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池显像与CT脑池造影对脑脊液鼻漏定位诊断 被引量:5
1
作者 金少津 林祥通 王魏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11-713,共3页
目的 探讨核素脑池造影 (RNC)和CT脑池造影 (CCTC)定位诊断脑脊液鼻漏的价值。方法  37例脑脊液鼻漏患者 ,行RNC 2 6例 ,行CCTC 2 4例 ,同时行这两种检查 13例 ,均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RNC结合鼻棉拭测定 ,准确定位 2 2 / ... 目的 探讨核素脑池造影 (RNC)和CT脑池造影 (CCTC)定位诊断脑脊液鼻漏的价值。方法  37例脑脊液鼻漏患者 ,行RNC 2 6例 ,行CCTC 2 4例 ,同时行这两种检查 13例 ,均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RNC结合鼻棉拭测定 ,准确定位 2 2 / 2 6例 (84 .6 % ) ,定位错误 3/ 2 6例 (11.5 % ) ,未能诊断 1/ 2 6例 (3.8% )。CCTC检查 ,准确定位 2 0 / 2 4例 (83.3% ) ,定位错误 1/ 2 4例 (4.2 % ) ,不能诊断 3/ 2 4例 (12 .5 % )。同时采用两种方法 13例 ,各有 1例漏诊。结论 RNC为一种用于定位或显示脑脊液鼻漏的有效检查手段 ,结合鼻棉拭的放置 ,更有利于协助定位。RNC和CCTC诊断脑脊液鼻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脑池造影 脊液鼻漏 定位 诊断 核素脑池造影
下载PDF
脑池偏密征及其在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实用价值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花开 马峰 +2 位作者 王秀河 王贵良 陈金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39-541,共3页
目的 提高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TSAH)的首次CT确诊率及其与其他颅脑损伤的相关性认识。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研究随机选择颅脑外伤有TSAH的CT资料 2 18例 ,手术证实 79例 ,其余均经CT复查证实。CT扫描均用轴位平扫。结果  2 18例TSAH... 目的 提高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TSAH)的首次CT确诊率及其与其他颅脑损伤的相关性认识。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研究随机选择颅脑外伤有TSAH的CT资料 2 18例 ,手术证实 79例 ,其余均经CT复查证实。CT扫描均用轴位平扫。结果  2 18例TSAH中 ,以纵裂池积血 ( 2 0 7例 )最多见 ,其次为侧裂池及天幕区积血。大多数TSAH( 167例 )为局限性少量积血。TSAH并有其他颅脑内损伤 2 0 3例。首次CT检查漏诊 42例 (占 19.3 % )。 13 9例发现有脑池偏密征 ,与偏密征同侧有脑挫裂伤或颅内血肿 12 6例 ,其中迟发性病变 44例。结论 脑池偏密征是诊断TSAH少量积血的一个可靠的CT征象 ,并可提示TSAH出血的大体部位。认识此征象 ,可明显提高TSAH的首次CT确诊率和减少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脑池偏密征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 诊断
下载PDF
创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脑室脑池改变 被引量:21
3
作者 郑文济 魏群 +6 位作者 秦家振 张强 赵会峰 沈春森 韩斌 谭振美 赵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9年第2期6-8,共3页
目的:分析创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CT扫描脑室与脑池的改变,以此估测预后。方法:26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经CT扫描发现有脑室与脑池改变,重点对三脑室、基底池有改变和年龄、GCS计分作分析。结果:268例三脑室、基底池改变124例,死亡65例。... 目的:分析创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CT扫描脑室与脑池的改变,以此估测预后。方法:26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经CT扫描发现有脑室与脑池改变,重点对三脑室、基底池有改变和年龄、GCS计分作分析。结果:268例三脑室、基底池改变124例,死亡65例。三脑室、基底池皆消失者18例,死亡16例。三脑室明显改变者47例,死亡33例。基底池明显改变者59例,死亡16例。在124例三脑室、基底池改变中,儿童26例,死亡8例。成人98例,死亡57例。结论:弥漫性脑肿胀者,三脑室与基底地形态改变与预后有直接关系,而三脑室的改变比基底池的改变更为重要,儿童弥漫性脑肿胀与成人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预后明显好于成人。GCS评分分数低,多为三脑室、基底池改变,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变 弥漫性肿胀 脑池 死亡 创伤性 预后 基底 人发 分数
下载PDF
维生素C加尿激酶脑池灌注防治脑血管痉挛(附60例报告)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卫东 梁玉敏 +7 位作者 俞辉 朱景伟 钱忠心 刘起宏 叶树铭 赵明珠 赵鸿 龚良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8期355-356,共2页
