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鞍结节脑膜瘤的内镜经鼻及显微镜经颅入路的个体化选择及36例病例总结
1
作者 高延年 周培志 +2 位作者 吕亮 尹森林 姜曙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32-136,141,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患者肿瘤形态临床表现及影像资料,为更精准选择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单医疗组2019年2月—2021年2月经鼻及经颅入路治疗的36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资料,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及国际评分系统,... 目的通过分析患者肿瘤形态临床表现及影像资料,为更精准选择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单医疗组2019年2月—2021年2月经鼻及经颅入路治疗的36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资料,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及国际评分系统,探讨选择手术入路需要分析的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神经内镜经鼻入路24例,显微镜经颅入路12例,随访时间24~48个月,结合最新的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入路评分系统及本组诊疗经验进行综合判定,选择不同手术入路。随访均未见复发。结论鞍结节脑膜瘤术前影像学评分有助于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内镜经鼻入路及显微镜经颅入路相互补充,合理选择可全切肿瘤、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脑膜 内镜经鼻蝶入路 经颅入路 并发症
下载PDF
肺微小脑膜上皮样结节的临床病理分析及讨论
2
作者 徐闵 杨旭丹 +2 位作者 钱欢 段国强 张容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肺微小脑膜上皮样结节(MPMN)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2年9月47例病理诊断为MPMN的病例进行年龄、性别、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CT)、伴随疾病、单病灶和多病灶、肿瘤大小等情况进行对比统计分析。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肺微小脑膜上皮样结节(MPMN)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2年9月47例病理诊断为MPMN的病例进行年龄、性别、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CT)、伴随疾病、单病灶和多病灶、肿瘤大小等情况进行对比统计分析。临床病理特征方面通过组织学、免疫组化,同时与肺脑膜瘤的鉴别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7例患者年龄范围36~80岁,平均59.7岁。发生部位:左上9例、左下14例、右上8例、右下14例、右中2例。临床表现为无症状32例、咳嗽8例、胸痛6例、门诊1例无病史,均无发热现象。伴随疾病:浸润性腺癌17例;微小浸润性腺癌20例;良性7例;无伴随疾病3例。影像学(CT):磨玻璃影44例;实性2例,无原始数据1例。吸烟史:其中1例男性有明确吸烟史,其余46例烟史不详。病变:单发40例,占85.1%;多发6例,占12.8%;1例无数据,占2.1%。MPMN是由中等大小的上皮样细胞围绕肺泡腔排列,呈小簇状、漩涡状填充式生长,常伴随肺间质小血管,这些细胞与正常的蛛网膜细胞和脑膜瘤细胞相似,形态学温和,细胞大小中等,呈短梭形或椭圆形,细胞质丰富、嗜酸性,核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部分细胞可见核内包涵体,Ki-67增殖指数均较低(<2%)。结论MPMN多发于肺下叶,常伴发肺腺癌(78.8%),PR阳性表达率较高(100%),对MPMN目前组织起源情况进行文献学习,明确该病变尚待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脑膜上皮样结节 肺原发性脑膜 良性病变
下载PDF
肺纤维平滑肌瘤性错构瘤合并多发微小脑膜瘤样结节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王兴兴 商书范 +1 位作者 刘莉萍 白燕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23-324,327,共3页
肺纤维平滑肌瘤性错构瘤(pulmonary fibroleiomyomatous hamartoma,PLH)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肺错构瘤,可发生于肺内任何部位,组织学上由增生的呈束状排列的纤维及平滑肌组织构成,在纤维及平滑肌细胞之间,可见衬覆立方或矮柱状上皮的腺管状... 肺纤维平滑肌瘤性错构瘤(pulmonary fibroleiomyomatous hamartoma,PLH)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肺错构瘤,可发生于肺内任何部位,组织学上由增生的呈束状排列的纤维及平滑肌组织构成,在纤维及平滑肌细胞之间,可见衬覆立方或矮柱状上皮的腺管状或裂隙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平滑肌瘤性错构瘤 微小脑膜瘤样结节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肺微小脑膜瘤样结节8例临床病理分析
4
作者 王兴兴 岳娉 +2 位作者 李维 白燕 刘莉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20-0123,共4页
