压、MCV、HbA1C、Hb是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因不同亚组有所不同。结论: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且因分布部位而异,戒酒、控制血压、控糖将可能对脑微出血有重要预防和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中老年人 分布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脑出血预后危险因素及事件相关电位在意识监测中的应用
19
作者 何蒙蒙 褚晨 高建瓴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9-214,共6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术后患者6个月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并研究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对预后的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纳入4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出血量、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 目的探讨脑出血术后患者6个月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并研究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对预后的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纳入4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出血量、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等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应用ERP进行术后第1、3、7、14天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的测量,并同步进行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CRS-R)的评估。6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1~2分定义为预后差,3~5分定义为预后良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结局预后的危险因素,探究MMN波幅变化值与CRS-R变化值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评估MMN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良好患者术前出血量、入院GCS评分、术后第3、7、14天的MMN波幅与预后差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第14天的MMN波幅是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OR=0.100,95%CI:0.000~0.355,P<0.05)。MMN波幅与CRS-R呈强相关,相关系数为0.643(P<0.01)。术后第14天的MMN波幅对6个月的临床预后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结论术后第14天的MMN波幅越低提示患者预后越差,ERP对患者意识障碍的监测有望成为预测脑出血术后患者预后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术后 失匹配负波 危险因素 意识 ROC曲线
下载PDF
自发性脑出血后血肿增大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效能评价
20
作者 蔡莉新 陈美琴 +1 位作者 郑芳彬 尹睿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9期1319-1321,共3页
目的分析自发性脑出血(SICH)后血肿增大(HE)的危险因素,评价危险因素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210例SICH患者临床资料,依据24 h内CT复查结果分为HE组(n=61)、无HE组(n=149)。通过单因素分析SICH后HE的可能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自发性脑出血(SICH)后血肿增大(HE)的危险因素,评价危险因素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210例SICH患者临床资料,依据24 h内CT复查结果分为HE组(n=61)、无HE组(n=149)。通过单因素分析SICH后HE的可能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ICH后HE的独立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独立影响因素对SICH后HE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收缩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葡萄糖(GLU)、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血肿密度是否均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收缩压(OR=1.055)、NLR(OR=1.304)、GLU水平(OR=1.309)为SICH后HE的独立危险因素,GCS评分(OR=0.606)、LDL-C水平(OR=0.330)、血肿密度是否均匀(OR=0.314)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入院时收缩压、GCS评分、NLR、GLU、LDL-C水平、血肿密度是否均匀诊断SICH后HE的AUC分别为0.754、0.748、0.722、0.667、0.767、0.593。结论入院时高收缩压、高NLR、高GLU、血肿密度不均匀及低GCS评分、低LDL-C的SICH患者出现HE的风险高,对上述患者应加强动态观察,及时复查头颅CT,必要时立即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出血 血肿增大 危险因素 预测效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