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8篇文章
< 1 2 1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血压、血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维维 张梦云 +2 位作者 胡晓英 刘智芬 高春燕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2275-2279,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血压、血压变异性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符合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表现并且通过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存在腔隙性脑梗死的老年高血压病人102例(...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血压、血压变异性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符合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表现并且通过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存在腔隙性脑梗死的老年高血压病人102例(观察组),同时选择单纯老年高血压病人86例(对照组),监测24 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血压、血压变异性,并分析血压、血压变异性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24 h、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及夜间平均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24 h、白天、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24 h、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及夜间平均舒张压与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88,-0.387,-0.380,-0.434,P均<0.05),24 h、白天、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及舒张压变异性均与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48,-0.451,-0.466,-0.437,-0.479,-0.450,P均<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明显升高,且与认知功能受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腔隙 血压变异 认知功能
下载PDF
CT及MRI在腔隙性脑梗死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李新华 张滨 +1 位作者 于明川 尚存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3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CT及MR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收治的疑似腔隙性脑梗死的35例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统计分析CT和MRI检查的病灶大小、病灶部位、发病时间、病灶直径、检查... 目的:探讨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CT及MR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收治的疑似腔隙性脑梗死的35例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统计分析CT和MRI检查的病灶大小、病灶部位、发病时间、病灶直径、检查时间、诊断价值。以临床综合诊断为金标准。结果:MRI检查的直径<5 mm病灶检出率高于CT检查,≥5 mm病灶检出率低于CT检查(P<0.05),病灶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MRI检查的发病2 h、4 h内病灶检出率均低于CT检查,发病8 h、12 h内病灶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P<0.05)。MRI检查的病灶直径小于CT检查(P<0.05),检查时间长于CT检查(P<0.05),检查费用高于CT检查(P<0.05)。MRI检查的灵敏度为96.88%(31/32),特异度为66.67%(2/3),准确率为94.29%(33/35),阳性预测值为96.88%(31/32),阴性预测值为66.67%(2/3);CT检查的灵敏度为59.38%(19/32),特异度为33.33%(1/3),准确率为57.14%(20/35),阳性预测值为90.48%(19/21),阴性预测值为7.14%(1/14)。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在诊断中MRI检查的应用价值较CT检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 CT检查 MRI检查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后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影响研究
3
作者 师海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117-0120,共4页
本研究旨在调查腔隙性脑梗死(LI)后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损害(VCIND)的临床特征和影响。方法 选取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本院神经科住院的120例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依据认知功能评估量表的结果,研究对象被划分为两组:血管性认知... 本研究旨在调查腔隙性脑梗死(LI)后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损害(VCIND)的临床特征和影响。方法 选取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本院神经科住院的120例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依据认知功能评估量表的结果,研究对象被划分为两组: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症状型(VCIND)组共76人,以及正常认知功能对照组共44人。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教育水平、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吸烟习惯、饮酒习惯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白质病变积分和认知功能评分等,并探讨它们与VCIN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高血压病史、MMSE(迷你心理状态检查量表)和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评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VCIND组相比,正常对照组在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深部白质高信号评分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P<0.05)。结论 头颈部总动脉3、4度狭窄以及深脑白质高信号3级被确认为VCIND的独立危险,而文化程度则具有保护性作用。急性LI后VCIND的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视觉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抽象思维、延迟回忆和定向能力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 认知功能障碍 痴呆 血管 神经心理学测验
