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3篇文章
< 1 2 1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丁则昱 姬泽强 +2 位作者 吴建维 康开江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5-551,共7页
目的分析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0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神经内... 目的分析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0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神经内科收治的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记录患者人口学特征和临床信息,以及血肿体积、部位、周围灌注等影像学信息。END定义为手术后24 h内NIHSS评分增加≥4分或GCS评分下降≥2分。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后退法),分析影响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独立危险因素预测END的ROC曲线并计算AUC,采取De Long检验比较不同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结果共入组15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7.1±13.1)岁。20例(12.7%)患者出现EN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肿体积(OR 1.024,95%CI 1.001~1.047,P=0.043)、术后血肿扩大(OR 41.605,95%CI 7.405~233.765,P<0.001)、术前低灌注体积(OR 1.011,95%CI 1.002~1.020,P=0.012)等3个因素可独立预测END的发生。其中术前低灌注体积ROC的AUC为0.921,敏感度为0.824,特异度为0.891,截断值为119.0 mL。De Long检验显示,术前低灌注体积对END的预测效力优于术前血肿体积及术后血肿扩大。结论术前低灌注体积与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发生END独立相关,低灌注体积越大,术后END发生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
2
作者 罗铸 李伦走 +2 位作者 黄章峰 李科良 张传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727-731,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应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2019-01—2022-12收治的121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61例(...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应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2019-01—2022-12收治的121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61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B组60例(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指标水平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5.11±0.89)h,短于B组的(6.03±0.73)h,术中出血量(37.21±4.27)mL,少于B组的(39.82±4.41)mL,48 h血肿清除率(90.06±3.44)%,大于B组的(88.69±4.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78、3.299、2.017,P<0.05);A组临床总有效率98.36%(60/61),高于B组的86.67%(52/60)(χ^(2)=4.460,P=0.035);术后3 d,2组患者S-100β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且A组低于B组(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A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高于B组(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GO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应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可更有效促进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恢复,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及临床疗效,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 经额叶入路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 血肿清除术 神经功能损伤
下载PDF
不同时间点使用活血化瘀法对急性期脑出血大鼠血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3
作者 邢毅超 刘若凡 +1 位作者 王悦 张根明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0期1095-1102,共8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使用活血化瘀法对急性期脑出血大鼠血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应用活血化瘀法是否有增加血肿大小的风险,比较不同时机用药的作用效果,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使用活血化瘀法对急性期脑出血大鼠血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应用活血化瘀法是否有增加血肿大小的风险,比较不同时机用药的作用效果,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根据首次给药时间先后分为预给药组、6 h组、24 h组。使用尾状核注射Ⅶ型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造模前,预给药组于连续7 d予脑血疏口服液每日灌胃给药,其余各组每日予等量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预给药组和6 h组于造模后6 h首次给药,24 h组于造模后24 h首次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至造模后72 h。上述过程中给药或给水均间隔24 h 1次。造模后24 h和72 h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血肿体积进行评估,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大鼠行为学进行记录和评估,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CD36表达水平。结果血肿体积评估:与造模后24 h相比,造模后72 h时预给药组、6 h组、24 h组血肿体积显著减小(P<0.05);组间比较显示各实验组造模的血肿清除率均小于模型组(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造模后72 h,与模型组相比,各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CD36表达:造模后72 h,预给药组及6 h组CD36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急性期使用活血化瘀法不会增加出血风险,超早期用药血肿清除作用更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介导CD36促进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不等同于西药的抗栓或抗凝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急性期 血疏口服液 活血化瘀法 用药时间 大鼠 血肿体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立体定向仪联合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李月芳 高琳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4期83-85,共3页
目的探究立体定向仪联合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均开展颅... 目的探究立体定向仪联合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均开展颅内血肿清除术,其中对照组采用简易定位颅内血肿清除术,试验组采用立体定向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评分及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炎性因子水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立体定向仪结合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让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得到减少,有效保障患者的预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出血 立体定向仪 颅内血肿清除术 术后并发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的分层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阳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下的分层护理在急性脑卒中(ACI)患者救护中的应用价值,为ACI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4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收治的86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 目的:探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下的分层护理在急性脑卒中(ACI)患者救护中的应用价值,为ACI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4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收治的86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分层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分层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NIHSS评分下的分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治疗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急诊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8,P>0.05);分层组患者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3、4.551,P<0.05)。护理后,分层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6、2.309,P<0.05)。护理后,分层组患者SIS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5、4.935、3.740、5.916,P<0.05)。分层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P<0.05)。结论:NIHSS评分下的分层护理应用于ACI患者救护中,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分层护理 救护