探讨肺微小脑膜瘤样结节(MPM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MPMN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中7例为女性,平均年龄61.6岁(53-71岁)。5例与肺恶性肿瘤伴发。5例MPMN为单发,3例见2-3个MPMN。... 探讨肺微小脑膜瘤样结节(MPM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MPMN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中7例为女性,平均年龄61.6岁(53-71岁)。5例与肺恶性肿瘤伴发。5例MPMN为单发,3例见2-3个MPMN。8例病灶直径为0.3-5mm(平均1.6mm),除1例CT表现为磨玻璃小结节,余7例CT均未见微小病变,为术后病理偶然发现。镜下表现为呈漩涡状或巢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细胞边界不清楚,胞浆呈淡嗜酸性,细胞核呈椭圆形,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未见明确核分裂。免疫组化上皮样细胞表达EMA、PR及SSTR-2。结论 MPMN是一种良性病变,预后较好。多见于老年女性,病变较小,CT常难以发现,多与肺恶性肿瘤伴发,以肺腺癌多见。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与脑膜瘤相似,需要与硬化性肺细胞瘤、脑膜瘤、血管球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脑膜瘤样结节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1例肺原发性微小脑膜瘤样结节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分析
5
作者 杨阳 吕培勇 +1 位作者 杨宇龙 张功学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肺微小脑膜瘤样结节(minute pulmonary meningothelial-like nodule,MPMN)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1例MPMN临床资料,观察组织学形态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患者男性,61岁,发现肺结节半年余,CT示右肺上叶磨玻璃结节,肿瘤性病... 目的探讨肺微小脑膜瘤样结节(minute pulmonary meningothelial-like nodule,MPMN)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1例MPMN临床资料,观察组织学形态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患者男性,61岁,发现肺结节半年余,CT示右肺上叶磨玻璃结节,肿瘤性病变不除外。镜下病变区界限清晰,由上皮样或短梭形上皮样细胞构成,围绕薄壁小血管呈漩涡状生长,细胞界限不清,胞浆红染,染色质细腻均匀,未见核分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EMA、Vim、PR、CD56、SSTR2a均阳性,CgA、SY、CK-P、TTF-1均阴性。结论MPMN是一种罕见良性病变,依据病理组织学特征,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脑膜瘤样结节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临床病理
下载PDF
鞍结节脑膜瘤两种手术方法的探讨
6
作者 陈明武 郑诗豪 王开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和单侧额底入路在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手术及术后病理确诊的鞍结节脑膜瘤5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1例患者分为两组,单侧额底入路显...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和单侧额底入路在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手术及术后病理确诊的鞍结节脑膜瘤5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1例患者分为两组,单侧额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额底组)22例,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眶外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肿瘤切除程度、术后视力变化情况,评估两种手术方法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结果肿瘤切除程度、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在额底组和眶外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眶外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额底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具有开关颅简单,组织创伤小,术野清晰足够,手术效果良好等优点,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脑膜 眶上外侧入路 单侧额底入路
下载PDF
肺微小脑膜上皮样结节——认知进展与争论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昊辰 薛剑超 +4 位作者 李盼 徐源 郑志博 李单青 梁乃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21-629,共9页
肺微小脑膜上皮样结节(minute pulmonary meningothelial-like nodules,MPMNs)是一种与脑膜上皮有相似病理学特征的肺部良性小病灶,和恶性肿瘤有相似的影像学表现,可在临床上导致误诊。关于MPMNs的发病机制尚未达成共识,有观点认为MPMN... 肺微小脑膜上皮样结节(minute pulmonary meningothelial-like nodules,MPMNs)是一种与脑膜上皮有相似病理学特征的肺部良性小病灶,和恶性肿瘤有相似的影像学表现,可在临床上导致误诊。关于MPMNs的发病机制尚未达成共识,有观点认为MPMNs可能是一种反应性增生,也有观点认为MPMNs与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瘤有共同的起源和分子机制。了解MPMNs的特征,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本文就MPMNs的临床、病理、影像学特点以及鉴别诊断和发病机制进行综述,并全面分析了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对进一步探索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微小脑膜上皮样结节 脑膜 肺肿瘤 多原发肺癌
下载PDF
肺微小脑膜瘤样结节15例临床病理分析
8
作者 郭庆 陈文凯 蔡颖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8-20,69,共4页
