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展望21世纪的脑电生理学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明岛 陈兴时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705-706,共2页
关键词 生理学 研究 发展 21世纪
下载PDF
ADHD的影像学及脑电生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徐通 辛明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3-115,共3页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儿童注意障碍、多动综合征(ADHD)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介绍ADHD的影像学研究主要包括脑CT磁共振(MR)、脑血流及脑内糖代谢的变化,脑电生理主要介绍脑诱发电位的变化。尽管这些研究尚不成熟,...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儿童注意障碍、多动综合征(ADHD)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介绍ADHD的影像学研究主要包括脑CT磁共振(MR)、脑血流及脑内糖代谢的变化,脑电生理主要介绍脑诱发电位的变化。尽管这些研究尚不成熟,但它为ADHD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损 运动过度 CT NMR 生理学
下载PDF
脑电生理学检测技术在精神医学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和对策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明岛 陈兴时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2期65-68,共4页
关键词 生理学检测 诊断 电地形图 诱发电位 认知电位 神经精神科
下载PDF
多种听觉脑电生理学指标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红星 张明岛 +5 位作者 陈兴时 王祖承 严和骎 楼翡樱 梁建华 陈冲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4期360-363,共4页
目的:分析听觉脑干反应(ABR)、感觉门控电位P50(P50)、听觉诱发电位(AEP)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P300)在辅助诊断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方法:对5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8名正常成人应用美国Nicolet Brovo脑诱发电位仪进行P50、ABR、AEP和... 目的:分析听觉脑干反应(ABR)、感觉门控电位P50(P50)、听觉诱发电位(AEP)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P300)在辅助诊断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方法:对5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8名正常成人应用美国Nicolet Brovo脑诱发电位仪进行P50、ABR、AEP和P300检测,并随访3个月。结果:①K-means聚类分析发现,S1-S2、S2/S1、100(1-S2/S1)、靶P3潜伏期、靶P3波幅等5个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4.83%、84.26%和79.09%)。②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对S1-S2、S2/S1比值、100(1-S2/S1)、靶P3潜伏期、靶P3波幅等5个指标得到的2个主成分,其中在第一主成分上能区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成人。③一次判别分析显示,P50中的3个指标有100(1-S2/S1)、S2/S1比值和S1-P50潜伏期(S1-P50 lat)能有效地从正常成人中判别出精神分裂症患者。④二次判别分析结果显示,能够完全把判别集中的正常成人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区别出来。⑤分别应用一次判别分析和二次判别分析得到的判别方程式对随访3个月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判别,结果显示均能完全把患者准确地判别出来。结论:指标P50具有辅助诊断精神分裂症的价值,诊断价值高于指标AEP和P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生理学 感觉门控 感觉门控电位P50 干听觉反应 听觉诱发电位 事件相关电位P300
下载PDF
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电生理学与影像学资料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庆红 郁阿丽 温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2044-2045,共2页
关键词 梗塞/病理生理学 生理学
下载PDF
愤怒与攻击行为的脑电生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韩慧琴 陈兴时 谢斌 《上海精神医学》 2009年第2期117-119,共3页
关键词 攻击行为 生理学 愤怒 攻击性行为 基础生理学 认知因素 社会环境 情绪失调
下载PDF
中毒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及诊治 被引量:5
7
作者 陆铸今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4年第11期1226-1229,共4页
关键词 疾病/病理生理学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下载PDF
心理学应该改为脑理学─—试论心理学名称的非科学性及其理论体系
8
作者 门里牟 王美红 梁艳茹 《前沿》 1997年第10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理学 非科学性 客观现实 马克思主义哲学 脑生理学 科学 自然辩证法研究 内容与形式 现代心理学 内蒙古师大
下载PDF
音乐家与非音乐家的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崔恒武 章士正 +5 位作者 狄海波 刘海 祝一虹 张峭巍 翁旭初 陈宜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RI)技术,探讨音乐家与非音乐家脑功能的差异性。方法:在大学里征召男性右利手音乐家志愿者和非音乐家志愿者各12名,让他们听中国传统音乐“梁祝”片断及其同等物理能量的白噪音片断,同时进行全脑...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RI)技术,探讨音乐家与非音乐家脑功能的差异性。方法:在大学里征召男性右利手音乐家志愿者和非音乐家志愿者各12名,让他们听中国传统音乐“梁祝”片断及其同等物理能量的白噪音片断,同时进行全脑的fMRI扫描。结果:在白噪音刺激时,音乐家与非音乐家主要表现为双侧颞横回区较弱的激活;而在音乐刺激时,双侧听皮层区明显激活且范围扩大,涉及颞横回、颞上回及颞中回。但音乐家一般表现为左侧颞区优势(10/12),而非音乐家一般为右侧优势(11/12),除双侧颞区激活外,音乐家还伴有其它脑区较强及较广泛的激活,尤其是楔叶、楔前叶、额内侧回、左枕中回等。结论:音乐家与非音乐家对音乐的脑功能反应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生理学 皮质 音乐 半球优势
