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动CT和常规CT检查对颅脑损伤后脑继发性损害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7
1
作者 张志强 刘丽娟 +2 位作者 张强 李飞 徐如祥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59-1163,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重型颅脑损伤采用移动CT(MCT)床旁扫描和放射科常规CT(CCT)扫描的频次以及对颅内血肿、脑水肿等脑继发性损害发生率和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0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于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的2510例重型... 目的对比分析重型颅脑损伤采用移动CT(MCT)床旁扫描和放射科常规CT(CCT)扫描的频次以及对颅内血肿、脑水肿等脑继发性损害发生率和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0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于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的25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行MCT床旁检查1917例、CCT检查593例,并依据伤情分别分为特重型(GCS3-5分)和重型(GCS6—8分)2个亚组,分析不同GCS评分亚组的CT扫描频次、脑继发性病理改变和伤后3个月GOS评分变化。结果(1)MCT组GCS3-5分和GCS6-8分患者的例均检查次数为5.12次和4.88次,而CCT组的例均次数为3.53次和4.08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CCT组GCS3-5分和GCS6-8分2个亚组内各类脑继发性损害的发生率高于MC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MCT组GCS3-5分和GCS6-8分2个亚组的死亡率(GOS1分)分别为53.08%及17.88%,而CCT组分别为67.16%和26.80%;MCT组重残率(GOS2-3分)分别为21.12%及13.48%,而CCT组分别为26.87%及20.72%;MCT组恢复良好率(GOS4-5分)分别为25.12%及68.64%。而CCT组分别为5.97%和52.47%;CCT组和MCT组之间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MCT床旁扫描操作简便,可减少脑继发性损害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移动CT 脑继发性损害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原文传递
颅脑损伤急性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与继发性脑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唐晓平 漆建 +8 位作者 唐文国 张涛 余定庸 王远传 彭华 段军伟 冯凌 罗仁国 苟章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12期729-732,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患者血小板(PLT)参数的变化及其与继发性脑损害的关系。方法伤后24h内入院的非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163例,分别于伤后1d、3d及14d三个时间段采血测定外周血PLT数量、PLT平均体积(MPV)、PLT体积分布宽度(PDW);于入...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患者血小板(PLT)参数的变化及其与继发性脑损害的关系。方法伤后24h内入院的非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163例,分别于伤后1d、3d及14d三个时间段采血测定外周血PLT数量、PLT平均体积(MPV)、PLT体积分布宽度(PDW);于入院时、伤后1d、伤后7d进行GCS评分,并通过CT计算脑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伤后6个月进行GOS预后评分,分析上述指标与PLT计数、MPV和PDW之间的关系。同时测定4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的PLT计数、MPV和PDW作为对照。结果伤后1d及3dPLT计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MPV和PDW值明显增加(P<0.05);伤后14dPLT计数、MPV和PDW值均恢复正常;GCS<8分者PLT计数明显低于GCS≥8分者,而MPV和PDW则明显高于GCS≥8分者(P<0.05);脑水肿体积伤后逐渐扩大,至伤后7d时水肿体积最大(P<0.05);脑水肿体积与PLT计数呈负相关关系(r=-0.238,P<0.05),与MPV和PDW的值呈正相关关系(r=0.642、0.593,P<0.05);GOS评分与外周血PLT计数呈正相关(r=0.883,P<0.05),而与MPV和PDW值呈负相关(r=-0.235、-0.267,P<0.05)。结论本结果提示,颅脑损伤后PLT参数的变化可能与伤后继发性脑损害有关;检测其变化有助于对颅脑损伤伤情、预后的判断,并为颅脑损伤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血小板 血小板平均体积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发性损害
下载PDF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损害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郭维加 赵卫东 +1 位作者 李立新 靳红林 《疑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19-221,共3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发性 发性损害 病死率 疗效分析
下载PDF
利多卡因抑制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立良 黎建明 +5 位作者 张日华 魏建功 曹作为 刘道斌 彭贵华 刘和录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寻找能控制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生发展的药物或方法。方法53例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A)、对照组(B),A组25例持续应用利多卡因七天。结果A组25例血中儿茶酚胺、肌酐、血糖以及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甘露醇和... 目的寻找能控制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生发展的药物或方法。方法53例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A)、对照组(B),A组25例持续应用利多卡因七天。结果A组25例血中儿茶酚胺、肌酐、血糖以及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甘露醇和速尿的用量、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死亡植物生存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利多卡因能抑制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发性损害 治疗 利多卡因
