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意外65例临床观察
1
作者 张文学 孙彬 张燕 《河南中医药学刊》 1994年第6期26-27,共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意外65例临床观察张文学,孙彬,张燕河南省中医院(450002)主题词脑血管意外/中西医结合疗法笔者自1988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65例缺血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意外65例临床观察张文学,孙彬,张燕河南省中医院(450002)主题词脑血管意外/中西医结合疗法笔者自1988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65例缺血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文统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意外与心肌梗死
2
作者 轩春燕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21-121,共1页
关键词 急性缺血脑血管意外 心肌梗死 并发症 血栓形成 梗死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酸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南海 朱祖余 +2 位作者 曾繁银 黄晓峰 邱芳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979-981,共3页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30例脑梗死患者、2 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仅于 3天内发作者为TIA1组 ) ]患者、9例反复TIA发作 (首次TIA发作 3天后仍有发作者为TIA2组 )患者 ,在发病 ...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30例脑梗死患者、2 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仅于 3天内发作者为TIA1组 ) ]患者、9例反复TIA发作 (首次TIA发作 3天后仍有发作者为TIA2组 )患者 ,在发病 3天内、2周、4周时定磷法测定血浆溶血磷脂酸 (LPA)水平 ,并与 2 0例健康人作对照。测定 6例反复TIA发作患者抗血小板治疗 3个月 (试验组 )治疗前后血浆LPA水平 ,并与 5例未抗血小板治疗者 (对照组 )作对照。结果 ①脑梗死组在发病 3天内、2周时 ,TIA1组发病 3天内及TIA2组发病 3天内、2周、4周时血浆LPA水平升高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②反复TIA发作患者治疗 3个月后试验组血浆LPA水平显著下降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对照组血浆LPA水平下降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LPA可作为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项指标 ;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患者 ,当血浆LPA水平升高时 ,应积极抗血小板等治疗 ,LPA可作为疗效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缺血 暂时性 溶血脂素类
下载PDF
血栓前状态指标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潘殿卿 李志梅 +2 位作者 何新霞 朱建国 张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栓前状态指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指导作用及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的预防作用。方法 应用血浆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GMP 14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 (t PA、PAI 1)、D ... 目的 探讨血栓前状态指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指导作用及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的预防作用。方法 应用血浆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GMP 14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 (t PA、PAI 1)、D 二聚体 (D D)及纤维蛋白原 (Fbg)作为诊断血栓前状态的实验室指标。从 6 72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血栓形成恢复期患者中筛选出存在血栓前状态的患者 32 8例 ,随机分为干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干预治疗组口服肠溶阿司匹林 5 0mg,1次 /d ;合并vWF升高者口服维生素E胶丸 10 0mg ,3次 /d ;合并Fbg升高者口服蚓激酶 40 0mg ,3次 /d ;余治疗同常规治疗组。观测上述指标变化和复发率。结果 为期 3年的观察治疗过程中 ,常规治疗组脑卒中复发率为 2 9.1% ,干预治疗组复发率为 10 .7% ,较常规治疗组减少 18.4%。两组脑出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干预治疗后血浆vWF、GMP 140、D D、Fbg含量及PAI 1活性均降低 ,t PA活性增高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辅以维生素E、蚓激酶进行相应干预性治疗 ,疗效确切 ,未见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二级预防 阿司匹林 缺血 血栓前状态
下载PDF
P-选择素、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侯殿龙 马英文 朱海英 《医学综述》 2008年第4期501-503,共3页
P-选择素(CD62P,颗粒膜蛋白140)与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CD31)是细胞黏附分子家族的重要成员,P-选择素促进血小板的黏附、聚集,血小板源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二者在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 P-选择素(CD62P,颗粒膜蛋白140)与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CD31)是细胞黏附分子家族的重要成员,P-选择素促进血小板的黏附、聚集,血小板源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二者在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P-选择素、血小板源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的研究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脑血管意外 血小板 P-选择素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脑血管反应性降低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马欣 贾建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6-427,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与血脂及外周血相关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崔可飞 卢宏 +1 位作者 陈亮 王建平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5期70-72,共3页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损害进行了彩色超声检查分型、脑部病灶的计数、以及部分外周血循环中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探讨炎症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2-12/2003-12在郑州...