目的探索预防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手段。方法对60例破裂脑动脉瘤进行了超早期或早期外科手术,术后随机分别行尿激酶脑池灌注(A组)和维生素C(VitC)+尿激酶脑池灌注(B组)。结果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症状发生率A组为43.3%,B组为13%;脑血管... 目的探索预防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手段。方法对60例破裂脑动脉瘤进行了超早期或早期外科手术,术后随机分别行尿激酶脑池灌注(A组)和维生素C(VitC)+尿激酶脑池灌注(B组)。结果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症状发生率A组为43.3%,B组为13%;脑血管痉挛发生后永久性神经障碍发生率A组为16.6%,B组为10%。结论VitC+尿激酶脑池灌注能有效预防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尿激酶 脑池灌注 血管痉挛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鞘内注射Gd-DTPA增强MR脊髓及脑池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邓刚 曾庆玉 +2 位作者 霍建伟 吴戈 郭玉仁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4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 评估鞘内注射Gd-DTPA增强MR脊髓和脑池造影。 方法 对6例临床需要判断脑脊液流动性的患者进行鞘内注射Gd-DTPA增强MR脊髓和脑池造影检查。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0~60岁(平均38岁)。术前征得患者同意,经腰椎穿刺,蛛网膜腔内注... 目的 评估鞘内注射Gd-DTPA增强MR脊髓和脑池造影。 方法 对6例临床需要判断脑脊液流动性的患者进行鞘内注射Gd-DTPA增强MR脊髓和脑池造影检查。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0~60岁(平均38岁)。术前征得患者同意,经腰椎穿刺,蛛网膜腔内注入Gd-DTPA 0.5(n=4)~1.0(n=2)ml。采用西门子1.0T超导磁共振机,分别于脊髓造影前后进行脊柱及病变区横断及矢状T1W和T2W MR扫描并保持扫描参数不变,5例患者辅以病变区脂肪抑制T1W扫描。结果 6例患者MR平扫均不能显示脑脊液流动情况。鞘内注射Gd-DTPA后所有患者无任何不适,未发现异常神经系统体征。MR脊髓和脑池造影扫描显示,4例脊柱外伤病变,3例椎管完全闭塞,另1例部分闭塞;1例椎管内肿瘤术后囊腔与蛛网膜腔不交通;1例脑脊液鼻漏患者显示颅底的脑内外窦道。结论 鞘内注射小剂量Gd-DTPA安全可靠,脊髓和脑池造影增强MR扫描可显示常规MR扫描所不能显示的脑脊液动力学变化,对某些临床特定病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注射 GD-DTPA MR 脊髓造影 脑池造影 增强扫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脑池应用重组链激酶预防猪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被引量:2
6
作者 沈冰 陈衔城 +3 位作者 季耀东 张彪 夏鹰 吴劲松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 研究重组链激酶 (r SK)在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DCV)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家猪 12头 ,随机分成SAH对照组和r SK治疗组 ,每组 6头 ,用腰穿枕大池置管 2次注血法制作动物模型 ;第 2次注血后 2 4h ,治疗组经... 目的 研究重组链激酶 (r SK)在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DCV)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家猪 12头 ,随机分成SAH对照组和r SK治疗组 ,每组 6头 ,用腰穿枕大池置管 2次注血法制作动物模型 ;第 2次注血后 2 4h ,治疗组经留置导管注入r SK 15mg ,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 ;两组均行脑脊液 (CSF)引流 ,并测定CSF中氧合血红蛋白 (OxyHb)含量 ;以实验前后脑血管造影和基底动脉 (BA)组织学改变作为脑血管痉挛的判定指标。结果 对照组双侧颈内动脉 (ICA)和BA明显痉挛 (P <0 .0 1) ;BA电镜和组织切片检查有内膜增生、内褶、弹力层断裂等病理改变 ;OxyHb随时间逐渐升高。治疗组总体血管直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BA均正常 ;OxyHb随时间逐渐降低。结论 r SK可溶解蛛网膜下腔中的血凝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重组链激酶 脑池 SAH DCV
下载PDF
钆喷酸葡胺MRI脑池造影在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谭震 赵彩蕾 +4 位作者 臧冬东 朱凤军 刘明刚 童丹 陈乾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200-203,共4页
目的研究以钆喷酸葡胺为造影剂的MRI脑池造影术在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颅内蛛网膜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腰椎穿刺术或侧脑室穿刺术,将稀释后的钆喷酸葡胺注入蛛网膜下腔。造影前、注药后1 h和24 h分别进... 目的研究以钆喷酸葡胺为造影剂的MRI脑池造影术在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颅内蛛网膜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腰椎穿刺术或侧脑室穿刺术,将稀释后的钆喷酸葡胺注入蛛网膜下腔。造影前、注药后1 h和24 h分别进行MRI扫描,评估囊肿内外脑脊液交通情况。结果 13例病人中,造影后仅有1例出现一过性头痛,其他病人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根据造影结果,囊肿早期显影10例,延迟显影1例,不显影2例。延迟显影和不显影的病人采取手术治疗,其他病人非手术治疗。随访13例,时间平均6.5个月,接受手术者蛛网膜囊肿的体积有缩小,非手术治疗的病人未出现囊肿增大。结论以钆喷酸葡胺为造影剂的MRI脑池造影对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囊肿 脑池造影 磁共振成像 钆喷酸葡胺 儿童
下载PDF
脑池积血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术后急性脑积水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永军 高翔 +3 位作者 刘存祥 申仑 刘辉 张鹏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2期227-229,共3页