下载PDF
利多卡因抑制脑外伤继发性脑损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立良 黎建明 +5 位作者 张日华 魏建功 曹作为 刘道斌 彭贵华 刘和录 《临床外科杂志》 2002年第5期291-292,共2页
目的 探讨抑制脑外伤继发性脑损害的方法。方法 对 5 3例脑外伤病人中 2 5例持续应用利多卡因 7d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应用利多卡因 (治疗组 )的 2 5例血中儿茶酚胺、肌酐、血糖以及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甘露醇和速... 目的 探讨抑制脑外伤继发性脑损害的方法。方法 对 5 3例脑外伤病人中 2 5例持续应用利多卡因 7d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应用利多卡因 (治疗组 )的 2 5例血中儿茶酚胺、肌酐、血糖以及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甘露醇和速尿的用量、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死亡植物生存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利多卡因能抑制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外伤 发性损害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醒脑静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继发性脑损害疗效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曾建中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84-586,共3页
高血压脑出血是发病率、病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虽然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疗效较好,但并不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醒脑静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后继发性脑损害,... 高血压脑出血是发病率、病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虽然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疗效较好,但并不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醒脑静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后继发性脑损害,临床疗效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出血 发性损害 疗效分析 辅助治疗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 手术后 血肿清除术后
下载PDF
IL-8单抗对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害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丁志良 朱凤清 +1 位作者 殷光中 刘继明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2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 观察抗IL 8单抗对兔脑损伤后脑内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以及对血脑屏障通透性和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 ,探讨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害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自由落体兔脑损伤模型 ,观察家兔抗IL 8单抗治疗前后脑组织中IL 8表达、中... 目的 观察抗IL 8单抗对兔脑损伤后脑内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以及对血脑屏障通透性和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 ,探讨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害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自由落体兔脑损伤模型 ,观察家兔抗IL 8单抗治疗前后脑组织中IL 8表达、中性粒细胞 (PMNL)浸润有无变化 ,同时检测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 ,并用胶体金示踪 ,电镜观察抗IL 8单抗使用前后血脑屏障通透性有无改善。结果 抗IL 8单抗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伤后脑组织中IL 8无表达 ,PMNL浸润也明显减少 (P <0 .0 1 ) ,血脑屏障通透性降低 ,脑含水量下降 (P <0 .0 5)。结论 颅脑损伤后早期给予抗IL 8单抗治疗 ,可抑制IL 8的表达 ,抑制IL 8趋化PMNL的作用 ,减少组织中PMNL的浸润 ,减轻脑损伤后脑内炎症反应 ,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 ,减轻创伤性脑水肿 ,从而改善继发性脑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8单抗 损伤 发性损害 创伤性水肿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脑出血的继发性脑损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友香 董志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3年第1期7-9,共3页
关键词 出血 发性损害 研究进展 神经元 损伤
下载PDF
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害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
9
作者 陶胜忠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71-673,共3页
关键词 发性损害 出血 水肿 血流代谢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炎性细胞因子在脑出血继发性脑损害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万福 胡长林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5年第4期303-306,共4页
