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导航结合管状脑牵开器技术在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国滨 任晓辉 +4 位作者 崔勇 王永刚 隋大立 姜中利 林松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31-1235,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结合管状脑牵开器技术在侧脑室脑膜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114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采用神经导航结合管状脑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结合管状脑牵开器技术在侧脑室脑膜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114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采用神经导航结合管状脑牵开器技术(简称管状脑牵开器组);93例采用传统的超声辅助下脑板牵开技术(简称脑板牵开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术后影像学改变、住院时间、肿瘤复发率、总体生存率方面的差异。结果管状脑牵开器组和脑板牵开组的肿瘤全切率均达到100.0%,无围术期死亡患者。与脑板牵开组比较,管状脑牵开器组能减小骨瓣面积(中位数分别为39.9 cm^2、49.0 cm^2)、缩短皮质切开的长度(中位数分别为2.9 cm、3.7 cm)和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1.1 d、15.7 d)(均P<0.001);术后弥散加权成像提示管状脑牵开器组发生术野周围的脑缺血改变情况显著减少[分别为19.0%(4/21)、43.0%(40/93),P=0.042],同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视野缺损、失语、孤立颞角综合征)有减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5%(2/21)、28.0%(26/93),P=0.076]。114例患者中,有效随访98例(86.0%),98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1~94个月),随访期内脑板牵开组有4例肿瘤复发并再次行手术治疗;随访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为100.0%。结论神经导航结合管状脑牵开器技术能够精准定位脑深部病变,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瘤 神经导航 管状牵开 脑板牵开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