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截断扭转”策略防治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症的理论与实践
1
作者 彭伟 吴淑珍 +6 位作者 赵平 张文 陈采玉 徐湘茹 孙玉婷 杨红强 方邦江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2-45,共4页
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症属中医“温病”范畴,课题组依据国医大师朱良春提出的治疗温病破除温病三禁,针对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倡导“截断逆转”策略治疗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症的学术观念,在温病早期即可采用表里双解法,即在脓毒... 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症属中医“温病”范畴,课题组依据国医大师朱良春提出的治疗温病破除温病三禁,针对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倡导“截断逆转”策略治疗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症的学术观念,在温病早期即可采用表里双解法,即在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症早期气分证时即兼顾凉血、祛瘀之法,使用锦红汤清热泻下、凉血解毒、祛瘀化湿,在疾病早期荡涤毒邪,泻下大便或积水,引而竭之,使停留蕴结的宿食、燥屎、实热之邪下泄而出,截断扭转其病势,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向晚期进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防治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症的理论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症 截断扭转 锦红汤
下载PDF
1例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尿源性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的给药策略分析
2
作者 杨娟艳 高岸 徐红冰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169-171,共3页
临床药师对1例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尿源性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用药干预,分析替加环素联合黏菌素治疗效果不佳及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推荐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单药治疗产肺炎克雷伯菌(KPC)碳青霉烯酶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重症感染... 临床药师对1例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尿源性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用药干预,分析替加环素联合黏菌素治疗效果不佳及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推荐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单药治疗产肺炎克雷伯菌(KPC)碳青霉烯酶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重症感染,基于患者感染部位、病原菌酶型等,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后,患者感染指标和血小板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病情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尿源性脓毒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伴抗核抗体阳性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征及转归
3
作者 李卓 肖娟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32-235,共4页
近年来伴抗核抗体(ANA)阳性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有报道认为其具有浓重的风湿免疫性疾病色彩,但目前尚存在争议。本文对儿童ANA+ITP的患病率、临床特征、治疗反应、疾病转归等进行总结,以提高对儿童ANA+ITP... 近年来伴抗核抗体(ANA)阳性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有报道认为其具有浓重的风湿免疫性疾病色彩,但目前尚存在争议。本文对儿童ANA+ITP的患病率、临床特征、治疗反应、疾病转归等进行总结,以提高对儿童ANA+ITP的认识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抗核抗体 儿童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不同抗凝方案在严重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贾学锋 刘攀 +1 位作者 龙海飞 高风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2期24-26,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抗凝方案在严重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严重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两组均接... 目的:分析不同抗凝方案在严重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严重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CRRT,参照组采用普通肝素抗凝,试验组采用枸橼酸钠局部抗凝。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总胆红素、滤器使用寿命、肾功能指标、电解质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参照组,血小板计数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K-MB、总胆红素水平降低,试验组CK-MB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滤器使用寿命长于参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血尿素氮、肌酐水平降低,HCO3-水平升高,试验组Ca2+、HCO3-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枸橼酸钠局部抗凝在严重脓毒症血小板减少患者CRRT中的抗凝效果较好,能够减轻肾功能损伤,降低CK-MB水平,延长滤器使用寿命,维持电解质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脓毒 血小板减少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肝素 枸橼酸钠
下载PDF
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建立
5
