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蛇型脑牵开器引起急性硬膜外血肿1例报告 被引量:2
1
作者 魏继武 骆太顺 +1 位作者 兰蒙 邓志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124-124,共1页
病人男性,45岁。因突发剧烈头痛伴烦躁2 d于 1995-07-28入院。病人于2 d前晨起突发头痛,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计算机体层摄影(CT)扫描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血进入全脑室系统”。人院查体:意识朦胧,躁动。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病人男性,45岁。因突发剧烈头痛伴烦躁2 d于 1995-07-28入院。病人于2 d前晨起突发头痛,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计算机体层摄影(CT)扫描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血进入全脑室系统”。人院查体:意识朦胧,躁动。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颈部有抵抗感,余神经系统未见明显界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型脑牵开器 急性硬膜外血肿 血管损伤
下载PDF
一种新型脑牵开器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许志剑 杨松 +3 位作者 殷玉华 何裕超 付宪华 周晶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26-129,共4页
目的研究NY型管状脑牵开器在脑深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开颅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病种分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组(脑出血组)29例和脑肿瘤组24例,按治疗方式每组再分为脑牵开器组和对照组。脑牵开器组术中采用NY型管状脑牵... 目的研究NY型管状脑牵开器在脑深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开颅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病种分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组(脑出血组)29例和脑肿瘤组24例,按治疗方式每组再分为脑牵开器组和对照组。脑牵开器组术中采用NY型管状脑牵开器牵拉,对照组采用传统脑压板牵拉。术后分别对两组肿瘤切除率、血肿清除率、GOS评分及KP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肿瘤组中,脑牵开器组与对照组肿瘤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者术后KPS评分明显优于后者(P<0.05);脑出血组中,脑牵开器组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前者术后GOS评分更优(P<0.05)。两组病例中,脑牵开器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深部病变开颅手术中,采用NY型管状脑牵开器术后并发症少,预后好,且使用简易方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牵开器 新型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肿瘤 颅骨切开术
下载PDF
新型管状脑牵开器在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易国庆 吴国建 +3 位作者 王宏 陈陆馗 苗伟 顾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27-1329,共3页
目的:探究新型管状脑牵开器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12月37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例,其中20例采用新型管状脑牵开器,17例采用传统脑压板,比较两组在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皮层造瘘长度... 目的:探究新型管状脑牵开器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12月37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例,其中20例采用新型管状脑牵开器,17例采用传统脑压板,比较两组在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皮层造瘘长度、住院时间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方面的差异。结果:在血肿清除率方面新型管状脑牵开器组与传统脑压板牵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时间、皮层造瘘长度、住院时间及GOS方面前者均优于后者。结论:新型管状脑牵开器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脑牵开器 高血压出血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可调式管状自动脑牵开器
4
作者 傅鹏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1999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前开展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日渐广泛,此脑牵开器可使定向手术更加完善。一、构造与功能:由三部分组成(见图示)即管状牵开器(A),管芯(B)和蛇形固定器(C)。其中A为最主要部分,系一漏斗形花瓣状结构。其管状视野的直径为... 目前开展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日渐广泛,此脑牵开器可使定向手术更加完善。一、构造与功能:由三部分组成(见图示)即管状牵开器(A),管芯(B)和蛇形固定器(C)。其中A为最主要部分,系一漏斗形花瓣状结构。其管状视野的直径为8~28mm之间,任意调节,完全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式 自动脑牵开器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神经导航+管状脑牵开器在侧脑室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贾颜锋 郭世文 万晓强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3期36-38,共3页
目的探究神经导航+管状脑牵开器在侧脑室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的80例侧脑室脑膜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手术中实施传统人... 目的探究神经导航+管状脑牵开器在侧脑室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的80例侧脑室脑膜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手术中实施传统人工测量标记物定位+传统脑牵开器干预,试验组手术中实施神经导航+管状脑牵开器干预。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皮层切开长度、骨瓣面积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术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导航+管状脑牵开器在侧脑室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的创伤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康复时间,显著改善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管状脑牵开器 膜瘤
下载PDF
小骨窗合Viewsite脑牵开器显微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6
作者 苏苟大 叶伟仪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期142-143,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小骨窗合Viewsite脑牵开器显微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江门市新会区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2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颅手术,给予观察组患者小骨窗合Vi... 目的:分析探讨小骨窗合Viewsite脑牵开器显微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江门市新会区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2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颅手术,给予观察组患者小骨窗合Viewsite脑牵开器显微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治疗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为(3.09±0.27)分,对照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为(4.55±0.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合Viewsite脑牵开器显微术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以彻底清除血肿,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出血 小骨窗 Viewsite脑牵开器显微术