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损害进行了彩色超声检查分型、脑部病灶的计数、以及部分外周血循环中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探讨炎症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2-12/2003-12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12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按颈动脉超声表现分为3组:颈动脉正常组33例、稳定型斑块组38例、不稳定斑块组41例;比较3组患者颅脑CT平片颈内动脉分区梗死灶计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脂各项指标检查。结果:112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颈内动脉分布区病灶计数:CT平片显示不稳定斑块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和稳定型斑块组犤(3.95±1.91)个,(2.12±1.26)个,(2.32±1.62)个,P=0.001,0.031犦。②血脂各项指标检查结果:不稳定斑块组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和稳定型斑块组犤(6.89±1.47),(5.26±1.63),(4.52±1.04)mmol/L;(2.65±1.72),(1.83±1.21),(1.34±0.96)mmol/L;(4.98±2.36),(3.37±1.16),(2.16±0.96)mmol/L;P<0.05犦。3组患者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α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③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不稳定斑块组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和稳定型斑块组犤(8.99±1.87),(7.50±2.38),(6.71±1.41)×109L-1;(1.09±0.54),(0.68±0.48),(0.36±0.23);(3.99±2.31),(2.85±1.84),(2.11±0.97);(4.19±1.24),(3.45±0.82),(2.23±0.62)g/L;P<0.05犦。结论: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斑块不稳定性与血脂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炎症因子中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有关。②基于颅脑CT平片的颈内动脉分布区梗死病灶计数可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脑血管意外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炎症 超声检查
下载PDF
VEGF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运用及面临的问题 被引量:9
8
作者 周友龙 周六合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1620-1622,共3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 缺血 脑血管意外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的检测 被引量:1
9
作者 杜怡峰 张晨 +1 位作者 邢昂 徐卫萍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39-40,共2页
①目的 探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②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了 10 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血浆OX LDL含量。③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组和脑梗死组血浆OX LD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F =14.6... ①目的 探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②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了 10 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血浆OX LDL含量。③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组和脑梗死组血浆OX LD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F =14.6 7,q =5 .339.85 ,P <0 .0 1) ,且脑梗死急性期较恢复期明显升高(q =4.0 7,P <0 .0 5 )。④结论 血浆OX LDL水平增高可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动脉粥样硬化 脂蛋白类 OX-LDL 氯化修饰 缺血
下载PDF
脑血管意外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6
10
作者 欧结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22期2703-270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特点及其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观察急性脑血管意外216例并发肺部感染者57例患者的年龄、脑卒中类型、吞咽障碍、基础疾病存在等情况。结果年龄越大,肺部感染发生率越高;脑出血患者的...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特点及其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观察急性脑血管意外216例并发肺部感染者57例患者的年龄、脑卒中类型、吞咽障碍、基础疾病存在等情况。结果年龄越大,肺部感染发生率越高;脑出血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意识障碍者并发肺部感染率远远高于无意识障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吞咽障碍并发肺部感染者高于无吞咽障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卧床时间越长肺部感染率越高。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肺部感染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缺血卒中 肺部感染
下载PDF
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日霞 张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82-685,共4页
目的应用MRI对颈动脉斑块进行评价,研究斑块成分及危险因素与随后发生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方法经超声检查证实颈动脉狭窄率≥50%患者100例,并进行颈动脉MRI检查,分析斑块成分,随访观察是否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结果平均随... 目的应用MRI对颈动脉斑块进行评价,研究斑块成分及危险因素与随后发生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方法经超声检查证实颈动脉狭窄率≥50%患者100例,并进行颈动脉MRI检查,分析斑块成分,随访观察是否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2.8±4.6)个月,失访5例,共有12人次发生目标颈动脉供血区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COX回归分析显示,斑块性质与随后发生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相关:薄的斑块纤维帽或破裂的斑块纤维帽与随后发生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相关,合并冠心病患者随后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风险高于无冠心病患者。结论斑块纤维帽形态及冠心病是预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动脉硬化 缺血 脑血管意外 随访研究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付胜奇 毛兴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7-739,共3页
