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天麻治疗脑血管性眩晕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学凤 郑雪蓉 黄春元 《山西中医》 2022年第2期64-67,共4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天麻防治脑血管性眩晕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与化学成分数据库获取天麻的主要活性成分,借助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脑血管性眩晕的疾病靶点;通过R语言及Venny软件筛...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天麻防治脑血管性眩晕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与化学成分数据库获取天麻的主要活性成分,借助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脑血管性眩晕的疾病靶点;通过R语言及Venny软件筛选交集靶点;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通过Cytoscape3.7.1软件构建中药-成分-疾病-靶点拓扑网络;利用R语言结合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基因功能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通过AutoDock对关键靶点蛋白和核心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天麻活性成分9个,潜在靶点172个;疾病靶点943个;交集靶点64个;信号通路60个(P﹤0.01)。结论:天麻主要通过天麻素、4-(4'-羟苄氧基)苄基甲醚等多种成分作用于AKT1、PTGS2、MAPK1、ESR1、MMP9等多个作用靶点,涉及抗炎抗氧化、调控细胞对氮化合物的反应等多个生物过程,通过调节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EGFR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等多途径协同发挥治疗脑血管性眩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性眩晕 天麻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性眩晕症32例 被引量:2
2
作者 衡向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14期44-45,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之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之眩晕患者分别给予观察组盐酸氟桂利嗪合二陈汤加味,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结果观察组32例中痊愈15例,占46.88%;对照组30例中痊愈6例,占2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之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之眩晕患者分别给予观察组盐酸氟桂利嗪合二陈汤加味,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结果观察组32例中痊愈15例,占46.88%;对照组30例中痊愈6例,占2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盐酸氟桂利嗪合二陈汤加味可有效治疗眩晕症,且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陈汤 脑血管性眩晕 盐酸氟桂利嗪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西比灵和胃复安联合治疗脑血管性眩晕临床观察
3
作者 魏养慧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11期1271-1272,共2页
关键词 西比灵 胃复安 联合治疗 脑血管性眩晕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加味二陈汤治疗脑血管病性眩晕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于浩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0年第12期1866-1867,共2页
目的探讨加味二陈汤治疗脑血管病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78例脑血管病性眩晕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采用加味二陈汤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加味二陈汤治疗脑血管病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78例脑血管病性眩晕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采用加味二陈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及中医候诊积分。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5.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中医候诊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中医候诊积分均有所下降,且试验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加味二陈汤治疗脑血管病性眩晕,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中医候诊积分明显减少,患者症状显著缓解,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二陈汤 脑血管眩晕 中医候诊积分
下载PDF
耳石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被引量:3
5
作者 赵质彬 符征 +3 位作者 梁俊涛 林杰 魏欣 韩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822-3823,共2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是临床最常见的内耳前庭疾病,在眩晕疾病中约占20%~30%.主要表现为患者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短暂的眩晕发作和眼震。临床上经常被误诊为脑血管病性眩...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是临床最常见的内耳前庭疾病,在眩晕疾病中约占20%~30%.主要表现为患者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短暂的眩晕发作和眼震。临床上经常被误诊为脑血管病性眩晕、颈性眩晕,而给予不恰当的检查和治疗。我们对我院2007年03月至2009年02月78例BPPV患者采用耳石手法复位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位置眩晕 手法复位治疗 耳石 脑血管眩晕 2009年 前庭疾病 眩晕发作 特定位置
下载PDF
头晕的原因
6
作者 汪昕 《健康促进》 2003年第3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头晕 原因 眩晕 脑血管眩晕 梅尼埃病 药物眩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