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5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彭晓磊 宜晓茸 +2 位作者 王莹 杨延星 郝洁妮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TIA患者,根据TIA后30 d内是否继发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42例和非脑梗死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颈动...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TIA患者,根据TIA后30 d内是否继发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42例和非脑梗死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TIA后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血清miR-146a单独及联合应用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诊断效能。结果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和血清miR-146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和血清miR-146a均为TIA后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07、2.680、2.762,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和血清miR-146a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0.854和0.889,其联合应用的曲线下面积为0.925。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在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动脉 ABCD3-Ⅰ评分 血清miR-146a 短暂性缺血发作 梗死 预测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
作者 莫宗伟 郎召君 王森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5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与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期间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MRA检查与颈动脉超声检查,将最终临床诊断结果视...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与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期间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MRA检查与颈动脉超声检查,将最终临床诊断结果视为金标准,统计不同方式检查结果,并比较MRA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共有90例(81.82%)患者经金标准诊断为急性脑梗死;MRA检查检出阳性84例(76.36%);颈动脉超声检查共检出87例(79.09%);联合检查共检出89例(80.91%)。联合检查的准确率97.27%、灵敏度97.78%、特异度95.00%均高于单一MRA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的颈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和颈动脉狭窄率均高于非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应用MRA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动脉超声检查 MRA检查 准确率 灵敏度 特异度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疗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陈相楠 刘萍 +1 位作者 卢玲 陈桌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8期177-179,182,共4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疗中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2年1月—2023年2月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4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74例为对照组,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疗中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2年1月—2023年2月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4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74例为对照组,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以及稳定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流动力学参数,颈、脑部血流参数,治疗前后颈、脑部血流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斑块占比高于对照组,左、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阻力指数、搏动指数高于对照组,舒张末期最低流速、收缩期最高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脑部血流量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脑部血流量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指标与脑卒中的进展存在相关性,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提供临床依据,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卒中 血流动力学参数 斑块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联合miR-128-3p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汪宁 彭兆快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113,共5页
本研究探讨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联合微小核糖核酸128-3p(miR-128-3p)在急性脑梗死(ACI)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选取120例ACI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10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通过RT-qPCR法检测两组受试者的外周血mi... 本研究探讨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联合微小核糖核酸128-3p(miR-128-3p)在急性脑梗死(ACI)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选取120例ACI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10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通过RT-qPCR法检测两组受试者的外周血miR-128-3p水平,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比较观察组不同神经功能受损患者和不同预后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和miR-128-3p水平差异。观察组的外周血miR-128-3p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受损患者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明显低于轻度和中度受损患者(P<0.05),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miR-128-3p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受损患者(P<0.05)。预后不良患者的PSV低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而EDV、IMT和miR-128-3p相对表达量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联合miR-128-3p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6,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PSV、EDV、IMT和miR-128-3p相对表达量与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预后相关,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联合miR-128-3p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超声 微小核糖核酸128-3p 急性梗死 预后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头颈部CTA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临床价值 被引量:30
5