目的:综合分析白细胞介素6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4-01/2006-03有关白细胞介素6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表达、作用及意义的文献,检索词“Interleukin-6,IschemiaCerebrovascularDisease;Interleukin-6,Is... 目的:综合分析白细胞介素6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4-01/2006-03有关白细胞介素6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表达、作用及意义的文献,检索词“Interleukin-6,IschemiaCerebrovascularDisease;Interleukin-6,IschemiaStrock”,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122篇相关文献,其中23篇文章符合要求。资料综合:白细胞介素6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既有促炎作用又有抗炎作用,脑缺血后白细胞介素6高水平表达出现于脑组织、脑脊液和外周血清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病理生理及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结论:白细胞介素6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估病灶大小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治疗 脑血管意外/治疗 白细胞介素6 炎症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景红 周颖 任明山 《医学综述》 2007年第21期1666-1668,共3页
他汀类药物能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除降低血浆胆固醇外,可能尚涉及不依赖于胆固醇降低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硬化斑块、抗炎症反应、抗血栓形成、改善内皮功能及上调脑组织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和活化等作用。他汀... 他汀类药物能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除降低血浆胆固醇外,可能尚涉及不依赖于胆固醇降低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硬化斑块、抗炎症反应、抗血栓形成、改善内皮功能及上调脑组织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和活化等作用。他汀类药物的脑缺血保护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研究他汀类药物调脂以外的脑缺血保护作用有助于全面了解该类药在预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缺血 脑血管意外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NO,SOD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敬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900-900,共1页
关键词 缺血 脑血管意外 一氧化氮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圣旭 步星耀 +1 位作者 李志营 刘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3期5557-5559,共3页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外科学 缺血/外科学 间质干细胞移植 综述[文献类型]
下载PDF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脂蛋白(a)含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西锋 孙肖伟 于亮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1期4157-4158,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血液 缺血/血液 纤维蛋白原/分析 脂蛋白(A)/血液
下载PDF
溶栓疗法是否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首选治疗方法?
17
作者 张玉勤 《国外医学情报》 1998年第3期28-29,共2页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使用重组的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意外,但是这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在进行详细的研究。现在是否应当常规应用溶栓制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呢?波士顿市新英格...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使用重组的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意外,但是这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在进行详细的研究。现在是否应当常规应用溶栓制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呢?波士顿市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神经病学科的Louis R.CAPLAN等人在下文陈述了他们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溶栓疗法 缺血 静脉内 治疗方法 溶栓药物 神经病学 出血 治疗后 动脉内溶栓治疗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意外合并心肌梗死1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春梅 颜秀芬 孙志书 《吉林医学信息》 2007年第Z1期48-48,共1页
急性脑血管病常引起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的紊乱,导致内脏器官形态及功能的改变,尤以对心脏的影响最明显,临床称之为脑-心综合征;而心肌梗死时并发脑血循环障碍亦很常见,这些均说明脑血循环与冠状循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院1999年1月~2... 急性脑血管病常引起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的紊乱,导致内脏器官形态及功能的改变,尤以对心脏的影响最明显,临床称之为脑-心综合征;而心肌梗死时并发脑血循环障碍亦很常见,这些均说明脑血循环与冠状循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院1999年1月~2006年8月收治急性脑血管意外11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810例,出血性脑血管病370例),其中11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约占全部病例的0.93%,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意外 卒中发病 肾上腺素能神经 梗死 下壁 严重病变 心原性休克 缺血卒中
下载PDF
MR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李林芳 石建成 +1 位作者 刘怀军 赵林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6期8871-8872,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放射摄影术 缺血/放射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脑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管手术和血管内支架治疗
20
作者 沈新天 濮孟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1216-1217,共2页
关键词 缺血/外科学 血管成形术 支架 脑血管意外/外科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