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2篇文章
< 1 2 1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联合轻微脑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1
作者 李桂芳 张菊莲 +1 位作者 徐小冬 张容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联合轻微脑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按照如皋市中医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抽取的50例急性脑梗死联合轻微脑出血患者作为轻微脑出血组,自2021年5月—2022年5月抽取的50例急性脑梗死...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联合轻微脑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按照如皋市中医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抽取的50例急性脑梗死联合轻微脑出血患者作为轻微脑出血组,自2021年5月—2022年5月抽取的50例急性脑梗死未出现脑出血患者作为未脑出血组。对两组患者的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脑出血史进行分析急性脑梗死和轻微脑出血的形成危险因素。分析轻微脑出血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相关影响情况。结果 在纳入的患者当中,未脑出血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脑梗死、脑出血、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死亡)显著低于轻微脑出血组(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吸烟、脑出血史、脑梗死史是导致轻微脑出血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急性脑梗死联合轻微脑出血患者相比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其主要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吸烟、脑出血史、脑梗死5种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轻微出血 危险因素 血管事件发生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薛孟馨 张会 +8 位作者 王彩娥 张翔宇 刘扬 杨鹿奎 王亚军 李桂芳 张雅君 薛孟周 郭平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组2021-09—2023-09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87例,按照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脑梗死患...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组2021-09—2023-09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87例,按照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增高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男性更好发,且年龄越大,斑块检出率越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Hcy水平增高是其独立危险因素(OR=2.715,P<0.001)。结论血Hcy水平增高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影响因素 危险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卵圆孔未闭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经食道超声引导下的封堵价值
3
作者 张青 马宁帅 张宁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127-1131,共5页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经食道超声引导下的封堵价值。方法:选取120例卵圆孔未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单纯卵圆孔未闭组(n=78)和卵圆孔未闭合并脑梗死组(n=42);卵圆孔未闭合并脑梗死组再根据治疗...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经食道超声引导下的封堵价值。方法:选取120例卵圆孔未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单纯卵圆孔未闭组(n=78)和卵圆孔未闭合并脑梗死组(n=42);卵圆孔未闭合并脑梗死组再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n=18)和介入封堵组(n=24)。分析卵圆孔未闭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比较卵圆孔未闭合并脑梗死组不同治疗方式患者的临床疗效、头痛程度[头痛影响测评量表6(HIT-6)评分]和脑梗死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和纤维蛋白原异常是卵圆孔未闭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介入封堵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83.33%vs.50.00%,P<0.05);HIT-6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32.15±4.08)分vs.(47.26±4.63)分,P<0.05];脑梗死相关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4.17%vs.44.44%,P<0.05)。结论:高龄、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及纤维蛋白原指标异常均是卵圆孔未闭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经食道超声引导下的封堵术能提高卵圆孔未闭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头痛程度和脑梗死相关症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危险因素 分析 经食道超声引导 封堵 价值
下载PDF
ABCD2评分、PAF、sCD40L、C1q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张文超 尹涛 +3 位作者 杨雪辉 王睿健 张盟盟 张明哲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1期1538-1542,共5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及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补体1q(C1q)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及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补体1q(C1q)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4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非脑梗死患者作为非脑梗死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颈部血管斑块、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情况,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颈部血管斑块、发作持续时间≥15 min、发作频率≥2次/月,以及ABCD2评分,血清PAF、sCD40L、C1q、IL-6、hs-CRP水平升高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联合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灵敏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6.81%、0.927,高于或大于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单独预测(P<0.05);ABCD2评分、血清PAF单独预测的灵敏度分别高于血清sCD40L、C1q单独预测的灵敏度(P<0.05);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单独预测的特异度高于血清C1q单独、4项指标联合预测的特异度(P<0.05),血清C1q单独预测的特异度高于4项指标联合预测的特异度(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发生与患者有颈部血管斑块、发作持续时间≥15 min、发作频率≥2次/月,以及ABCD2评分,血清PAF、sCD40L、C1q、IL-6、hs-CRP水平升高均密切相关,且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联合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ABCD2评分 血小板活化因子 可溶性CD40配体 补体1q 诊断价值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Hp感染的危险因素
5
作者 周聪 张惠清 +3 位作者 周上蕊 王幸 郑硕 李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1802-1806,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幽门螺杆菌(Hp)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6例ACI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Hp感染,分为发生组73例、未发生组83例。采用多因素logis...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幽门螺杆菌(Hp)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6例ACI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Hp感染,分为发生组73例、未发生组8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p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NIHSS评分、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房颤、白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二醛、同型半胱氨酸为Hp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为Hp感染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ACI患者Hp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提前进行筛查,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Hp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幽门螺杆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轻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及危险因素探讨
6
作者 张琳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4期126-128,共3页