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及其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在继发性脑损害中起重要作用。多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增加,其中IL1、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γ主要促进水肿和炎症反应,而黏附分子则是它们发挥作用的分子基础。
关键词 发性损害 炎性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出血急性期 细胞因子表达 炎症反应 干扰素-γ 周围组织 IL-1 IL-6 IL-8 分子基础 发挥作用 黏附分子
下载PDF
内皮素对创伤性继发性脑损害的早期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洁民 粱承钢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 2004年第6期749-751,共3页
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现代颅脑损伤的患者大幅度增加,损伤程度更严莺,受伤机制更复杂,救治困难更大,致残严重,死亡率高,预后不良。受伤瞬间的脑损伤多因暴力震荡、挤压、机械撕裂、负压抽吸所致,损伤程度难以控制。
关键词 内皮素 创伤性发性损害 早期 外伤 超氧化物岐化酶
下载PDF
脑创伤后继发性脑损害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先震 楼美清 +2 位作者 沈照立 曹响元 赵耀东 《浙江创伤外科》 2010年第6期836-839,共4页
颅脑损伤的幸存者中有50%受累于继发性脑损害(second brain insult,SBI)。尽管原发性神经损害的逆转较为困难,但继发性脑损害却是可以尽量减少或控制的[1],这也是颅脑损伤救治的重点所在。本文就近年来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病机制及监测... 颅脑损伤的幸存者中有50%受累于继发性脑损害(second brain insult,SBI)。尽管原发性神经损害的逆转较为困难,但继发性脑损害却是可以尽量减少或控制的[1],这也是颅脑损伤救治的重点所在。本文就近年来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病机制及监测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损害 临床意义 监测 创伤后 损伤 BRAIN 神经损害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多发伤病人的继发性脑功能损害
13
作者 黄坚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河北)》 2003年第6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合并颅脑外伤之多发伤患者可能造成继发性脑功能损害的因素。方法:分析104例合并颅脑外伤之多发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损伤程度(ISS)评分同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合并颅脑外伤之多发伤患者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患者的... 目的:探讨合并颅脑外伤之多发伤患者可能造成继发性脑功能损害的因素。方法:分析104例合并颅脑外伤之多发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损伤程度(ISS)评分同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合并颅脑外伤之多发伤患者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患者的GCS、ISS评分有密切关系。结论:合并颅脑外伤之多发伤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同GCS评分有关外,同患者的ISS评分有关。ISS评分高者继发性脑损害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发性功能损害 合并症 外伤 腹部外伤 骨折
下载PDF
内皮素对创伤性继发性脑损害的早期影响
14
作者 姚洁民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 2003年第6期749-751,共3页
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现代颅脑损伤的患者大幅度增加,损伤程度更严重,受伤机制更复杂,救治困难更大,致残严重,死亡率高,预后不良。受伤瞬间的脑损伤多因暴力震荡、挤压、机械撕裂、负压抽吸所致,损伤程度难以控制。而伤后数小时... 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现代颅脑损伤的患者大幅度增加,损伤程度更严重,受伤机制更复杂,救治困难更大,致残严重,死亡率高,预后不良。受伤瞬间的脑损伤多因暴力震荡、挤压、机械撕裂、负压抽吸所致,损伤程度难以控制。而伤后数小时所发生的继发性脑缺血是促使脑组织进一步弥漫性损害的主要原因,可用人为方式干预减少其损害。有学者研究发现颅脑损伤死亡病人的90%,有明显的脑缺血性改变,也就是说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缺血才是导致脑组织进一步损害的主要原因,而内皮素(Endothelin,ET)导致的脑血管痉挛,是脑损伤早期致脑组织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损害 损伤 内皮素基因 主动脉内皮细胞 弥漫性 受伤机制 缺血性改变 外伤 缺血缺氧 早期影响
下载PDF
CT脑脊液/脑内室体积与颅脑损伤颅内压及继发性脑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勇 曹作为 +1 位作者 韦迪岱 黄云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5期2342-2344,共3页
目的探讨CT脑脊液/脑内室体积(CSF/ICV)与颅脑损伤颅内压及继发性脑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于入院时行CT扫描,测量计算CSF/ICV,以出现低密度影区为继发性脑损害标准统计继发性脑损害发生情况,同期采用Co... 目的探讨CT脑脊液/脑内室体积(CSF/ICV)与颅脑损伤颅内压及继发性脑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于入院时行CT扫描,测量计算CSF/ICV,以出现低密度影区为继发性脑损害标准统计继发性脑损害发生情况,同期采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进行颅内压监测,并同时对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进行评价。比较不同继发性脑损害情况患者的CSF/ICV、颅内压和GCS评分,比较颅内压≥20 mmHg和颅内压<20 mmHg患者的CSF/ICV和GCS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颅脑损伤CSF/ICV与继发性脑损害的关系,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颅脑损伤CSF/ICV与颅内压和GCS评分的关系。结果 52例颅脑损伤患者中出现继发性脑损害患者76.92%(40/52)。与无发性脑损害患者比较,出现发性脑损害患者的CSF/ICV和颅内压均升高,而GCS评分则降低(P<0.05)。与颅内压<20 mmHg患者比较,颅内压≥20 mmHg患者的CSF/ICV升高而GCS评分降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颅脑损伤CSF/ICV与继发性脑损害呈正相关(r=0.882,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颅脑损伤CSF/ICV与颅内压呈正相关(r=0.875,P<0.05),与GCS评分则呈负相关(r=-0.826,P<0.05)。