下载PDF
神经导航结合管状脑牵开器技术在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国滨 任晓辉 +4 位作者 崔勇 王永刚 隋大立 姜中利 林松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31-1235,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结合管状脑牵开器技术在侧脑室脑膜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114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采用神经导航结合管状脑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结合管状脑牵开器技术在侧脑室脑膜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114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采用神经导航结合管状脑牵开器技术(简称管状脑牵开器组);93例采用传统的超声辅助下脑板牵开技术(简称脑板牵开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术后影像学改变、住院时间、肿瘤复发率、总体生存率方面的差异。结果管状脑牵开器组和脑板牵开组的肿瘤全切率均达到100.0%,无围术期死亡患者。与脑板牵开组比较,管状脑牵开器组能减小骨瓣面积(中位数分别为39.9 cm^2、49.0 cm^2)、缩短皮质切开的长度(中位数分别为2.9 cm、3.7 cm)和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1.1 d、15.7 d)(均P<0.001);术后弥散加权成像提示管状脑牵开器组发生术野周围的脑缺血改变情况显著减少[分别为19.0%(4/21)、43.0%(40/93),P=0.042],同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视野缺损、失语、孤立颞角综合征)有减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5%(2/21)、28.0%(26/93),P=0.076]。114例患者中,有效随访98例(86.0%),98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1~94个月),随访期内脑板牵开组有4例肿瘤复发并再次行手术治疗;随访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为100.0%。结论神经导航结合管状脑牵开器技术能够精准定位脑深部病变,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瘤 神经导航 管状牵开 牵开
原文传递
小骨窗联合Viewsite脑牵开器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武孝刚 刘家传 +2 位作者 王金标 袁杰 张永明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3期150-154,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小骨窗联合Viewsite脑牵开器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HICH患者118例,其中53例采用小骨窗联合Viewsite脑牵开器显微手...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小骨窗联合Viewsite脑牵开器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HICH患者118例,其中53例采用小骨窗联合Viewsite脑牵开器显微手术(微创组),另65例行常规骨瓣开颅、皮质造瘘直视下手术(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并于6个月后随访进行GO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血肿清除率提高、NICU住院时间缩短、术后14dGCS评分提高,而术后气管切开率、术后7d水肿面积及肺部感染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侧脑室外引流例数、留置时间、颅内感染率及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微创组患者的GOS评分及mRS分级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下小骨窗联合Viewsite脑牵开器手术治疗HICH具有出血创伤小,血肿清除彻底,且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窗 脑牵开器 显微 高血压出血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联合管状脑牵开器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永明 赵鹏程 +4 位作者 许少年 黄振山 丁俊 邓鹏程 施建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237-241,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管状脑牵开器(ViewSite Brain Access System,VBAS)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2018年12月入院收治的47例神经内镜结合管状脑牵开器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管状脑牵开器(ViewSite Brain Access System,VBAS)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2018年12月入院收治的47例神经内镜结合管状脑牵开器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分成A组31例(经额中回入路)和B组16例(经颞叶皮层入路),比较两组手术路径的距离、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神经重症病房(NICU)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所有病例均随访6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术后2周的GCS评分及术后6个月的ADL评分。结果47例病人均安全手术,无死亡病例。A组手术路径距离长于B组,但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区脑梗死情况等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癫痫、颅内感染、术后再出血导致的二次手术率等并发症以及NICU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2周GCS评分及术后6个月ADL评分较B组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神经内镜联合VBAS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术野暴露良好,止血彻底,血肿清除满意,手术操作时间短,手术副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少,且经额叶皮层入路优势更明显,可作为基底节区的脑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神经内镜 小骨窗 管状脑牵开器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联合Viewsite脑牵开器手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铸型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武孝刚 王金标 +2 位作者 李俊 马涛 王春琳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Viewsite脑牵开器手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IVH)铸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6例重度IVH铸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患者行神经内镜联合View...