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3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血通配合艾地苯醌治疗对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认知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梅思静 王善广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35-38,共4页
目的分析疏血通与艾地苯醌配合治疗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伴VCI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n=42,艾... 目的分析疏血通与艾地苯醌配合治疗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伴VCI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n=42,艾地苯醌治疗)和(n=42,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治疗)。对比两组认知功能、神经电生理指标、神经功能、不良反应、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δ+θ)/(α+β)为(0.96±0.13)、P300潜伏期为(275.92±24.18)ms低于对照组,P300波幅(5.35±0.84)μ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33、8.242、2.548,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为(22.43±1.55)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23.24±3.38)分,高于对照组的(17.97±2.66)分、(19.18±3.27)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12.31±2.54)分,低于对照组(17.52±3.31)分,Barthel指数(70.49±4.18)分,高于对照组(63.24±4.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89、5.595、8.093、7.910,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高于对照组的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4,P>0.05)。结论在脑梗死伴VCI中,疏血通与艾地苯醌配合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其神经功能改善,提高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调节神经电生理指标,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地苯醌 疏血通 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障碍 神经电生理指标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特点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汪琦 刘长春 +1 位作者 郝丽梅 周卫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5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化和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煤炭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伴VCI患者(脑梗死伴VCI组)和脑梗死不伴VCI患者(对照组)各30例,对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记录并计算两组24 ...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化和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煤炭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伴VCI患者(脑梗死伴VCI组)和脑梗死不伴VCI患者(对照组)各30例,对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记录并计算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最高收缩压、24 h最高舒张压、24 h最低收缩压、24 h最低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及夜间收缩压下降率。结果脑梗死伴VCI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及夜间平均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伴VCI组显示出更多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间血压下降较高可能是脑梗死患者发生VCI的一个危险因素;ABPM能够更全面地监测血压,更容易发现夜间血压异常,更好地指导脑梗死患者的降压治疗,更利于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监测 血管性认知障碍
下载PDF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耿玉娟 吴敏 +1 位作者 陈凤 曹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685-690,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回归分析研究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民族、吸烟史、饮酒史、运动状况、饮食状况、家族痴呆史、家族高血压史、家族脑卒中史、家族糖... 目的探讨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回归分析研究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民族、吸烟史、饮酒史、运动状况、饮食状况、家族痴呆史、家族高血压史、家族脑卒中史、家族糖尿病史、合并心脏病、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合并糖尿病、脑梗死位置和NIHSS评分对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影响。结果450例患者中40例(8.89%)发生血管性认知障碍。年龄、婚姻状况、运动状况、家族痴呆史、家族脑卒中史、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脑梗死位置和NIHSS评分是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婚姻状况、运动状况、家族痴呆史、家族脑卒中史、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脑梗死位置和NIHSS评分对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应在临床实践中加以重视,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腔隙性 血管性认知障碍 风险因素 回归分析
下载PDF
脑梗死后遗症期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特征及其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4
作者 陈亚萍 刘廷琼 +3 位作者 李渝 但思宇 蒋国会 岳文胜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328-333,共6页
目的总结脑梗死后遗症期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血流特征,分析其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95例为病例组,健康志愿者77例为对照组。应用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技术(Angio PLUS)检测两组CRA血流参数,包括... 目的总结脑梗死后遗症期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血流特征,分析其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95例为病例组,健康志愿者77例为对照组。应用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技术(Angio PLUS)检测两组CRA血流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比较两组CRA各血流参数及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病例组患者认知功能并据此将发生VCI的患者分为轻度认知障碍(MCI)者和血管性痴呆(VaD)者。比较病例组中MCI者与VaD者、对照组中有无脑梗死因素者、病例组脑梗死患侧与健侧各CRA血流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评价CRA血流参数与是否发生VCI、VCI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糖尿病、高血压、体质量指数(BMI)异常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BMI异常均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Angio PLUS检查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PSV、EDV、RI、P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中VaD者EDV较MCI者减小,RI、PI均较MCI者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中有无脑梗死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BMI异常)者各CRA血流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脑梗死患侧与健侧各CRA血流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PSV、EDV与是否发生VCI均呈负相关(r=-0.237、-0.477,均P<0.01),RI、PI与是否发生VCI均呈正相关(r=0.459、0.450,均P<0.01);EDV与VCI程度呈负相关(r=-0.240,P=0.020),RI、PI与VCI程度均呈正相关(r=0.213、0.209,均P<0.01)。结论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的CRA血流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且其与VCI发生相关,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视网膜中央动脉 血管性认知障碍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智三针”联合高压氧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5