目的探讨脑池积血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术后急性脑积水的影响。方法将邯郸市第一医院2014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根据病人有无出现急性脑积水分成研究组(急性脑积水)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脑池积血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术后急性脑积水的影响。方法将邯郸市第一医院2014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根据病人有无出现急性脑积水分成研究组(急性脑积水)和对照组(非急性脑积水),针对诊断脑积水病人实施脑室引流术,比较两组急性脑积水发生率、病人脑池不同部位积血量。结果本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90例病人,32例病人出现急性脑积水,发生率为35.5%,两组病人治疗方案、再出血情况、侧别、脑室积血、动脉瘤所处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5个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消除各个因素互相影响,动脉瘤所处位置与脑室积血为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组急性脑积水病人各个脑池脚间池血量最高,其次是右侧外侧裂池底部,与对照组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右侧脑池、中部脑池积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素众多,动脉瘤所处位置、脑室积血可为独立危险因素,由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梗阻性脑积水,因此脑池部位与脑池积血分布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而在未发生脑池积血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脚间池、右侧外侧裂池底部积血量的增加会提高病人术后发生急性脑积水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池积血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积水
下载PDF
松果体区脑池和蛛网膜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樊俊 漆松涛 +1 位作者 张喜安 石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系统研究松果体区脑池及其蛛网膜结构的显微解剖学特点,为手术入路及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20例尸头松果体区各个脑池的形态、边界、内容物及相关蛛网膜结构。结果松果体区的蛛网膜结构包括蛛网膜袖套、... 目的系统研究松果体区脑池及其蛛网膜结构的显微解剖学特点,为手术入路及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20例尸头松果体区各个脑池的形态、边界、内容物及相关蛛网膜结构。结果松果体区的蛛网膜结构包括蛛网膜袖套、环中脑后膜和小脑前中央膜,其中蛛网膜袖套由枕叶底、内侧面及小脑上表面蛛网膜在幕尖处汇合而成,包裹Galen静脉系统、松果体及松果体上隐窝;环中脑后膜由枕叶底面及小脑上表面蛛网膜在幕切迹处汇合形成,环绕并附着于中脑背侧;小脑前中央膜由小脑上表面蛛网膜和蛛网膜袖套汇合处发出,前下方附着于下丘。四叠体池与小脑上池通过小脑前中央膜分隔,与后胼周池通过蛛网膜袖套分隔,与环池后部通过环中脑后膜的升段分隔,环池后部与小脑中脑裂池通过环中脑后膜的水平段分隔。结论重新划分了松果体区各个脑池的范围与交通情况,明确了蛛网膜的形态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池 蛛网膜 松果体区 显微解剖 神经外科
下载PDF
SAH后急性脑积水与脑室、脑池积血及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秀杰 滕伟禹 刘秀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急性脑积水(AHC)与脑室、脑池积血及分布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84例SA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将SAH后AHC组与非AHC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84例SAH发生AHC22例(26.2%),AHC者的...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急性脑积水(AHC)与脑室、脑池积血及分布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84例SA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将SAH后AHC组与非AHC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84例SAH发生AHC22例(26.2%),AHC者的脑室积血(36.4%)显著高于无AHC(6.45%)。在无脑室积血的患者中,AHC组与无AHC组比较脑池出血量显著增多,尤以环池明显。SAH病情越重,AHC的发生率越高。SAH后AHC死亡率(81%)显著高于无AHC者(19%)。结论AHC是SAH急性期主要并发症,与脑室、脑池积血及分布密切相关,其预后不良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积水 室积血 脑池积血
下载PDF
脑池内冲洗引流防治重症动脉瘤破裂后SAH所致脑血管痉挛 被引量:5
11