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Viewsite脑牵开器手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IVH)铸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6例重度IVH铸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患者行神经内镜联合Viewsite脑牵开器经侧脑室额角入路手术清除脑室内血肿,为手术组;14例患者采用侧脑室额角钻孔置管外引流,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术后6 h、3 d的血肿清除率、术后6 h Graeb评分和脑室颅腔比(VCR)值的变化、引流管留置时间、甘露醇使用量及使用时间、神经重症监护单元(NICU)住院时间、术后14 d GCS评分的变化、术后并发症(再出血、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及迟发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及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AB)评估2组患者的额叶功能损害程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手术组患者术后血肿残余量减少,术后6 h Graeb评分及VCR值降低,引流管留置时间缩短,甘露醇使用减少,NICU住院时间缩短及术后2周GCS评分提高,术后颅内感染和迟发性脑积水的发生率降低,术后6个月mRs神经功能评分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以及FA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联合Viewsite脑牵开器手术治疗重度IVH铸型能够快速清除脑室内血肿,尽早恢复脑室再通,降低脑室系统的被动扩张,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出血 神经内镜 脑牵开器
原文传递
小脑幕下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11
作者 林珊 苏雪霞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8年第10期118-118,共1页
1一般资料 适应证为小脑半球和蚓部神经胶质瘤、星形细胞瘤和髓母细胞瘤及第四脑室肿瘤。手术取侧卧位、俯卧位。枕下开颅,正中直切口。特殊用物:后颅窝牵开器、后颅窝咬骨钳、骨蜡、自动脑牵开器、脑科显微器械。
关键词 手术配合 肿瘤切除术 幕下 自动脑牵开器 第四室肿瘤 神经胶质瘤 髓母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
下载PDF
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脑组织分离牵开器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兆冰 李新钢 +1 位作者 刘雪双 张建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0-130,共1页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组织分离牵开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脑无牵开器牵开技术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开颅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才干 莫泉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11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脑无牵开器牵开技术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开颅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开颅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持... 目的:探讨脑无牵开器牵开技术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开颅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开颅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持脑压板牵开的方式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脑无牵开器牵开技术进行手术。比较2组患者脑牵拉压(BRP)、脑牵拉伤(BRI)发生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BRP为(0.45±0.12)kPa,术后BRI发生率为12.0%,术后3个月死亡率为8.O%,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评分(GOS)分级良好率为72.O%;对照组患者术中BRP为(3.28±0.38)kPa,术后BRI发生率为80.0%,术后3个月死亡率为20.0%,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评分(GOS)分级良好率为32.0%。观察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开颅手术中采用脑无牵开器牵开技术可有效降低患者脑牵拉压和脑牵拉伤发生率,减少医源性脑损伤,提高患者术后格拉斯哥评分,改善患者预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 牵开牵开技术 颅内血肿清除术 牵拉伤
原文传递
脑无牵开器技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14
作者 齐卫涛 靳磊 《社区医学杂志》 2020年第16期1134-1138,共5页
目的高血压脑出血为神经外科常见、多发病之一,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和预后差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本研究探究脑无牵开器牵开技术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脑牵拉损伤及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 目的高血压脑出血为神经外科常见、多发病之一,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和预后差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本研究探究脑无牵开器牵开技术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脑牵拉损伤及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lymphocyte monocyte ratio,LMR)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06-01-2019-06-01收治的89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分别行手持脑压板牵开手术和脑无牵器牵开手术。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血肿残留量、住院时间、脑牵拉损伤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3d、7d血清IL-6和LMR水平,并于术后3个月随访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神经功能(China stroke clinical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CSS)及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为(82.23±4.77)%,高于对照组的(67.37±3.98)%,t=15.939,P<0.001;血肿残留量为(8.33±1.32)mL,低于对照组的(14.89±1.52)mL,t=21.754,P<0.001;脑牵拉压为(0.44±0.13)kPa,低于对照组的(3.29±0.41)kPa,t=44.408,P<0.001。观察组脑牵拉损伤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29.55%,χ2=4.686,P=0.030。术后3d,观察组血清IL-6水平为(10.45±1.37)pg/mL,低于对照组的(12.89±1.54)pg/mL,t=7.902,P<0.001;LMR水平为4.21±0.79,高于对照组的3.75±0.52,t=3.237,P=0.002;术后7d,观察组血清IL-6水平为(6.64±0.78)pg/mL,低于对照组的(8.86±0.84)pg/mL,t=12.924,P<0.001;LMR水平为4.89±0.80,高于对照组的4.19±0.72,t=4.336,P<0.001。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预后优良率为7.78%,高于对照组的56.82%,χ2=4.449,P=0.035。术后3个月观察组CSS评分为(10.22±1.85)分,低于对照组的(12.15±2.44)分,t=4.193,P<0.001;ADL评分为(62.33±6.18)分,高于对照组的(56.77±5.54)分,t=4.437,P<0.001。结论脑无牵开器牵开技术应用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可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血肿残留、脑牵拉压及脑牵拉损伤发生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预后,效果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出血 牵开牵开技术 牵拉损伤 白介素-6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