作者 罗增媛 李俊 +2 位作者 胡结林 李娇 熊建忠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智三针”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后V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三组均予以常规脑梗死治疗,对... 目的探讨“智三针”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后V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三组均予以常规脑梗死治疗,对照1组予以“智三针”治疗,对照2组予以高压氧治疗,观察组予以“智三针”联合高压氧治疗,持续3个疗程。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简易精神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评分[(28.41±1.23)、(28.74±1.32)分]高于对照2组[(24.36±1.58)、(25.02±1.29)分]和对照1组[(24.42±1.63)、(25.08±1.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BI)评分[(60.58±5.36)分]高于对照2组[(50.41±5.22)分]和对照1组[(50.57±5.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三针”联合高压氧可提高脑梗死后VCI治疗效果,加快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及血管内皮障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智三针” 高压氧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法舒地尔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研究
6
作者 宋旭 杨汉文 +3 位作者 黄杰英 王芹 杨姣 刘银花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8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脑血流灌注、神经电生理指标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后VCI患者116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脑血流灌注、神经电生理指标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后VCI患者116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注射用尤瑞克林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加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0%(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脑基底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显著增加,平均通过时间显著缩短,P300波幅显著增大,P300潜伏期显著缩短,脑电波比值[(δ+θ)/(α+β)]、血清Hcy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3.04%比8.51%,P>0.05)。结论法舒地尔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后VCI,能改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及神经电生理功能指标,降低Hcy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舒地尔 尤瑞克林 血管性认知障碍 血流灌注 神经电生理功能 同型半胱氨酸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丁苯酞序贯治疗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李涛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2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丁苯酞序贯治疗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8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吡拉西坦治疗... 目的:分析丁苯酞序贯治疗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8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吡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自理能力评分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提高自理能力,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序贯治疗 吡拉西坦 血管性认知障碍
下载PDF
注意力训练护理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覃红曼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176-0179,共4页
探讨针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实施注意力训练护理对其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产生的作用。方法 选入我院神经内科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病例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1:1比例作分组处理,... 探讨针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实施注意力训练护理对其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产生的作用。方法 选入我院神经内科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病例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1:1比例作分组处理,有59例观察组和59例对照组。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则以注意力训练护理为主,比较两组患者经干预前后的认知功能MoCA(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评分,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以及NIHSS(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神经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前MoC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NIHS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三个月后观察组MoC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更高,NIHSS更低(P<0.05)。结论 将注意力训练纳入脑梗死患者血管认知障碍病情的恢复方案中,对其神经功能、认知功能都有良性的促进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训练护理 血管认知障碍 认知功能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病人继发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9
作者 周晓燕 陆炜 张亚琴 《循证护理》 2024年第6期1086-1091,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继发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相关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效果检验。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急性脑梗死病人180例为调查对象,根据有无出现VCI分为VCI组和非VCI...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继发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相关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效果检验。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急性脑梗死病人180例为调查对象,根据有无出现VCI分为VCI组和非VCI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脑梗死病人继发血管性VC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验证模型预测效果。结果:18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继发VCI的有51例,发生率为28.3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脑白质疏松、颈动脉粥样硬化、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越高、有抑郁、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为急性脑梗死病人继发V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风险预测模型的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为:χ2=8.203,P=0.336;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4,95%CI(0.750,0.837),约登指数为0.690,最佳截断值0.122,敏感度为87.5%,特异性为89.3%;模型预测准确率为88.89%。