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索脑栓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的潜在机制研究
1
作者 周红 雷杰 程欢 《现代医院》 2024年第1期134-139,共6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脑栓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基于TCMSP数据库筛选得到脑栓通胶囊的主要有效成分和靶标。同时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TTD和DrugBank数据库收集脑梗死相关靶标,并利用Interac...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脑栓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基于TCMSP数据库筛选得到脑栓通胶囊的主要有效成分和靶标。同时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TTD和DrugBank数据库收集脑梗死相关靶标,并利用InteractiVenn平台取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标。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模型。运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根据相互关系大小筛选核心靶标。运用R语言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运用AutoDock Vina和Pymol将“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中的活性成分与蛋白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收集脑栓通胶囊活性成分23种,相关潜在靶点264个;脑梗死相关靶点2043个;取两者交集得到共同靶点149种。主要作用于JUN、TNF、IL6和NFKBIA等多个靶标,靶点主要涉及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和细胞死亡等通路以发挥治疗脑梗死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网络中药物的活性成分与靶点蛋白结合较好。结论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揭示了脑栓通胶囊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脑梗死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 梗死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栓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效果
2
作者 胡建伟 冀战一 +2 位作者 赵广春 杨春华 谷红丽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341-342,共2页
目的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栓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110例AIS合并T2DM患者按照奇偶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栓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110例AIS合并T2DM患者按照奇偶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脑栓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NIHSS、 BI评分、炎性因子、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14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IL-6、 hs-CRP、 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栓通胶囊可改善AIS合并T2DM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抑制炎性因子表达,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胶囊 急性缺血性卒中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脑栓通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NO、iNOS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涓 刘邦民 黄国钧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90-1092,共3页
目的:探讨脑栓通注射液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线栓法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了脑栓通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NO的含量,HE染色观察缺血皮层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对iN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脑栓通注... 目的:探讨脑栓通注射液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线栓法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了脑栓通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NO的含量,HE染色观察缺血皮层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对iN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脑栓通注射液可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NO的含量,病理学观察也表明,皮层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的数目及变性程度均减轻,同时降低了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iNOS蛋白表达。结论:脑栓通注射液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脑组织NO的含量,使皮层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减轻,下调了iNOS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中医药疗法 脑栓通注射液/药理学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脑栓通胶囊治疗脑小血管病的相关炎症机制探讨
4
作者 任北大 李丹溪 +3 位作者 薛冰洁 芮一峰 赖新星 高颖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15期102-108,共7页
目的:文章试图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脑栓通胶囊药物有效活性成分、有效靶标以及发挥作用通路,结合中医经典方剂针对疾病多靶标的整体治疗优势,探讨脑栓通胶囊治疗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机制,为脑栓通胶囊药物的二次开发和脑小血管病的治疗... 目的:文章试图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脑栓通胶囊药物有效活性成分、有效靶标以及发挥作用通路,结合中医经典方剂针对疾病多靶标的整体治疗优势,探讨脑栓通胶囊治疗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机制,为脑栓通胶囊药物的二次开发和脑小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一个较为系统和明确的思路。方法:采用ADME/T计算方法,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中药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数据库]、文本挖掘工具(GoPuMed数据库)预测和筛选脑栓通胶囊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治疗脑小血管病的作用靶标,同时利用生物信息注释数据库(Bioinformatics Annotation Database,DAVID)获取脑小血管病的相关靶标。借助Cytoscape软件建立脑栓通胶囊的活性成分-靶标、药物-疾病靶标、核心靶标-通路的网络图,进而通过DAVID数据库对基因功能、相关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数据库和相关文献梳理归纳,共得到脑栓通胶囊有效成分180个,其中生蒲黄18个,天麻5个,赤芍35个,郁金114个,漏芦8个,去除重复项后共计170个;共得到脑栓通胶囊有效靶标652个,其中生蒲黄342个,天麻54个,赤芍107个,郁金115个,漏芦34个,去除重复项后共计404个;共得到脑栓通胶囊与脑小血管病对应的重要靶标21个,通过拓扑分析得到核心靶标9个。通过对所有重要靶标富集分析,发现主要参与炎症反应等25个生物学过程,涉及13个细胞成分,9个分子功能。通过对相关通路归纳整理,首次得到以TNF信号通路为主,内含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Akt)/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的脑栓通胶囊治疗脑小血管病的合成通路,从而为脑栓通胶囊治疗脑小血管病提供诊治思路和坚实依据。结论:脑栓通胶囊治疗脑小血管病具有较为切的网络药理学依据,主要与炎症反应等机制密切相关,同时为进一步扩大脑栓通胶囊适应证,明确药物对疾病起作用核心靶标提供理论依据,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病 胶囊 网络药理学 炎症
下载PDF
