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闩蛛网膜下腔微量注射青霉素G-K对脑干组织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
1
作者 樊英显 刘红娟 孙宏晨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18-319,共2页
目的 检测鼠三叉神经痛时脑干组织中 5 -羟色胺 (5 -HT)含量的变化。方法 建立鼠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脑干组织中 5 -HT含量。结果 实验组脑干组织中 5 -HT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 (P <0 .0 1)。结论 三叉神... 目的 检测鼠三叉神经痛时脑干组织中 5 -羟色胺 (5 -HT)含量的变化。方法 建立鼠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脑干组织中 5 -HT含量。结果 实验组脑干组织中 5 -HT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 (P <0 .0 1)。结论 三叉神经痛时 ,脑干组织中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闩蛛网膜下腔微量注射 青霉素G-K 干组织 5-羟色胺 三叉神经痛 5-HT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影响
2
作者 焦继超 孙林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585-588,共4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的影响。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醒脑静组,各12只。颈内动脉血管刺破法制备SAH模型,对照组不刺破血管而其余操作同模型组,醒脑静组造模成功...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的影响。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醒脑静组,各12只。颈内动脉血管刺破法制备SAH模型,对照组不刺破血管而其余操作同模型组,醒脑静组造模成功后腹腔注射醒脑静注射液[10 ml/(kg.d)],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24 h,Garcia JH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干湿重法评估脑水含量,ELISA检测海马组织IL-1β及IL-18水平,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NLRP3及Caspase-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Garcia JH评分明显降低(P<0.05)、脑水含量明显升高(P<0.05),海马组织IL-1β、IL-18、NLRP3、Caspase-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醒脑静组Garcia JH评分显著增高(P<0.05)、脑水含量明显降低(P<0.05)、海马组织IL-1β、IL-18、NLRP3、Caspase-1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改善大鼠SAH后EBI,可能与减轻神经细胞焦亡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大鼠 细胞焦亡 注射
下载PDF
微量泵注射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95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宝英 林芬 曾淑花 《齐鲁护理杂志》 2008年第10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微量注射 梗死患者 尼莫地平 治疗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早期脑损伤氧化应激及神经元自噬的影响
4
作者 曲莉 于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03-310,共8页
目的 探究丹红注射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早期脑损伤(EBI)氧化应激及神经元自噬的影响。方法 71只大鼠随机分出12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接受血管内穿孔建立SAH模型,建模后存活52只,随机分入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EX-527组,每... 目的 探究丹红注射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早期脑损伤(EBI)氧化应激及神经元自噬的影响。方法 71只大鼠随机分出12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接受血管内穿孔建立SAH模型,建模后存活52只,随机分入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EX-527组,每组13只。假手术组、模型组接受腹腔注射5 ml·kg^(-1)·d^(-1)生理盐水,低剂量组接受腹腔注射5 ml·kg^(-1)·d^(-1)用生理盐水稀释1倍的丹红注射液,高剂量组接受腹腔注射5 ml·kg^(-1)·d^(-1)丹红注射液原液,EX-527组接受腹腔注射EX-52710 mg·kg^(-1)·d^(-1)×3d。使用改良Garcia评分、参考Sugawara等评分标准完成大鼠神经功能评价与SAH评分,检测脑含水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线粒体结构变化,检测脑组织炎性因子与氧化应激指标。免疫组化检测Beclin-1表达情况,qRT-PCR、WB检测SIRT1、AMPK、mTOR mRNA与蛋白、p-AMPK、p-mTOR表达情况。结果 假手术组大脑组织外观无明显出血,锥体细胞层细胞密集,神经元形态正常,细胞核浅染,未见明显变性或坏死,线粒体结构、形态完整;模型组、EX-527组可见明显血凝块,锥体细胞大量坏死或减少,细胞坏死后体积变小,染色加深,胞浆凝集,线粒体肿胀,内部结构遭到破坏。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低、高剂量组、EX-527组神经功能评分、MnSOD、CAT、GSH-Px、SIRT1、AMPK mRNA与p-AMPK水平降低(P<0.05),脑含水量、SAH评分、TNF-α、IL-6、IL-8、IL-1β、MDA、ROS、Beclin-1阳性神经元百分比、mTOR mRNA与p-mTOR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EX-527组相比,低、高剂量组出血情况减少,坏死细胞较少,核固缩、染色深,线粒体结构更完整,神经功能评分、MnSOD、CAT、GSH-Px、SIRT1、AMPK mRNA与p-AMPK水平上升(P<0.05),脑含水量、SAH评分、TNF-α、IL-6、IL-8、IL-1β、MDA、ROS、Beclin-1阳性神经元百分比、mTOR mRNA与p-mTOR水平下降(P<0.05);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出血情况更轻,细胞形态与线粒体结构更完好,神经功能评分、MnSOD、CAT、GSH-Px、SIRT1、AMPK mRNA与p-AMPK水平上升(P<0.05),脑含水量、SAH评分、TNF-α、IL-6、IL-8、IL-1β、MDA、ROS、Beclin-1阳性神经元百分比、mTOR mRNA与p-mTOR水平下降(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能够通过降低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水平、调节神经元自噬、保护线粒体与脑组织细胞,减轻SAH大鼠的EB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IRT1/AMPK/mTOR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 蛛网膜下出血 早期损伤 氧化应激 自噬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尼莫地平联合醒脑静注射液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步桂芝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10期31-33,共3页
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尼莫地平联合醒脑静注射液的疗效观察。方法:将本院在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条件筛选78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随机平衡法进行分组,其中39例为对照组,以尼莫地平进行为期2周的治疗;余39... 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尼莫地平联合醒脑静注射液的疗效观察。方法:将本院在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条件筛选78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随机平衡法进行分组,其中39例为对照组,以尼莫地平进行为期2周的治疗;余39例为研究组,以尼莫地平联合醒脑静注射液进行为期2周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清因子水平以及总治疗有效率、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S)]水平接近,即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两组患者的总治疗效果与不良事件风险,研究组的占比分别为92.31%、5.13%,对照组的占比分别为74.36%、20.51%,相应数据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尼莫地平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有确切效果,在降低血清因子水平的同时,还能有效预防脑血管痉挛等不良事件的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尼莫地平 注射 血清因子
下载PDF