下载PDF
针刺内关穴对机体不同功能状态下fMRI脑功能成像的影响 被引量:70
10
作者 付平 贾建平 +1 位作者 朱江 黄建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84-786,共3页
目的:观察机体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针刺同一穴位时fMRI脑功能成像的变化,探讨内关穴的作用机制。方法:对老年健康人(正常组)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组)进行电针刺激内关穴,同时运用1.5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两组被试者脑部的fMRI功能像数... 目的:观察机体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针刺同一穴位时fMRI脑功能成像的变化,探讨内关穴的作用机制。方法:对老年健康人(正常组)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组)进行电针刺激内关穴,同时运用1.5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两组被试者脑部的fMRI功能像数据,通过SPM99进行统计分析,获取正常组和AD组脑内不同区域的功能活动图像。结果:正常组两侧额叶及颞叶均被不同程度激活,AD组表现在额叶、颞叶和扣带回、小脑等部位不同程度的激活,其他脑区无明显激活。结论:针刺内关穴对正常组和AD组的脑功能活动激活区域表现不同,说明针刺内关穴对机体不同功能状态下fMRI脑功能成像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生理学 磁共振成像/针灸效应 /生理学
下载PDF
脑电生理学技术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现状、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19
11
作者 陈兴时 徐一峰 唐云翔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2017-2019,共3页
在过去将近一个世纪,脑电生理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1929年德国精神病医生Berger第一次发表了关于人的脑电波研究,标志着脑电生理学的创立。1947年国际脑电图学和临床神经生理学会成立,1949年出版了《EEG Clin Neurophysiol》杂志... 在过去将近一个世纪,脑电生理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1929年德国精神病医生Berger第一次发表了关于人的脑电波研究,标志着脑电生理学的创立。1947年国际脑电图学和临床神经生理学会成立,1949年出版了《EEG Clin Neurophysiol》杂志,这是脑电生理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我国自20世纪40年代末引入脑电图(EEG)技术,1965年公布《关于统一临床EEG学技术工作常规和常用术语译名的方案》,198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脑电图学组成立。目前有2本脑电生理学专业刊物——《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和《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支,称之为“临床神经电生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技术 电波 精神分裂症 临床实践经验 神经电生理学 生理学 神经精神科 应用
原文传递
艾灸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脑血管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0
12
作者 陈文 谭敏 +1 位作者 梁立安 翁泰来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艾灸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并对临床疗效作出评价。方法:采用序贯试验设计方法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基本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足三里、悬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20天;对照组采用基本对症治疗20天。以经颅... 目的:探讨艾灸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并对临床疗效作出评价。方法:采用序贯试验设计方法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基本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足三里、悬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20天;对照组采用基本对症治疗20天。以经颅多普勒观察随机配对设计的成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功能变化,以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各研究指标的试验线都达到序贯试验图的有效边界,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悬钟对脑血管舒缩反应、脑血流自动调节、侧枝循环的建立等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针灸疗法 缺血/病理生理学 足三里 悬钟
下载PDF
参与随意运动脑区的一侧化分布 被引量:4
13
作者 祝一虹 狄海波 +3 位作者 王美豪 李建策 翁旭初 陈宜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18-522,共5页
目的:系统研究右利手被试者执行右手手指序列运动时,全脑运动有关区域的一侧化特点。方法:利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fM R I)技术,结合右手手指的序列运动任务,研究8名右利手被试者脑区激活的一侧化特点。使用AFN I软件的反卷积程序... 目的:系统研究右利手被试者执行右手手指序列运动时,全脑运动有关区域的一侧化特点。方法:利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fM R I)技术,结合右手手指的序列运动任务,研究8名右利手被试者脑区激活的一侧化特点。使用AFN I软件的反卷积程序生成激活图,计算一侧化指数并进行统计检验。结果:所有运动脑区,包括先前认为只与运动准备有关的区域,都参加了执行过程。从激活图上看,大脑各运动区激活呈左侧化,小脑激活呈右侧化特点。进一步的统计检验发现,大脑的初级运动区(M 1)、辅助运动区(SM A)、后顶叶(PPC)激活呈左侧化趋势,运动前区(PM C)、扣带回、基底神经节(BG)一侧化不明显,小脑呈右侧化。结论:虽然运动脑区激活的一侧化特点在个体间表现细微的差别,但仍可见一侧化趋势。