脑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薛芳 张永林 +1 位作者 张继萍 贾夏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脑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注射液,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脑栓通胶囊,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 目的探讨脑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注射液,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脑栓通胶囊,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脑卒中患者生专用活质量量表(Stroke scale quality of life,SS-QOL)评分和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评分、血清全血高切黏度(High shear viscosity,HSV)、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PSV)、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细胞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NO)水平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SS-QOL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SS-QOL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实验组改善较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HSV、PSV和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SV、PSV和FIB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降低较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降低较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SOD、GSH-Px和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OD和GSH-Px明显降低,NO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实验组改善较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中动脉收缩期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血流速度(Diastolic velocity,Vd)、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及血流速度(Systolic velocity,V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d、Vm和Vs值显著升高(P<0.05),且实验组改善较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R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 丁苯酞注射液 急性梗死 临床疗效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脑栓通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Caspase-3和细胞色素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涓 刘邦民 黄国钧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1-663,共3页
目的探讨脑栓通注射液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中Caspase-3、细胞色素C(CytC)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可诱导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3、CytC表达的增强,脑栓通注射液能下... 目的探讨脑栓通注射液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中Caspase-3、细胞色素C(CytC)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可诱导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3、CytC表达的增强,脑栓通注射液能下调Caspase-3、CytC蛋白的表达。结论脑栓通注射液能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3、CytC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液 缺血再灌注 CASPASE-3 细胞色素C
下载PDF
脑栓通注射液对电凝法致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涓 刘邦民 黄国钧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脑栓通注射液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电凝法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生化、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了脑栓通注射液对脑缺血大鼠外周静脉血白细胞总数、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等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还检测了髓过氧... 目的:探讨脑栓通注射液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电凝法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生化、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了脑栓通注射液对脑缺血大鼠外周静脉血白细胞总数、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等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还检测了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结果:脑栓通注射液可以降低缺血后外周静脉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脑栓通注射液能明显降低缺血后升高的脑组织MPO的活性,下调缺血后升高的ICAM-1表达。结论:脑栓通注射液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缺血后MPO、ICAM-1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白细胞的浸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液 缺血 炎症反应 ICAM-1
下载PDF
消栓通络胶囊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孙智敏 赵志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5期153-154,共2页
目的分析消栓通络胶囊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消栓通络胶囊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 目的分析消栓通络胶囊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消栓通络胶囊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为9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栓通络胶囊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胶囊 丹红注射液 梗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患者疗效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靳英 张伟 +1 位作者 段景琪 张蓝宁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16期1777-178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空军特色医学中心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根据乱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在机械取栓时经动脉鞘管注射盐...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空军特色医学中心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根据乱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在机械取栓时经动脉鞘管注射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8μg/kg,之后再以0.1μg/(kg·min)的速率持续静脉泵入24 h,术后给予常规西药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血栓通静脉滴注14 d。比较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评分(mRS)及血清神经营养因子(NT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和中医症状积分。