目的:观察轻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郑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95例轻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其认知能力进行评估,出现认知障碍者分为障碍... 目的:观察轻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郑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95例轻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其认知能力进行评估,出现认知障碍者分为障碍组,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作为无障碍组,搜集其基础临床资料和血常规基础指标,并评估其健康行为,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差异,以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为因变量,组间有显著差异的指标为自变量,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轻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95例患者中,无认知障碍者54例,存在认知障碍者41例,其中,障碍组患者时间定向、延迟回忆、抽象思维、语言功能、注意力、命名、视空间与执行力得分和MoCA总得分低于无认知障碍组,两组吸烟饮酒史、性别、文化水平、年龄、高脂血症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及病灶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病灶位置、甘油三酯(TG)和脑梗死健康行为量表(HBS-SP)得分差异显著,障碍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HBS-SP得分≤55分患者占比和TG水平较无障碍组高,结合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知,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病灶位置以及高TG水平是轻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高HBS-SP得分是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高血压基础疾病和高TG水平以及病灶位置是轻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出现障碍的危险因素,高健康行为评分是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临床需对合并以上危险因素的轻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加强关注和干预,以利于其认知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 恢复期 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缺血半暗带为基础探究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预后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7
作者 张春海 闫坤 +2 位作者 周建昌 王树纯 刘子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17-220,225,共5页
目的:在缺血半暗带(IP)的基础上,研究经溶栓治疗后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同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溶栓治疗的402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患者预后不良设定为预后不良组,359例患者预后良好设定为预... 目的:在缺血半暗带(IP)的基础上,研究经溶栓治疗后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同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溶栓治疗的402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患者预后不良设定为预后不良组,359例患者预后良好设定为预后良好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溶栓治疗后的ACI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结果构建其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无IP、高血压、糖尿病、发病至溶栓时间>4.5 h、大面积脑梗死、连续溶栓用时、使用溶栓物剂量及NIHSS评分,是ACI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发生的相关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IP、发病至溶栓时间>4.5 h、NIHSS评分、溶栓持续时间、大面积脑梗死及高血压是ACI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了溶栓治疗后的AC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较为贴近,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当阈值概率为0%~73.1%时对患者进行干预可能使其获益。结论:无IP、高血压、发病至溶栓时间>4.5 h、大面积脑梗死、溶栓持续时间及溶栓前NIHSS评分是溶栓后ACI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建立的预测模型对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溶栓 预后不良 缺血半暗带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后循环脑梗死轻症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钱倩 张静 +5 位作者 边伟林 邢晓明 张欣 白艳梅 赵小妹 高娟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4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的轻症急性后循环脑梗死(APCC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入院时NIHSS评分≤5分的APCCI患者116例,... 目的探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的轻症急性后循环脑梗死(APCC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入院时NIHSS评分≤5分的APCCI患者116例,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与非END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ND的影响因素。结果21例发生END,发生率为18.10%。以END为终点事件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固醇(TC)水平(OR=1.096,95%CI=1.034~1.158)、基线NIHSS评分(OR=2.263,95%CI=1.085~3.441)、大动脉粥样硬化型(OR=1.187,95%CI=1.043~1.332)、中段梗死(OR=4.012,95%CI=1.579~7.688)和肺部感染(OR=1.285,95%CI=1.164~1.406)是APCCI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水平TC、基线NIHSS评分高、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中段梗死和合并肺部感染是轻症APCCI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女性LAA脑梗死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陈文贤 阎文静 王雁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436-439,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脑梗死病人发生阿司匹林抵抗(AR)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0年9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老年女性LAA脑梗死病人308例。所有入选病人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脑梗死病人发生阿司匹林抵抗(AR)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0年9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老年女性LAA脑梗死病人308例。所有入选病人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 7 d后采用血栓弹力图测定花生四烯酸(AA)途径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A抑制率),并根据AA抑制率将入选病人分为AR组和阿司匹林敏感(AS)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LAA脑梗死病人发生AR的危险因素。结果 308例LAA脑梗死病人中发生AR者74例(24.0%),AS者23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AR组有糖尿病史者的比例、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D-D)水平明显高于A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47,t=2.529,U=5 470.50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及高水平D-D是A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史和D-D水平为AR的独立影响因素,二者有利于早期识别AR高风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抗药性 老年人 女性 血栓弹力描记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儿童急性硬膜下血肿继发大面积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司玥 李玉骞 +4 位作者 李虎 杨阳 李林怿 邵永祥 李立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 分析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ASDH)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评估其潜在危险因素,为ASDH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4~12岁ASDH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 分析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ASDH)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评估其潜在危险因素,为ASDH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4~12岁ASDH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创伤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MCI)是基于CT影像上低密度区域及临床体征诊断。回顾与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术后MCI进行初步评价,得出影响MCI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病例67例,32例列入MCI组,非MCI组35例。