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脑纹状体缺血性神经元细胞凋亡及基因表达的调整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忠仁 崔龙 +1 位作者 沈梅红 项晓人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5-107,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纹状体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细胞凋亡形态学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索电针对其抗氧应激保护作用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2004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实验室进行。纳入雄性健康10~12月龄清洁级SD大鼠47只,随机分...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纹状体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细胞凋亡形态学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索电针对其抗氧应激保护作用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2004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实验室进行。纳入雄性健康10~12月龄清洁级SD大鼠47只,随机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8只,电针Ⅰ组8只,电针Ⅱ组7只,药物组8只,针药组8只。采用LONGA氏血管线栓法改良,制成脑纹状体缺血性神经元细胞损伤模型。①假手术组:仅作手术血管分离。②模型组:仅右脑动脉丝线栓塞60min。③电针Ⅰ组:造模后,分别电针“百会”、“大椎”穴位。④电针Ⅱ组:造模后,分别电针“百会”、“人中”穴位。⑤药物组:制模手术前30min,用褪黑素溶解于950mL/L乙醇,再以生理盐水配制,按3.2mg/kg腹腔注射。⑥针药组:处理同电针组及药物组。电针治疗中,使用30号0.5寸毫针,接上海G6805电针仪,连续波、频率3Hz,强度2~4mA,时间30min;以针柄轻微颤动、大鼠不嘶叫为宜。全部模型经处理、再灌注24h后处死。各组模型脑纹状体片(包括尾状核、豆状核等)相同部位,连续切取厚5μm组织片5套,分别做苏木精-伊红染色、神经元尼氏体染色、形态学分析、Bax及Bcl-2基因蛋白、Tunnel细胞凋亡数等项目研究,并用各组均值分析、比较。结果:大鼠47只进入实验分析。①电针“百会”、“大椎”穴位30h后形态学观察,梗死灶明显缩小;各病变轻重形态表现较一致,水肿显著减低、纹状体缺血神经元损伤形态学改善显著。②与模型组比较,电针Ⅰ组,电针Ⅱ组,褪黑素组,电针Ⅰ+褪黑素组等治疗组大鼠脑纹状体缺血神经元阳性凋亡细胞数均显著性降低犤(7.93±1.97),(12.8±1.44),(9.46±1.69),(11.78±1.44),(15.94±1.81)个/0.5mm×0.5mm,P<0.001~0.01犦;电针Ⅰ组及褪黑素药物组作用相当,效果显著优于电针Ⅱ组及电针Ⅰ+褪黑素组(P<0.001~0.05)。③电针Ⅰ组、褪黑素药物组、电针Ⅰ+褪黑素组促凋亡基因Bax蛋白表达细胞数和Bax/Bcl-2基因蛋白表达细胞数之比显著低于模型组犤(5.63±2.77),(3.5±2.93),(2.25±1.58),(25.75±4.51)个/0.5mm×0.5mm;(0.26±2.35),(0.13±2.91),(0.08±4.13),(4.22±1.95)个/0.5mm×0.5mm;P<0.001~0.05犦;各组抑凋亡基因Bcl-2蛋白表达细胞数显著高于模型组犤(21.75±6.05),(25.77±7.68),(27.04±11.58),(9.37±1.13)个/0.5mm×0.5mm;P<0.001犦。结论:电针对纹状体缺血性神经元细胞损伤具有良好保护作用,并与强抗氧化药物-褪黑素效应相同,抗氧应激可能是临床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获效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方法 疾病模型.动物 缺血/针灸疗法 脑缺血/代谢 纹状体神经元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去痰活络健脑制剂改善脑缺血模型大鼠记忆功能的途径
2
作者 宋崇顺 任映 +5 位作者 时晶 宋京晶 田金洲 郭菁 戴欣 杨金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2-35,共4页
目的: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神经肽Y及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分析以去痰活络为治则的健脑制剂健脑宁改善其记忆障碍的可能途径。方法:实验于2000-07/2003-02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临床药理实验室完... 目的: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神经肽Y及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分析以去痰活络为治则的健脑制剂健脑宁改善其记忆障碍的可能途径。方法:实验于2000-07/2003-02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临床药理实验室完成。选取清洁级4月龄SD大鼠152只,取150只随机分为多发性脑梗死、中动脉脑梗死、去脑膜毛细血管造模大鼠各50只,每组模型随机再分为5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健脑宁11.25,3.75,1.25g/(kg·d)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余2只用于取血,配制血栓水溶液。健脑宁胶囊(由天麻、人参叶、枳壳等组成,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00205),实验时将药物用5g/L消毒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制成混悬液。150只大鼠在无菌条件下采用由颈总动脉向颈内动脉注入同种动物血栓、结扎颈外动脉由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线再灌注、开颅去皮质毛细血管的方法制造了3种实验性记忆功能减退实验动物模型,对照组均为假手术。术后对照组、模型组喂饲5g/L消毒羧甲基纤维素钠,健脑宁11.25,3.75,1.25g/(kg·d)剂量组,给生药剂量分别为11.25,3.75,1.25g/(kg·d),用5g/L消毒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制,给药体积均为10mL/kg体质量。连续给药4周,麻醉取血,分离血浆,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中动脉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去皮质毛细血管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神经肽Y及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结果:每个模型组均取模型组9只,健脑宁11.25g/(kg·d)剂量组8只,3.75g/(kg·d)剂量组9只,1.25g/(kg·d)剂量组8只,对照组9只;剔除手术过程中死亡或造模不成功大鼠21只,最终129只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4周后,多发性脑梗死、去脑膜毛细血管、中动脉脑梗死正常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白细胞介素6含量和血浆、海马、脑皮质、下丘脑组织中神经肽Y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0.01)。②多发性脑梗死、去脑膜毛细血管、中动脉脑梗死健脑宁11.25g/(kg·d)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白细胞介素6含量和血浆、海马、脑皮质、下丘脑组织中神经肽Y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0.01)。③多发性脑梗死、去脑膜毛细血管健脑宁3.75g/(kg·d)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海马、脑皮质、下丘脑组织中神经肽Y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含量明显升高(P<0.05~0.01)。④去脑膜毛细血管健脑宁1.25g/(kg·d)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中动脉脑梗死大鼠血浆、下丘脑组织中神经肽Y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健脑宁能调节3种脑缺血实验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和神经肽Y的含量可能是其具有改善脑缺血模型大鼠记忆功能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中药疗法 脑缺血/代谢 放射免疫测定 白细胞介素类 血液 神经肽Y/血液