结果研究组的血管再通率为92.22%(83/90),高于对照组的82.22%(76/90)(P<0.05);研究组术后14 d的NIHSS评分、血清NSE水平和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言语蹇涩评分及术后6个月的m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d的血清NTF、N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患者同时联合替罗非班及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血管再通率更高,症状减轻更明显,神经功能恢复更好,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机械取 注射液 替罗非班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与消栓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雁 《中国处方药》 2017年第7期81-82,共2页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与消栓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患者对其NIHSS评分、B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进行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消栓通络...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与消栓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患者对其NIHSS评分、B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进行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消栓通络胶囊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I评分和NIHSS评分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与消栓通络胶囊治疗,疗效显著,对其NIHSS评分、BI评分具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丹红注射液 络胶囊 NIHSS评分 BI评分
下载PDF
消栓通络胶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连科 《光明中医》 2020年第7期982-984,共3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消栓通络胶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2例2016年1月—2019年4月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并分析消栓通络胶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2例2016年1月—2019年4月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联合消栓通络胶囊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NIHSS评分、ADL评分、血脂水平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90.20%)高于对照组(76.47%),差异明显(P<0.05);2组治疗前NIHSS评分、ADL评分、血脂水平等指标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改善的幅度大于对照组,2组结果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5.10%)与对照组(41.18%)没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治疗脑梗死患者时,给予其消栓通络胶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患者血液的黏稠度,从而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还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胶囊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梗死 恢复期 中成药疗法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联合消栓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玲 《基层医学论坛》 2014年第13期1696-1697,共2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消栓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7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单独应用丹红注射液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消栓通络胶囊与...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消栓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7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单独应用丹红注射液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消栓通络胶囊与丹红注射液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BI评分和NIHS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用药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消栓通络胶囊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络胶囊 丹红注射液 联合治疗
下载PDF
脑脉通注射液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世德 张平安 张发荣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脑脉通注射液治疗实验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和机理。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的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观察脑脉通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钙离子 (Ca2 + )、6 -酮 -前列腺素F1α (6 -Keto -...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脑脉通注射液治疗实验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和机理。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的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观察脑脉通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钙离子 (Ca2 + )、6 -酮 -前列腺素F1α (6 -Keto -PGF1α)、血栓素B2 (TXB2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脂质过氧化物 (LPO)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脑脉通注射液能提高大鼠脑组织抗氧化酶活性 ,清除脂质过氧化物 ,减轻脑组织含水量 ,拮抗脑组织钙超载 ,调节脑组织前列腺素与血栓素失衡状态。结论揭示了脑脉通注射液发挥治疗作用的环节和重要机理所在 ,为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液 药理学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医药疗法 疾病模型
下载PDF
消栓通络汤配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68例
14
作者 徐心阔 《中国民间疗法》 2000年第5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络汤 脉络宁注射液 急性梗塞 治疗
下载PDF
通脉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 mRNA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朱兆洪 丁柱 刘茂才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606-608,613,666,共5页
【目的】观察通脉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脉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72、1.36、0.6... 【目的】观察通脉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脉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72、1.36、0.68 g.kg-1.d-1)。除假手术组外,其他组均采用改良4血管结扎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取各组大鼠大脑皮质,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NMDAR1 mRNA阳性细胞数和染色光密度(D)值。【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NMDAR1 mRNA阳性细胞数和D值均显著增高(P<0.01或P<0.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或P<0.001),中药高剂量组的D值显著降低(P<0.01),而中药中、低剂量组的D值和中药低剂量组的阳性细胞数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通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与其能抑制缺血后神经细胞NMDAR1 mRNA的异常表达,减弱兴奋性神经毒性引发的神经细胞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液/药理学 缺血性中风/中药疗法 /病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基于系统的化合物-靶点相互作用预测模型的消栓通络方抗脑卒中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郑一夫 孔令雷 +5 位作者 贾皓 张宝月 王喆 许律捷 刘艾林 杜冠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6-264,共9页