结论:本研究在急性脑梗死病人继发VCI的危险因素基础上,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拟合程度和区分能力,且准确度较好,能为预测急性脑梗死病人继发VCI风险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护理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中药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鑫 杨环玮 +2 位作者 薛秀娟 王珊珊 赵楠楠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肾益髓汤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外另予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肾益髓汤治...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肾益髓汤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外另予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肾益髓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Rivermead behavioural memory test,RBMT)的评分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连线测验-B(trail making test-B,TMT-B)结果、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和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水平以及脑微循环指标(颈总动脉的平均血流量、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临界压力、脉搏速度、特性阻抗、外周阻力和动态阻力)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MSE、MoCA和RBMT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MT-B结果以及SAA和Aβ水平均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微循环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基础治疗以上,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肾益髓汤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可提高临床疗效,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并调节SAA和A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药并用 开窍 中风后遗症 认知障碍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与脑白质病变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曹栋 张文召 梁斐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272-277,共6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认知障碍与脑白质病变(WML)的相关性,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障碍并发WML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医院收治的134例C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认知障碍分为发生组(56例)、未发生组...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认知障碍与脑白质病变(WML)的相关性,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障碍并发WML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医院收治的134例C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认知障碍分为发生组(56例)、未发生组(78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分析认知障碍与年龄相关性脑白质改变评分(ARWMC)相关性。发生组患者依据是否发生WML病变分为非病变者36例、病变者20例,并分析WML病变者、非病变者血清学指标[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障碍并发WML的危险因素。评价危险因素联合预测认知障碍并发WML的预测价值。结果CI患者认知障碍与入院时ARWMC评分存在线性关系(P=0.005),且认知障碍与入院时ARWMC评分呈正相关(r=0.485,P<0.001)。病变者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重度颈动脉狭窄占比、多梗死灶占比高于非病变者,血清RBP、Galectin-3、IL-33水平高于非病变者(P<0.05)。高龄、入院时NIHSS评分增加、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多梗死灶及血清RBP、Galectin-3、IL-33水平升高均为认知障碍并发WML的危险因素(P<0.05)。危险因素联合预测认知障碍并发WML的曲线下面积大于血清RBP、Galectin-3、IL-33单独预测(P<0.05)。结论CI患者认知障碍与WML呈正相关,年龄增长、入院时NIHSS评分增加、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多梗死灶及血清RBP、Galectin-3、IL-33水平升高是影响认知障碍并发WML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该模型对认知障碍并发WML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白质病变 关系
下载PDF
血清CXCL12和CXCR7在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检测价值分析
12
作者 马彩云 王尚臣 +1 位作者 姚洁 褚丽芳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和趋化因子受体7(CXCR7)在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7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有无发生VCI分为VCI组(47例)和非VCI组(129例)... 目的探讨血清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和趋化因子受体7(CXCR7)在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7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有无发生VCI分为VCI组(47例)和非VCI组(129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且一般资料与研究组患者相匹配的17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pearman法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清CXCL12、CXCR7表达水平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发生VCI的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XCL12和CXCR7对脑梗死后VCI的诊断价值。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CXCL12和CXCR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VCI组二者表达水平均高于非VCI组(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CXCL12和CXCR7表达水平均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857、-0.873,均P<0.05);VCI组和非VCI组年龄、临床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临床类型、CXCL12、CXCR7为脑梗死患者发生VCI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CXCL12和CXCR7单独检测诊断脑梗死后VC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0、0.814,二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871,优于单独检测(Z_(二者联合-CXCL12)=3.888、Z_(二者联合-CXCR7)=2.249,P=0.000、0.024)。结论血清CXCL12和CXCR7表达水平与脑梗死后VCI的发生密切相关,二者联合对脑梗死后VC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配体12 趋化因子受体7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iRNA-126和miRNA-182表达与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13