作者 刘一畅 郑恒恒 +4 位作者 朱建军 冯辉 姜煜浩 杜鑫 沈斌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8期672-677,共6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并由此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治疗期间是否并发血小板减少分为血小板减少组(n=1...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并由此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治疗期间是否并发血小板减少分为血小板减少组(n=187)和血小板正常组(n=193)。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将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脓毒症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DCA)对模型的预测效能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共有380例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血小板减少组187例,血小板正常组19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大血小板比率(P-LCR)、降钙素原(PCT)及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3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的ACU、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10、91.0%和73.5%。校准曲线表明,模型预测与实际观测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证明了拟合模型的优越性。DCA显示,预测模型阈概率波动在0.01~0.93范围内,临床获益良好。结论P-LCR、PCT及SOFA评分是脓毒症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3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临床预测模型诊断效能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 血小板减少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血小板比率 降钙素原 序贯器官衰竭评估
下载PDF
肝功能异常伴贫血、血小板减少经基因确诊为谷固醇血症一例
6
作者 张鑫 刘华梅 +1 位作者 孙家敏 童庆东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501-502,共2页
患者,女,44岁,汉族,农民,因“反复腹痛、腹胀6年余”于2020年8月5日就诊我院心内科。入院前6年余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主要表现为全腹部闷痛不适,疼痛程度为轻中度且呈持续性,与休息、活动、饮食均无明显相关,有时排便后症状可缓解... 患者,女,44岁,汉族,农民,因“反复腹痛、腹胀6年余”于2020年8月5日就诊我院心内科。入院前6年余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主要表现为全腹部闷痛不适,疼痛程度为轻中度且呈持续性,与休息、活动、饮食均无明显相关,有时排便后症状可缓解,患者未重视且未予诊治。后症状反复发作,为进一步诊治遂于我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固醇血 肝功能异常 贫血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治疗进展
7
作者 王英 刘源 石桂秀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2期104-108,121,共6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为免疫介导的疾病,分为原发性ITP和继发性ITP。结缔组织病(CTD)是一组主要侵犯全身结缔组织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容易合并继发性ITP的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等。CTD-...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为免疫介导的疾病,分为原发性ITP和继发性ITP。结缔组织病(CTD)是一组主要侵犯全身结缔组织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容易合并继发性ITP的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等。CTD-ITP患者出血倾向增加,严重者可致内脏出血,病死率高,是影响CTD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有关CTD-ITP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新型生物制剂和促血小板生成药物的使用让更多患者获益。早期诊断、出血程度分级、风险判断以及个性化达标治疗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疾病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对伴血小板减少的脓毒症患者治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义坤 任国庆 +1 位作者 张浩 万兵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15-818,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脓毒症相关血小板(PLT)减少的治疗效果,探讨rhIL-11抗炎作用的机制。方法80例伴PLT减少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 T组)及对照组( C 组),两组均接受疾病所需的常规治疗,干预...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脓毒症相关血小板(PLT)减少的治疗效果,探讨rhIL-11抗炎作用的机制。方法80例伴PLT减少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 T组)及对照组( C 组),两组均接受疾病所需的常规治疗,干预组加用 rhIL -1125μg/(kg· d)皮下注射,共7 d,PLT>100×109/L时,停止给药;观察第1、3、5、7、9天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中PLT计数,以及脂多糖(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 PCT)等炎症指标,随访入住ICU时间及28 d的病死率。结果第3天开始T组PLT计数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3~9天各观察时间点,T组PCT、LPS、TNF-α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28 d内,C组病死率27.5%,T组病死率12.5%。 T组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rhIL-11能显著改善伴有PLT减少症的脓毒症患者PLT计数,能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降低28 d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 脓毒 血小板减少 抗炎作用
下载PDF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治疗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露 陈玥睎 +4 位作者 张玉洁 赵晓丽 周寒丽 段方方 孔天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912-1917,共6页