消栓通络方临床上主治脑血栓引起的精神呆滞、言语迟涩等症状,疗效显著,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搜集消栓通络方中的化学成分和治疗脑卒中相关靶点,获得1251个化学成分和10个脑卒中相关靶点,采用朴素贝叶斯和递归分割等机器学习... 消栓通络方临床上主治脑血栓引起的精神呆滞、言语迟涩等症状,疗效显著,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搜集消栓通络方中的化学成分和治疗脑卒中相关靶点,获得1251个化学成分和10个脑卒中相关靶点,采用朴素贝叶斯和递归分割等机器学习算法,基于分子指纹和分子描述符,结合分子对接方法,构建了脑卒中10个相关靶点的18个化合物-靶点相互作用预测模型。应用这些模型预测了消栓通络方的活性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发现了153个潜在活性化学成分,其中22个可以与2个以上脑卒中药物靶点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构建专业软件,构建了化学成分-靶点网络,并通过Gene-Ontology(GO)富集分析,确证了靶点重要的生物过程,如凝血(blood coagulation)、血管生成正调控(positive regulation of angiogenesis)和离子转运正调控(positive regulation of ion transport)等。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靶点-通路网络。本研究利用机器学习、分子对接、虚拟筛选、数据挖掘及网络构建等技术方法,探索并部分揭示了消栓通络方抗脑卒中的活性物质基础及其化学成分-靶点-通路的网络作用机制,为消栓通络方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信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方 卒中 药物靶点 机器学习 分子对接 虚拟筛选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丹红注射液联合消栓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伟伟 王鸣池 +1 位作者 于盼盼 王悦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08-109,共2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消栓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每日1次给予吸氧、抗凝、保护脑细胞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0.9%氯化钠注...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消栓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每日1次给予吸氧、抗凝、保护脑细胞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消栓通络胶囊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脑卒中评定量表评分、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消栓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丹红注射液 络胶囊
下载PDF
消栓通络胶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付艳 冀健民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6期997-1001,共5页
目的探究消栓通络胶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治疗组(4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 目的探究消栓通络胶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治疗组(4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 L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消栓通络胶囊,6粒/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NIHSS与ADL评分、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72%和91.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下降、ADL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与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均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全血黏度、红细胞积压、血浆黏度比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栓通络胶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改善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降低血液黏度,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胶囊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梗死恢复期 三酰甘油 高密度脂蛋白 红细胞积压
原文传递
两种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玉和 余昌胤 +1 位作者 张骏 雷显泽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5-137,共3页
目的对两种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将212例缺血性急性脑血管病中符合方案分析集的20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序贯治疗A组102例,用脑苷肌肤注射液18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Ivgtt,qd;7 d后改用丁苯酞软胶... 目的对两种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将212例缺血性急性脑血管病中符合方案分析集的20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序贯治疗A组102例,用脑苷肌肤注射液18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Ivgtt,qd;7 d后改用丁苯酞软胶囊,0.2 g,qid,po;联合消栓通络胶囊2.1 g,tid,po至14 d。对照B组104例,采用脑苷肌肽注射液18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ivgtt,qd,至14 d。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结束后对2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同时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2组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2%、95.2%和4.7%、7.5%,以临床总有效率计C/E分别为129.1和178.5;△C/△E为1697.7。结论 2组临床疗效相近但治疗成本有显著性差异,序贯治疗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更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血管病 序贯治疗 苷肌肽注射液 丁苯酞软胶囊 络胶囊 药物经济学 成本-效果分析法
下载PDF
脑栓通胶囊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淑萍 刘雪景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7期1332-1336,共5页
目的探索脑栓通胶囊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6月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脑苷肌肽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 目的探索脑栓通胶囊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6月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脑苷肌肽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脑栓通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血栓弹力图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0.83%和8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血流量(Qm)和平均血流速度(Vm)、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而外周阻力(Rv)和动态阻力(DR)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p-PLA2和血栓弹力图指标中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和最大血块强度(MA)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血栓弹力图指标中凝血反应时间(R)和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栓通胶囊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血清Lp-PLA2水平,优化血栓弹力图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 苷肌肽注射液 急性梗死 血流动力学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弹力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