作者 马彩云 王尚臣 +1 位作者 朱倩 姚洁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811-81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微小RNA(miRNA)-126和miRNA-182表达与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关系。方法将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6例ACI患者,根据治疗后3个月是否合并VCI分为非VCI组(94例)与VCI组(82例)。收集临床资料及...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微小RNA(miRNA)-126和miRNA-182表达与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关系。方法将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6例ACI患者,根据治疗后3个月是否合并VCI分为非VCI组(94例)与VCI组(82例)。收集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检测血清miRNA-126、miRNA-182表达水平,依据治疗后3个月MMSE评分将VCI组分为轻(27例)、中(24例)、重度认知功能障碍(31例)。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miRNA-126、miRNA-182与MMSE评分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ACI后发生VCI的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miRNA-126、miRNA-182表达水平对VCI的预测价值。结果VCI组年龄、Hcy高于非VCI组,文化程度低于非VCI组(P<0.05)。VCI组血清miRNA-182表达水平(1.44±0.28)高于非VCI组(1.09±0.07),miRNA-126表达水平(0.78±0.15)低于非VCI组(1.06±0.10)(P<0.05)。VCI组轻度、中度、重度认知功能障碍者血清miRNA-126水平依次降低,miRNA-182水平依次升高(P<0.05)。VCI组血清miRNA-126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770,P<0.05),miRNA-182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734,P<0.05)。文化程度(OR=0.816)、miRNA-126(OR=0.807)、miRNA-182(OR=1.953)是ACI后发生VCI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miRNA-126、miRNA-182单独预测ACI后VCI的AUC分别为0.882、0.857,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51,优于单独检测miRNA-126、miRNA-182的AUC(Z=3.114、3.623,P=0.002、<0.001)。结论ACI后VCI患者血清miRNA-126表达水平降低,miRNA-182表达水平升高,均与卒中后VCI关系密切,能反映认知障碍程度,二者联合对VCI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微小RNA-126 微小RNA-182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艾地苯醌联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张洪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0期7-10,共4页
目的 探究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行艾地苯醌结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 6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用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艾地苯醌进行治疗,研究组在... 目的 探究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行艾地苯醌结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 6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用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艾地苯醌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9.26±5.62)分低于对照组的(17.12±5.17)分,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0.43±7.24)分比对照组的(57.98±8.15)分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后认知功能评分(26.43±1.29)分高于对照组的(21.30±1.95)分,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0%相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更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艾地苯醌与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治疗,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也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及神经功能,促使其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地苯醌 通窍活血汤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5
作者 张朝阳 程莉 +2 位作者 董会格 李亚红 张哲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93-0097,共5页
研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与经颅磁刺激联用对急性脑梗死后脑缺血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140例缺血性脑卒中伴发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在常规用药的同时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及经颅磁刺激,共2周。... 研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与经颅磁刺激联用对急性脑梗死后脑缺血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140例缺血性脑卒中伴发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在常规用药的同时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及经颅磁刺激,共2周。检测ET-1, NO,丙二醛,H2O2, SOD, CAT等检测指标,以评估其对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四肢麻木、头晕、苔白腻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与治疗前相比, NIHSS、 FMMS、 Barthel指数均有改善, NIHSS评分也显著降低(P<0.05);治疗完成后,血清 VEGF、 Hcy及 NSE含量显著增高,尤以 Hcy、 NSE含量显著下降, VEGF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4.00%,对照组为64.00%(x2=8.157,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经颅磁刺激可以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的血管性认知损害,提高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血管性认知障碍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经颅磁刺激 氧化应激损伤
下载PDF
艾地苯醌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16
作者 薛妮华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4期0044-0046,共3页
目的: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艾地苯醌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探究该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03月~2023年0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将2022年03月~2022年08月期间收治的30例患... 目的: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艾地苯醌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探究该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03月~2023年0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将2022年03月~2022年08月期间收治的30例患者分为治疗A组(尼莫地平治疗),2022年09月~2023年02月期间收治的30例患者为治疗B组(艾地苯醌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DL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认知功能评分、临床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用药的治疗B组患者ADL评分远优于治疗A组患者(P<0.05);经治疗后,联合用药的治疗B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A组(P<0.05);经治疗后,患者的MMSE及MoCA评分均有所改善,且治疗B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治疗A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A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治疗B组高出50%;而治疗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治疗A组高出43.33%,表明联合使用艾迪苯醌及尼莫地平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较高(P<0.05)。结论:临床使用艾地苯醌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其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地苯醌 尼莫地平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丁苯酞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NO/NOS的影响