两组年龄(t=2.016,P=0.048)、体质量(t=2.389,P=0.020)、多发伤(χ^(2)=11.121,P=0.001)、GCS(Z=-4.730,P<0.001)、血肿体积(χ^(2)=12.890,P=0.002)、中线偏移度(mid-line shift,MLS;χ^(2)=12.261,P=0.002)及围手术期休克(χ^(2)=14.417,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CS(OR=0.322,P=0.002)、围手术期休克(OR=10.992,P=0.007)、多发伤(OR=6.547,P=0.046)与MLS (OR=46.974,P=0.025)是ASDH患儿发生MCI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围手术期休克、合并多发伤、GCS低评分和MLS大于10 mm是MCI的危险因素。具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患儿MCI发生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硬膜下血肿 创伤性颅损伤 创伤后继发 儿童 大面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再发脑梗死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刘欣 杨艳丽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98-900,共3页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二级预防治疗后再发脑梗死情况及导致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患者均经治疗后出院,并予以抗血小板行二级预防治疗。随访3年,统计患者再次发生脑梗死的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再发脑梗死分...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二级预防治疗后再发脑梗死情况及导致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患者均经治疗后出院,并予以抗血小板行二级预防治疗。随访3年,统计患者再次发生脑梗死的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再发脑梗死分为再发组和正常组。分别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信息并比较,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sitic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00例患者3年随访期间内,再发脑梗死者共计41例,再发率为41.00%;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抗血小板二级预防治疗的相关因素为年龄、受教育程度、合并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合并冠心病、服药依从性差、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颅内动脉狭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影响抗血小板二级预防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再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吸烟、合并冠心病、服药依从性差、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颅内动脉狭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再发脑梗死几率较高,影响再发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指导患者改善生活习惯、增强规范用药意识,改善糖脂代谢,以期降低患者再发脑梗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二级预防 再发调查 相关因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文霞 余媛 +2 位作者 孙蔚 麦琳 王保琴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采取预防性措施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医院收治的79例行溶栓治疗ACI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血管再闭塞情况;另收集患者的年龄等资料,分析影响ACI...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采取预防性措施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医院收治的79例行溶栓治疗ACI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血管再闭塞情况;另收集患者的年龄等资料,分析影响ACI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危险因素。结果79例行溶栓治疗的ACI患者中,血管再闭塞率为18.99%(15/7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间>3h、合并糖尿病、溶栓前NIHSS评分≥13分为ACI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ACI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闭塞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而发病至溶栓时间>3 h、合并糖尿病、溶栓前NIHSS评分≥13分为ACI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危险因素,临床需高度重视上述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溶栓 血管再闭塞 危险因素 预防性措施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刘颖 王琴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6期68-71,78,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为颈动脉粥样斑块疾病的临床预测和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天津市环湖医院在2021年11月—2023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591例进行调查研究,对研究对象的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为颈动脉粥样斑块疾病的临床预测和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天津市环湖医院在2021年11月—2023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591例进行调查研究,对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基础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参考研究对象颈动脉彩超结果,按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合并进行试验分组。其中,斑块组包含405例、非斑块组186例。为确保两组患者的脑梗死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等基础资料以及血压、心率、尿酸、空腹血糖值等临床资料纳入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法中进行统计分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颈动脉斑块的诱发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颈动脉斑块的诱发因素包含空腹血糖值、尿酸值、吸烟史等。以危险程度作为排序依据,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对其排序:尿酸(OR=1.007,P=0.006)、年龄(OR=1.1037,P<0.0001)、空腹血糖水平(OR=1.5361,P=0.0267)、吸烟史(OR=3.1131,P=0.0028)。结论在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危险因素中,空腹血糖水平、年龄、尿酸值、吸烟史为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对于并发颈动脉斑块风险的控制,除需控制血脂水平外,尚且需要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尿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斑块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张金琴 汪艳 +1 位作者 李杜娟 李文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征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31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纳入患者是否继发肺部感染分成观察组(继发肺部感染)和对照组(...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征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31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纳入患者是否继发肺部感染分成观察组(继发肺部感染)和对照组(未继发肺部感染)。统计310例脑梗死患者中肺部感染例数,并分析其病原菌特征。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得到老年脑梗死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10例脑梗死患者中,肺部感染87例,设为观察组,余下223例设为对照组。87例肺部感染患者分离病原菌菌株10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69株,占比68.32%。通过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年脑梗死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吸烟史、既往肺部疾病史、合并糖尿病、侵入性操作、后循环梗死、重度梗死及吞咽功能障碍。结论 老年脑梗死后肺部感染可能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与吸烟史、既往肺部疾病史、糖尿病、侵入性操作、梗死程度及吞咽功能有关,应及时采取临床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肺部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重度脑梗死的疗效及溶栓后预后不良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张淼 张彧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73-375,共3页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重度脑梗死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急性重度脑梗死患者126例,收集并整理其完整的临床资料,观察所有患者的静脉溶栓效果,并统计整理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将其划分成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重度脑梗死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急性重度脑梗死患者126例,收集并整理其完整的临床资料,观察所有患者的静脉溶栓效果,并统计整理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将其划分成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有差异的项目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经静脉溶栓后,总有效率达到89.68%(113/126)。预后不良组在发病至溶栓时间、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舒张压、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上与预后良好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发现上述指标均是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重度脑梗死的效果更为显著,但仍存部分患者出现预后不良的情况,且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较多,需引起临床重视,尽早制定对应措施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控制或者减少危险因素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静脉溶栓 急性重度 阿替普酶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16
