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脑小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吉雪琦 王余 +1 位作者 王瑞洁 张春磊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24年第4期15-20,共6页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一类广泛的脑血管疾病,病因多种多样,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最常见病因。随着年龄增加,CSVD的患病率也增加,影响着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随着对传统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探索及应用,功能...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一类广泛的脑血管疾病,病因多种多样,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最常见病因。随着年龄增加,CSVD的患病率也增加,影响着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随着对传统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探索及应用,功能磁共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有希望为CSVD的早期诊断及发现其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现从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观察CSVD与血管性认知障碍关系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从影像的视角为CSVD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病 功能磁共振技术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 血管性认知障碍
下载PDF
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针刺治疗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活动效应研究
2
作者 徐慧勇 李一杰 +6 位作者 张衡 韩英妹 冯泽 李伟庆 乔英博 林楠 王丰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4期109-113,共5页
目的: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探讨针刺治疗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患者脑活动效应。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2月-2023年6月收... 目的: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探讨针刺治疗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患者脑活动效应。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2月-2023年6月收治的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假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真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记忆力、精神行为症状;并开展fMRI扫描,对治疗前后的f MRI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值与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值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Rivermead行为记忆能力试验(Rivermead Behavioural Memory Test,RBMT)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MoCA评分、RBM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PI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治疗前,观察组ALFF值明显升高的区域为左侧中央前回、左侧楔叶,ALFF值明显降低的区域为右侧梭状回,对照组ALFF值明显降低的区域为左侧顶上回。相比于治疗前,观察组分数低频振幅(Fraction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f ALFF)值明显升高的区域为左侧中央后回、右侧颞中回,对照组fALFF明显下降的区域为右侧小脑下部。相比于治疗前,观察组ReHo值明显升高的区域为右侧颞下回,对照组ReHo值明显升高的区域为右侧中央沟盖。结论:针刺治疗不但对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显著,而且还能重塑一致性脑区功能及结构,同时功能指标能对针刺疗效进行预测;不但能为针刺治疗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提供客观和准确的理论依据,而且能为疗效评估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技术 针刺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 活动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定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的可行性
3
作者 潘同亮 张宪亮 +2 位作者 王亚超 胡川 王欣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982-986,共5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张量成像(DTI)评定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11月于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n=100),通过Excel产生的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张量成像(DTI)评定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11月于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n=100),通过Excel产生的随机数字将其以1:1比例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四通道FES模仿正常人行走时肌肉收缩的时序刺激患侧下肢的股四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及腘绳肌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双通道FES治疗仪,将电极置于患肢胫前肌、腓骨长短肌两组肌群的肌肉点上进行刺激。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均接受脑部3.0TMRI检查,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经DTI检查的相关参数,同时使用Berg平衡量表(BBS)及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定量表(FMA-LE)评定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最后探讨观察组患者BBS、FMA-LE评分与DTI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的FMA-LE、BBS评分均呈现上升趋势,且观察组升高显著(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FMA-LE、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各向异性指数(FA)、平均弥散系数(DCavg)、容积比(VRA)显著高于对照组,衰减指数(Exa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分析,观察组患者的FMA-LE评分与FA、DCavg、VRA呈正相关,与Exat呈负相关。观察组的BBS评分与FA、VRA呈正相关,与Exat呈负相关,与DCavg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通过DTI可以对四通道FE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其各项参数与BBS、FMA-LE评分呈现明显相关性,提示可通过MRI协助医生认识神经功能缺损与神经病理学改变之间的相关性,为准确评估预后及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四通道功能刺激 缺血性卒中 后遗症 疗效评价
下载PDF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联合灌注成像定量参数评估急性脑梗死溶栓后血管再通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韦章林 赵静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197-1201,共5页
