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节苷脂联合早期干预对脑损伤高危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
1
作者 黎小琨 杜飞娥 梁彩平 《医师在线》 2024年第7期47-50,共4页
目的探究神经节苷脂联合早期干预对脑损伤高危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5月在台山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70例脑损伤高危儿资料,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和联合组(38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干预,... 目的探究神经节苷脂联合早期干预对脑损伤高危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5月在台山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70例脑损伤高危儿资料,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和联合组(38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干预,联合组在早期康复干预的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两组疗效;通过智能发育商数(DQ)、智力发育指数(MDI)、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二版(PDMS-2)中粗大运动商数(GMQ)和精细运动商数(FMQ)评估患儿智力及运动功能,比较两组差异。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MDI、DQ、GMQ、FMQ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联合组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早期干预可显著提高脑损伤高危儿的临床疗效,改善患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高危儿 神经节苷脂 早期干预 智力 运动发育
下载PDF
早期干预对脑损伤高危儿发育的影响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余志华 孔勉 《现代临床医学》 2020年第3期225-226,230,共3页
早期干预能帮助脑损伤高危儿改善姿势和运动模式,减轻继发性残损,降低高危儿功能障碍程度。早期干预不仅能改善患儿运动功能,还能改善患儿的认知水平。采用中西医结合早期干预,如针刺、推拿、穴位注射、中药蜡疗、经络导频为主的综合康... 早期干预能帮助脑损伤高危儿改善姿势和运动模式,减轻继发性残损,降低高危儿功能障碍程度。早期干预不仅能改善患儿运动功能,还能改善患儿的认知水平。采用中西医结合早期干预,如针刺、推拿、穴位注射、中药蜡疗、经络导频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对患儿的运动、智力、语言、社会交流及情绪行为等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能减少高危儿发生脑瘫的可能或降低其功能障碍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脑损伤高危儿 发育 影响
下载PDF
FCC模式在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厉学敏 张春梅 王陈军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0年第7期143-144,共2页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amily-Centered Care, FCC)模式在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我院儿童康复科脑损伤高危儿213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amily-Centered Care, FCC)模式在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我院儿童康复科脑损伤高危儿213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早期康复护理,实验组在FCC模式下给予常规的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适应性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评分、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及疾病知识知晓率。结果:实验组患儿在干预后6月龄末、12月龄末DQ评分及患儿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损伤高危儿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引入FCC模式可促进患儿康复,提高家属疾病了解和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 脑损伤高危儿 早期康复
下载PDF
个性化干预管理在脑损伤高危儿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曾洁 张璋 +1 位作者 李燕娜 韦江仁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7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干预管理在脑损伤高危儿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脑损伤高危儿中选取68例,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分成对照组(常规高危儿随访护理)和试验组(个性化早期干预管理)每组均34例。观察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个性化干预管理在脑损伤高危儿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脑损伤高危儿中选取68例,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分成对照组(常规高危儿随访护理)和试验组(个性化早期干预管理)每组均34例。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体格、智力和运动发育情况。结果:试验组家长随访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的身长、体重、头围测量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在6个月和12个月时,试验组Gesel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损伤高危儿实施个性化干预管理,让家长参与制定并配合实施康复计划,能提高高危儿随访依从性,使儿童继续进行家庭康复干预,有助于儿童体格/智力和运动发育,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高危儿 康复护理 个性化干预 体格 智力 运动
下载PDF
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用于脑损伤高危儿康复随访中的价值
5
作者 朱敏 陆红霞 黄蕴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18期139-141,共3页
目的研究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用于脑损伤高危儿康复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损伤高危儿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AIMS评估的50例患儿纳入Alberta组,将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PDMS... 目的研究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用于脑损伤高危儿康复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损伤高危儿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AIMS评估的50例患儿纳入Alberta组,将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PDMS-2)评估的50例患儿纳入Peabody组;并选取同期非高危婴儿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AIMS和PDMS-2评估其运动功能.对比分析AIMS量表在脑损伤高危患儿康复随访中的价值.结果首诊评估时,Alberta组患儿与对照组婴儿的AIMS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Alberta组患儿6月龄、12月龄时的AIMS量表评分有较大提升,且与对照组评分差距逐渐缩小,但差异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首诊时评估,Peabody组患儿与对照组婴儿的PDMS-2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Peabody组患儿6月龄、12月龄时的PDMS-2量表评分有较大提升,且与对照组评分差距逐渐缩小,但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AIMS量表与临床常用的PDMS-2量表评估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将AIMS应用在脑损伤高危儿康复随访中,可有效评估其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可以此调整康复训练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高危儿 康复随访 AIMS量表 PDMS-2量表 异常