目的 探讨肺微小脑膜瘤样结节(MPMN)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切除的MPMN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8岁(49~73岁)。镜下病灶境界清楚,见形态温和的梭形细胞排列... 目的 探讨肺微小脑膜瘤样结节(MPMN)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切除的MPMN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8岁(49~73岁)。镜下病灶境界清楚,见形态温和的梭形细胞排列成旋涡状,紧贴血管内皮下方,并围绕狭长的裂隙状血管腔生长,形成围血管的巢团结构,细胞异型不明显,亦未见明确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显示梭形细胞表达EMA、Vimentin、CD56、PR,不表达CD34、CgA、Syn、SMA。结论 MPMN多为术后偶然发现的微小病灶,需要与血管周细胞瘤、微小神经内分泌瘤及转移性脑膜瘤鉴别,其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微小脑膜瘤样结节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结节性脂膜炎出现脑膜结节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耀祖 陆巍 潘萌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19-419,共1页
结节性脂膜炎损害累及内脏的不多见,而脑膜出现结节损害的更罕见,现报道一例。患者女,54岁。1988年4月出现周期性发热,体温38℃~39℃,约1~2个月1次,每次持续1周左右。病初无其它不适。以发热待查予氨苄青霉素治... 结节性脂膜炎损害累及内脏的不多见,而脑膜出现结节损害的更罕见,现报道一例。患者女,54岁。1988年4月出现周期性发热,体温38℃~39℃,约1~2个月1次,每次持续1周左右。病初无其它不适。以发热待查予氨苄青霉素治疗,10天后热退。后拟伤寒,治疗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 脂膜炎 脑膜结节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疗效
10
作者 郭爱顺 林镇荣 +2 位作者 王熠喆 汪伟巍 林瑞生 《医疗装备》 2023年第5期96-99,共4页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56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8例)。对照组...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56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8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开展神经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及生命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试验组肿瘤切除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试验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试验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血清炎症因子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环境、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神经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切除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患者可提升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及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脑膜 经鼻蝶扩大入路切除术 内镜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策略与术后视力恢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宋千 王成伟 +4 位作者 潘顺 韩韬 王志刚 李国新 张庆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外科解剖和肿瘤的生长方式与手术和视力恢复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4年间39例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肿瘤大小1.5~6cm,所有患者均有视力障碍,其中26例为非对称。MR增强有助于鞍结节脑膜瘤与鞍上其他肿瘤...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外科解剖和肿瘤的生长方式与手术和视力恢复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4年间39例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肿瘤大小1.5~6cm,所有患者均有视力障碍,其中26例为非对称。MR增强有助于鞍结节脑膜瘤与鞍上其他肿瘤的鉴别。手术均采用翼点经侧裂入路。结果31例获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术后视力改善42只眼,无变化23只眼,恶化13只眼。死亡2例(分别死于多系统脏器衰竭和下丘脑功能障碍)。结论鞍结节脑膜瘤与正常神经组织之间的蛛网膜屏障,是手术的关键,严格地在其间分离使全切除肿瘤成为可能;辨别并保护蛛网膜屏障中的小血管,则是促进术后视力恢复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脑膜 显微手术 解剖 视力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朝显 蔡利 +4 位作者 周毅 敖祥生 张青松 陈彬 王智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总结内镜辅助下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13例鞍结节脑膜瘤采用眶上锁孔入路,先在显微镜直视下切除部分肿瘤,再在内镜辅助下切除残余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2例(SimpsonⅠ级切除2例,Ⅱ级切除10例),次... 目的总结内镜辅助下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13例鞍结节脑膜瘤采用眶上锁孔入路,先在显微镜直视下切除部分肿瘤,再在内镜辅助下切除残余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2例(SimpsonⅠ级切除2例,Ⅱ级切除10例),次全切除1例(SimpsonⅢ级切除)。11例术后随访3个月~6年,平均2.3年,<1年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9例,术后2年肿瘤复发1例,1年后恢复生活自理1例。结论内镜辅助下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克服了显微镜直视下的盲区,并发症少,创伤小,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眶上锁孔入路 结节脑膜 显微手术