目的探究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联合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定量参数评估急性脑梗死(ACI)溶栓后血管再通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随机选取颍上县人民医院在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85例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患者溶栓治... 目的探究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联合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定量参数评估急性脑梗死(ACI)溶栓后血管再通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随机选取颍上县人民医院在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85例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患者溶栓治疗前均进行fMRI和PWI检查,溶栓治疗后观察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将血管未再通患者纳入未再通组,血管再通患者纳入再通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及fMRI、PWI参数。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的相关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MRI联合PWI对ACI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的评估价值。结果ACI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65.88%(56/85)。两组速率常数相对值(rKep)、血浆容积相对值(rVp)、容量转移常数相对值(rKtrans)、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合并基础疾病、吸烟、饮酒、梗死部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再通组患者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年龄≥60岁患者占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低于未再通组,表观扩散系数(ADC)、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高于未再通组(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MTT(OR=3.487)、TTP(OR=5.421)是ACI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ADC(OR=0.268)、CBF(OR=0.313)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TT、ADC、CBF、TTP及其联合预测ACI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的敏感度分别为73.80%、72.10%、75.40%、77.00%、83.60%,特异性分别为75.00%、70.80%、79.20%、75.00%、91.70%,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8、0.807、0.781、0.796、0.936(P<0.05)。结论MTT、TTP是影响ACI患者溶栓后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ADC、CBF是独立保护因素,fMRI和PWI联合检查可有效预测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静脉溶栓治疗 血管再通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CT灌注成像技术
下载PDF
磁共振薄层扫描结合人工智能脑结构分割技术分析海马体积辅助诊断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
5
作者 王含春 汪群芳 罗长国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3期208-211,F0002,共5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薄层扫描结合人工智能脑结构分割技术分析海马体积辅助诊断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确诊为脑小血管病患者84例,入院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39例和正常组45例。采用1.43T磁... 目的分析磁共振薄层扫描结合人工智能脑结构分割技术分析海马体积辅助诊断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确诊为脑小血管病患者84例,入院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39例和正常组45例。采用1.43T磁共振薄层扫描结合人工智能脑结构分割技术分析内侧颞叶区和海马的体积绝对值及百分比。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年龄大于正常组(t=8.63,P<0.05),内侧颞叶区和海马的体积绝对值及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组(t分别=5.86、5.00、6.03、9.63,P均<0.05),而内侧颞叶萎缩视觉(MTA)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t=-4.75,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内侧颞叶区和海马的体积绝对值及百分比与MTA评分呈负相关(r分别=-0.46、-0.50、-0.60、-0.63,P均<0.05),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0.41、0.49、0.57、0.60,P均<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海马体积百分比预测认知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为0.88,95%CI 0.82~0.90,最佳临界值为0.31%,即海马体积百分比<0.31%诊断认知功能障碍的灵敏度为80.53%,特异度为85.62%。结论磁共振薄层扫描结合人工智能脑结构分割技术能够精准定位脑功能亚区,通过准确测量海马体积能够辅助诊断脑小血管病的认知功能障碍,海马体积百分比<0.31%有较好的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人工智能结构分割技术 海马 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障碍 内侧颞叶萎缩视觉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3D-ASL技术评价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路芳 万桂玲 +1 位作者 赵曼 刘爱贤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0期23-26,共4页
目的基于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评价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11月入院治疗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频组和高频组... 目的基于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评价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11月入院治疗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频组和高频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假磁刺激治疗,低频组和高频组分别予以1Hz、10 Hz rTMS治疗,共治疗4周。比较各组认知功能、日常记忆能力、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并应用3D-ASL技术检测各脑区脑血流量(CBF)。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单项及总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低频组与高频组MoCA单项及总分高于对照组,高频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定向力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低频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Rivermead行为记忆量表(RBM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低频组与高频组RBMT和MBI评分高于对照组,高频组MBI评分高于低频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低频组与高频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高频组FMA评分高于低频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各脑区脑血流量(CBF)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低频组与高频组两侧额叶、左侧颞叶、两侧基底节CBF值高于对照组,高频组两侧额叶、左侧颞叶、左侧CBF值高于低频组(P<0.05);治疗前患者MoCA评分分别与左/右侧额叶、颞叶、基底节CBF值呈正相关(r=0.683、0.651、0.485、0.574、642、569,P<0.001)。结论高频rTMS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可能与恢复额叶、颞叶、基底节脑血流灌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认知功能 重复经颅磁刺激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刺激频率