下载PDF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量表对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元铭 杨盛泉 艾莉莉 《安徽医学》 2019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量表评估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泸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12例早产脑损伤高危儿,应用GMs量表分别对其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质量进行评估,随访...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量表评估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泸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12例早产脑损伤高危儿,应用GMs量表分别对其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质量进行评估,随访至12个月龄,以神经生物学结局(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判定)为标准,评估对比GMs量表、52项神经运动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扭动运动阶段,GMs量表评估敏感性为72.73%、特异性81.11%、阳性预测值48.48%和阴性预测值92.40%;不安运动阶段,GMs量表评估敏感性为59.09%、特异性94.44%、阳性预测值72.22%和阴性预测值90.43%; 52项神经运动检查敏感性为54.55%、特异性68.69%、阳性预测值30.00%和阴性预测值86.11%;不安运动阶段,GMs量表检测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大于52项神经运动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s量表可准确预测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的神经发育结局,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早产脑损伤高危儿 神经发育结局 预测
下载PDF
早期全面干预对全身运动评估异常的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张九菊 梁丽霞 +8 位作者 袁志忠 刘义粉 李洋 崔彦存 杜桂梅 杜晓宁 孙海英 刘燕 刘金和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113-1117,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全面干预对全身运动评估异常的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早产脑损伤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经全身运动评估均存在异常。按照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 目的探讨早期全面干预对全身运动评估异常的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早产脑损伤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经全身运动评估均存在异常。按照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儿给予早期全面干预。干预后,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价两组患儿的全身运动质量;结合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儿父母的负面情绪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儿的全身运动评估分级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评分(91.45±6.1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分中的反射评分(5.79±0.64)分、固定评分(22.18±2.79)分、移动评分(34.52±3.94)分、物体控制评分(5.79±0.64)分、抓握评分(22.18±2.79)分以及视觉-运动统合评分(34.52±3.9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反射评分(4.06±0.47)分、固定评分(18.05±1.76)分、移动评分(23.18±3.05)分、物体控制评分(4.06±0.47)分、抓握评分(18.05±1.76)分以及视觉-运动统合评分(23.18±3.0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个月,观察组发生脑瘫3例、运动发育迟缓8例,明显少于对照组脑瘫6例、运动发育迟缓14例;运动发育正常7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父母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31.29±3.87)分、(36.83±4.52)均低于对照组(48.63±6.12)分、(51.25±5.4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全面干预可有效促进全身运动评估异常脑损伤高危儿的神经发育,疏导患儿父母负面情绪,在促进患儿康复及家庭和谐方面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高危儿 全身运动评估异常 早期全面干预 神经发育 负面情绪
下载PDF
早期神经发育疗法对脑损伤高危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灵 邢梦婷 +3 位作者 陈春丽 张耀丹 姜岁雪 杨文旭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6期181-184,192,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神经发育疗法对脑损伤高危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00例脑损伤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早期神经发育疗法对脑损伤高危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00例脑损伤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发育疗法干预。分别于干预后对两组行智能发育商(DQ)量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比较、干预前后对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干预6、12个月后DQ评分,GM-FM-88总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干预1个月后,12个月后DQ评分、GM-FM-88总百分比显著高于6个月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干预3、6、12个月DQ评分、GM-FM-88总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神经行为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神经发育疗法能显著改善和促进脑损伤高危儿的智力发育和运动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发育疗法 脑损伤高危儿 智力发育 运动发育