结论 CT扫描测量CSF/ICV与颅脑损伤颅内压、GCS评分等病情相关指标及继发性脑损害均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其病情和继发性脑损害评估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脊液 内室体积 损伤 颅内压 发性损害 关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引起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损害的预测因子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彭瑛 陈丽 殷淑芸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9期626-628,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病人发生护理干预相关的继发性脑损害的风险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重型TBI临床资料,护理干预包括体位护理和卫生护理。预测因子包括基线颅内压(ICP)≥15 mmHg、脑血管压力反应指数(PRx)≥0.3或ICP幅度...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病人发生护理干预相关的继发性脑损害的风险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重型TBI临床资料,护理干预包括体位护理和卫生护理。预测因子包括基线颅内压(ICP)≥15 mmHg、脑血管压力反应指数(PRx)≥0.3或ICP幅度≥6 mmHg。ICP≥20 mmHg持续5 min以上定义为继发性脑损害。结果 28例共记录67次护理干预,其中体位护理49次,卫生护理18次。12例35次护理干预ICP<20 mmHg;10例24次护理干预出现一过性ICP≥20 mmHg;6例8次护理干预出现继发性脑损害,发生率为11.94%(8/67)。基线ICP≥15 mmHg病人继发性脑损害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基线ICP≥15 mmHg预测护理干预相关性继发性脑损害的特异性为86.4%,敏感性为50.0%,阳性预测值为33.3%,阴性预测值为92.7%。结论基线ICP≥15 mmHg是决定重型颅脑损伤护理干预后继发性脑损害风险的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损伤 颅内压增高 发性损害 护理 预测因子
下载PDF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Mg^(2+)含量变化对继发性脑损害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继龙 刘春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23期146-147,共2页
急性颅脑损伤为神经外科常见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较高。急性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原发性损害将很快导致神经细胞缺氧、脑水肿等损害。
关键词 急性重型颅损伤 镁离子 发性损害
下载PDF
尼莫地平对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害保护作用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0-440,共1页
关键词 发性损害 出血患者 尼莫地平 保护作用 临床研究 支持治疗 生理盐水 常规治疗
下载PDF
防治继发性脑损害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唐胜平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1998年第1期19-21,共3页
近年对中枢神经创伤后继发性脑损害病理过程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内源性自身破坏性化学物质或炎性介质的合成,以及内源性保护性或营养因子的改变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本文总结了针对上述各种变化,采用药理干预治疗继发性脑损害的... 近年对中枢神经创伤后继发性脑损害病理过程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内源性自身破坏性化学物质或炎性介质的合成,以及内源性保护性或营养因子的改变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本文总结了针对上述各种变化,采用药理干预治疗继发性脑损害的研究近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创伤性 TBI 发性损害 防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脑外伤术后继发性颅脑损伤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彭建民 潘国斌 +4 位作者 成庆辉 覃宗华 黄斌 黄海军 莫文庆 《中外医疗》 2013年第15期1-2,共2页
目的研究观察C反应蛋白水平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对脑外伤术后继发性颅脑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已行开颅手术的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后患者的情况将他们分成A、B两组。A组为颅脑术后恢复良好... 目的研究观察C反应蛋白水平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对脑外伤术后继发性颅脑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已行开颅手术的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后患者的情况将他们分成A、B两组。A组为颅脑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50名,B组为颅脑术后出现继发性颅脑损伤的患者50名。测定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并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术后出现继发性颅脑损伤患者的C反应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高于脑外伤术后恢复良好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水平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与脑外伤术后继发性颅脑损伤的发生、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所以对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的测定能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进而实施有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发性损害 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