下载PDF
靳三针疗法联合虚拟现实技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临床研究
7
作者 谢丹丹 龚伟 +1 位作者 陈露 戎军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1期124-128,共5页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靳三针疗法联合虚拟现实(VR)技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2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VR智...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靳三针疗法联合虚拟现实(VR)技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2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VR智能运动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VR智能运动训练联合靳三针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评定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检测患、健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均方根振幅(RMS),计算患、健侧RMS的比值。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定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RMS与健侧的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2项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靳三针疗法联合VR技术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靳三针疗法 虚拟现实技术 表面肌 上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小血管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俞骥 张继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2-655,共4页
脑小血管病(CSVD)作为一种全脑性的临床、神经影像及病理学综合征,被认为是导致痴呆、认知衰退、步态障碍、情绪障碍和中风的主要血管因素,因此早期诊断十分关键。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望为CSVD的早期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脑小血管病(CSVD)作为一种全脑性的临床、神经影像及病理学综合征,被认为是导致痴呆、认知衰退、步态障碍、情绪障碍和中风的主要血管因素,因此早期诊断十分关键。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望为CSVD的早期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更多可能。本文对这些技术在CSVD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病 功能磁共振技术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 网络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文裕 李哲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568-571,共4页
目的 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FES-cycling)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该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NF组(A组)、FES-cycl... 目的 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FES-cycling)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该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NF组(A组)、FES-cycling组(B组)和PNF+FES-cycling组(C组),每组20例,共持续治疗4周。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随访时(治疗结束后2周)上肢肌张力[改良Ashworth分级(MAS)]及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随访时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C组患者均低于A、B组,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C组患者均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F技术联合FES-cycling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情况,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A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功能刺激踏车 卒中 上肢功能
下载PDF
脑电图和功能磁共振同步联合对自发脑电活动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建国 张志强 卢光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8-700,共3页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 活动 自发 同步 生理改变 空间定位 EEG
下载PDF
深层肌肉电刺激技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培彪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10期58-60,共3页
目的:研究深层肌肉电刺激技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医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电刺激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电刺激组予... 目的:研究深层肌肉电刺激技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医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电刺激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电刺激组予以深层肌肉电刺激技术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后的运动功能(FMA)评分、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6 min步行(6MWT)距离、Bathel指数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FMA、FIM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8周后,电刺激组FMA、FI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6MWT距离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8周后,电刺激组6MWT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Bathel指数评分、BBS评分比较无明差异(P>0.05);治疗4周后、8周后,电刺激组Bathel指数评分、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电刺激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层肌肉电刺激技术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增强活动能力及平衡功能,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深层肌肉刺激技术 肢体活动 平衡功能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分析
12
作者 阿依努尔·努尔买买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64-66,共3页