下载PDF
抚触、神经发育疗法和高压氧疗的联合应用对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余燕红 莫小敏 邱晓菊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年第24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对脑损伤高危儿的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对100例脑损伤高危儿早期联合应用抚触、神经发育疗法和高压氧疗,并指导家长家庭训练与医院治疗相结合,康复评定采用综合评定方法。结果通过1年的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1年的延续... 目的观察对脑损伤高危儿的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对100例脑损伤高危儿早期联合应用抚触、神经发育疗法和高压氧疗,并指导家长家庭训练与医院治疗相结合,康复评定采用综合评定方法。结果通过1年的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1年的延续效应观察,100例高危儿中除3例听力障碍在佩戴助听器康复训练、2例脑瘫儿仍在接受系统的康复治疗外,余在体格检查、精神运动发育、智能、听觉、视觉、语言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无异常。结论早期联合应用抚触、神经发育疗法和高压氧疗,确能使大部分的脑损伤高危儿恢复正常,并减低其伤残率和伤残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触 神经发育疗法 高压氧疗 联合 脑损伤高危儿 早期 干预 研究
下载PDF
早期干预在脑损伤高危儿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彭慧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13期23-24,共2页
目的:寻找脑损伤高危儿的最佳康复治疗方法.方法:将本院2013~2015年接受康复治疗的脑损伤儿200例,分为康复组和康复干预组,2组患儿均做常规康复治疗,康复干预组患儿于4个月之内进行早期干预.所有患儿于9个月、18个月,分别应用GESELL... 目的:寻找脑损伤高危儿的最佳康复治疗方法.方法:将本院2013~2015年接受康复治疗的脑损伤儿200例,分为康复组和康复干预组,2组患儿均做常规康复治疗,康复干预组患儿于4个月之内进行早期干预.所有患儿于9个月、18个月,分别应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干预组后遗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康复治疗的在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于9个月、18个月,5个能区发育商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在脑损伤儿康复治疗中作用明显,能促进患儿智能发育,缩短康复训练疗程,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高危儿 早期干预 康复
下载PDF
推拿促动手法对脑损伤高危儿PDMS-2、Gesell评分及体格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涛 韩博 +4 位作者 王位 高超 程彬 王佛 郝文 《国医论坛》 2023年第4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推拿促动手法对脑损伤高危儿PDMS-2、Gesell评分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运动发育迟缓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推拿促动手法,并于治疗前后以Peabody运动发... 目的:观察推拿促动手法对脑损伤高危儿PDMS-2、Gesell评分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运动发育迟缓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推拿促动手法,并于治疗前后以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评定其粗大运动商(GMQ)、精细运动商(FMQ),以Gesell发育量表评定其语言、适应性和个人社会性行为,并记录患儿身高、体重。结果:在GMQ、FMQ、语言、适应行为和个人-社交行为评分以及身高、体重增加方面,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促动手法可更有效提高脑损伤高危儿的神经心理和体格发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高危儿 推拿促动手法 PDMS-2量表 Gesell量表 体格发育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损伤高危儿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紫阳 《双足与保健》 2018年第1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应用于脑损伤高危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42例脑损伤高危儿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n=72)与参照组(n=72),参照组给予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应用于脑损伤高危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42例脑损伤高危儿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n=72)与参照组(n=72),参照组给予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PDI、MDI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8%,参照组为82.9%;研究组的PDI评分为(83.8±8.3)分,MDI评分为(72.4±8.2)分,参照组的分别为(72.7±7.3)分、(63.2±5.6)分;以上数据相比,研究组显著优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应用于脑损伤高危儿患者,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治疗 脑损伤高危儿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用醒脑通督针刺疗法对脑损伤高危儿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对其智能发育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郎琰 柴琦琦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用醒脑通督针刺疗法对脑损伤高危儿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对其智能发育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新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7例脑损伤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7例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和... 目的:探讨用醒脑通督针刺疗法对脑损伤高危儿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对其智能发育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新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7例脑损伤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7例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9)。对两组患儿均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儿使用醒脑通督针刺疗法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的评分及Gesell发育评估量表的评分。结果: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GMFM-88的评分及Gesell发育评估量表的评分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醒脑通督针刺疗法对脑损伤高危儿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其运动功能,促进其智能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高危儿 通督针刺疗法 智能发育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对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 被引量:17