作者 张莉 李安洋 +1 位作者 郭磊 林承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8期1477-1480,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联合头颈部CTA在缺血性脑卒中(IS)颈动脉狭窄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IS患者,以DSA检查并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组25例、中度组30例和重度组25例,采用CDFI联合头颈部CTA对3组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联合头颈部CTA在缺血性脑卒中(IS)颈动脉狭窄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IS患者,以DSA检查并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组25例、中度组30例和重度组25例,采用CDFI联合头颈部CTA对3组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各组斑块长度、斑块厚度以及斑块数量,并对斑块总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颈总动脉指数(CCA)、颈内动脉指数(ICA)、椎动脉指数(VA)进行比较。结果经DSA检查显示共有102条狭窄血管,超声检查检出81条狭窄血管,CTA检出狭窄血管90条,超声检查联合CTA检出98条狭窄血管,中度组与重度组斑块总面积、IMT、斑块长度、斑块厚度、斑块数量、CCA、ICA、VA均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均高于中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CDFI与头颈部CTA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均高于单一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CDFI联合头颈部CTA对检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缺血性卒中 动脉狭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超声筛查在预防脑卒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巧花 周春燕 王佳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声筛查在预防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脑卒中筛检人群80例,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高危人群(观察组40例)和非高危人群(对照组40例)。观察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数量、斑块灰度值,记录斑块状...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声筛查在预防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脑卒中筛检人群80例,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高危人群(观察组40例)和非高危人群(对照组40例)。观察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数量、斑块灰度值,记录斑块状况,测量其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观察组IMT、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分别为(1.18±0.14)mm、(1.53±0.22)mm^(2)、(3.85±0.36)个,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斑块灰度值为47.92±5.08,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斑块双侧、多发百分比分别为80.00%、75.0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V、EDV、管腔内径分别为(51.36±6.20)cm/s、(20.81±3.98)cm/s、(5.60±0.45)mm,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I为0.63±0.1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斑块筛查,能够观察动脉斑块的数量、位置、类型和血管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斑块 卒中 超声检查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与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及评价冠心病的价值
7
作者 方旭有 《常州实用医学》 2024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与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及评价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选择98例临床诊断或怀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与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查,且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对照。对上述联合检查诊断冠心病的...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与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及评价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选择98例临床诊断或怀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与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查,且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对照。对上述联合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精准性及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98例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和冠脉动脉造影检查阳性率为71.4%,阴性率为28.6%;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阳性率为73.5%,阴性率为26.5%;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和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5.7%,特异性为82.1%,准确性为91.8%,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比较,联合检查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检查不但安全度高、耗时少,而且操作相对简单,无创伤,与颈动脉超声联合运用,可以较为准确地对冠心病做出有效的诊断,收获更佳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动脉超声 联合检查 诊断价值 冠心病
下载PDF
基于灰阶超声构建症状性颈动脉斑块影像组学模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洪玮 吕志红 +3 位作者 杨银凤 刘炳霞 刘枝红 马奇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灰阶超声构建症状性颈动脉斑块影像组学模型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由两名超声医师独立收集颈动脉斑块病例分别作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内部根据患者近期是否出现对应的脑缺血症状分为症状组和非症状组。... 目的:探讨基于灰阶超声构建症状性颈动脉斑块影像组学模型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由两名超声医师独立收集颈动脉斑块病例分别作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内部根据患者近期是否出现对应的脑缺血症状分为症状组和非症状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情况。提取基于灰阶超声图像的颈动脉斑块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以是否存在脑缺血症状为因变量,以斑块影像组学特征为自变量,采用LASSO回归筛选自变量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结果:训练集和验证集内部症状组和非症状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训练集中共精选出6个斑块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模型,该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为0.913[95%CI(0.862~0.964)],C-index为0.887;在验证集中的AUC为0.837[95%CI(0.758~0.917)],C-index为0.798。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良好,DCA曲线净获益值高。结论:基于灰阶超声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识别症状性颈动脉斑块具有可行性及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模型 超声检查 动脉斑块 缺血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斑块风险预测模型评估觉醒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预后的价值
9