下载PDF
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卫平 章翔 +3 位作者 费舟 程光 宋少军 屈延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77-579,共3页
为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特点 ,作者对 1992年 5月~ 2 0 0 1年 9月的 2 9例鞍结节脑膜瘤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6例 ,女 2 3例 ,年龄 2 7~ 6 8岁 ,平均 4 6岁 ,肿瘤直径 2 0~ 8 5cm ,平均 3 4cm。首发症状为视力障碍 2 1例 (... 为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特点 ,作者对 1992年 5月~ 2 0 0 1年 9月的 2 9例鞍结节脑膜瘤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6例 ,女 2 3例 ,年龄 2 7~ 6 8岁 ,平均 4 6岁 ,肿瘤直径 2 0~ 8 5cm ,平均 3 4cm。首发症状为视力障碍 2 1例 (72 4 % )、头痛 7例 (2 4 1% )、癫痫 1例 (3 4 % )。 13例采用翼点或扩大的翼点入路 ,11例采用额下入路 ,3例采用额下眶上联合入路 ,2例采用双侧额下入路。全切 2 6例(89 7% ) (Simpson’sgradeⅠ) ,大部切除 3例 (10 3% ) (Simpson’sgradeII)。本组无手术死亡。作者认为对于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 ,除了要熟悉鞍区的解剖之外 ,还要有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 ,手术中要注意区分正常的结构和肿瘤的包膜 ,以保护周围的重要血管、视神经和下丘脑等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脑膜 手术治疗 脑膜 神经外科 显微外科 手术入路
下载PDF
眉弓上锁孔入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元钦 张荣伟 +2 位作者 刘建民 赵传东 郭运林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分析眉弓上锁孔入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3月~2014年4月收治12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眉弓上锁孔入路。结果根据Simpson分级,12例手术中I级切除8例,Ⅱ级4例,术... 目的分析眉弓上锁孔入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3月~2014年4月收治12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眉弓上锁孔入路。结果根据Simpson分级,12例手术中I级切除8例,Ⅱ级4例,术后随访3~18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锁孔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手术瘢痕小等优点,熟练应用能够提高肿瘤全切率,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脑膜 锁孔 眉弓
下载PDF
鞍结节脑膜瘤的影像学特征及翼点锁孔手术治疗 被引量:14
15
作者 秦汉 龚杰 +5 位作者 张戈 姚国杰 黄成 甘志强 李成才 吕健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11期641-644,共4页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及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翼点锁孔入路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本组98例鞍结节脑膜瘤增强MRI呈显著均一强化,84例伴有脑膜尾征。...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及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翼点锁孔入路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本组98例鞍结节脑膜瘤增强MRI呈显著均一强化,84例伴有脑膜尾征。本组肿瘤全切除80例,次全切除18例。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2月~10年,10例复发。结论掌握鞍结节脑膜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对于术前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效果良好,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病人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脑膜 翼点入路 锁孔手术 效果
下载PDF
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8
16
作者 卞留贯 孙青芳 +5 位作者 沈建康 赵卫国 罗其中 林东 濮春华 周洪语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外科解剖和肿瘤的生长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 8年间 32例鞍结节和鞍膈脑膜瘤的手术 ,肿瘤大小 2 .5~ 6 .5cm ,所有患者均有视力障碍 ,其中 19例为非对称。MRI增强有助于鞍结节脑膜瘤与鞍上其它肿瘤的鉴别。...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外科解剖和肿瘤的生长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 8年间 32例鞍结节和鞍膈脑膜瘤的手术 ,肿瘤大小 2 .5~ 6 .5cm ,所有患者均有视力障碍 ,其中 19例为非对称。MRI增强有助于鞍结节脑膜瘤与鞍上其它肿瘤的鉴别。手术采用单侧额下 16例、双额 4例、翼点经侧裂 9例、眶上锁孔 3例。结果  2 6例获肿瘤全切 ,6例次全切除。 2 8例术前视力下降患者中 ,术后视力改善 2 3例 ,无变化 4例 ,恶化 1例。死亡 2例 (分别死于肺部感染和肾功能衰竭 )。平均随访时间 4 .3年 (0 .4~ 8.5年 ) ,次全切除中 2例再生长。结论 鞍结节和鞍膈脑膜瘤解剖学上难以区别 ,应命名为鞍结节脑膜瘤 ,手术中应保护蛛网膜屏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脑膜 显微外科 手术治疗 肿瘤生长 生长方式