作者 陆斌 张宏义 尹文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4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脑池内冲洗引流防治重症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将102例重症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急诊行动脉瘤夹闭术,观察组术中侧裂池置入冲洗管,于视交叉池置入引流管,术后... 目的探讨脑池内冲洗引流防治重症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将102例重症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急诊行动脉瘤夹闭术,观察组术中侧裂池置入冲洗管,于视交叉池置入引流管,术后开始脑池冲洗;对照组术后行传统腰椎穿刺引流。观察两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行颅脑多普勒(TCD)监测。结果观察组术后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率及TCD报告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偏瘫及意识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动脉瘤术后脑池冲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血管痉挛 颅内 脑池冲洗
下载PDF
尿激酶脑池灌注预防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探讨(附32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卫东 俞辉 +2 位作者 朱景伟 梁玉敏 赵明珠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2-253,共2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血管痉挛 尿激酶 脑池灌注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池及周围脑池与蛛网膜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海民 漆松涛 +4 位作者 樊俊 黄广龙 黄理金 冯文峰 李伟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8-131,共4页
目的研究后交通动脉池(PCoA池)及周围脑池与相关蛛网膜的显微解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显微镜下对10例福尔马林固定的尸头标本进行解剖,观察PCoA池及周围脑池与相关蛛网膜的显微特点并录像记录。结果 PCoA池为一个独立存在脑池,... 目的研究后交通动脉池(PCoA池)及周围脑池与相关蛛网膜的显微解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显微镜下对10例福尔马林固定的尸头标本进行解剖,观察PCoA池及周围脑池与相关蛛网膜的显微特点并录像记录。结果 PCoA池为一个独立存在脑池,本组出现12侧(60%)。其前方是颈内动脉池,本组出现20侧(100%);下外侧是动眼神经池,本组出现20侧(100%);内侧为非对称脚间池,本组出现10侧(100%);后外侧为环池,本组出现20侧(100%)。分隔颈内动脉池与PCoA池为后交通膜,本组出现12侧(60%);分隔动眼神经池与PCoA池为Liliequist膜,本组出现10例(100%);分隔脚间池与PCoA池为Liliequist膜侧壁;分隔环池与PCoA池为环中脑膜前部发出的蛛网膜小梁。结论 PCoA池及其周围脑池是基底脑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基底脑池与相关蛛网膜结构对于了解此区的病变和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池 蛛网膜 解剖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脑池造影对正常颅压性脑积水诊治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毅 高魏娜 +8 位作者 郑宏伟 冯文 吴建兵 罗丽 张杰 李良 高晋健 青春 黄秋菊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9-324,共6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脑池造影对正常颅压性脑积水术前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及对预测分流术疗效的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起至2015年1月期间,三六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头颅MRI扫描显示脑室系统扩张符合脑积水形态学特征,并排除梗阻因素,入...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脑池造影对正常颅压性脑积水术前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及对预测分流术疗效的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起至2015年1月期间,三六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头颅MRI扫描显示脑室系统扩张符合脑积水形态学特征,并排除梗阻因素,入院初步考虑"交通性脑积水",入院后常规行放射性核素脑池造影。结果 65名脑室系统扩张的患者行放射性核素脑池造影,其中12名患者在动态扫描后发现放射性核素脑室内未显像,且吸收正常,结合症状排除脑积水诊断,仅考虑为脑室系统扩张而非脑积水;另53名患者发现放射性核素脑室内返流伴有核素明显延迟吸收,确诊为脑脊液吸收功能障碍,结合颅内压的测定及Tap试验,符合正常颅压性脑积水诊断,其中47名行分流术,术后6个月后其步态、认知及尿失禁等症状显著改善。结论头颅MRI常规扫描虽能明确大部分脑积水诊断,但对于脑萎缩后脑室系统扩张以及正常颅压性脑积水患者,若不能明确脑脊液在脑室系统中的循环及吸收情况,往往会造成误诊,放射性核素脑池造影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应用于正常颅压性脑积水患者的术前疗效评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颅压性积水 交通性积水 放射性核素脑池造影 萎缩
下载PDF
脑池出血对颅脑外伤预后的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粉根 林友俊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8年第11期853-854,共2页
关键词 损伤 预后 脑池出血 评价
下载PDF
鞍区脑池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4
16