下载PDF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耿玉娟 吴敏 +1 位作者 陈凤 曹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685-690,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回归分析研究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民族、吸烟史、饮酒史、运动状况、饮食状况、家族痴呆史、家族高血压史、家族脑卒中史、家族糖... 目的探讨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回归分析研究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民族、吸烟史、饮酒史、运动状况、饮食状况、家族痴呆史、家族高血压史、家族脑卒中史、家族糖尿病史、合并心脏病、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合并糖尿病、脑梗死位置和NIHSS评分对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影响。结果450例患者中40例(8.89%)发生血管性认知障碍。年龄、婚姻状况、运动状况、家族痴呆史、家族脑卒中史、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脑梗死位置和NIHSS评分是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婚姻状况、运动状况、家族痴呆史、家族脑卒中史、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脑梗死位置和NIHSS评分对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应在临床实践中加以重视,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腔隙 血管认知障碍 风险因素 回归分析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叶经香 龙淑媛 +2 位作者 张应魏 卢方理 吴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合并脑微出血(CMBs)的危险因素及与脑白质病变(WML)的关系。方法 于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在海南省老年病医院收集LI患者134例,根据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测CMBs,分为CMBs组(49例)和非CMBs组(85例),利用脑白质...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合并脑微出血(CMBs)的危险因素及与脑白质病变(WML)的关系。方法 于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在海南省老年病医院收集LI患者134例,根据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测CMBs,分为CMBs组(49例)和非CMBs组(85例),利用脑白质病变量表评分(WMLs)分析LI患者脑白质病情情况与CMBs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I患者并发CMBs的危险因素。结果 134例LI患者合并CMBs发生率为36.57%(49/134例)。CMBs组WML发生率、WMLs评分明显高于非CMBs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高血压史、高密度脂蛋白(HDL)、WML发生率和WMLs评分是LI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影响因素。且CMBs病灶数量与WMLs评分存在明显正相关(r=0.412,P<0.05)。结论 LI患者发生CMBs发生影响因素众多,控制血压、血脂水平以及降低血尿酸对于预防LI患者发生CMBs具有重要意义,且脑白质病变程度与CMBs严重程度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 微出血 影响因素 白质病变
下载PDF
静脉性脑梗死的多模态MRI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恒 张明 +3 位作者 牛璇 韩月东 陈利军 蒋士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7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性脑梗死(CVI)的多模态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以提高CVI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VI患者的多模态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MRI平扫表现为病变区皮层及皮层下脑肿胀,T_(1)加权成像(T_(1)WI)呈片状低信号或等信... 目的探讨静脉性脑梗死(CVI)的多模态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以提高CVI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VI患者的多模态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MRI平扫表现为病变区皮层及皮层下脑肿胀,T_(1)加权成像(T_(1)WI)呈片状低信号或等信号,T_(2)加权成像(T_(2)WI)呈高信号,病灶部位大多表浅,靠近皮层,位于非动脉供血区域,增强扫描其中2例急性期病变表现为条片样或脑回样强化,4例未强化;5例位于双侧丘脑、基底节区,病变较对称,增强扫描呈斑片状较显著强化;1例位于脑干及小脑半球,增强扫描呈斑片状较显著强化。12例弥散加权成像(DWI)血管源性水肿期均表现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随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细胞毒性水肿,DWI表现为高信号;4例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显示病变区有出血、静脉扩张、血栓等情况;12例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均显示病变区相应引流静脉内血栓形成。结论多模态MRI扫描可提高CVI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MRI 磁共振静脉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丹丹 王益 +3 位作者 吴晶 尹延航 李学忠 陈晓鹏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52-55,共4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20例ACI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20例ACI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15 mL,将其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稀释后静脉滴注,30 min内滴注完毕,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14 d。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14天,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评价神经系统缺损程度);治疗90 d,对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评价独立生活能力),计算mRS评分≤1分的患者比例。治疗前和治疗14天,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的人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人可溶性CD40(sCD40)。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以实验组为著(P均<0.05)。实验组治疗后90 d的mRS评分≤1分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YKL-40、sCD40水平均降低,以实验组为著(P均<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ACI有效、安全,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依达拉奉右莰醇可能通过降低血清YKL-40、sCD40水平起治疗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 人甲壳质酶蛋白40 人可溶CD40 神经系统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 卒中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病变情况与缺氧诱导因子1α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沈金金 郭鹏 +1 位作者 范玲玲 马姗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340-1343,共4页
目的:探究腔隙性脑梗死(LACI)患者脑白质病变情况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6例L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完成MRI检查,并采用Fazekas量表评估纳入者脑白质病变情况;同时留取患者入院确诊时静脉血样,用于测定血清... 目的:探究腔隙性脑梗死(LACI)患者脑白质病变情况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6例L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完成MRI检查,并采用Fazekas量表评估纳入者脑白质病变情况;同时留取患者入院确诊时静脉血样,用于测定血清HIF-1α、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分析血清HIF-1α与脑白质病变情况的关系。结果:纳入者中72.45%出现脑白质病变,其中42.96%轻度病变,33.80%中度病变、23.24%重度病变。与非脑白质病变组相比,病变组患者年龄和高血压占比明显增大,血清HIF-1α和Caspase-3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脑白质不同程度病变者收缩压和血清HIF-1α和Caspase-3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重度病变者明显高于中度病变者,中度病变者高于轻度病变者(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和血清HIF-1α、Caspase-3水平均是影响LACI患者脑白质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IF-1α对LACI患者脑白质病变发生及重度脑白质病变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840、0.874)。结论:LACI伴有脑白质病变患者体内HIF-1α呈高表达状态,且其表达水平升高与脑白质病变加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 白质病变 病情进展 缺氧诱导因子1Α 相关
