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肠道菌群与脑肠轴的相互作用机理探讨中医脑肠学说 被引量:60
1
作者 周肸 钱海华 +1 位作者 张丹 曾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9-122,共4页
基于肠道菌群、脑肠轴以及相互作用关系,梳理两者对便秘的影响,探讨便秘机理。以期能将先进的医疗理念和手段(如肠道微生态制剂)与祖国传统中医药相结合,为临床治疗便秘提供新思路,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道菌群 便秘 脑肠学说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中医调节肠道菌群治疗胃癌伴抑郁研究进展
2
作者 胡鑫 刘杰 +1 位作者 梁凤萍 刘礼剑 《河南中医》 2024年第6期948-955,共8页
生理状态下,脑与肠道上下相通、互为滋养;病理状态下,脑与肠道相互影响,促使疾病发生、发展。中医药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治疗胃癌伴抑郁,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脑肠肽水平、调节肠道菌群从而发挥作用。胃癌伴抑郁的常用治疗方法有单... 生理状态下,脑与肠道上下相通、互为滋养;病理状态下,脑与肠道相互影响,促使疾病发生、发展。中医药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治疗胃癌伴抑郁,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脑肠肽水平、调节肠道菌群从而发挥作用。胃癌伴抑郁的常用治疗方法有单药及其高纯度提取物、中药复方、针灸、穴位贴敷、腧穴艾灸、针药结合等,均取得较好疗效,但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1)当前用于探索中医治疗胃癌疗效的动物模型多基于单一疾病模型,未能充分融合中医辨证论治的独特理念,这可能限制了对胃癌相关生物学变化的全面理解;(2)对中药复方和单体成分的物质基础研究缺乏深入研究,各种药效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单体成分在机制中的具体贡献与协调机制不明确。今后,需开发结合病证特点的现代化动物模型,更能准确反映临床实际,满足现代中医药研究的科技需求。此外,还需要制定更为严格的中药质量把控标准,加深对中药复方和单体成分的物质基础研究,明确各种药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伴抑郁 学说 道菌群
下载PDF
基于脑-肠-菌轴学说探讨太极云手对卒中后疲劳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陈辉 蔡憐环 黄丽梅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528-531,共4页
目的:以脑-肠-菌轴学说为基础研究分析太极云手对卒中后疲劳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卒中后疲劳患者,时间跨度分布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通过随机数字分配,将36例纳入患者分配至治疗组,执行太极云手... 目的:以脑-肠-菌轴学说为基础研究分析太极云手对卒中后疲劳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卒中后疲劳患者,时间跨度分布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通过随机数字分配,将36例纳入患者分配至治疗组,执行太极云手干预方式,把余下36例纳入患者分配至教育组,执行行为认知教育,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胃肠功能影响、肠道菌群检测值进行对比观察。结果:(1)干预后,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水平相较于教育组更加优越,计算结果P<0.05;(2)干预后,治疗组疲劳程度评分相较于教育组更加优越,计算结果P<0.05;(3)两组均没有Ⅳ型、Ⅴ型大便性状患者,治疗组大便性状优良率达到91.67%(33/36),相较于教育组的72.22%(26/36)更加优越,计算结果P<0.05;(4)治疗组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检测水平,相较于教育组明显偏低,计算结果P<0.05。结论:卒中后疲劳患者接受太极云手干预方式,能够调节胃肠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轴学说 太极云手 卒中后疲劳 功能
下载PDF
肠—脑相关学说与中医下法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8
4
作者 郭世铎 王宇歆 吴咸中 《天津中医药》 CAS 2007年第3期221-224,共4页
肠—脑相关学说无论在中医或西医这两门医学科学研究发展史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有重要医学基础理论研究价值,而且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特别是它对揭示一些疾病的病因学、病理学、药物治疗学规律和拓宽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都... 肠—脑相关学说无论在中医或西医这两门医学科学研究发展史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有重要医学基础理论研究价值,而且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特别是它对揭示一些疾病的病因学、病理学、药物治疗学规律和拓宽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都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对Dr.Gersion MD的第二脑学说(The Second Brain)又展开了更加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值得及时关注并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和临床工作进行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学说 第二 神经系统 下法
下载PDF
基于脑—肠互动理论探讨从肝肺论治肠易激综合征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惠 闫雪洁 考延磊 《光明中医》 2023年第4期660-663,共4页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且容易复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西医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近年来研究发现脑—肠互动学说在IBS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中医病机与气机升降失调、津液输布失常密不可分,病位集中在肝、肺、大肠,肝肺与大肠...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且容易复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西医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近年来研究发现脑—肠互动学说在IBS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中医病机与气机升降失调、津液输布失常密不可分,病位集中在肝、肺、大肠,肝肺与大肠之间的互动联系与现代医学中的脑肠互动学说异曲同工。此文通过分析脑肠互动学说解释从肝肺论治IBS的可行性,为中医临床辨治IBS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互动学说 易激综合征 道菌群 肝升肺降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加味痛泻要方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9