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CIT)仍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严重并发症,既往针对CIT的处理主要为输注血小板、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recombinanthumaninterleukin-11,rhIL-11)及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 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CIT)仍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严重并发症,既往针对CIT的处理主要为输注血小板、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recombinanthumaninterleukin-11,rhIL-11)及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human thrombopoietin, rhTPO)等,但对一些难治性CIT,效果有限。近年来,新型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hrombopoietin receptor agonists, TPO-RAs)已上市并用于血小板减少症,但尚未批准用于CIT治疗。本文对TPO-RAs类药物在CIT方面已开展的临床研究进行汇总,结果显示罗米司亭、艾曲泊帕、阿伐曲泊帕研究相对较多,但多为小样本或单中心回顾性分析,而芦曲泊帕和海曲泊帕尚缺乏治疗CIT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 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罗米司亭 艾曲泊帕 阿伐曲泊帕 海曲泊帕 芦曲泊帕
下载PDF
基于“三焦生精”理论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福利 陶美娇 +2 位作者 陈星洲 苏金峰 刘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68,共4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归属于中医“紫癜病”范畴,临床多从火热亢盛、气虚失摄、脾不统血、肾虚火旺等方面论治。三焦理论始于《黄帝内经》,三焦具有通行原气,运化水液两大基本功能,该...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归属于中医“紫癜病”范畴,临床多从火热亢盛、气虚失摄、脾不统血、肾虚火旺等方面论治。三焦理论始于《黄帝内经》,三焦具有通行原气,运化水液两大基本功能,该文首先对“三焦生精”的理论内涵进行阐述,其次基于“三焦生精”理论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机及治法,最后通过对一则验案进一步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拓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三焦 少阳 分消走泄 补中益气
下载PDF
原发与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及其与出血评分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秀娟 孙明玲 +2 位作者 马金忠 宋梦婷 郭新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与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抗GPⅡb/Ⅲa及GPΙb/Ⅸ抗体的表达、抗体阳性表达与出血评分的关系,以及不同抗体类型出血评分的差异,为原发与继发ITP患者的诊治和出血严重程度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20年... 目的探讨原发与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抗GPⅡb/Ⅲa及GPΙb/Ⅸ抗体的表达、抗体阳性表达与出血评分的关系,以及不同抗体类型出血评分的差异,为原发与继发ITP患者的诊治和出血严重程度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20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原发ITP患者(42例)及继发ITP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采用ITP出血评分量表行出血评分。应用改良MAIPA法检测患者抗GPⅡb/Ⅲa和抗GPΙb/Ⅸ抗体。结果原发与继发组患者抗GPⅡb/Ⅲa抗体、抗GPΙb/Ⅸ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组患者抗体表达以抗GPⅡb/Ⅲa抗体为主,继发组抗体表达以抗GPΙb/Ⅸ抗体为主,两者抗体阳性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组患者整体出血程度较原发组重(P<0.05)。抗体阳性表达与出血程度的关系:(1)抗GPⅡb/Ⅲa抗体阳性患者出血程度较抗体阴性患者重(P<0.05)。(2)抗GPΙb/Ⅸ抗体阳性患者出血程度较抗体阴性患者重(P<0.05),双抗体阳性患者出血程度较抗体阴性患者重(P<0.05)。结论抗GPⅡb/Ⅲa抗体、抗GPΙb/Ⅸ抗体阳性表达对原发与继发ITP无鉴别意义,但原发ITP患者抗体表达以抗GPⅡb/Ⅲa抗体为主,继发ITP患者抗体表达以抗GPΙb/Ⅸ抗体为主。继发ITP患者临床出血程度较原发ITP患者重。抗GPⅡb/Ⅲa抗体、抗GPΙb/Ⅸ抗体及抗体双阳性患者出血程度较抗体阴性患者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 出血评分
下载PDF
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进展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王巧红 陈星星 蒋永泼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71-374,共4页
脓毒症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血小板减少是其常见并发症。持续性血小板减少是危重症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SAT)涉及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在凝血和炎症反应中血小板起到了关键作用。血小板计数(... 脓毒症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血小板减少是其常见并发症。持续性血小板减少是危重症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SAT)涉及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在凝血和炎症反应中血小板起到了关键作用。血小板计数(PLT)不仅可以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也可作为脓毒症患者的治疗靶点,提高脓毒症患者抢救成功率。现就血小板在脓毒症患者发病过程中的病理生理机制、预后、治疗等方面的作用进行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 血小板 免疫 预后
下载PDF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及诊断 被引量:1
13