下载PDF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FT3、FT4、RC水平及其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
9
作者 陈雷 刘时华 +2 位作者 梁彩霞 张如梦 陈岩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8期1420-1424,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残余胆固醇(RC)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水平,并探讨三者与ACI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 目的分析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残余胆固醇(RC)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水平,并探讨三者与ACI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180例为ACI组,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发病后90 d患者预后进行评估。将ACI组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两个亚组。同时纳入健康体检者18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血清FT3、FT4、RC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诊断价值。结果ACI组患者血清R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FT3、FT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中高血压、糖尿病、中重度动脉狭窄比例及NIHSS评分、hs⁃CRP、D⁃D、梗死灶最大直径、LDL⁃C、RC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FT3、FT4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IHSS评分、高hs⁃CRP、高D⁃D、低FT3、低FT4水平、高RC水平、高梗死灶最大直径及中、重度动脉狭窄是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FT3、FT4、RC及三者联合诊断AC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9、0.832、0.840、0.951,三者联合的AUC明显高于三者单独诊断(P<0.05)。结论血清FT3、FT4、RC水平异常与ACI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ACI患者是否发生预后不良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残余胆固醇
下载PDF
叙事护理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10
作者 刘潺潺 马瑞丽 +2 位作者 周亚婷 孙文佳 周旭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1期3983-3986,共4页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对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86例L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接受叙...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对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86例L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接受叙事护理,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评分升高,干预组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两组社会影响量表(SIS)评分下降,干预组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两组面对评分升高,回避、屈服评分下降,干预组面对评分较对照组高,回避、屈服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两组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表(SS-QOL)评分升高,干预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LI患者采用叙事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创伤后成长,减轻病耻感,改善应对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 叙事护理 创伤后成长 病耻感 应对方式
下载PDF
无躯体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并发睡眠障碍有关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粼粼 周园园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636-640,共5页
目的探讨无躯体症状性脑梗死(SCI)患者并发睡眠障碍的有关因素。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SCI患者126例,依据1年随访情况分为并发睡眠障碍组、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确定SCI患者并发睡眠障碍的独立影... 目的探讨无躯体症状性脑梗死(SCI)患者并发睡眠障碍的有关因素。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SCI患者126例,依据1年随访情况分为并发睡眠障碍组、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确定SCI患者并发睡眠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判定各独立影响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126例患者1年随访显示,并发睡眠障碍37例(29.37%)。两组年龄、高血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AMD、HAMA、ADL评分均为SCI患者并发睡眠障碍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159、1.307、1.526、1.141)(~均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HAMD、HAMA、ADL评分)均对SCI患者并发睡眠障碍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4、0.685、0.688、0.652(~均P<0.05)。结论SCI患者并发睡眠障碍发生率高,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抑郁、焦虑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可能是降低睡眠障碍发生率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 睡眠障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与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凌云 张萍淑 +3 位作者 元小冬 钱洪春 段丽琴 袁建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42-547,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腔隙性脑梗死(MLI)患者抑郁症状与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某院住院治疗的MLI患者277例,根据DSM-5卒中后抑郁症状的诊断标准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为MLI抑郁症状(PSD)组和MLI... 目的:探讨多发腔隙性脑梗死(MLI)患者抑郁症状与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某院住院治疗的MLI患者277例,根据DSM-5卒中后抑郁症状的诊断标准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为MLI抑郁症状(PSD)组和MLI无抑郁症状(NPSD)组。应用智能睡眠监测系统监测睡眠参数,评估睡眠-觉醒昼夜节律日间稳定性(IS)和昼夜变异性(IV);应用昼夜节律类型(CTI)量表评估睡眠-觉醒昼夜调节能力。比较两组基本临床特征、睡眠参数、昼夜节律指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LI患者抑郁症状与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的关系。