下载PDF
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姜京超 彭龙锋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1期172-175,共4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血肿清除情况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7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血肿清除情况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7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的围术期指标、康复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颅内压,IL-6、hs-CRP、NSE水平在手术后均呈现下降趋势,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明显;GCS评分呈现上升趋势,观察组患者上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能有效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且围手术指标优异,降低疾病相关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出血 颅内血肿清除术 神经内镜 血肿清除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不同时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及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中涛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及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23年2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时机不同将其分成三组,出血后6 h内进行手术的2...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及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23年2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时机不同将其分成三组,出血后6 h内进行手术的27例为超早期组,出血后6~12 h进行手术的27例为早期组,出血后超过24 h进行手术的26例为晚期组。两组均术后随访1个月。比较三组格拉斯哥预后(GOS)优良率、不同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术后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再出血率。结果术后2周,相比晚期组,早期组、超早期组GOS优良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周、术后1个月三组NIHSS评分呈依次降低趋势,相比晚期组,早期组、超早期组NIHS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周三组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均降低,相比晚期组、早期组,超早期组更低,且早期组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三组血清IL-2水平均升高,相比晚期组、早期组,超早期组更高,且早期组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相比早期组、晚期组,超早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且早期组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晚期组、超早期组,早期组再出血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可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调节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存在再出血率较高的不足,与早期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SD大鼠血清、脑脊液中NSE、MBP水平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
8
作者 牛莉莉 王亚萍 +2 位作者 张英 李建明 阎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5期2226-2229,2236,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SD大鼠血清、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购买SD大鼠进行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模型造模手术,将术后成功造模的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SD大鼠血清、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购买SD大鼠进行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模型造模手术,将术后成功造模的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8只,术后8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在8 h、12 h、1 d、3 d、5 d、7 d及21 d时间段采集腹腔静脉血及抽取延髓脑脊液后,断头取脑,进行0.4%的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大脑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并检测NSE及MBP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对血清、脑脊液NSE、MBP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各组血清、脑脊液中NSE和MBP水平在术后8 h开始升高,3 d达峰值,7 d下降至与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8 h至5 d,脑脊液NSE和MBP水平明显高于血清。血清、脑脊液NSE、MBP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脑脊液中NSE、MBP为脑梗死的新型标志物,通过动物实验可为临床患者标本采集推荐最佳时间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动物模型 外周静脉血 脊液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卒中 梗死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髓鞘碱性蛋白
下载PDF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对脑干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运动诱发电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刘传忠 宋恩同 段长鹏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2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对脑干出血对血肿清除、运动诱发电位、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汶上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干出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对脑干出血对血肿清除、运动诱发电位、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汶上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干出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选择立体定向微创手术下处理出血情况。对比两组的血肿清除率、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运动诱发电位指标变化、神经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血肿清除率为100.00%(50/50),高于对照组的84.0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8,P<0.05)。治疗14 d,观察组上、下肢运动诱发电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和30 d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0%(1/50),低于对照组的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5,P<0.05)。结论针对脑干出血患者,采取立体定向微创手术相较常规治疗,可以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上下肢运动诱发电位值,使得神经缺损情况得以改变,并促进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出血 开颅血肿清除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 血肿清除率 运动诱发电位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马彦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26-0129,共4页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常会导致脑神经功能受到损伤或死亡。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临床脑血肿最佳治疗手段,旨在减低颅内压力,促使脑功能恢复正常。本研究就脑出血患者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观察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效果。方...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常会导致脑神经功能受到损伤或死亡。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临床脑血肿最佳治疗手段,旨在减低颅内压力,促使脑功能恢复正常。本研究就脑出血患者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观察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2年5月-2023年10月份在我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将其纳入本研究项目中,采用电脑随机原则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0例、传统大骨瓣开颅术)和研究组(30例、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分析手术相关指征改善效果。结果 对照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均高于研究组,p<0.05;比较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治疗前两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对照组的手术治疗效果要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 针对脑出血患者而言,积极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有利于改善其临床指征,且对神经功能的恢复也起到积极促进效果,且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操作更加安全、有效,对其脑 神经的恢复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清除术 出血 治疗效果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白术内酯Ⅲ减轻脑梗死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
