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哌卡因高位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在高龄PFNA内固定患者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崔静静 靳涛 +3 位作者 张宝 王国瑞 刘文平 王建华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419-424,共6页
目的研究术前罗哌卡因高位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复合全麻在高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5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收治的120例高龄PFNA内固定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研究术前罗哌卡因高位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复合全麻在高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5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收治的120例高龄PFNA内固定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合组、全麻组,每组60例。全麻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组采用术前0.3%罗哌卡因高位FICB复合全麻。比较两组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比较术前(T_(0))、手术开始时(T_(1))、手术30 min(T_(2))、术毕(T_(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部血液灌注葡萄糖摄取率(GluER)、脑乳酸生成率(LacPR);比较术后6、12、24 h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术前、术后6 h、术后24 h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t)、肾上腺素(AD)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全麻组比较,复合组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缩短,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减少;T_(1)、T_(2)时刻HR、MAP降低,T_(1)、T_(2)、T_(3)时刻GluER、LacPR水平升高,术后6、12、24 hVAS评分降低,术后6、24 h血清AD、Cort、NE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罗哌卡因高位FICB复合全麻应用于高龄PFNA内固定患者中镇痛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维持术中血压、心率,稳定脑部血液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高位髂筋膜间隙阻滞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脑部血液灌注
下载PDF
七氟烷复合静脉全身麻醉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效果
2
作者 贺军甫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6期76-79,共4页
目的评价七氟烷复合静脉全身麻醉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效果。方法行CEA的患者96例,ASA分级Ⅱ~Ⅲ级,年龄51~71岁,体质量65~90 kg,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凭静脉麻醉(TIVA)组(B组)和七氟烷复合静脉全身麻醉组(A组),各48... 目的评价七氟烷复合静脉全身麻醉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效果。方法行CEA的患者96例,ASA分级Ⅱ~Ⅲ级,年龄51~71岁,体质量65~90 kg,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凭静脉麻醉(TIVA)组(B组)和七氟烷复合静脉全身麻醉组(A组),各48例。记录麻醉前(T_(0))、气管插管时(T_(1))、术毕即刻(T_(2))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脑部血液灌注指标葡萄糖摄取率(GluER)、脑乳酸生成率(LacPR)水平;舌下灌注血管密度(PVD)、微血管流动指数(MFI)微循环功能指标。统计T_(0),术后第1天(T_(3))、3天(T_(4))、5天(T_(5))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2组患者T_(0)时的血流动力学、微脑部血液灌注、循环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均较T_(0)时降低,其中A组的降低幅度均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_(0)时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3)、T_(4)、T_(5)时2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较T_(0)时降低,其中A组的MMSE评分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静脉全身麻醉用于CEA,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脑部血液灌注、微循环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全身麻醉 七氟烷 脑部血液灌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