结果:(1)PSD组年龄、NIHSS评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焦虑症状及梗死病灶位于额叶、颞叶、枕叶、丘脑、脑干的比例高于NPSD组(Z=-3.322,-2.897,χ^(2)=4.737,16.184,4.925,12.710,8.974,10.598,8.334;P<0.05);(2)PSD组IS、灵活性/刚性(CTI-FR)评分低于NPSD组,IV、困倦/活力(CTI-LV)评分高于NPSD组(Z=-3.255,-2.140,-2.489,-2.010,P<0.05);(3)PSD组夜间总睡眠时间(TST)、REM时间、REM%和夜间睡眠效率(SE)均低于NPSD组(Z=-3.511,t=-4.754,-3.768,Z=-4.904,P<0.05);PSD组入睡后清醒时间(WASO)、睡眠潜伏期(SL)及浅睡眠(LST)%高于NPSD组(Z=-2.817,-2.889,t=2.222,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EM%(OR=0.910,95%CI=0.853~0.971)、夜间SE(OR=0.893,95%CI=0.821~0.972)、IS(OR=0.807,95%CI=0.662~0.984)、CTI-FR(OR=0.751,95%CI=0.588~0.958)、CTI-LV(OR=1.102,95%CI=1.012~1.200)与MLI患者抑郁症状独立相关(均P<0.05)。结论:睡眠-觉醒昼夜节律与MLI抑郁症状密切相关,REM%、夜间SE、IS、CTI-FR降低或CTI-LV增高,MLI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腔隙 抑郁症状 睡眠 昼夜节律
下载PDF
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武星颖 鲍月宁 魏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7期40-42,46,共4页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12月固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64例,按照计算机程序随机分配法分为阿司匹林组与联合治疗组,各82例。2...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12月固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64例,按照计算机程序随机分配法分为阿司匹林组与联合治疗组,各82例。2组均接受对症治疗,阿司匹林组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治疗组在阿司匹林组基础上予以西洛他唑片。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ET)以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平均流速(Vmean)],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阿司匹林组(98.78%vs.89.02%,χ^(2)=6.816,P=0.009)。治疗1、3个月后,2组NIHSS评分降低,且联合治疗组低于阿司匹林组(P<0.01)。治疗3个月后,2组血清NSE、ET水平及脑血管PI、RI降低,血清CGRP水平及脑血管Vmean升高,且联合治疗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阿司匹林组(P<0.05或P<0.01)。联合治疗组与阿司匹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8%vs.3.66%,P=1.000)。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接受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脑动脉的血流速度,降低脑血管阻力,且联合治疗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 西洛他唑 阿司匹林 血流动力学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多模态康复模式在腔隙性脑梗死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若兰 赵佳敏 任琰娜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年第5期39-43,共5页
目的探究多模态康复模式在腔隙性脑梗死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110例腔隙性脑梗死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 目的探究多模态康复模式在腔隙性脑梗死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110例腔隙性脑梗死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多模态康复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腔隙性脑梗死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多模态康复模式,可以促进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 肢体功能障碍 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
下载PDF
中青年无症状性脑梗死颈动脉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张微 罗庆玲 尹运佳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97-901,共5页
目的无症状性脑梗死是一种易被忽视的脑梗死类型,发病率高,误诊率较高。目前缺乏对中青年SBI患者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性研究。本研究分析中青年SBI患者颈动脉超声特征,并进一步探索及其与SBI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无神经缺损... 目的无症状性脑梗死是一种易被忽视的脑梗死类型,发病率高,误诊率较高。目前缺乏对中青年SBI患者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性研究。本研究分析中青年SBI患者颈动脉超声特征,并进一步探索及其与SBI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无神经缺损症状且完善头部磁共振检查的中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I是否存在脑梗死病灶分为SBI组及非SBI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硬化,颈动脉斑块类型)、实验室指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以SBI发病为因变量,以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为自变量进行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6例(50.5%)SBI患者存在颈动脉硬化,其中低回声斑块15例(32.6%),强回声斑块8例(17.4%),混合回声23例(50.0%)。中青年SBI组患者与非SBI组患者比较,年龄及颈动脉硬化比例高于非SB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对中青年SBI发生有促进作用(OR=1.08,OR95%CI:0.078-0.0.634,P<0.05),颈动脉硬化对中青年SBI发生有促进作用(OR=2.275,OR95%CI:1.122-4.613,P<0.05)。结论年龄、本次研究发现颈动脉硬化对中青年SBI发生有促进作用,是中青年SBI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 中青年 影响因素 颈动脉硬化
下载PDF
血清pNF-H、Prdx6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变性、认知障碍的关系
16
作者 姜雯静 聂俊英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7期2169-217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磷酸化神经丝重链(pNF-H)、过氧化物还原蛋白6(Prdx6)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LS)患者脑白质变性、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9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pN... 目的探讨血清磷酸化神经丝重链(pNF-H)、过氧化物还原蛋白6(Prdx6)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LS)患者脑白质变性、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9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pNF-H、Prdx6水平。根据Fazekas评分将9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有脑白质变性组(变性组,n=52)和无脑白质变性组(无变性组,n=46),根据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MoCA)评分将9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n=74)和认知障碍组(n=24),比较不同性质LS患者的血清pNF-H、Prdx6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血清pNF-H、Prdx6水平对LS患者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S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变性组血清pNF-H水平高于无变性组(P<0.05),血清Prdx6水平低于无变性组(P<0.05)。认知障碍组血清pNF-H水平高于认知正常组(P<0.05),血清Prdx6水平低于认知正常组(P<0.05)。血清pNF-H、Prdx6及二者联合预测LS患者认知障碍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1、0.824、0.924。认知障碍组饮酒史比例、高血压史比例、年龄、总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高于认知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cy、pNF-H、Prdx6均是LS患者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pNF-H、Prdx6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变性、认知障碍有关,脑白质变性/认知障碍者血清pNF-H水平升高、Prdx6水平降低,二者有望作为评估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 磷酸化神经丝重链 过氧化物还原蛋白6 白质变 认知障碍