6
作者 来毅 徐赛亚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31期4288-4292,共5页
目的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加味痛泻要方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老年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将80例IBS-D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 目的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加味痛泻要方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老年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将80例IBS-D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2粒/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痛泻要方治疗,煎取汁液250 m L,早晚分服,1剂/d.观察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和脑肠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腹痛、腹胀、大便次数、黏液便、大便性状等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5羟色胺3受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肠轴"学说理论指导下,加味痛泻要方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能提高I B S-D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和降低脑肠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学说 痛泻要方 易激综合征
下载PDF
应用“脑肠相关”学说治疗抑郁症的思路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欣君 《山东中医杂志》 2007年第7期441-442,共2页
从中西医两方面分析了应用“脑肠相关”学说治疗抑郁症的病机;鉴于脑与肠之间在发病机制、疾病转归上的密切联系,提出治疗抑郁症不但要治脑,也要注意从胃肠论治的治疗思路。
关键词 相关学说 抑郁症 理论探讨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学说论治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肠易激综合征
8
作者 陈果 骆建兴 +3 位作者 张扬 林武 王艳艳 扈晓宇 《河南中医》 2016年第8期1373-1374,共2页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西医疗效亦不容乐观,但"脑-肠轴异常"理论被认为是本病发病的关键,此恰与中医理论不谋而合,且中医理论认识更深、更广。基于"脑-肠轴"学说,以针刺头针胃区和...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西医疗效亦不容乐观,但"脑-肠轴异常"理论被认为是本病发病的关键,此恰与中医理论不谋而合,且中医理论认识更深、更广。基于"脑-肠轴"学说,以针刺头针胃区和头针肠区作为切入点,运用"调神针法"调节"脑神"进而调节"五脏神",以达到阴平阳秘,百病不生的状态,从而治愈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易激综合征 -轴”学说 “调神针法”
下载PDF
心脾相关理论与脑-肠轴学说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2
9
作者 庄静 王瑞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9期12-14,共3页
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基石,也是中西医融会贯通的难点。本文通过母子相生、气血相关、神志相合、经络相通4个方面阐述心脾相关性,从物质基础、功能体现2个方面描述心脑关系,发现心、脑、脾三脏之间的关联性恰与脑-肠轴学说中消化... 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基石,也是中西医融会贯通的难点。本文通过母子相生、气血相关、神志相合、经络相通4个方面阐述心脾相关性,从物质基础、功能体现2个方面描述心脑关系,发现心、脑、脾三脏之间的关联性恰与脑-肠轴学说中消化道和中枢系统双向调节的生物学现象不谋而合,丰富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脾相关 -学说 理论研究
下载PDF
从脑肠轴学说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 被引量:10
10
作者 彭飞燕 陈国忠 +1 位作者 吴瑕 张天彬 《吉林中医药》 2020年第3期309-311,共3页
目前医学者发现,脑肠轴互动异常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医疏肝理脾、肝脾同治可起到调节胃肠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多重作用,这与脑肠轴理论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从中西医不同角度阐述脑肠轴学说与肝脾同治论治疗肠易激... 目前医学者发现,脑肠轴互动异常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医疏肝理脾、肝脾同治可起到调节胃肠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多重作用,这与脑肠轴理论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从中西医不同角度阐述脑肠轴学说与肝脾同治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激综合征 肝脾同治 学说 神经内分泌网络
下载PDF
基于脑-肠学说探讨中医药抗抑郁症思路 被引量:7
11
作者 莫穷泽 何乾超 +6 位作者 林洁洁 高玉广 邓惠 黄丽蓉 庞东林 田方 何俊锋 《河南中医》 2022年第1期37-40,共4页