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尤再春 周人杰 +3 位作者 陈国柱 尹扬光 李霞 李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012-2014,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不等量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尿激酶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诊断明确的tSAH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行腰椎穿刺不等量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尿激酶及... 目的观察早期不等量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尿激酶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诊断明确的tSAH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行腰椎穿刺不等量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尿激酶及地塞米松,置换总量每次35~50mL;对照组行常规腰椎穿刺测压及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未行脑脊液置换。观察指标: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情况,脑脊液血红蛋白(Hb)清除时间,颅内压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评价及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脑脊液Hb清除时间及颅内压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并发脑血管痉挛(7.69%)、脑积水(12.8%)发生率较对照组(分别为32.43%、37.84%)明显降低(P<0.01)。再出血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较对照组(70.27%)明显提高;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8.56d)较对照组(15.38d)明显缩短(P<0.01)。结论早期不等量脑脊液置换加小剂量尿激酶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tSAH安全、有效,能较快改善临床症状,并能有效预防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蛛网膜下出血 脊液 置换 鞘内注射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及静脉注射治疗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 被引量:10
7
作者 曹国彬 陆永建 +8 位作者 王俊华 刘刚 钟振青 刘家令 何伟文 伍键伟 方泽鲁 柯炎斌 龙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407-2408,共2页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经穴位注射及静脉注射对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后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9例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83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5...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经穴位注射及静脉注射对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后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9例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83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56例及尼莫地平静脉注射组50例,分析三组病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18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12.7%(24/189);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11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7例,尼莫地平组6例,三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0.047,P>0.05)。三组GCS比较,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良好62例,差16例,死亡5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分别为43例、10例、3例,尼莫地平组分别为38例、10例、2例,三组G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0,P>0.05)。TCD测大脑中动脉流速三组用药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后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用药前后颅内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间治疗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或静脉注射可减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经穴位注射或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均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丹红注射 动脉瘤 蛛网膜下出血 血管痉挛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醒脑静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清NSE、CRP及FAB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雷靖安 刘志广 +3 位作者 刘忠志 韩琦 周玉涛 郭晓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19期2143-2146,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醒脑静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清NSE、CRP及FAB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出血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和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治疗,研究...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醒脑静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清NSE、CRP及FAB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出血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和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3 d、7 d后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C反应蛋白(CRP)、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水平和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后3 d、7 d时NSE、CRP、FABP、s ICAM-1、TNF-α、IL-1β、TXB2、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比同期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NO水平比同期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可提高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 血管痉挛 丁苯酞注射 注射
下载PDF
脑脊液置换术联合蛛网膜下腔注射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永红 郭科 +1 位作者 资晓宏 宋治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蛛网膜下腔注射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方法: 134例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及腰穿确定的SAH患者,随机分为脑脊液置换术联合蛛网膜下腔注射小剂量尿激酶组(治疗组,n=68)及脑脊液置换...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蛛网膜下腔注射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方法: 134例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及腰穿确定的SAH患者,随机分为脑脊液置换术联合蛛网膜下腔注射小剂量尿激酶组(治疗组,n=68)及脑脊液置换术组(对照组,n=66)。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组脑血管痉挛(CVS)、脑积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 01),再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善(P>0. 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 01);两组疗效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并蛛网膜下腔注射小剂量尿激酶是一种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注射 脊液置换术 尿激酶治疗 蛛网膜下出血(SAH)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蛛网膜下出血患者 小剂量尿激酶 核磁共振成像 并发症发生率 血管痉挛 对照组 临床效果 头颅CT 发生情况 治疗前后 疗效比较 有效方法