11
作者 张秋萍 杨月君 张彩丽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1143-1148,共6页
目的探究白术内酯Ⅲ(AMLⅢ)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改良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脑梗死模型)、白术内酯Ⅲ低和高剂量组(AMLⅢ-L、AMLⅢ-H)、白术内酯Ⅲ高剂量+EX527(SIRT1抑制剂)... 目的探究白术内酯Ⅲ(AMLⅢ)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改良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脑梗死模型)、白术内酯Ⅲ低和高剂量组(AMLⅢ-L、AMLⅢ-H)、白术内酯Ⅲ高剂量+EX527(SIRT1抑制剂)组(AMLⅢ-H-EX527)。Zea-Longa评分法评估神经功能,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水平;试剂盒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面积,TUNEL染色法检测脑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B淋巴细胞瘤(Bcl-2)、Bcl-2关联X蛋白(Bax)、SIRT1、Nrf2蛋白表达。结果白术内酯Ⅲ干预后可减轻大鼠海马神经组织损伤,降低神经功能评分、血清TNF-α、IL-6和IL-1β水平、凋亡率、脑梗死面积、MDA水平、Bax蛋白表达,提高SOD和CAT活性、SIRT1、Nrf2、Bcl-2蛋白表达水平(P<0.05);EX527可减轻白术内酯Ⅲ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结论白术内酯Ⅲ可减轻脑梗死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内酯Ⅲ 梗死 神经功能损伤 Zea-Longa评分
下载PDF
针刺结合康复技术及疏血通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邵文泽 王东雁 +4 位作者 宋卫东 景兆德 王明 王蒙 杨静舒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4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技术及疏血通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酒泉市人民医院接受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84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分...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技术及疏血通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酒泉市人民医院接受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84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从术后1周开始给予乙酰谷酰胺与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从术后1周开始给予针刺结合康复技术及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环磷酸腺苷(c AM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环磷酸鸟苷(c GM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技术及疏血通注射液治疗HICH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可改善其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增强神经与血管的再生能力,进而提高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康复技术 疏血通注射液 高血压出血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脑氧摄取率、脑氧饱和度与重症颅脑损伤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关系及预测分析
13
作者 杜琴 蒙江 魏平波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17-321,共5页
目的探讨脑氧摄取率(CERO_(2))、脑氧饱和度(rSO_(2))与重症颅脑损伤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关系及其预测神经功能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106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和同时期本院收治的可疑脑损伤但是经... 目的探讨脑氧摄取率(CERO_(2))、脑氧饱和度(rSO_(2))与重症颅脑损伤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关系及其预测神经功能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106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和同时期本院收治的可疑脑损伤但是经检查健康的96例的资料,分别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随访6个月依据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进行重症颅脑损伤术后神经功能预后评价。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脑代谢指标(CERO_(2)、rSO_(2))、观察组中预后良好者与预后不良者术后24 h CERO_(2)、rSO_(2),分析术后24 h CERO_(2)、rSO_(2)与重症颅脑损伤术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关系,分析术后24 h CERO_(2)、rSO_(2)与重症颅脑损伤术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关系及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CERO_(2)、rSO_(2)均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颅脑损伤术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3.58%;观察组术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者术后24 h CERO_(2)、rSO_(2)均低于神经功能预后良好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开放性颅脑损伤、受伤至手术开始时间、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中特重型、首次开颅手术时间、首次开颅手术中出血量、脑疝形成、颅内感染、康复治疗不依从、术后24 h CERO_(2)和术后24 h rSO_(2)均是重症颅脑损伤术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术后24 h CERO_(2)、rSO_(2)联合预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灵敏度、曲线下面积(AUC)显著高于单独指标预测(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24 h CERO_(2)、rSO_(2)均偏低,且二者均是重症颅脑损伤术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联合预测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损伤 代谢 神经功能 预后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下载PDF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 血清 HMGB-1、TGF-β1 、ICAM-1 水平的影响
14
作者 李强 杨峰 +2 位作者 向杰 高乐 张健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2022年收治的12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2022年收治的12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给予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肿体积、绝对水肿体积、相对血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HMGB-1、TGF-β_(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降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能显著缩小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部血肿体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急性出血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血肿
下载PDF
核磁负担评分与轻型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
15
作者 卢丹丹 王佩 +3 位作者 李蒙蒙 万莉 李轩 赵婧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23年第4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核磁负担评分与轻型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住院的缺血性轻型脑卒中患者395例,根据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情况分为恶化组(n=36)及常规组(n=359),分析性别、年龄、既往病史(高血压、糖... 目的探讨核磁负担评分与轻型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住院的缺血性轻型脑卒中患者395例,根据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情况分为恶化组(n=36)及常规组(n=359),分析性别、年龄、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核磁负担评分、基线收缩压、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结果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核磁负担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核磁负担评分为轻型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轻型脑卒中患者核磁负担评分越高,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负担评分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轻型卒中 白质疏松 腔隙性梗死 微出血 血管周围间隙
下载PDF