抑郁症病机为情志内伤,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衡,中医药可通过调控肝、脾脏腑功能治疗抑郁症。现代研究证实,脑-肠轴通路和抑郁症有较强的相关性。脑肠肽不仅存在于大脑中,也存在于胃肠道内,与胃肠功能和情绪密切相关。由... 抑郁症病机为情志内伤,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衡,中医药可通过调控肝、脾脏腑功能治疗抑郁症。现代研究证实,脑-肠轴通路和抑郁症有较强的相关性。脑肠肽不仅存在于大脑中,也存在于胃肠道内,与胃肠功能和情绪密切相关。由于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存在一定联系,即脑-肠轴的存在,可以把胃肠道及肠道菌群看成一个整体,对神经系统做出代谢、免疫及神经递质的应答从而影响其功能。中医药不仅可调控机体脑肠肽的分泌和含量,从而调控免疫系统、影响迷走神经调节,还可以直接调控机体肠道菌群丰富度及结构,进一步影响抑郁行为。中医药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尚未完全明确,以后可增加中药通过改善肠道神经分泌、免疫、肠道菌群治疗抑郁症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学说
下载PDF
肠脑学说与中医“思虑伤脾”理论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肖士菊 季云润 +1 位作者 鲜馥阳 张广中 《吉林中医药》 2019年第9期1128-1131,共4页
多项实验室及临床研究发现,腹部神经、神经递质和肠道微生物对行为性格、精神情志、大脑发育及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故有学者提出"肠脑学说",即"肠脑系统"包括腹部神经系统和微生物,人的精神活动和情志、意识不仅... 多项实验室及临床研究发现,腹部神经、神经递质和肠道微生物对行为性格、精神情志、大脑发育及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故有学者提出"肠脑学说",即"肠脑系统"包括腹部神经系统和微生物,人的精神活动和情志、意识不仅与大脑有关,还与"肠脑系统"有关。中医理论中,无论是五志对应五行及五脏还是七情致病的理论都明确提到思虑伤脾,指过度的思虑、担忧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司,思虑过度对气机也有影响,"思则气结",甚至出现抑郁不舒的状态。探讨中医思虑伤脾理论与"肠脑学说"的内在联系,将两种理论初步整合、互补,以期为精神情志疾病的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说 思虑伤脾 神经学 益生菌
下载PDF
基于肠脑互调学说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杰 杜华 +1 位作者 魏海霞 刘文超 《光明中医》 2020年第3期436-437,共2页
睡眠障碍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病因病机复杂,尚处于探索阶段,随着社会竞争日渐激烈及生活节奏加快,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睡眠障碍或与睡眠相关的疾病。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睡眠障碍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病因病机复杂,尚处于探索阶段,随着社会竞争日渐激烈及生活节奏加快,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睡眠障碍或与睡眠相关的疾病。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广泛应用于临床。大量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整和恢复正常睡眠功能。本文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及现代"脑肠肽""腹脑学说"等学说探讨针灸治疗失眠,以更好地指导临床选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学说 针灸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析阿尔茨海默病作用机制
14
作者 聂奕玮 车土玲 +2 位作者 陈学权 蓝萍 苏裕盛 《生物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21-128,共8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近年来出现的脑–肠轴学说提供了AD新的研究方向。老年时期微生物群组成的显着变化可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AD与衰老密切相关。本...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近年来出现的脑–肠轴学说提供了AD新的研究方向。老年时期微生物群组成的显着变化可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AD与衰老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微生物作用探讨脑肠轴与AD之间的联系,结合AD的发病机制与脑–肠轴学说的基本原理,对微生物的作用机制论述脑–肠轴学说的出现对AD的影响。AD病理包括淀粉样蛋白假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以及神经炎症等。微生物异常可介导神经炎症,进而影响AD病理进程。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影响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通透性,BBB调节功能受损,微生物及其有害代谢产物进入并影响大脑活动。因此,肠道微生物群的恶化可能导致脑功能障碍。而甘露特钠作为国际首个靶向脑肠轴的AD治疗新药,可预见的未来靶向肠道菌群治疗AD可能成重要的研究方向,为药物研发提供了全新的干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学说 道微生物 甘露特钠
下载PDF
从脑-肠轴角度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被引量:6
15
作者 陆夏敏 陆敏 《河南中医》 2016年第6期1114-1116,共3页
脑-肠轴学说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不仅仅是肠道疾病,还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是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控失衡所致。中医治疗的多靶点效应与脑-肠轴、脑肠肽的关联。基于脑-肠轴理论的中医治疗方法有:中药经方、中药验方、中药灌肠、及推拿、针... 脑-肠轴学说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不仅仅是肠道疾病,还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是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控失衡所致。中医治疗的多靶点效应与脑-肠轴、脑肠肽的关联。基于脑-肠轴理论的中医治疗方法有:中药经方、中药验方、中药灌肠、及推拿、针灸等。脑-肠轴理论与中医药相结合,规范研究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深入探索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理,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激综合征 -学说