17
作者 吴培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47-0151,共5页
探讨丁苯酞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 探讨丁苯酞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0)、观察组(n=40)。运用MMSE评分量表评定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同时检测血清NO/NOS水平。对照组给予传统性二级预防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传统性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两组内服药物连续口服至少90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分值变化、血清NO/NOS水平以及MMSE分值与血清NO、NOS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丁苯酞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28.72±1.5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31±2.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O和NOS水平分别为(58.46±0.70)μmol/L和(31.09±4.59)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5±6.27)μmol/L、(24.55±4.0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者呈正相关性(r=0.511,P<0.05)。结论 丁苯酞可以通过增加血清 NO和 NOS含量水平使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水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 血清NO/NOS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植入对伴腔隙性脑梗死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大脑血流灌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陈石胡 王莹 刘艳琴 《系统医学》 2023年第9期5-8,共4页
目的 分析颈动脉支架植入对伴腔隙性脑梗死的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麻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98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方式,... 目的 分析颈动脉支架植入对伴腔隙性脑梗死的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麻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98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支架植入术方法。对比两组认知功能、脑血流灌注参数、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执行能力、定向、命名、延迟回忆、注意、语言、抽象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54、24.804、15.925、32.728、22.053、20.454、26.114,P<0.001)。治疗后,两组r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MTT、rTT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63、12.343,P<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5,P<0.001)。结论 采用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伴腔隙性脑梗死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有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植入 腔隙性 血管性认知障碍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温针督脉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在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王天赐 徐传伟 +1 位作者 蒋永取 赵丹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44-348,共5页
[目的]探讨温针督脉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在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98例,根据计算机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感... [目的]探讨温针督脉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在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98例,根据计算机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感觉统合训练,观察组给予温针督脉联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治疗前、治疗3个月评估中医证候积分,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Ⅱ)评估认知功能,采用美国国立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检查脑血流量灌注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和神经传导功能,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73.47%(P<0.05)。治疗3个月两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降低,MoCA、RBMT-Ⅱ评分升高;组间比较,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RBMT-Ⅱ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两组CBV、CBF较治疗前增加,TTP、MTT较治疗前缩短(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CBF大于对照组,TTP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两组P300潜伏期、(δ+θ)/(α+β)比值小于治疗前,P300波幅大于治疗前;组间比较,观察组P300潜伏期、(δ+θ)/(α+β)比值小于对照组,P300波幅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督脉联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脑梗死认知障碍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及认知功能障碍,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脑血流量灌注,并有助于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督脉 感觉统合训练 认知障碍
下载PDF
自拟凉血化瘀方改善瘀热阻窍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承诺 刘红权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凉血化瘀方改善瘀热阻窍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12月—2021年10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及住院部诊治的60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仅予脑梗死西医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自拟凉血化瘀方改善瘀热阻窍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12月—2021年10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及住院部诊治的60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仅予脑梗死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凉血化瘀方,2组疗程均为4周,在入组第12周进行1次随访。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的神经心理学量表(MMSE、MoCA、ADL)评分、中医瘀热阻窍证候积分、血清Hcy和hs-CRP水平、临床疗效等。结果:(1)2组治疗后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中医瘀热阻窍证候评分、血清Hcy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随访时观察组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中医瘀热阻窍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仍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临床认知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凉血化瘀方可明显改善瘀热阻窍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Hcy、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化瘀方 认知障碍 瘀热阻窍证 神经心理学量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