下载PDF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流参数、凝血及神经功能指标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通晴 任钦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15-317,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流参数、凝血及神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时间段的54例健康同龄老年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老年人的脑血流参数、凝血指标及神经... 目的:研究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流参数、凝血及神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时间段的54例健康同龄老年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老年人的脑血流参数、凝血指标及神经功能指标,比较不同分类与ABCD2评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脑血流参数、凝血指标及神经功能指标均差于对照组(P均<0.05),不同分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不同ABCD2评分者的检测结果则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血流参数、凝血及神经功能指标呈现异常的表达水平,且不同ABCD2评分患者的表达水平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认为其具有一定的临床检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代谢 血流动力学 血管循环 凝血酶原时间/分析 纤维蛋白原/分析 神经生长因子/分析
下载PDF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东芳 冀俊林 +4 位作者 李光来 薛国芳 解学军 裴宇恒 连霞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02-304,共3页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及其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和复发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首次发生脑梗死患者10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100例、无脑血管病史的体检者40例为研究对象.据颈...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及其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和复发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首次发生脑梗死患者10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100例、无脑血管病史的体检者40例为研究对象.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将脑梗死组分为不稳定斑块组45例(混合斑块、软斑)、稳定斑块组35例(硬化斑块组)和内膜毛糙组20例三个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MMP-3水平(作为基础MMP-3水平),并随访一年观察脑梗死事件;比较各组之间及一年内各组发生或复发脑梗死者与未发生者的基础MMP-3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5例复发(5%);CCCI组2例发生脑梗死(2%);对照组无发生脑梗死者.血清MMP-3水平比较:脑梗死组较CCCI组高,且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一年内发生脑梗死事件患者较未发生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的不稳定斑块组较稳定斑块组高,且两者均高于内膜毛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升高可能与颈部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并因此而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测定MMP-3的水平可能对缺血性脑卒中事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3/代谢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代谢 脑缺血/代谢 卒中/代谢 颈动脉/病理学/代谢
原文传递
磁敏感序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铁沉积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柳茵 刘珺 +2 位作者 刘煌辉 廖云杰 王维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134-1139,共6页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大脑中铁含量的差异及其与脑小血管病影像标志间的关系.方法 对74例初次短暂性缺血性发作(TIA)患者及77例既往中风史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头部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磁敏感序列的相位图上,手动绘制双...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大脑中铁含量的差异及其与脑小血管病影像标志间的关系.方法 对74例初次短暂性缺血性发作(TIA)患者及77例既往中风史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头部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磁敏感序列的相位图上,手动绘制双侧尾状核头、豆状核、丘脑、额叶白质及枕叶白质为感兴趣区(ROIs),分别测量各部位相对脑铁含量,并分析其与患者各项临床影像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既往中风史阳性的TIA患者豆状核脑铁相对含量明显高于首次TIA患者(P<0.05),且其与患者脑微出血(CMB)的存在及数目相关,与脑白质高信号(WMH)及腔隙性梗死(LI)不相关.结论 缺血可能引起基底节脑铁含量增高,其中豆状核可能是最易受影响的部位,且豆状核的脑铁含量与脑微出血的数目相关而与WMH及LI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缺血/代谢/并发症/放射摄影术 出血/代谢/放射摄影术 /代谢 /代谢
原文传递
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sp22和VEGF表达的变化及神经保护作用
6
