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正加速度暴露后飞行员脑血流动态调节功能的评估
1
作者 游衍春 杨明浩 +4 位作者 张效 刘津津 范校周 孙嗣国 刘禧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2-246,共5页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逐波血压监测探讨飞行员急性正加速度(+Gz)暴露后脑血流动态调节能力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6-10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接受离心机+8Gz高载荷耐力测试的男性飞行员26例。于试验前静息状态...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逐波血压监测探讨飞行员急性正加速度(+Gz)暴露后脑血流动态调节能力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6-10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接受离心机+8Gz高载荷耐力测试的男性飞行员26例。于试验前静息状态和离心后5 min内分别监测血压、心率,并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无创连续血压监测仪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无创逐波血压,应用传递函数分析计算得出双侧0.02~0.50 Hz各频段内的脑血流动态调节参数,并计算相位差、增益和一致性。比较静息状态与离心后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与静息状态相比,26例飞行员在+8Gz急性高载荷暴露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显著升高(均P<0.001);在超低频段(0.02~0.07 Hz)相位差显著升高,增益显著降低(均P<0.05);而在低频段(0.07~0.20 Hz)和高频段(0.20~0.50 Hz)静息状态与离心后相位差和增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逐波血压监测可用于检测高载荷急性+Gz暴露后脑血流动态调节变化。传递函数分析超低频段参数适用于此类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脑血流动态调节 传递函数分析 载人离心机 正加速度
原文传递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脑血流动态调节与术后高灌注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李娜 周福波 +4 位作者 陆夏 李秋萍 陈虹秀 赵越 邢英琦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5-110,共6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术侧血流动力学、脑血流动态调节(dCA)与术后高灌注发生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1-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因颈动脉狭窄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3例。根据有无术后...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术侧血流动力学、脑血流动态调节(dCA)与术后高灌注发生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1-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因颈动脉狭窄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3例。根据有无术后高灌注将患者分为高灌注组(13例)与无高灌注组(50例), 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采用传递函数法得出通过平均脑血流速度(CBFV)随血压变化的波动幅度(gain)、随血压变化产生波动的相位差(phase)及平均CBFV与血压变化间的一致性(coherence), 分析评估两组间dCA的差异。通过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dCA参数用于预测CEA术后发生高灌注的诊断价值。结果①高灌注组高血压病比例高于无高灌注组(P<0.05)。②高灌注组颈动脉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狭窄段与狭窄远段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高于无高灌注组, 高灌注组患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低于无高灌注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在超低频域、低频域内, 高灌注组相位差低于无高灌注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而在高频域内, 两组相位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超低频、低频和高频三个域中, 两组增益、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ROC曲线分析显示, 超低频域相位差=33.28是预测CEA术后发生高灌注的最佳截断值(AUC=0.766, 95%CI=0.629~0.904, P=0.03), 其特异性为0.700, 敏感性为0.846。结论 CEA术后高灌注组与无高灌注组血流动力学、dCA存在差异, 术前患侧dCA功能受损是术后高灌注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脑血流动态调节 高灌注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不同亚型急性缺血性卒中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郭珍妮 刘嘉 +4 位作者 邢英琦 闫硕 吕存玲 靳航 杨弋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8期706-710,共5页
背景根据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病因分型法(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和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类型。这两种卒中亚型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不同,可能与其影响动态脑血流... 背景根据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病因分型法(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和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类型。这两种卒中亚型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不同,可能与其影响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dynamic cerebral autoregulation,d CA)的不同机制有关。因此,本研究针对两种卒中亚型的d CA展开。方法收集了4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5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和26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和2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uplex,TCD)来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CBFV)和指尖血压监测法监测中指的连续血压。通过传递函数来分析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的相关参数:相位差(phase difference,PD)、增益(gain)和阶跃响应(slope of step response)。结果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病变半球的PD明显低于非病变半球(42.9°±18.5°vs72.4°±29.9°,P<0.01),非病变半球与健康对照组P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在小动脉闭塞性卒中组,病变半球与非病变半球的P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3.8°±17.9°vs 32.6°±21.1°,P>0.1),且双侧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阶跃响应结果与PD相似。结论不同亚型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d CA不同,可能与脑血管的不同病理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亚型 动态血流自动调节
下载PDF
初级侧支循环对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郭珍妮 孙欣 +12 位作者 刘嘉 孙惠杰 赵英凯 马虹印 徐保峰 王钟秀 李超 颜秀丽 周宏伟 张鹏 靳航 杨弋 王焱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3期240-246,共7页
ACoA和PCoA对dCA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初级侧支循环的解剖差异对dCA功能的影响。根据DSA影像特点将分为两组:孤立的BA和(或)双侧VA严重狭窄/闭塞组(组1A:双侧PCoAs存在;组1B:双侧PCoAs缺如);孤立的单侧ICA严重狭窄/闭塞(... ACoA和PCoA对dCA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初级侧支循环的解剖差异对dCA功能的影响。根据DSA影像特点将分为两组:孤立的BA和(或)双侧VA严重狭窄/闭塞组(组1A:双侧PCoAs存在;组1B:双侧PCoAs缺如);孤立的单侧ICA严重狭窄/闭塞(组2A:无ACoA而存在同侧PCoA;组2B:存在ACoA而无PCoAs;组2C:无ACoA和PCoA)。使用传递函数法评估MCA和(或)PCA的dCA功能。在2014-2017年间接受dCA评估和DSA检查的231例非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有51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21例患者被纳入组1,30例患者被纳入组2。组1A与1B、2A与2B及2C组患者之间在性别、年龄和平均动脉压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组1中,存在PCoAs的患者PCA相位差(自动调节参数)显著高于PCoAs缺如者。组2中,MCA相位差在有ACoA患者中显著高于无ACoA患者。本研究发现,ACoA/PCoA的开放可以代偿缺血区受损的dCA功能,这表明ACoA/PCoA在维持脑血流的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流自动调节 血管狭窄 前交通动脉 后交通动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