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秀射箭运动员倒立训练后脑电非线性参数及脑功能变化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霆 李建英 +1 位作者 石岩 王德堃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53,共6页
通过对24名优秀射箭运动员倒立状态前、后脑电非线性参数进行分析,将倒立状态下运动员大脑功能及心理状态出现的各种变化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从事专业训练的优秀射箭运动员中枢机能改善问题。当运动员进行5min倒立训练后,坐姿恢复双侧枕... 通过对24名优秀射箭运动员倒立状态前、后脑电非线性参数进行分析,将倒立状态下运动员大脑功能及心理状态出现的各种变化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从事专业训练的优秀射箭运动员中枢机能改善问题。当运动员进行5min倒立训练后,坐姿恢复双侧枕区的α频段导频百分比与倒立体位下有显著性差异;复杂度和近似熵两个脑电非线性参数以及6种全脑中枢神经递质与坐姿恢复状态的表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8周倒立训练后运动员脑电复杂度、近似熵、抑制介质(INH)、5羟色氨(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兴奋介质(EXC)、SCL-90总分均与倒立训练前有显著变化(P<0.05)。研究表明:1)两种倒立时间的对比可以看出3min倒立训练的刺激效果并不明显,而在5min倒立训练中,坐姿初始状态与坐姿恢复状态的部分脑电非线性参数与全脑神经递质指标出现显著变化。2)倒立状态持续5min后,体位变化刺激使枕区的α频段导频百分比显著增高,脑电非线性参数与全脑中枢神经递质指标出现显著变化。这可以看做是由于体位和脑血流速度变化而产生的良性改变。3)8周的倒立训练可以使全脑神经递质中的5羟色氨、多巴胺显著增加,SCL-90总分显著降低。实验结果表明,对优秀射箭运动员进行定期、定量的倒立训练对缓解其负荷训练后产生的不良情绪、不适症状作用明显;同时,随着倒立训练时间的延长,对改善运动员睡眠的有利效应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箭 优秀运动员 倒立训练 脑电非线性参数 功能 超慢涨落技术
下载PDF
中国射箭队备战第17届仁川亚运会不同训练阶段脑电非线性参数分析及脑波诱导干预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霆 李建英 时卫东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1,共5页
以24名国家射箭集训队优秀射箭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引入脑电非线性分析的研究理论与方法,运用脑波诱导技术探讨国家射箭集训队运动员备战第17届亚运会不同训练阶段中枢机能变化的规律。对24名被试运动员亚运会选拔赛前不同训练阶段的脑电... 以24名国家射箭集训队优秀射箭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引入脑电非线性分析的研究理论与方法,运用脑波诱导技术探讨国家射箭集训队运动员备战第17届亚运会不同训练阶段中枢机能变化的规律。对24名被试运动员亚运会选拔赛前不同训练阶段的脑电实时测试表明:亚运会选拔赛前的3个训练阶段测试中,冬训中期的顶枕区α频段功率值较冬训开始和亚运会选拔赛前2个训练阶段显著降低(P<0.05);冬训中期运动员5-HT水平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DA水平则有所下降(P<0.05);冬训中期及亚运会选拔赛前阶段,被试运动员脑电非线性参数均出现下降趋势,并且上述2阶段Lempel-Ziv复杂度均显著低于冬训开始阶段(P<0.05)。对最终参赛的8名运动员脑波诱导训练后脑电测试结果显示:8名参赛运动员综合放松度测试值始终呈上升趋势;脑内DA平均值有所提高,5-HT平均值则出现下降,脑电Lempel-Ziv复杂度平均值上升;8名运动员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SAS得分和SCL-90总分在30天的脑波诱导训练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果表明:(1)国家射箭集训队在亚运会选拔赛前不同训练阶段中脑电非线性参数的变化与其训练负荷强度及负荷量的变化有关;(2)国家射箭集训队运动员大脑中枢神经递质的变化在亚运会选拔赛前的变化最为明显;(3)脑波诱导训练在改善备战亚运会的8名国家射箭队运动员大脑中枢机能与大脑高级功能方面具有一定效果及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射箭队 亚运会 脑电非线性参数 超慢涨落技术 波诱导技术
下载PDF
异丙酚靶控输注镇静时脑电双频指数和非线性参数变化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欧阳铭文 吴东宇 张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7-598,共2页
目的分析异丙酚靶控输注(TCI)时意识消失-清醒时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和非线性参数关联维数(D2)、近似熵(ApEn)、复杂度(Cx)的变化。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肢手术患者20例,血药浓度(Cp)为目标TCI,0.3~0.5μg/ml浓度梯度上下调整Cp予... 目的分析异丙酚靶控输注(TCI)时意识消失-清醒时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和非线性参数关联维数(D2)、近似熵(ApEn)、复杂度(Cx)的变化。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肢手术患者20例,血药浓度(Cp)为目标TCI,0.3~0.5μg/ml浓度梯度上下调整Cp予术中镇静,直至患者意识消失,每个预期浓度维持12min,记录患者意识清醒-消失时的脑电BIS值和非线性参数。结果意识消失-清醒时,BIS值分别为67.3±7.9,80.2±6.2;D2值分别为3.01±0.16,3.45±0.18;ApEn值分别为0.71±0.060.84±0.05;Cx值分别为0.44±0.05,0.55±0.05。在意识消失时的脑电确定性阈值(定义为100%特异度)BIS为51(灵敏度3.8%)D2为2.90(灵敏度30.3%),ApEn为0.69(灵敏度42.3%),Cx为0.41(灵敏度25.5%)。结论BIS、D2、ApEn及Cx均可反映异丙酚镇静时意识消失清醒的变化,提示四个值中ApEn是区分意识清醒-消失的最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靶控输注 清醒镇静 双频指数 脑电非线性参数
下载PDF
脑梗塞患者与正常人脑电非线性参数的比较
4
作者 欧阳铭文 秦再生 +1 位作者 林春水 古妙宁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1192-1194,共3页
目的比较脑梗患者与正常人的脑电(EEG)非线性参数:关联维数(D2)、近似熵(ApEn)、复杂度(Cx)的差异,明确EEG非线性参数是否具有监测脑梗塞出现的作用。方法选择经脑部核磁共振(MRI)确诊的脑梗塞患者和正常人(与脑梗患者同龄同性别)各30... 目的比较脑梗患者与正常人的脑电(EEG)非线性参数:关联维数(D2)、近似熵(ApEn)、复杂度(Cx)的差异,明确EEG非线性参数是否具有监测脑梗塞出现的作用。方法选择经脑部核磁共振(MRI)确诊的脑梗塞患者和正常人(与脑梗患者同龄同性别)各30例分别测量额部EEG非线性参数,配对比较两组的EEG非线性参数。结果脑梗患者组的三个EEG非线性参数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EG非线性参数具有判别脑梗塞的能力,D2、ApEn值与脑梗塞的程度可能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脑电非线性参数 关联维数 近似熵 复杂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