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便携式双通道脑电遥测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姜訢 汪晓光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1-455,共5页
目的研制一套便携式的双通道脑电遥测系统。方法1)脑电放大器,AD8221仪用放大器为前置放大端,精密放大器AD824完成放大、滤波以及电平调整;2)无线传输,采用两片nRF24E1作为无线收发主芯片,该芯片集成8051内核、8通道A/D转换器,通过软件... 目的研制一套便携式的双通道脑电遥测系统。方法1)脑电放大器,AD8221仪用放大器为前置放大端,精密放大器AD824完成放大、滤波以及电平调整;2)无线传输,采用两片nRF24E1作为无线收发主芯片,该芯片集成8051内核、8通道A/D转换器,通过软件编程实现双通道脑电信号的采集和数据打包。3)电源设计,系统采用锂电池供电,并有电源充放电管理和监测报警电路。结果经测试性能达到要求,可用于便携式脑电信号的采集。结论这套研制便携式脑电遥测系统的方法是可行的,进一步改进后可做成头戴式遥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器 脑电遥测 池管理 数据采集 研制
下载PDF
海洛因诱导CPP大鼠伏隔核脑电活动的无线遥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朱再满 华田苗 +3 位作者 周鸿铭 潘群皖 李晶 李敏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68-372,共5页
目的:分析海洛因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大鼠的伏隔核(NAc)脑电活动在海洛因依赖不同时期的变化特征,探讨其在药物依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立体定位向大鼠NAc埋藏电极,建立海洛因依赖大鼠模型,用无线遥测方法分别记录海洛因给... 目的:分析海洛因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大鼠的伏隔核(NAc)脑电活动在海洛因依赖不同时期的变化特征,探讨其在药物依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立体定位向大鼠NAc埋藏电极,建立海洛因依赖大鼠模型,用无线遥测方法分别记录海洛因给药前、给药后即刻及戒断状态3个时期内大鼠NAc神经元放电活动,分析NAc神经元脑电活动的频率(0.5 Hz^30 Hz)分布及波幅。结果:CPP系统建立海洛因依赖模型有效,大鼠戒断症状明显。海洛因给药5~10 d,大鼠陆续出现白箱CPP,戒断2 d时戒断症状达高峰。各时期内大鼠NAc脑电活动δ波比例皆最高,α2波比例最低,不同频段脑电的分布梯度相似。与给药前和戒断期相比,给药后即刻状态NAc低频放电(δ波)比例明显升高(P<0.01),高频放电(β波)比例明显降低(P<0.01);戒断期α1波比例明显小于其它各期(P<0.01)。与给药前相比,给药后即刻和戒断期NAc脑电活动平均波幅均显著增大(P<0.01),但戒断期的平均波幅比给药后即刻期的明显降低(P<0.01)。结论:海洛因依赖不同时期内大鼠NAc的脑电活动出现明显变化,提示NAc神经元活动可能参与药物依赖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 位置偏爱 伏隔核 无线遥测
下载PDF
海洛因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大鼠颞叶联络皮层遥测脑电的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敏 朱再满 +1 位作者 李晶 潘群皖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94-900,共7页
目的:分析海洛因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大鼠颞叶联络皮层(temporal association cortex,TeA)脑电变化与觅药行为产生的关系。方法:运用大鼠脑立体定位技术对TeA区进行电极埋藏,通过CPP视频系统结合脑电... 目的:分析海洛因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大鼠颞叶联络皮层(temporal association cortex,TeA)脑电变化与觅药行为产生的关系。方法:运用大鼠脑立体定位技术对TeA区进行电极埋藏,通过CPP视频系统结合脑电无线遥测技术,分别实时记录手术对照组(n=10)、海洛因诱导CPP组(n=20)大鼠TeA区黑、白箱停留状态、黑-白箱穿梭和白-黑箱穿梭时脑电变化,分析其各脑电波百分比差异。结果: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海洛因诱导CPP组大鼠在黑、白箱停留状态,左、右侧TeA区θ波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P<0.01);大鼠黑-白箱、白-黑箱穿梭时,海洛因诱导CPP组左、右侧TeA区δ波百分比显著减少(P<0.01),β波百分比显著增加(P<0.01),尤其表现为β2波显著增加(P<0.05,P<0.01)。与海洛因诱导CPP组大鼠黑箱停留状态比较,黑-白箱穿梭时右侧TeA区θ波百分比显著减少,β波百分比显著增加,尤其以β2波增加明显(P<0.01);与海洛因诱导CPP组大鼠白箱停留状态比较,白-黑箱穿梭时右侧TeA区θ波百分比显著减少(P<0.01),但β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洛因诱导CPP大鼠右侧TeA区快波(β,β2)频率增加,伴有θ波频率的相应减少,可能与海洛因诱导CPP大鼠觅药行为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 海洛因诱导 条件性位置偏爱 无线遥测