作者 余翔 高小平 +1 位作者 张瑶 胡治平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750-753,共4页
目的观察蒙古沙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中Hsp22和VEGF的表达变化,探讨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和保护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蒙古沙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I/R)组。其中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又分为4个... 目的观察蒙古沙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中Hsp22和VEGF的表达变化,探讨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和保护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蒙古沙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I/R)组。其中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又分为4个亚组:6h组、1d组、3d组和7d组,5只/组。观察各组沙鼠前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及Hsp22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脑缺血再灌注组根据时间点的不同可见胶质细胞肥大、增生,细胞和细胞间质水肿,神经元坏死。Hsp22和VEGF在沙鼠缺血再灌注前脑组织中的表达趋势相同呈正相关的关系(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沙鼠脑组织中Hsp22和VE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代谢 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热休克蛋白质类/代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代谢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S-100β、MMP-9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姚莉萍 杨期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914-1917,共4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等特点,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上主要根据病史、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来诊断和评估,但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较快,现有的诊断手段...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等特点,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上主要根据病史、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来诊断和评估,但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较快,现有的诊断手段在诊断时间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性和局限性。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过程中伴随血清中星形细胞钙结合蛋白(S-1001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有关指标的改变。本文现就缺血性脑血管病中S-100β、MMP-9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代谢 S100蛋白质类/代谢 基质金属蛋白酶9/代谢 综述
原文传递
氟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e-12、CHOP及JNK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海英 陈艳萍 马英文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665-1668,共4页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e-12、C/EBP同源蛋白(CHOP)及c-Jun-N-末端激酶(JNK)表达的影响.方法 42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6只,缺血再灌注(I/R)组18只,他汀(Flu)组18只;后两组采用线...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e-12、C/EBP同源蛋白(CHOP)及c-Jun-N-末端激酶(JNK)表达的影响.方法 42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6只,缺血再灌注(I/R)组18只,他汀(Flu)组18只;后两组采用线栓法制模后于脑缺血2h再灌注24 h处理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中caspase-12、CHOP及JNK的表达.结果 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24 h caspase-12、CHOP及JNK阳性细胞数及蛋白定量均明显增加(P<0.01);他汀组脑缺血再灌注24 h caspase-12、CHOP的阳性细胞数及蛋白定量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均P <0.01),而JNK表达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pase-12、CHOP及JNK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加,表明内质网应激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氟伐他汀可抑制caspase-12、CHOP的表达,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内质网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伐他丁/药理学 缺血/药物疗法/代谢 再灌注损伤/药物疗法/代谢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代谢 转录因子CHOP/代谢 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代谢
原文传递
Cathepsin L在大鼠短暂性前脑缺血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彭旭 张创 +5 位作者 张智搏 孙李晴 王婷 唐敏 唐璐 周颖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75-379,共5页