14
作者 林小苗 宋雄 +2 位作者 邹林霞 陈维华 杨立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44-947,共4页
目的:应用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技术对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进行临床应用研究。方法:对100例在我院新生儿科和康复科进行随访的早产脑损伤高危儿,分别在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进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随访到12... 目的:应用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技术对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进行临床应用研究。方法:对100例在我院新生儿科和康复科进行随访的早产脑损伤高危儿,分别在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进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随访到12月龄采用临床诊断和Gesell发育量表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运动发育结局:运动发育正常有70例(70%),运动发育迟缓25例(25%),脑瘫5例(5%)。对于运动发育异常的结果预测,扭动阶段:敏感性50%、特异性84.3%、阳性预测值57.7%和阴性预测值79.7%;不安运动阶段:敏感性13.3%、特异性97.1%、阳性预测值66.7%和阴性预测值72.3%。对于脑瘫结果的预测中,不安运动的特异度最高(97.9%),其次为痉挛-同步性(96.8%)。结论:在早产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应用GMs质量评估后期神经发育结局做出准确有效的预测,对脑瘫的预测价值更大。GMs质量评估可作为早产脑损伤高危儿随访工作中的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早产 损伤高危 预测效度
下载PDF
细化全身运动评估分期在脑损伤高危儿随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蔡荣兰 杜正银 +3 位作者 吴尚 蔡娟 陈娟娟 杨丽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9期1596-1599,共4页
目的 探讨细化全身运动评估分期在脑损伤高危儿随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为构建规范、高效的高危儿随访管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随访的132例高危儿为研究对象,共进行全身运... 目的 探讨细化全身运动评估分期在脑损伤高危儿随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为构建规范、高效的高危儿随访管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随访的132例高危儿为研究对象,共进行全身运动评估200次。按细化全身运动周龄,将第一阶段(扭动运动阶段),分为全身运动周龄<0周组和全身运动周龄≥0周组,再细分为4期;第二阶段(不安运动阶段)分为早期、中期、晚期3期。分析高危儿随访时间的分布规律,以及各型全身运动结果与细化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第一阶段评估128例次,4例次(3.13%)为早产及扭动阶段正常全身运动(N);124例次为异常,包括80例次(62.50%)单调性全身运动(PR),4例次(3.13%)混乱性全身运动(Ch),40例次(31.25%)痉挛-同步性全身运动(CS)。两组CS和PR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85,1.42,均P>0.05)。细化全身运动0周以前,随访频次较低(0.11次/例);细化全身运动0周以后(含0周),随访频次明显增高(3.03次/例)。第二阶段评估72例次,32例次(44.44%)正常不安运动(NF),18例次(25.00%)异常不安运动(AF),22例次(30.56%)不安运动缺乏(F-)。第二阶段早、中、晚3期,细化各类全身运动评估结果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2,P<0.05)。结论 细化全身运动分期有利于选择评估关键期(细化全身运动周龄:-6周、0周、13周、16周),提高结果阳性率,提高对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以关键期综合评估为基础,结合NICU内以及线上全身运动评估的随访模式,是一条高效、经济、规范的高危儿健康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运动评估 细化分期 脑损伤高危儿 随访管理
原文传递
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在脑损伤高危儿康复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慧 李海峰 +3 位作者 王江平 金慧英 杜瑜 毛正欢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 探讨在脑损伤高危儿康复随访评估中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结果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PDMS-2)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脑损伤高危儿43例(0-6月龄),平均月龄为(3.20±1.44)个月,分别采用AIMS量表及PDMS-2量表对患儿进行随... 目的 探讨在脑损伤高危儿康复随访评估中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结果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PDMS-2)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脑损伤高危儿43例(0-6月龄),平均月龄为(3.20±1.44)个月,分别采用AIMS量表及PDMS-2量表对患儿进行随访评估.6月龄内患儿每月随访评估1次,大于6月龄患儿每3个月随访评估1次.对患儿首次就诊、6月龄、12月龄评估时的AIMS总分与PDMS-2粗大运动各项指标[包括反射(RE)、姿势(ST)、移动(LO)]原始分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AIMS百分位与PDMS-2粗大运动商(GMQ)进行定性分析(参照Kappa值).结果 本研究43例入选患几首次评估时AIMS总分均值为(8.42±4.96)分,AIMS总分与PDMS-2反射(RE)、姿势(ST)、移动(LO)各项原始分均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5,0.823,0.913);42例患儿在6月龄随访时其AIMS总分均值为(18.50±6.72)分,AIMS总分与PDMS-2反射(RE)、姿势(ST)、移动(LO)各项原始分均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9,0.809,0.887);32例患儿在12月龄随访时其AIMS总分均值为(37.16±13.80)分,AIMS总分与PDMS-2反射(RE)、姿势(ST)、移动(LO)各项原始分均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2,0.913,0.952);在首次评估、6月龄及12月龄随访评估时AIMS百分位与PDMS-2 GMQ均呈中度相关(kappa值分别为0.567,0.618,0.625).结论 AIMS与PDMS-2在0-6月龄脑损伤高危儿康复随访评估中具有较高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高危儿 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 一致性