下载PDF
海洛因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大鼠顶叶联络皮质遥测脑电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潘群皖 朱再满 +2 位作者 李晶 李敏 周鸿铭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记录海洛因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大鼠顶叶联络皮质(PtA)区脑电变化,分析其与觅药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大鼠PtA区脑立体定位电极埋藏,分成手术对照组和海洛因诱导组,后者制作海洛因依赖模型。利用CPP视频系统结合脑电无线遥测技术... 目的记录海洛因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大鼠顶叶联络皮质(PtA)区脑电变化,分析其与觅药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大鼠PtA区脑立体定位电极埋藏,分成手术对照组和海洛因诱导组,后者制作海洛因依赖模型。利用CPP视频系统结合脑电无线遥测技术,记录各组大鼠在黑白箱停留、黑-白箱穿梭和白-黑箱穿梭时大鼠PtA区脑电变化,分析其各波百分比的差异。结果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海洛因诱导组大鼠黑、白箱停留时,遥测脑电各波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海洛因诱导组大鼠穿梭时,与其停留状态脑电比较,右侧PtA脑电δ波百分比增加,β波、β2波百分比降低(P<0.05,P<0.01),左侧PtA区脑电β波、β2波百分比也显示减少(P<0.05,P<0.01)。进一步将海洛因诱导组大鼠穿梭时脑电与手术对照组大鼠穿梭时脑电相比,海洛因诱导组大鼠仅在白-黑穿梭时,左、右侧PtA区δ波百分比降低、θ、α、α1波百分比增高(P<0.05),而黑-白箱穿梭时,PtA脑电百分比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海洛因诱导的CPP大鼠穿梭时PtA区脑电变化与停留状态下脑电有所不同,但这种穿梭时脑电的改变,可能与大鼠伴药箱觅药行为发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 条件性位置偏爱 顶叶联络皮层 无线遥测
原文传递
纳洛酮对海洛因依赖位置偏爱系统大鼠戒断症状及伏隔核自发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朱再满 华田苗 +2 位作者 潘群皖 李晶 李敏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3-447,共5页
目的研究纳洛酮对海洛因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系统(CPP)大鼠戒断症状和伏隔核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通过立体定位,向大鼠伏隔核埋藏电极,建立海洛因依赖大鼠模型。自然戒断4 d后,注射纳洛酮0.5 mg·kg-1,对戒断症状进行评价。分别... 目的研究纳洛酮对海洛因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系统(CPP)大鼠戒断症状和伏隔核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通过立体定位,向大鼠伏隔核埋藏电极,建立海洛因依赖大鼠模型。自然戒断4 d后,注射纳洛酮0.5 mg·kg-1,对戒断症状进行评价。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即刻、戒断状态下,用无线遥测大鼠伏隔核神经元放电活动,分析伏隔核神经元自发放电0.5~30 Hz的频率分布,并与纳洛酮激惹后自发脑电比较。结果以CPP系统建立海洛因依赖模型有效,大鼠戒断症状明显,呈动态变化。大鼠均能产生海洛因药物依赖,可视性戒断症状在戒断第2天表现最为显著,大鼠戒断后2 d的戒断症状评分最高为(6.6±1.7)分;纳洛酮激惹后的戒断症状尤为显著,评分最高为(7.2±1.3)分,较建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大鼠伏隔核自发放电δ波比例均最大,β1波比例最小,且不同频段脑电的分布梯度相同。与即刻状态的低频脑电δ波为(45.58±7.80)%、θ波为(22.67±3.37)%相比,激惹状态下的低频脑电δ波为(38.58±5.76)%、θ波为(18.75±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即刻状态的高频脑电(β_1波、β_2波)分别为(7.50±2.28)%,(10.17±3.33)%相比,激惹状态下的高频脑电(β_1波、β_2波)分别为(11.00±1.35)%,(16.50±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纳洛酮激惹后,脑电能量状态与海洛因给药后即刻状态差异最大,与海洛因给药前差异最小。结论纳洛酮可以激发海洛因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并对大鼠伏隔核电生理特性有显著影响,提示纳洛酮影响了药物依赖大鼠伏隔核的脑电能量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 纳洛酮 条件性位置偏爱 伏隔核 无线遥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