目的 探讨Cathepsin L在大鼠短暂性前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周龄为10-12周的清洁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60只,体重(280 ±20)g,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10只;脑缺血再灌注组(IRI组)25只;C... 目的 探讨Cathepsin L在大鼠短暂性前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周龄为10-12周的清洁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60只,体重(280 ±20)g,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10只;脑缺血再灌注组(IRI组)25只;Cathepsin L抑制剂Z-FY-DMK干预组(CLI组)25只;IRI组、CLI组大鼠分别按3、6、12及24h四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分为四个亚组.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CLI组于术前30 min侧脑室穿刺注入Z-FY-DMK(20 μg/μl)&#215;5μl,Sham组及IRI组于术前30 min侧脑室注入浓度为10 ml/L的二甲基亚砜(DMSO)5μl.对大鼠运用Longa&#39;s 5级标准评分法评分;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各组大鼠24h时间点相对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半暗带区相应时间点Cathepsin L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IRI组Cathepsin L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3、6、12 h呈上升趋势,12 h达到高峰,24 h下降,均高于Sham组(P<0.05);CLI组各相应时间点Cathepsin L蛋白的表达较IRI组表达减少(P<0.05).结论 Cathepsin L可能参与了大鼠短暂性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蛋白酶类/拮抗剂和抑制剂/代谢 脑缺血/代谢/病理学/药物疗法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原文传递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干细胞因子mRNA表达
10
作者 潘妍婷 邹玉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细胞干细胞因子(SCF)mRNA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方法:成年SD大鼠,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 CAO模型),随机分为缺血1.5 h再灌注2 h^14 d组和假手术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目的:观察神经细胞干细胞因子(SCF)mRNA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方法:成年SD大鼠,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 CAO模型),随机分为缺血1.5 h再灌注2 h^14 d组和假手术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不同部位的SCFmRNA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SCFmRNA的表达在皮质区及纹状体区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于7 d达高峰,14 d下降。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SCF mRNA表达在脑内不同部位不同时间具备同样的规律,可能具有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病理学/代谢 干细胞因子/遗传学 再灌注损伤/代谢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Sprague-Daw-ley 随机分配
原文传递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白介素-1r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1
作者 杨铭华 芦菲 +3 位作者 关秀茹 刘旭昕 杨志平 韩丽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979-981,共3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血清中白介素-1ra(interleukin-γα,IL-1r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HIE组(32例)与正常对照组(24例)新生儿生后3 d及7 d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血清中白介素-1ra(interleukin-γα,IL-1r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HIE组(32例)与正常对照组(24例)新生儿生后3 d及7 d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ra水平.结果 生后3 dHIE患儿和正常对照组新生儿血清中IL-1ra水平分别为(314.92±210.40)pg/ml、(96.17±197.89)pg/ml(P<0.01),生后7 d分别为(162.74±94.89)pg/ml、(99.25±196.79)pg/ml(P<0.01),且IL-1ra水平与HIE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75,P<0.01).结论 新生儿HIE患儿血清中IL-1ra水平变化与HIE和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血清中IL-1ra水平变化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代谢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质/代谢
原文传递
内源性激活素A水平变化与窒息新生儿致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古力娜·艾沙 刘淑萍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894-896,共3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激活素A(ACTA)在窒息新生儿中的变化及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窒息足月新生儿68例(观察组)和正常足月新生儿40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检测其出生时脐... 目的探讨内源性激活素A(ACTA)在窒息新生儿中的变化及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窒息足月新生儿68例(观察组)和正常足月新生儿40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检测其出生时脐血、出生后7d的ACT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水平;结合新生儿的颅部CT结果进行HIE的临床分度,比较各组脐血、生后7d血清ACTA、FGF及TNF—α水平变化与窒息程度及HIE分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出生时脐血的ACTA[(3.75±0.71)ng/mlvs(2.84±0.23)ng/ml]、TNF-α[(10.83±1.61)ng/mlvs(9.04±0.88)ng/ml]及FGF[(77.66±23.29)pg/mlvs(36.32±9.40)pg/m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38、5.95、11.85,P〈0.05),且重度窒息患儿ACTA水平高于轻度窒息患儿(t=6.01,P〈0.05);新生儿ACTA与出生后的1minApgar评分呈负相关(r=-0.837,P〈0.05)。观察组患儿出生后7d的ACTA、FGF水平仍高于对照组(t=14.86、7.72,P〈0.05),且随着HIE程度加重ACTA也随之增高(P〈0.05);ACTA与HIE患儿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51,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及HIE的严重程度与ACTA密切相关,提示其参与了HIE的发生发展,动态检测ACTA水平对判断HIE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素类/代谢 窒息 新生儿/并发症 缺氧缺血 /代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