以往研究只在个别区域观察到一侧化激活特点,可能与任务难度和实验设计方式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方法 信号处理 计算机辅助 /生理学 一侧化 序列运动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吕晓莉 张华 +2 位作者 闫福堂 赵院利 宫燕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875-876,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说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是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方法: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6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80例健康对照者,24例溶栓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说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是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方法: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6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80例健康对照者,24例溶栓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常检出率71.93%。溶栓治疗第7天后Hcy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cy水平与脑梗死发生呈正相关性,经有效治疗后血清Hcy水平有降低趋势,提示血清Hcy水平变化可为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疗效观察及其预后的判断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病理生理学 半胱氨酸/血液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曾劲松 徐俊法 +1 位作者 郭义君 金萍茜 《海南医学》 CAS 2003年第12期20-21,共2页
目的 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判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 2 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BAEP反复测定 ,动态观察病情转化过程中BAEP各波的变化。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改善后BAEP的主要变化是V波的出现 ,其次是... 目的 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判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 2 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BAEP反复测定 ,动态观察病情转化过程中BAEP各波的变化。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改善后BAEP的主要变化是V波的出现 ,其次是各波分化的改善和潜伏期的缩短。而病情恶化后的改变则相反。结论 BAEP检测可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干功能并为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V波的出现提示脑干功能的恢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听觉诱发电位 重型颅损伤 预后 生理学 干功能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听力筛查 被引量:7
16
作者 程雁 王俐俐 +1 位作者 宣桂华 张晓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9-320,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听力的影响及可能导致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方法应用丹麦耳声发射仪(TEOAE)对HIE患儿和正常儿出生后42d内进行听力筛查。结果HIE患儿TEOAE通过率61·5%,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听力的影响及可能导致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方法应用丹麦耳声发射仪(TEOAE)对HIE患儿和正常儿出生后42d内进行听力筛查。结果HIE患儿TEOAE通过率61·5%,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早产、HIE临床分度、高胆红素血症是其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HIE能引起新生儿听力障碍,早产、HIE临床分度、高胆红素血症可能是影响HIE新生儿TEOAE不通过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疾病 缺氧缺血 /病理生理学 听力检查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的自身对照比较 被引量:10
17
作者 周玉珍 王春芝 丁勇民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67-167,共1页
目的通过自身前后对照观察,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01/2004-12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经颅多普勒检测患者90例,按来检先后顺序编为1~90号,奇数号编入复方丹参滴丸组45例,偶数号编入尼莫地平组45例,复... 目的通过自身前后对照观察,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01/2004-12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经颅多普勒检测患者90例,按来检先后顺序编为1~90号,奇数号编入复方丹参滴丸组45例,偶数号编入尼莫地平组45例,复方丹参滴丸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天津天士力制药公司生产,批号:031214)10粒(相当于270mg)舌下含服,用经颅多普勒分别记录服药前和服药后(5~10min)双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并同时记录服药前、后的血压;尼莫地平组口服尼莫地平片30mg分别记录服药前、服药后30min双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并同时记录服药前、后的血压。结果参加试验者90例,尼莫地平组脱落7例,纳入结果分析83例。①复方丹参滴丸组和尼莫地平组服药前后血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复方丹参滴丸组、尼莫地平组服药前后脑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舌下含服可迅速增加脑血流速度,改善脑血液循环。尼莫地平口服后可扩张脑血管,减慢脑血流速度从而改善脑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治疗应用 尼莫地平/治疗应用 血液动力学过程 /病理生理学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下载PDF