下载PDF
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罗婷 王静 杨强 《中医研究》 2019年第1期49-51,共3页
肠易激综合征涉及肠道动力和肠道平滑肌功能障碍、内脏感觉异常、脑-肠轴学说、精神心理因素、消化道激素及全肠道感染等因素。中医学认为:其主要病机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继而引发腹泻或便秘。治疗针对肝郁不舒对应的脑-肠轴学说、精... 肠易激综合征涉及肠道动力和肠道平滑肌功能障碍、内脏感觉异常、脑-肠轴学说、精神心理因素、消化道激素及全肠道感染等因素。中医学认为:其主要病机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继而引发腹泻或便秘。治疗针对肝郁不舒对应的脑-肠轴学说、精神心理因素等引起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宜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方用逍遥散随症加减后取得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激综合征/中医药疗法 腹泻型/中医药疗法 -学说 疏肝健脾法
下载PDF
中西医在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贾文君 杜锦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年第5期99-102,共4页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状为临床表现,而无器质性病变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我国以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和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syndrome,IBS)...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状为临床表现,而无器质性病变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我国以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和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syndrome,IBS)最为常见。随着社会和心理的变化,FD和IBS的发病率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而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西医治疗FD以抑制胃酸、促进胃肠动力、促消化等方法为主;治疗IBS以解痉镇痛、止泻等为主。中医治疗主张辨证论治,以健脾和胃为本,兼以疏肝解郁、平调寒热等治法,重视个体化治疗。中西医结合是治疗FGIDs的必然趋势,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了中西医结合方法疗效显著。脑-肠轴学说的深入研究和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表现提示抗抑郁、抗焦虑治疗可作为FGIDs的治疗方法。现已证实,肠道菌群是脑-肠轴系统的重要部分,临床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也是治疗FGIDs的新方向。传统中医外治法针刺法和灸法因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应用于临床,关于针灸治法的作用机制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相信未来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 功能性消化不良 易激综合征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学说
下载PDF
从肠易激综合征脑肠轴学说谈肝郁脾虚病理机制 被引量:21
18
作者 霍清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18-320,共3页
关键词 易激综合征 学说 肝郁脾虚
原文传递
孤独症谱系障碍中西医发病机制简述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梦倩 魏玉会 +1 位作者 李瑞仕 冯兆才 《新疆中医药》 2022年第2期100-103,共4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引起未成年人在幼童期情志发育不全或受限的神经精神类疾病。随着中西医对本病的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及文献资料。通过对近年来关于孤独症的中西医结合文献研究,发现目前该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它受遗传和环境因...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引起未成年人在幼童期情志发育不全或受限的神经精神类疾病。随着中西医对本病的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及文献资料。通过对近年来关于孤独症的中西医结合文献研究,发现目前该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它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兹从中西医及共患病角度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以期在临床上为该疾病下一步治疗与预防提供一定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发病机制 脑肠学说 共患病 综述
下载PDF
“胃不和则卧不安”新解 被引量:4
20
作者 谭立辉 《河南中医》 2013年第5期649-649,共1页
通过调理脾胃来治疗失眠症状,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思想,根据肠脑相关学说,脾胃疾病应着重以调理"心神"来治疗;相应而言,对于有"心神"疾患的患者,无论是否伴有脾胃疾患,均可通过调理脾胃的方法来施治,即《内经》中... 通过调理脾胃来治疗失眠症状,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思想,根据肠脑相关学说,脾胃疾病应着重以调理"心神"来治疗;相应而言,对于有"心神"疾患的患者,无论是否伴有脾胃疾患,均可通过调理脾胃的方法来施治,即《内经》中所谓的"有者求之,无者求之",为以后我们在临床辨证论治上开拓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不和则卧不安” 学说 失眠 张仲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