作者 谢姚屹 《内科》 2024年第2期175-178,共4页
急性脑梗死(ACI)临床常见,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各类基础病时,预后不良事件概率大幅度增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则是ACI预后不良的主要表现之一,患者出现认知障碍、肢体无力和瘫痪等,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预后较差。... 急性脑梗死(ACI)临床常见,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各类基础病时,预后不良事件概率大幅度增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则是ACI预后不良的主要表现之一,患者出现认知障碍、肢体无力和瘫痪等,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预后较差。因此,早期识别和规避END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END和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本文就END的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预防ACI患者END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早期神经功能缺损 严重程度 危险因素 综述
下载PDF
非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7
作者 邱茜茜 蔡直铎 杨光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9期1490-1492,1505,共4页
目的探讨非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48例非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48例单纯性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经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整理患者资料,调查非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相... 目的探讨非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48例非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48例单纯性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经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整理患者资料,调查非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对比两组各项临床表现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研究组多发病灶、前后循环、双侧受累比例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入院当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占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研究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检测值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值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非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多为多发性病灶且前后循环、双侧受累比例较高,血液高凝可能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纤维蛋白原 危险因素 D-二聚体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
18
作者 王景文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24 h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24 h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溶栓前增加≥4分判定为END,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n=12)和非END组(n=84)。分别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END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冠心病、TOAST分型、发病至溶栓时间、PLT及H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组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责任大血管完全闭塞、入院时NIHSS评分>21分、GCS评分≤8分占比及WBC水平均高于非EN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责任大血管完全闭塞、GCS评分≤8分、入院时NIHSS评分>21分、WBC水平升高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END的风险较高,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责任大血管完全闭塞、GCS评分≤8分、入院时NIHSS评分>21分、WBC水平升高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9
作者 王平 王彦彬 高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3—2023-03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血肿清除术的210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4例,女56例;平均年龄54.25岁(范围41~74岁)。将术后发生继...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3—2023-03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血肿清除术的210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4例,女56例;平均年龄54.25岁(范围41~74岁)。将术后发生继发脑梗死的患者作为发生组,将术后未发生继发脑梗死的患者作为未发生组。收集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时间、脑疝、术前瞳孔变化、中线位移、基底池形态、血肿体积、围术期血压、手术时间、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肿厚度等信息,分析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21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继发脑梗死20例(9.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术前时间、脑疝、术前瞳孔变化、中线位移、基底池形态、血肿体积、围术期血压、GCS评分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时间>6 h、脑疝、术前瞳孔变化、中线位移≥10 mm、基底池形态、血肿体积>60 mL、围术期血压、GCS评分是术后发生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时间>6 h、脑疝、术前瞳孔变化、中线位移≥10 mm、基底池形态、血肿体积>60 mL、围术期血压、GCS评分均是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需结合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术后继发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硬膜下血肿 继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2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案探究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病变特点、
20
作者 燕娜娜 王玉玲 刘蕊蕊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5期81-84,共4页
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病变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并对护理干预方案进行分析。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98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 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病变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并对护理干预方案进行分析。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98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血糖、血脂、胰岛素等指标。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呕吐、轻微语言、感觉及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大部分患者均为单侧病变,且多为大片性、多灶性、腔隙性类型,病灶位置多位于基底节区;观察组患者吸烟、高血压病史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FBG、HbA1c、TG、LDL-C、TC、空腹胰岛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更高,HDL-C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因素均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研究发现,吸烟、高血压病史、高血糖、血脂紊乱、高胰岛素均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需要针对患者的病变特征,结合相关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病变特点 危险因素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