作者 吴浩堂 李晓莉 +3 位作者 罗伟权 黄志勇 张岩 彭慧渊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82-686,714,共6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斑块风险预测模型对觉醒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9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觉醒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预后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26例)和预后良好组(68例),对其一般资料及颈动脉狭窄斑块...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斑块风险预测模型对觉醒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9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觉醒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预后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26例)和预后良好组(68例),对其一般资料及颈动脉狭窄斑块超声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的年龄、合并冠心病、斑块形态、斑块表面光滑与否、狭窄程度、斑块长度、狭窄处峰值流速、RI与预后良好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冠心病、斑块形态不规则、斑块表面不光滑、重度狭窄、长斑块、狭窄处峰值流速高和RI大是觉醒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此建立预测模型,模型公式:Logit(P)=3.671×合并冠心病+3.726×斑块形态+3.827×斑块表面光滑+3.006×狭窄程度+0.383×斑块长度+3.796×狭窄处峰值流速+10.990×RI-34.572。其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1.700,P=0.989,AUC为0.958(P<0.001,95%CI 0.922~0.994),敏感度84.60%,特异度95.60%,最大约登指数为0.802,模型预测觉醒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校正曲线总体趋势与理想曲线基本吻合。结论:觉醒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后颈动脉狭窄斑块的多项超声参数均有明显变化,基于此建立的超声参数风险预测模型对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斑块 超声检查 风险预测模型 觉醒型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预后
下载PDF
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评价前循环脑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9
10
作者 于德林 张玮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34-438,共5页
目的应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检查方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前循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评价,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107例50~85岁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发病后2周内完成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及TCD... 目的应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检查方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前循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评价,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107例50~85岁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发病后2周内完成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及TCD检查。分别记录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组CT/MRI阳性侧和阴性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CCA/EICA)不同回声斑块、斑块大小以及动脉狭窄程度;前循环颅内血管狭窄组CT/MRI阳性侧和阴性侧颈内动脉虹吸段(SCA)、颈内动脉末段(TICA)、大脑中动脉M1段(MCA-M1)、大脑前动脉A1段(ACA-A1)狭窄程度及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不同回声斑块检出率;前循环颅内外动脉联合狭窄组CT/MRI阳性侧和阴性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大脑中动脉M1段及大脑前动脉A1段狭窄程度。结果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组:CT/MRI阳性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和阴性侧比较,不同回声斑块大小及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程度为40%~50%、>50%~70%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两侧狭窄血管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狭窄程度达>70%~90%和>90%时,CT/MRI阳性侧检出率均大于阴性侧(P<0.05)。前循环颅内血管狭窄组:CT/MRI阳性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与阴性侧之间不同回声斑块大小及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虹吸段或颈内动脉末段和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发生率,CT/MRI阳性侧大于阴性侧(P<0.05);大脑前动脉A1段狭窄发生率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循环颅内外动脉联合狭窄组:CT/MRI阳性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70%和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阳性检出率均大于阴性侧(P<0.05);大脑前动脉A1段狭窄血管两侧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一组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程度基本相同,根据斑块回声和溃疡形成与否不能确定动脉-动脉栓塞的"责任斑块";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提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70%,以及TCD提示颈内动脉虹吸段、颈内动脉末段、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50%者,与同侧脑卒中的发生明显相关,二者联合应用有助于确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责任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硬化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动脉
下载PDF
超声检查评价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钟文津 杨炳昂 +6 位作者 景香香 张洁 方小丽 王丹丹 刘丽莉 王可环 戴永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9期1547-1550,共4页
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有病理性的新生血管出现,它可能对粥样硬化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甚至导致内出血或破裂。彩色超声技术能够直接显示管壁结构,发现早期斑块,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做出定位及定性诊断。他汀类药物通过反馈调... 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有病理性的新生血管出现,它可能对粥样硬化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甚至导致内出血或破裂。彩色超声技术能够直接显示管壁结构,发现早期斑块,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做出定位及定性诊断。他汀类药物通过反馈调节,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过程,保持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甚至使其发生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彩色超声技术 急性梗死患者 阿托伐他汀 氯吡格雷 检查评价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抑制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联合c-反应蛋白检查在缺血性脑卒中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沈莉莉 杨晓 彭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9期10-11,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颈动脉超声和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在缺血性脑卒中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9年4月患者100例,其中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卒中组(n=50),无脑血管疾病的健康者为对照组(n=50),比... 