下载PDF
大剂量脑脊液等量置换及椎管内尿激酶注射救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耿黎明 苗今乐 +1 位作者 许建军 张彩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397-399,共3页
目的 探索救治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经头颅螺旋CT或磁共振成像及腰穿确定 ,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 ,应用常规降颅压及止痛无效的 2 8例SAH患者 ,用大剂量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和椎管内尿激酶注射治疗 ,并与对... 目的 探索救治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经头颅螺旋CT或磁共振成像及腰穿确定 ,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 ,应用常规降颅压及止痛无效的 2 8例SAH患者 ,用大剂量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和椎管内尿激酶注射治疗 ,并与对照 1组单纯大剂量脑脊液置换 10例和对照 2组单纯小剂量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 12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 18例即刻 (1h)、2 4h、72h、5d症状明显减轻至消失 ,72h缓解 2 7例 (96 .4 %)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速发或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CVS)现象。对照 1组 10例 72h缓解 6例 (6 0 %) ,1例发生迟发性CVS征象 ,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对照 2组 2例 2 4h内症状明显减轻 ,72h基本缓解 ,其他患者症状持续时间均在 72h以上 ,最长持续达 1周 ,4例 (33%)发生迟发性CVS ,死亡 2例。结论 应用大剂量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可快速消除SAH患者之急性症状 ,对CVS也有较好治疗和预防作用 ,而早期加用小剂量尿激酶椎管内注射 ,可以明显提高以上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 脊液 等量置换 椎管内 尿激酶 注射 救治 蛛网膜下出血 临床研究 治疗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卢志刚 黄家彬 +2 位作者 刘芸 易继龙 吕志华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6期768-771,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s VCAM-1)、核因子(NF-κB)及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SAH患者6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s VCAM-1)、核因子(NF-κB)及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SAH患者6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进行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降低颅内压、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调控血压和抗纤溶药物防治再出血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尼莫地平40 mg,po,tid,连用21 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3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qd,连用21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VEGF、s VCAM-1和NF-κB水平,观察经颅多普勒彩超(TCD),比较两组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第1天VEGF、s VCAM-1、NF-κB和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3天s VCAM-1和NF-κB显著性下降(P<0.05);第7,21天VEGF、s VCAM-1、NF-κB和hs-CRP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第1天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ACA显著降低(P<0.05),第7,21天MCA、ACA和PCA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出院时GOS为(4.78±0.39)分,对照组(4.06±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2%。结论醒脑静干预治疗可以下调SAH后CVS的VEGF、s VCAM-1和NF-κB过度表达,同时降低脑血流速度,缓解脑血管痉挛,对SAH后CVS患者有一定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 出血 蛛网膜下 自发性 血管痉挛 炎性因子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迪 段旭东 +3 位作者 高璇 高菲 路营营 王宏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20-1722,共3页
目的:分析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治疗中,醒脑静注射液对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 目的:分析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治疗中,醒脑静注射液对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以术后常规治疗中未包括醒脑静注射液者为对照组,以术后常规治疗中包括醒脑静注射液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间术后在院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当日GCS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而在治疗2周时,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当日Hpa、VEGF及hs-CRP含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而在治疗2周时,观察组Hpa、VEGF及hs-CRP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显著的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 蛛网膜下出血 神经功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舒血宁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永红 郭科 +1 位作者 资晓宏 宋治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6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采用舒血宁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70例(治疗组)与未加用舒血宁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66例(对照组)的治疗效...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采用舒血宁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70例(治疗组)与未加用舒血宁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66例(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头痛消失时间、脑血管痉挛(CVS)、脑积水以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头痛缓解时间缩短(P<0.05);再出血率(P<0.05)、脑血管痉挛发生率(P<0.05)、脑积水发生率(P<0.05)降低。结论舒血宁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能有效地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提高治愈率,预防脑血管痉挛,防止脑积水,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舒血宁注射 脊液置换术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认知功能损害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继方 王厚中 +2 位作者 刘伟 吴国庆 李传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后认知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 84例a SA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 m L,每天两次)连续静脉输注2周。在治疗2...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后认知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 84例a SA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 m L,每天两次)连续静脉输注2周。在治疗2周后和治疗3月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疗效,并观察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MOC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月后治疗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于改善a SAH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疗效肯定,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 认知功能损害 注射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下载PDF