下载PDF
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鞍结节脑膜瘤 被引量:7
17
作者 计颖 牛朝诗 +4 位作者 程伟 凌士营 姜晓峰 丁宛海 傅先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讨经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鞍结节脑膜瘤的方法、适应证及疗效。方法采用前纵裂入路切除直径>4cm鞍结节脑膜瘤3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切除结果按Simpson分级:Ⅰ级24例,Ⅱ级5例,共29例,占9... 目的探讨经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鞍结节脑膜瘤的方法、适应证及疗效。方法采用前纵裂入路切除直径>4cm鞍结节脑膜瘤3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切除结果按Simpson分级:Ⅰ级24例,Ⅱ级5例,共29例,占96.7%。术后视力改善20例,无改变6例,下降4例。尿崩或电解质紊乱8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前纵裂入路是切除巨大鞍结节脑膜瘤良好的手术入路,暴露充分,可提高全切除率和改善视力,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裂入路 结节脑膜 显微手术
下载PDF
27例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体会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进兴 叶敏 +3 位作者 李劲松 胡威 刘广普 谢成金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6期422-424,共3页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6年3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7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 27例中,肿瘤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3例,Ⅱ级切除22例,Ⅲ级切除2例。术后视...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6年3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7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 27例中,肿瘤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3例,Ⅱ级切除22例,Ⅲ级切除2例。术后视力改善13例,不变13例,恶化1例。术后出现视力减退3例、电解质紊乱3例、嗅觉减退3例、应激性溃疡2例、尿崩症2例、偏瘫1例。术后复发2例,均再次手术。结论根据鞍结节脑膜瘤大小、生长方式及视觉功能受损情况、术者操作习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尽量分块切除肿瘤,充分识别蛛网膜屏障保护神经血管下丘脑等重要结构,可提高鞍结节脑膜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脑膜 显微手术 疗效
下载PDF
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宁 夏鹰 +1 位作者 金虎 聂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12-113,118,共3页
鞍结节脑膜瘤(TSM)起源于鞍结节或其周边3 cm内组织恶变,是临床常见的颅内脑膜瘤,早期主要表现为视力障碍,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1]。由于TSM处于颅脑深部位置,生理解剖复杂,且其周围包含血管、下丘脑、视神经、海绵窦、垂体柄等重要组... 鞍结节脑膜瘤(TSM)起源于鞍结节或其周边3 cm内组织恶变,是临床常见的颅内脑膜瘤,早期主要表现为视力障碍,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1]。由于TSM处于颅脑深部位置,生理解剖复杂,且其周围包含血管、下丘脑、视神经、海绵窦、垂体柄等重要组织,肿瘤较大者常压迫邻近组织和器官,手术视野狭小,严重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2]。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扩大术野,对TSM患者肿瘤的完全切除及并发症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脑膜 额下 翼点 入路 并发症
下载PDF
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景儒 王栋梁 +4 位作者 范存刚 苗俊杰 张俊 蒋亦林 张庆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8-9,共2页
背景:鞍结节脑膜瘤是指起源于垂体窝顶前缘与视交叉前沟间骨性凸起的脑膜瘤,此区域解剖结构复杂,毗邻视神经、视交叉、前循环动脉、下丘脑、垂体柄等重要结构,因此手术难度高,风险大。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经... 背景:鞍结节脑膜瘤是指起源于垂体窝顶前缘与视交叉前沟间骨性凸起的脑膜瘤,此区域解剖结构复杂,毗邻视神经、视交叉、前循环动脉、下丘脑、垂体柄等重要结构,因此手术难度高,风险大。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显微手术入路和术后疗效。结果与结论:肿瘤切除按改良的Simpson分级:Ⅰ级7例、Ⅱ级7例、Ⅲ级2例、Ⅳ级2例。术后患者视力两侧改善5例,一侧视力改善、另一侧无变化8例,一侧视力改善、另一侧加重1例,一侧视力无变化、另一侧加重1例,两侧视力无变化3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鞍结节脑膜瘤是造成中老年患者单眼或双眼失明不可忽视的病因: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大小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肿瘤能否被全切与肿瘤质地密切相关,但术前MRI对此评估价值依然有限;术前3DCTA对于评估肿瘤与骨性结构及周围血管之间的关系和包裹程度有重要价值;手术原则是尽可能切除肿瘤,最大限度地保留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脑膜 显微外科手术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