目的:分析探讨颈动脉超声和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在缺血性脑卒中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9年4月患者100例,其中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卒中组(n=50),无脑血管疾病的健康者为对照组(n=50),比较两组颈动脉超声检查各项参数及实验室CRP等指标。结果:卒中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狭窄率以及CRP均高于无梗死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CRP检查可成为目前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提高临床诊疗效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超声检查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脑梗死中的临床准确性评价
13
作者 王红燕 《科技与健康》 2023年第21期23-26,共4页
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脑梗死中的临床准确性。将2022年1月—2023年5月期间于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超声科就诊的6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时间段收治的60例非脑梗死患者纳入对照组,均给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两组的IMT值、... 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脑梗死中的临床准确性。将2022年1月—2023年5月期间于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超声科就诊的6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时间段收治的60例非脑梗死患者纳入对照组,均给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两组的IMT值、斑块检出率、颈动脉狭窄情况、颈动脉超声血流动力学水平。结果显示,观察组的IMT值、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相比对照组均明显更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易损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PSV、RI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EDV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发现,对脑梗死患者采取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性,可及时发现动脉狭窄情况、斑块性质等,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影像学判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检查准确性
下载PDF
颈动脉彩超和经颅多普勒及血液流变学联合检查诊断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14
作者 刘海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64-67,共4页
颈动脉彩超和经颅多普勒及血液流变学联合检查诊断脑梗死的效果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从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入体检对象分层抽取86例,观察组(经过金标准诊断为阳性)43例,对照组(经过金标准诊断为阴性)43例,对比诊断结果。结果 观... 颈动脉彩超和经颅多普勒及血液流变学联合检查诊断脑梗死的效果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从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入体检对象分层抽取86例,观察组(经过金标准诊断为阳性)43例,对照组(经过金标准诊断为阴性)43例,对比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灵敏度为95.35(41/43)、阳性预测率为100(41/41)、漏诊率为4.65(2/43);对照组的特异度为97.67(42/43)、阴性预测率为100(42/42)、误诊率为2.33(1/43)。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高于对照组,指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检查联合血液流变学检查方式可及时诊断脑梗死疾病,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彩超 经颅多普勒 血液流变学 联合检查 梗死 效果研究
下载PDF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脑卒中的应用
15
作者 张彦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21-23,共3页
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脑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56例脑卒中患者以及55例同期到院健康体检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检查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颈... 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脑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56例脑卒中患者以及55例同期到院健康体检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检查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颈内动脉斑块、动脉狭窄和动脉阻塞发生率以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混合型斑块、脂质性斑块发生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的颈内动脉为(1.35±0.08)mm,颈外动脉为(1.45±0.38)mm,颈总动脉为(1.48±0.41)mm,搏动指数为(2.77±1.67),其高于对照组的(0.71±0.05)mm、(0.64±0.01)mm、(0.76±0.03)mm和(1.18±0.31)(P<0.05);观察组的管腔内径为(0.20±0.35)mm,其低于对照组的(0.68±0.41)mm(P<0.05)。结论 在脑卒中运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判断颈内动脉斑块、狭窄和阻塞情况,提高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同时又能以此了解患者的颈动脉厚度值、管腔内径和搏动指数,为预防脑卒中风险提供精准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卒中 检查效果
下载PDF
动脉分析技术定量评价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弹性的临床价值
16
作者 胡文姝 孙恒 +3 位作者 聂淑婷 邵袁缘 李心怡 周畅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425-429,共5页
目的 探讨动脉分析技术定量评价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弹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于我院首次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0例,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72例和无脑卒中组68例,另选同期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 目的 探讨动脉分析技术定量评价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弹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于我院首次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0例,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72例和无脑卒中组68例,另选同期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74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动脉分析技术获取颈动脉结构参数包括最小内径(Dmin)、最大内径(Dmax)、内-中膜厚度(IMT),以及弹性参数包括硬度指数(β)、动脉顺应性(AC)、弹性模量(EM)、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纵向应变(RS)、纵向应变率(RSR)、周向应变(CS)及周向应变率(CSR),比较各组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卒中组和无脑卒中组Dmin、Dmax、IMT、β、EM、PWVβ均增大,AC、RS、RSR、CS、CSR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无脑卒中组比较,脑卒中组Dmin、Dmax、IMT、β、PWVβ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较单纯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弹性改变更明显。动脉分析技术可用于定量评价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弹性,为临床评估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分层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动脉分析技术 高血压 缺血性卒中 动脉 弹性