作者 吕健 朱贤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了解鞍区脑池的界限和相互毗邻关系。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解剖并观察鞍区脑池。结果鞍区脑池包括颈内动脉池、后交通动脉池、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池、视交叉池、垂体池、终板池、Sylvian池近侧端、嗅池、脚间池、脚池和动眼神经池... 目的了解鞍区脑池的界限和相互毗邻关系。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解剖并观察鞍区脑池。结果鞍区脑池包括颈内动脉池、后交通动脉池、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池、视交叉池、垂体池、终板池、Sylvian池近侧端、嗅池、脚间池、脚池和动眼神经池,小梁蛛网膜分隔各池。结论①鞍区脑池环绕视交叉池有序排列。②不同的手术入路或同一入路到达不同部位,所涉及的脑池及其解剖的方向和次序均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池 鞍区 显微外科 解剖 蛛网膜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脑池显像诊断颅内蛛网膜囊肿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金兰 马云川 赵瑞林 《医学研究杂志》 2001年第11期18-,共1页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一种颅内占位病变,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临床可出现占位效应,当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后,可使大多数病人治愈.颅内蛛网膜囊肿传统诊断方法是X线CT和MRI,它们可以确定囊肿的位置、形态及大小.两者均属解剖结构显像,虽然...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一种颅内占位病变,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临床可出现占位效应,当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后,可使大多数病人治愈.颅内蛛网膜囊肿传统诊断方法是X线CT和MRI,它们可以确定囊肿的位置、形态及大小.两者均属解剖结构显像,虽然能够较清晰地显示蛛网膜囊肿,但无法评价囊肿与正常脑池有无交通即囊肿是开放性的还是闭合性的;也不能说明交通型囊肿的交通部位及循环速度.而了解这方面信息,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如是否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观察具有重要意义.X线脑池造影或囊肿直接穿刺造影虽可提供此方面信息,但属创伤性检查,临床难以常规应用.本研究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原理,将显像剂经腰穿引入脑池系统并随脑脊液流动,通过不同时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观察,可获得大量脑脊液循环的动力学资料,从功能显像角度较好地解决了蛛网膜囊肿的交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池 半定量指标 MRI 颅内蛛网膜囊肿 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同位素
下载PDF
核素脑池动态显像诊断脑脊液鼻漏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延鹏翔 张子屏 +4 位作者 孙胜平 张汉伟 王树荚 冯贵生 刘桂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 探讨核素脑池动态显像在脑脊液鼻漏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5例脑脊鼻漏的临床资料 ,尤其是核素脑池动态扫描的结果。结果  15例病人中 14例核素脑池动态扫描有核素异常分布 ,且鼻漏出液放射性测定有核素显... 目的 探讨核素脑池动态显像在脑脊液鼻漏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5例脑脊鼻漏的临床资料 ,尤其是核素脑池动态扫描的结果。结果  15例病人中 14例核素脑池动态扫描有核素异常分布 ,且鼻漏出液放射性测定有核素显影 ,1例核素分布正常。 14例核素分布异常病人 ,13例手术证实漏口与核素扫描结果一致 ,1例保守治疗成功。 1例核素分布正常者 ,诊断假性脑脊液鼻漏 ,药物治疗而愈。结论 核素脑池动态显像作为一种简单创伤小的检查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脑池造影术 脊髓液 胸脊液鼻漏 诊断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沟脑池改变与颅内压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桥显 宋来君 谭占国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1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HI)病人脑沟脑池形态改变与颅内压(ICP)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0例SHI(GCS≤8分)病人CT片上脑沟脑池的形态改变、ICP及死亡率(MR)作统计分析。结果:轻度ICP增高表现为脑...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HI)病人脑沟脑池形态改变与颅内压(ICP)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0例SHI(GCS≤8分)病人CT片上脑沟脑池的形态改变、ICP及死亡率(MR)作统计分析。结果:轻度ICP增高表现为脑沟及外侧裂池消失;中度及重度ICP增高表现为鞍上池及环池消失。鞍上池及环池消失的病人MR较高。结论:根据SHI病人CT片上脑沟脑池的形态改变可判断ICP的高低及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脑池 颅内压 预后 SHI ICP
下载PDF
颅内蛛网膜和脑池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吕健 朱贤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4-525,共2页
关键词 颅内蛛网膜 脑池 解剖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