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2021年6月-2023年3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本次主要讨论对象,将所有病例汇总,并打乱病例序号,从中盲选出40例脑卒中偏瘫患... 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2021年6月-2023年3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本次主要讨论对象,将所有病例汇总,并打乱病例序号,从中盲选出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本次讨论的对照组,其余40例患者作为本次讨论的联合组。予以所有患者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对照组患者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疗法(PNF技术),予以联合组PNF技术与功能性电刺激踏车联合疗法,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模式下肌肉张力、自理能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肌肉张力及自理能力处于同一水平(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有改善,其中,联合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处于同一水平(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有改善,其中,联合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广泛的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刺激 卒中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下载PDF
近红外光学技术在脑功能成像和神经调控中的应用
13
作者 吴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大脑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神经活动和调节机制一直是神经康复的研究重点。人的感觉、运动、言语、认知和情绪等功能都依赖于大脑复杂而多样的神经元活动和网络连接。为了更好地了解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基于核医学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 大脑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神经活动和调节机制一直是神经康复的研究重点。人的感觉、运动、言语、认知和情绪等功能都依赖于大脑复杂而多样的神经元活动和网络连接。为了更好地了解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基于核医学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等脑成像技术不断发展,而近年来新兴的光学成像技术在监测脑功能方面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神经元活动 功能成像 光学成像技术 神经康复 磁共振成像 神经调控 成像技术
下载PDF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闫雅茹 胡风云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95-97,共3页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NIRS)是一项新兴的光学成像技术,可通过监测脑组织氧合状态评估脑血流灌注及脑代谢情况,具备无创、易于床旁、动态监测、价格低廉等特点,在临床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功能状态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NIRS在缺血性...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NIRS)是一项新兴的光学成像技术,可通过监测脑组织氧合状态评估脑血流灌注及脑代谢情况,具备无创、易于床旁、动态监测、价格低廉等特点,在临床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功能状态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NIRS在缺血性脑卒中脑区功能交互关系、功能障碍、多模态脑功能监测、人工智能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有望在脑卒中的精准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成像技术 近红外光谱成像 缺血性卒中 神经功能 神经生理信号
下载PDF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雪迪 赵凯 +3 位作者 陈岩 张阿康 高晓平 陈和木 《康复学报》 CSCD 2023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技术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NF组和联合组,每组分...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技术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NF组和联合组,每组分别22、22、23例,治疗过程中分别有2、2、3例患者脱落/中止,最终每组纳入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物理因子治疗(20 min/次,2次/d,6 d/周)、偏瘫肢体综合训练(40 min/次,1次/d,5 d/周)和作业治疗(2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治疗4周;PNF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上肢PNF训练,其中偏瘫肢体综合训练20 min/次,PNF训练2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治疗4周;联合组在PNF组基础上接受肌内效贴治疗,贴布每3 d更换1次,持续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估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量表(MAS)评估肌张力;采用表面肌电(sEMG)评估积分肌电值(iEMG)和协同收缩率(CR)。结果:①上肢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PNF组及联合组治疗后FMA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NF组及联合组治疗后FMA评分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NF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FMA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上肢肌张力: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M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NF组及联合组治疗后M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表面肌电图: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CR明显降低(P<0.05);PNF组和联合组治疗后iEMG值、CR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NF组治疗后CR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iEMG值、CR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NF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iEMG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F技术联合肌内效贴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上肢肌电信号传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肌内效贴 痉挛 运动功能 表面肌
下载PDF
针刺治疗脑梗死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倍玮 胡秋菊 +4 位作者 黄丹青 王鸣 朱博艺 欧阳钢 葛伟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737-740,共4页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或全脑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疾病。此病通常在睡眠或安静时发病,因脑动脉血栓或栓塞性闭塞所致^([1]),有着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随着溶栓等现代医学技...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或全脑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疾病。此病通常在睡眠或安静时发病,因脑动脉血栓或栓塞性闭塞所致^([1]),有着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随着溶栓等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脑梗死病人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脑梗死后因脑缺血造成脑的部分功能损伤而遗留的运动、感觉、言语、认知等方面的障碍,给病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针刺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精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医学技术 缺血性坏死 动脉血栓 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损伤 中国传统医学 缺血性卒中 软化