血清叶酸水平与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及伴发脑微出血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钟根龙 陈智才 +4 位作者 张睿婷 刘畅 周颖 严慎强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0-396,共7页
目的:研究血清叶酸水平与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以及伴发脑微出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6月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集的脑白质高信号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清叶酸水平,将患者分为高叶酸组(≥1... 目的:研究血清叶酸水平与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以及伴发脑微出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6月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集的脑白质高信号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清叶酸水平,将患者分为高叶酸组(≥15.68 nmol/L)、低叶酸组(6.8~<15.68 nmol/L)和叶酸缺乏组(<6.8 nmol/L)。在T2-Flair序列上使用Fazekas评分方法,将患者分为轻度脑白质高信号组(0~3分)和重度脑白质高信号组(4~6分);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上评估脑微出血。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叶酸水平与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脑白质高信号伴脑微出血的相关性。结果:共有228例脑白质高信号患者纳入分析,其中重度脑白质高信号患者149例(65.35%),高叶酸组、低叶酸组和叶酸缺乏组的重度脑白质高信号患者比例分别为52.88%、73.33%和89.4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叶酸水平与重度脑白质高信号相关,低叶酸(OR=2.109,95%CI:1.112~4.001,P<0.05)和叶酸缺乏的患者(OR=6.383,95%CI:1.168~34.866,P<0.05)更容易出现重度脑白质高信号。脑白质高信号伴脑微出血组的叶酸水平低于不伴脑微出血组(13.42 nmol/L与16.51 nmol/L,P<0.01),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叶酸水平与脑微出血无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叶酸水平低与重度脑白质高信号相关,但与脑微出血无独立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病 进行性多灶性 出血/病理生理学 叶酸 半胱氨酸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含量改变与预后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5
19
作者 程丰 邵国富 +2 位作者 张志琳 霍红梅 包仕尧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2期220-222,共3页
背景:对于脑卒中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较多,但对二者比率及其意义无深入研究。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动态变化。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神经... 背景:对于脑卒中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较多,但对二者比率及其意义无深入研究。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动态变化。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神经病学实验室。对象:于1999-09/2001-12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连续住院患者中选出急性脑梗死216例,男133例,女83例。脑出血112例,男68例,女44例。健康对照组106人,其中男63人,女43人,选自健康查体人员。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了32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病程1~3d,1,2,4,8,12周和健康对照组106人的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含量。主要观察指标: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含量及一氧化氮与内皮素的比值。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1~3d内)血清一氧化氮含量明显下降并达最低值,以后逐渐上升,4周左右接近正常水平;内皮素则在急性期明显上升,2周时达峰值,其后缓慢下降,恢复期仍维持在较高水平,4~8周时才接近正常水平。②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急性期一氧化氮/内皮素于病程1~3d时已有明显下降(P<0.05),1周时下降至波谷(P<0.001),2周时已回升至正常水平;脑出血组急性期一氧化氮/内皮素下降更为明显,1~3d即显著下降(P<0.001),1周时降至波谷(P<0.001),然后逐渐上升,病程中波动较大,8周时才上升至正常偏高水平;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间一氧化氮/内皮素动态变化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一氧化氮、内皮素这两种效应相反的血管作用物质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含量改变与患者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意外 梗死/病理生理学 出血/病理生理学 一氧化氮/血液 内皮缩血管肽类/血液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与平原正常人群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蒋冬梅 汪晓泊 +3 位作者 吴世政 李彩霞 田文静 李桂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6期3046-3047,共2页
关键词 高海拔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病理生理学 /生理学 血液动力学现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