尼莫地平联合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李伟 钟俊 +2 位作者 范义国 杨正刚 谢超 《青岛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究应用尼莫地平、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1月~2023年6月,选取我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9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 目的探究应用尼莫地平、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1月~2023年6月,选取我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9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水肿体积情况、炎症指标水平、NIHSS、ADL评分、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并发症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肿、水肿体积情况、炎症指标水平、NIHSS评分、NSE水平低于对照组,ADL评分、NTF、N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并发症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尼莫地平联合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缓解患者体内血肿、水肿体积,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 高血压出血患者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枳实大黄汤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17
作者 王美琴 孙佳 +4 位作者 史淋峰 史静艳 曹蓉 戴欣珏 包佳翔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2期295-298,共4页
目的观察枳实大黄汤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A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枳实大黄汤联合丁苯酞治疗,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治疗周期14 d。观察治疗后两... 目的观察枳实大黄汤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A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枳实大黄汤联合丁苯酞治疗,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治疗周期14 d。观察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血清氧化应激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血清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78.26%(P<0.05)。治疗后观察组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障碍、肢体乏力、言语不清、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枳实大黄汤联合丁苯酞治疗ACI患者能够改善血清氧化应激水平,提升神经功能,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枳实大黄汤 中医证候评分 神经功能 血清氧化应激水平
下载PDF
血清APN、Lp-PLA2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18
作者 徐军锋 王卫国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6期825-828,共4页
目的 分析脂联素(APN)联合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判断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通用环球西安北环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00例为ACI组,另选择同期在通用环球西安北环... 目的 分析脂联素(APN)联合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判断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通用环球西安北环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00例为ACI组,另选择同期在通用环球西安北环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100例为健康对照组。ACI患者在急诊接诊时抽取静脉血5 mL,对照组人员在体检时抽取静脉血5 mL,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Lp-PLA2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PN水平。ACI组患者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NIHSS评分<4分)、中度组(NIHSS评分4~15分)、重度组(NIHSS评分>15分)。比较各组受检者血清APN、Lp-PLA2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PN、Lp-PLA2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PN、Lp-PLA2判断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价值。结果 ACI组患者血清APN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中、重度组患者血清APN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血清APN水平明显低于中度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PN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609,P<0.05);Lp-PLA2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214,P<0.05)。以NIHSS评分<4分(轻度组)为阴性样本、以NIHSS评分≥4分(中重度组)为阳性样本,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APN、Lp-PLA2单项及联合检测判断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9、0.620、0.868。结论 ACI患者血清APN、Lp-PLA2水平明显异常,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指标存在相关性,APN、Lp-PLA2在判断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脂蛋白磷脂酶A2 动脉粥样硬化性梗死 NIHSS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对神经功能及炎症因子影响分析
19
作者 杨永亮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期133-135,139,共4页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5月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抽...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5月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1、64.328、19.382、56.502,P<0.05)。术后观察组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水平,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kin量表(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03、11.363、60.164、20.012,P<0.05)。术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84、4.510、11.326、6.074,P<0.05)。术后7 d内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35;χ^(2)=5.741,P<0.05)。结论:对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可增强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改善机体炎症反应、提升血肿清除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高血压性出血 微创穿刺引流术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血肿清除率
下载PDF
脑出血不同时机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对患者神经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丁晨 赵鑫 +2 位作者 王小雪 梁馨之 解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71-574,595,共5页
目的:探究脑出血(ICH)在不同时机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对患者神经功能以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在早期(发病6~24 h内)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观察者患者在超早期... 目的:探究脑出血(ICH)在不同时机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对患者神经功能以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在早期(发病6~24 h内)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观察者患者在超早期(发病6 h内)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两组患者均持续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术后24、72 h血肿清除率、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量表评分(NIHS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82.93%)(P<0.05)。两组MDA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治疗后的SOD水平较治疗前均上升(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DA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治疗后的SOD水平较对照组上升(均P<0.05)。两组NIHSS、CS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5)。观察组的NIHSS、CSS评分治疗后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ADL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升高,观察组的ADL评分治疗后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4.88%,2例/41例)较对照组(19.51%,8例/41例)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H患者,在超早期(发病6 h内)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与早期实施手术相比,能够降低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术 氧化应激 超早期 血肿清除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