下载PDF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常规颈部血管超声筛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海姣 纪萍 严祁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55-157,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常规颈部血管超声筛查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5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明显狭窄组与非明显狭窄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常规颈部血管超声筛查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5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明显狭窄组与非明显狭窄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150例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筛查均检出斑块,其超声特征表现为斑块数量多发、斑块位置为双侧、斑块性质为混合斑块,其中61例检出颈动脉狭窄率≥30%为明显狭窄,纳入明显狭窄组,89例检出颈动脉狭窄率<30%,为非明显狭窄,纳入非明显狭窄组;明显狭窄组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数量≥5个、高盐饮食、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未定期体检占比高于非明显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上述可能的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5个、高盐饮食、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未定期体检均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明显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常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明确老年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高危人群 部血管超声检查 动脉狭窄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18
作者 张伟 李华 张书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3期20-23,共4页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98例有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发病一周内进行彩色多...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98例有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发病一周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A检查,同时随机选择40例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A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检出及斑块位置检出情况,并与DSA检查对比。结果 98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A检查的患者共检查血管数588根,同时40例进行DSA检查的患者检查血管240根,CTA及DSA检查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检出率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A检查在轻度与中度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上一致性较低,在重度与完全闭塞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上一致性较强;98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斑块135个,CTA检查检出斑块149个,同时40例进行DSA检查的患者中,检出斑块88个,CTA检查在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A检查在软斑、扁平斑、硬斑及溃疡性混合斑的检出上一致性较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A检查在颈总动脉及颈总动脉分叉处的斑块检出上一致性较强。结论通过与DSA检查结果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A检查在诊断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斑块性质、发生部位及颈动脉狭窄程度上各具优势,结果一致性良好,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CTA 联合检查 梗死 动脉斑块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在脑血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丁坚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7年第2期81-82,共2页
脑卒中是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现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约占脑卒中的83%[1],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脑动脉狭窄是缺血性... 脑卒中是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现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约占脑卒中的83%[1],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脑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如能及早发现脑血管狭窄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降低其危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造影术(CTA)、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均具有快速、简便、无创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狭窄 动脉超声检查 缺血性卒中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CT血管造影术 影像学检查方法 血管疾病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联合CT和血清miR-124、miR-155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继发性脑梗的风险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适达 王海虹 张立娜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6-250,共5页
本文探讨了颈动脉超声检查联合CT和血清微小RNA-124(miR-124)、微小RNA-155(miR-155)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继发性脑梗的风险预测价值。以4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颈动脉狭窄组,正常志愿者43例为正常组,用RT-PCR法检测miR-124、miR-155表达,采... 本文探讨了颈动脉超声检查联合CT和血清微小RNA-124(miR-124)、微小RNA-155(miR-155)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继发性脑梗的风险预测价值。以4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颈动脉狭窄组,正常志愿者43例为正常组,用RT-PCR法检测miR-124、miR-155表达,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采用CT检查颈部血管。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颈动脉狭窄组miR-124、miR-155表达升高(P<0.05)。与超声、CT检查相比,超声检查联合CT检查颈动脉狭窄准确率、诊断价值较高(P<0.05)。本研究认为,颈动脉超声、CT、miR-124、miR-155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较高,且可用于预测继发性脑梗的风险,预测价值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超声检查 CT miR-124 MIR-155 动脉狭窄 继发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