下载PDF
中青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7
作者 张微 赵慧宇 马熙岳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 卒中是我国第三位死亡原因,致残率高,中青年无症状性脑梗死虽暂无明显神经缺损症状,但潜在危害高。目前对于中青年人群SBI的研究尚不完善,需进一步探索中青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产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1... 目的 卒中是我国第三位死亡原因,致残率高,中青年无症状性脑梗死虽暂无明显神经缺损症状,但潜在危害高。目前对于中青年人群SBI的研究尚不完善,需进一步探索中青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产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中青年S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超声是否存在颈动脉硬化分为颈动脉硬化组及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实验室指标(高密度脂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空腹血糖)等。以颈动脉硬化为因变量,以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为自变量进行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颈动脉硬化组46例,对照组45例。颈动脉硬化组平均年龄54(50~58)岁,对照组平均年龄53(47.5~56.5)岁,两组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硬化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对中青年SBI颈动脉硬化发生影响有统计学意义(OR=4.492,OR95%CI:0.078-0.0.634,P<0.05),总胆固醇为中青年SBI颈动脉硬化发生的促进因素。结论 总胆固醇为中青年SBI颈动脉硬化发生的促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 中青年 颈动脉硬化 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PDF
铜砭刮痧技术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18
作者 梁姣 冯涛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11-215,共5页
目的分析铜砭刮痧技术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113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铜砭刮痧技术辅助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脑血流动力学改善情... 目的分析铜砭刮痧技术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113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铜砭刮痧技术辅助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脑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认知功能评分及认知障碍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NIHS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均高于对照组,血管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P<0.05);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认知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铜砭刮痧技术能有效改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对促进认知功能恢复并降低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 铜砭刮痧技术 神经功能 血流动力学 认知障碍
下载PDF
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尼格热木·阿布力克木 则巴古丽 +1 位作者 古丽尼尕尔·吾斯曼 罗东辉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985-990,共6页
胰岛素抵抗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进展,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已被证实为胰岛素抵抗的可靠替代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综述旨在探讨甘油三酯... 胰岛素抵抗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进展,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已被证实为胰岛素抵抗的可靠替代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综述旨在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 胰岛素抵抗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对比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磁共振成像与CT检查的诊断价值
20
作者 杜志明 马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0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与CT检查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淮安市楚州中医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60例疑似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磁共振成像、CT检查,以临床医生最终判断结果为依据,分析磁共振成像、CT...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与CT检查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淮安市楚州中医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60例疑似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磁共振成像、CT检查,以临床医生最终判断结果为依据,分析磁共振成像、CT检查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病灶部位检出率,并比较磁共振成像、CT检查的检查费用、检查时间。结果:60例疑似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最终确诊阳性50例,占比83.33%;磁共振成像检出阳性50例;CT检查检出阳性47例;磁共振成像检查灵敏度、准确率、特异度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成像对内囊、基底节、顶叶的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但仅基底节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囊、顶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成像检查时间、检查费用与CT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磁共振成像较CT检查更具备诊断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CT检查 腔隙 病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