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12岁儿童脑波超慢涨落功率与计算速度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沃建中 林崇德 刘军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6-531,共6页
对 176名 6— 12岁认知功能正常小学生进行脑波超慢涨落平均功率分布与计算速度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 :(1)计算速度快组和计算速度慢组中各年龄组的脑区平均功率符合额低枕高的前后梯度。计算速度慢组的逆转百分率高于计算速度快组。 (... 对 176名 6— 12岁认知功能正常小学生进行脑波超慢涨落平均功率分布与计算速度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 :(1)计算速度快组和计算速度慢组中各年龄组的脑区平均功率符合额低枕高的前后梯度。计算速度慢组的逆转百分率高于计算速度快组。 (2 )在各年龄组中 ,计算速度快组和慢组功率前后逆转百分率的差异主要反映在右脑 ,右脑功率前后梯度逆转在不同计算组之间差异较大。 (3)在计算速度快组和慢组中 ,左脑平均功率都小于右脑平均功率。计算速度快组和慢组脑波功率左右逆转百分率的差异主要反映在后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波超慢涨落 计算速度 平均功率
下载PDF
应用脑波超慢涨落技术研究民航飞行员心理疲劳的可行性及切入点 被引量:3
2
作者 林岭 吴梅婷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6年第4期377-384,共8页
脑波超慢涨落技术(encephal of luctuograph technology,ET)以其独特的测评功效已经在临床医学、体育等领域得到较多应用。本文通过对ET的技术原理、关键测评功效及该技术在有关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论证了应用脑波超慢涨落技术研究民航... 脑波超慢涨落技术(encephal of luctuograph technology,ET)以其独特的测评功效已经在临床医学、体育等领域得到较多应用。本文通过对ET的技术原理、关键测评功效及该技术在有关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论证了应用脑波超慢涨落技术研究民航飞行员心理疲劳的可行性。根据对目前民航飞行员心理疲劳研究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开展民航飞行员心理疲劳研究的必要性的讨论,提出了应用ET技术系统开展民航飞行员心理疲劳研究的主要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波超慢涨落技术 民航飞行员 心理疲劳 可行性
下载PDF
急性不同强度训练对越野滑雪男运动员脑α波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翟晴晴 林岭 +2 位作者 何吉 朱梅 龚筱平 《浙江体育科学》 2020年第3期69-73,108,共6页
了解我国越野滑雪男运动员的脑a波类型及不同负荷方式对运动员大脑自组织适应(熵值)的影响。方法:选取越野滑雪国家集训队18名男性运动员(一级以上)为被试,采用2(训练前测、训练后测)×4[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 了解我国越野滑雪男运动员的脑a波类型及不同负荷方式对运动员大脑自组织适应(熵值)的影响。方法:选取越野滑雪国家集训队18名男性运动员(一级以上)为被试,采用2(训练前测、训练后测)×4[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T)、中等强度有氧运动(Moderate-intensity Aerobic Exercise,MAE)、低强度有氧运动(Low intensity Aerobic Exercise,LAE)和中等强度力量训练(Moderate-intensity Strength Training,MST)]单组交互设计的准实验研究。所有被试均分别按随机分配顺序执行四种不同强度训练任务,并在每次训练任务前后完成ET测试。结果:①我国越野滑雪运动员脑α波认知型所占的比例为认知型占38.9%,优化型占22.2%,其他类型占比较少;②不同强度训练前后测比较,HIT组和MAE组训练熵值升高差异显著(P<0.01),而LAE组和MST组的前后测熵值无显著差异(P>0.05);③组间差异比较显示HIT组熵值后测值相对于LAE组和MST组熵值后测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①认知及优化型是我国越野滑雪男队员的主要脑功能类型;②1小时HIT、MAE训练导致运动员大脑功能有序化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野滑雪 体能训练 α 信息熵 脑波超慢涨落技术
下载PDF
Flanker任务诱发中枢疲劳的神经递质机制研究——基于ET技术
4
作者 吴梅婷 林岭 +1 位作者 李克雪 吴燕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1-288,共8页
目的:基于脑波超慢涨落技术(ET)探讨Flanker任务诱发中枢疲劳的机制。方法:以38名宁波大学运动系本科学生为被试,45 min Flanker操作任务为自变量,ET指标、行为学数据(包括正确率和反应时)、心率变异指标(HRV)为因变量。比较实验组(进行... 目的:基于脑波超慢涨落技术(ET)探讨Flanker任务诱发中枢疲劳的机制。方法:以38名宁波大学运动系本科学生为被试,45 min Flanker操作任务为自变量,ET指标、行为学数据(包括正确率和反应时)、心率变异指标(HRV)为因变量。比较实验组(进行45 min flanker任务,n=19)和对照组(不进行flanker任务只静坐45 min,n=19)实验前后的差异,探讨Flanker任务是否能诱导出中枢疲劳及S谱系的变化。结果:①实验组的正确率(P<0.01)和反应时(P<0.05,P<0.01)在实验中不同时段(0~15 min、15~30min、30~45 min)均持续显著降低;②与实验前比,实验组在实验后的R-R间期标准差(SDNN)和相邻RR间期差均方根(RMSSD)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则在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实验前两组的SDNN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实验后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与实验前比,实验组在实验后的高频段功率值(HF)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则在实验前后间无显著性变化(P>0.05);低频段功率值(LF)、LF/HF在各组组内实验前后和两组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④对照组S4系(代表5-羟色胺)在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实验后实验组的S4系不仅显著高于实验前(P<0.01),而且显著高于实验后的对照组(P<0.01);与各自组实验前比,实验组和对照组S6系(代表强兴奋递质)均显著降低(P<0.05),但无论是实验前还是实验后,两组S6系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S谱系在各组组内前后和两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实验组完成45 min Flanker任务后的S4指标与反应时呈中度正相关(r=0.569,P<0.05),与HRV中的RMSSD(r=0.496,P<0.05)和HF(r=0.550,P<0.05)呈中度正相关。结论:45 min Flanker任务可以诱发中枢疲劳;45 min Flanker任务诱发的中枢疲劳与S4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操作 功能 神经递质 脑波超慢涨落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