原文传递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早产脑损伤高危儿发育结局预测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林小苗 宋雄 +2 位作者 邹林霞 陈维华 杨立星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采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对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的神经发育结局进行临床评估和预测。方法选取早产脑损伤高危儿134例,分别于纠正胎龄1个月和纠正胎龄3个月时对所有高危儿进行1次GMs评估,并于随访至1岁时采用Gesell发育量表确定... 目的采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对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的神经发育结局进行临床评估和预测。方法选取早产脑损伤高危儿134例,分别于纠正胎龄1个月和纠正胎龄3个月时对所有高危儿进行1次GMs评估,并于随访至1岁时采用Gesell发育量表确定所有高危患儿的神经发育结局。结果纠正胎龄1个月时,GMs评估高危儿正常97例(72.39%),GMs评估高危儿异常37例(27.61%);纠正胎龄3个月时,GMs评估高危儿正常126例(94.03%),GMs评估高危儿异常8例(5.97%)为。对于GMs评估高危儿异常的结果预测,纠正胎龄1个月时敏感性为51.2%,特异性为83.5%,阳性预测值为59.5%,阴性预测值为60.3%;纠正胎龄3个月为敏感性为18.6%,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72.2%。随访至1岁时,纠正胎龄1个月和3个月时GMs评估异常高危儿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各能区平均发育商得分与纠正胎龄相同的正常高危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Ms评估可准确有效地预测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可作为脑损伤高危儿的评估代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运动评估 早产 损伤高危 发育结局
原文传递
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测评对脑损伤高危儿康复随访中的指导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芳 冯莹 樊宬诚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2期277-280,共4页
目的分析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测评对脑损伤高危儿康复随访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治疗后符合出院指征的脑损伤高危儿92例,对其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3次随访,每次随访均行AIMS、Peab... 目的分析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测评对脑损伤高危儿康复随访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治疗后符合出院指征的脑损伤高危儿92例,对其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3次随访,每次随访均行AIMS、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测评,并将PDMS-2量表中的3个维度转换成粗大运动商(GMQ)、精细运动商(FMQ)及总运动商(TMQ),由同一组物理治疗师根据测评结果制定是否及如何调整患儿后续康复锻炼方案。分析患儿出院后不同随访阶段AIMS量表与GMQ、FMQ、TMQ间的相关性,并比较AIMS和TMQ评分在不同随访阶段对脑损伤危重患儿康复方案调整的指导作用。结果92例患儿随访3个月、6个月、12个月AIMS、GMQ、FMQ、TMQ评分均较出院时上升,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上述量表评分也上升(P<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随访3个月、6个月、12个月AIMS评分与AIMS、GMQ、FMQ、TMQ相关性系数均超过0.8,为高度相关(P<0.05)。同一组物理治疗师在随访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根据AIMS测评结果调整康复方案率均明显高于TMQ测评结果调整康复方案率(P<0.05)。结论AIMS测评量表对脑损伤高危儿不同随访阶段运动功能测评结果与PDMS-2高度相关,可为康复医师认知患儿运动功能提供客观数据,指导康复方案的调整,使患儿获得更适合的康复锻炼,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高危儿 随访 运动功能 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康复方案 价值
原文传递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脑损伤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华丽 鲁玉霞 张会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2期267-268,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脑损伤高危儿的临床效果,以降低脑性脑瘫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脑损伤高危儿146例,根据家长是否愿意进行早期干预分为观察组(家长愿意)75例和对照组(家长不愿意)7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脑损伤高危儿的临床效果,以降低脑性脑瘫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脑损伤高危儿146例,根据家长是否愿意进行早期干预分为观察组(家长愿意)75例和对照组(家长不愿意)7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监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对两组患儿发育商以及整体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75例患儿经过早期干预后正常率达69.33%,各智能区发育及发育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脑损伤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脑瘫及智力低下的发生率,减轻脑功能损害,明显改善预后,并且早期干预越早,其临床效果越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干预 高危儿损伤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干预方法及效果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海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20期282-283,共2页
目的探讨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100例脑损伤高危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对两组患儿发育商(DQ)值以及整体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 目的探讨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100例脑损伤高危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对两组患儿发育商(DQ)值以及整体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大运动、精神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五大能区DQ值分别为(92.58±13.12)、(94.87±14.33)、(91.56±13.02)、(91.76±12.91)、(92.26±13.41)分;对照组分别为(81.73±9.86)、(80.16±10.45)、(80.56±10.78)、(83.96±11.31)、(81.39±10.36)分;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整体发育正常35例(70.0%)、临界正常12例(24.0%)、异常3例(6.0%),对照组整体发育正常24例(48.0%)、临界正常17例(34.0%)、异常9例(18.0%),治疗组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干预方法控制了脑损伤高危儿脑瘫的发生率,保护脑功能,改善预后,并且早期干预越早,其临床效果越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干预 高危儿损伤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