下载PDF
人脑对不同频率穴位电刺激反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被引量:77
17
作者 金真 张蔚婷 +4 位作者 罗非 张奎伶 张磊 曾亚伟 韩济生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5-280,共6页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方法研究人脑对不同频率穴位体表电刺激 (transcutaneouselectricnervestimulation ,TENS)的反应。实验对 11名志愿者进行了 2 2次脑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成像过程中 ,每名志愿者分别接受了 2和 10 0HzTENS刺激 ,刺激...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方法研究人脑对不同频率穴位体表电刺激 (transcutaneouselectricnervestimulation ,TENS)的反应。实验对 11名志愿者进行了 2 2次脑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成像过程中 ,每名志愿者分别接受了 2和 10 0HzTENS刺激 ,刺激部位为左腿足三里和三阴交穴。结果为不同频率TENS都激活了初级和次级躯体感觉区。频率特异性的激活信号出现在与运动相关的区域、丘脑、边缘系统和联络皮层。结果显示 ,在相同穴位给予不同频率的TENS可以在大脑引起不同的反应 ,提示 2和 10 0HzTENS可能激活了不同的神经通路 ,这些神经通路分别在中枢神经系统起着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功能成像 穴位体表刺激 针灸 镇痛 频率
下载PDF
重性抑郁患者电休克治疗前后脑默认网络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史丹丹 陈莉 +2 位作者 罗天友 马超豪 刘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21-724,728,共5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f MRI)技术研究首发未治疗重性抑郁患者电休克治疗前后脑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改变情况,初步探讨电休克治疗重性抑郁症的脑神经机制。资料与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5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重性...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f MRI)技术研究首发未治疗重性抑郁患者电休克治疗前后脑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改变情况,初步探讨电休克治疗重性抑郁症的脑神经机制。资料与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5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重性抑郁症的患者24例,并分别于电休克治疗前后进行rf MRI扫描及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24)测试。应用独立成分分析法分别筛选出电休克治疗前后静息态默认网络成分,并分析组间差异。分别提取治疗前后默认网络功能连接差异脑区的功能连接强度值,并与前后2次HDRS24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性抑郁患者电休克治疗后HDRS24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75,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默认网络中左侧角回功能连接增强(P<0.01,clusters>10),左侧颞中回、右侧后扣带回及左侧前额叶内侧功能连接减低(P<0.01,clusters>10);重性抑郁患者电休克治疗前及治疗后默认网络功能连接差异脑区的功能连接强度与前后2次的HDRS24评分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首发未治疗重性抑郁患者经电休克治疗后默认网络功能连接发生部分逆转,推测为电休克治疗重性抑郁症的重要脑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惊厥疗法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 功能网络
下载PDF
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脊柱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枢镇痛效应的思路 被引量:14
19
作者 范志勇 吴山 +5 位作者 赖淑华 田强 郭汝松 何秋茂 黄彦斌 赵家友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62-264,共3页
整理与分析了脊柱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物力学机制、镇痛机制、生理和病理状态下推拿所诱发的中枢机制及相关领域存在的不足之处。认为中医脊柱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效应主要集中在生物力学机制,但生物力学机制不能完全... 整理与分析了脊柱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物力学机制、镇痛机制、生理和病理状态下推拿所诱发的中枢机制及相关领域存在的不足之处。认为中医脊柱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效应主要集中在生物力学机制,但生物力学机制不能完全解释手法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症状有效缓解还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技术(f MRI)的出现为研究脊柱推拿对中枢镇痛的机制提供了平台。结合中医整体恒动观及经络理论,f MRI可为动态观察脊柱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脑响应信息特征,为诠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枢镇痛效应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脊柱推拿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 MRI)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枢机制
下载PDF
磁共振3D-ASL功能成像技术联合DWI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鑑 张婧如 +1 位作者 兰友希 丘洪林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11期2010-2013,共4页
目的:探讨研究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技术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所选5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均是于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收治病例中抽出,后纳入观察组,并抽出同... 目的:探讨研究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技术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所选5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均是于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收治病例中抽出,后纳入观察组,并抽出同等例数健康受检者,纳入对照组,均予以其进行磁共振3D-ASL功能成像技术联合DWI检测,分析联合检测方法在病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对照组左侧CBF绝对值与右侧比较,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左侧与右侧的CBF绝对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左侧CBF绝对值中的右侧高信号,较左侧高信号高(P<0.05),右侧CBF绝对值比较中,观察组左侧高信号较右侧高信号高(P<0.05);联合检测诊断短暂性脑缺血,敏感度、特异度和漏诊率分别为92%(46/50)、96%(48/50)、4%(2/50)。结论:磁共振3D-ASL功能成像技术联合DWI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检测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能降低患者漏诊率,为临床尽早开展有效治疗控制住其病情进展提供依据,促进患者预后改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3D-ASL功能成像技术 DWI 短暂性缺血发作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