银杏叶注射液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疗效及脑脊液S100B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旭 匡涛 +5 位作者 廖洪民 朱家伟 郑涛 黄建军 雷琳 王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8期24-25,共2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注射液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疗效及脑脊液S100B的影响。方法80例tSA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注射液,疗程14d。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检测脑... 目的观察银杏叶注射液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疗效及脑脊液S100B的影响。方法80例tSA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注射液,疗程14d。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检测脑脊液S100B蛋白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脊液S100B蛋白在入院3~14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叶注射液对tSAH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脑脊液S100B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注射 外伤性蛛网膜下出血 脊液 S100B
下载PDF
法舒地尔注射液联合应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欧阳强 韦英海 陈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607-608,共2页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注射液联合应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为推广这一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实践依据。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1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治疗组70例。对照组按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注射液联合应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为推广这一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实践依据。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1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治疗组70例。对照组按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法舒地尔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以头痛消失时间、脑血管痉挛(CVS)、脑积水以及再出血发生率为观察指标,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头痛缓解时间缩短(P<0.05);再出血率下降(P<0.05);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P<0.05);脑积水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法舒地尔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在预防脑血管痉挛,防止脑积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治疗方案能有效地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法舒地尔注射 脊液置换术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注射P物质在电针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德凯 吴婷婷 杨帆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37-40,共4页
目的:探索蛛网膜下腔注射P物质(substance P,SP)在电针治疗局灶性脑缺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9.0 g/L氯化钠注射液(normal saline,NS)组、SP组、电针组和SP+电针组,每组各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结扎(middl... 目的:探索蛛网膜下腔注射P物质(substance P,SP)在电针治疗局灶性脑缺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9.0 g/L氯化钠注射液(normal saline,NS)组、SP组、电针组和SP+电针组,每组各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结扎(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NS组和SP组大鼠分别在MCAO后24 h蛛网膜下腔注射NS和SP,在MCAO手术同时进行电针治疗,SP+电针组在电针治疗基础上于MCAO后24 h蛛网膜下腔注射SP。以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测定脑缺血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S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P组和电针组在MCAO后24h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SP+电针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低于SP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电针组和SP+电针组脑梗死面积显著缩小(P<0.01)。SP+电针组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中S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SP可增强电针治疗局灶性脑缺血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缺血 P物质 蛛网膜下注射 电针
下载PDF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的微量元素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金升 张新江 +2 位作者 王娟 于伟玲 彭明杰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1998年第1期12-12,28,共2页
为了解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时脑组织内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对一组Wistar大鼠SAH模型进行了实验。经颅骨钻孔-注入自家血方法建立了SAH动物模型,对不同时间内颞叶脑组织的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测定经由原子吸收仪... 为了解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时脑组织内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对一组Wistar大鼠SAH模型进行了实验。经颅骨钻孔-注入自家血方法建立了SAH动物模型,对不同时间内颞叶脑组织的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测定经由原子吸收仪完成。结果:锌在实验后持续性下降,而铜则呈上升改变,锰、镁、钙实验后均有上升,但增高发生时间、程度及持续时间均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蛛网膜下出血 微量元素 组织
下载PDF
微量注射泵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袁淑霞 李冰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1期121-121,共1页
关键词 微量注射 蛛网膜下出血 应用
下载PDF
腰穿脑脊液置换和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挺 刘强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5875-5876,共2页
关键词 脊髓液分流术 蛛网膜下出血/治疗 注射 脊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