作者 聂晓璐 马静瑶 +1 位作者 孙凤 詹思延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7期829-835,共7页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根据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可分为2大类:非免疫介导和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DIIT)。后者...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根据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可分为2大类:非免疫介导和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DIIT)。后者进一步根据不同的免疫介导作用机制划分为4类。除经典途径由药物依赖性血小板抗体(drug-dependent platelet-reactive antibodies,DDAbs)与血小板结合引起的DIIT、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免疫抑制剂诱导的血小板减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nduced thrombocytopenia,ICI-ITP)以外,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后开展广泛疫苗研发及接种,新近出现的疫苗诱导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vaccine-induced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VITT)也属于DITP范畴。本研究结合近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全面综述上述各类型DITP的发生机制特点及诊断,梳理DITP相关数据库,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免疫性 半抗原 药物依赖性 肝素 疫苗 诱导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艾曲泊帕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珍琳 金婷 庄强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究艾曲泊帕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2月于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ITP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地塞米松组和艾曲泊帕组... 目的探究艾曲泊帕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2月于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ITP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地塞米松组和艾曲泊帕组,地塞米松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艾曲泊帕组在地塞米松组基础上联合艾曲泊帕治疗(均n=45)。比较免疫功能、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4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2,IL-2]、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NF-γ)水平比较,艾曲泊帕组及地塞米松组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艾曲泊帕组低于地塞米松组,IL-4水平比较,艾曲泊帕组及地塞米松组较治疗前提高,且艾曲泊帕组高于地塞米松组(P<0.05)。治疗后4周,艾曲泊帕组及地塞米松组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30×10^(9)/L比例分别为68.89%、40.00%,PLT≥50×10^(9)/L比例分别为55.55%、20.00%,艾曲泊帕组各比例均高于地塞米松组(P<0.05),治疗4周内,艾曲泊帕组及地塞米松组1/2时间PLT≥50×10^(9)/L比例分别为66.67%、33.33%,至少1次PLT≥50×10^(9)/L比例分别为93.33%、44.44%,治疗9个月至少1次PLT≥50×10^(9)/L比例分别为60.00%、26.67%,艾曲泊帕组高于地塞米松组(P<0.05)。艾曲泊帕组及地塞米松组不良反应率比较(P>0.05)。结论艾曲泊帕可明显降低ITP患者出血风险,改善免疫功能,提升治疗效果,同时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曲泊帕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免疫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妊娠伴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致血小板计数异常波动分析
15
作者 肖婷 赵路 +1 位作者 陈鸣 周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4期1784-1789,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伴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出现血小板计数异常波动的原因。方法选取2022年9月于该院就诊的1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该患者诊疗期间血常规... 目的探讨妊娠伴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出现血小板计数异常波动的原因。方法选取2022年9月于该院就诊的1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该患者诊疗期间血常规检测结果及血小板电阻抗通道(PLT-I)与血小板光学通道(PLT-O)、低值血小板通道(PLT-F)结果差异的原因。结果该患者存在小红细胞及红细胞碎片干扰PLT-I结果的情况,诊疗期间血常规检测结果中PLT-I结果异常波动,且PLT-I结果与PLT-O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小红细胞及红细胞碎片会干扰PLT-I导致PLT结果不准确,此时可用PLT-O或PLT-F复检。针对Sysmex XN20(A1)型号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当PLT-I受到干扰时,建议实验室设置为自动PLT-F复检,以直接获取准确的血小板计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经皮肾造瘘术在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尿源性脓毒血症治疗中的应用
16
作者 江新哲 余勇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 研究经皮肾造瘘术在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梗阻性尿源性脓毒血症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7年10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尿源性脓毒血症病人116例,合并肾功能指标异常者23例(血肌酐>500 mmol/L)。术前行泌尿... 目的 研究经皮肾造瘘术在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梗阻性尿源性脓毒血症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7年10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尿源性脓毒血症病人116例,合并肾功能指标异常者23例(血肌酐>500 mmol/L)。术前行泌尿系CT或超声等检查明确肾积水。依据术前血常规中血小板的数量分为研究组(血小板<50×10^(9)/L)和对照组(血小板≥50×10^(9)/L)。两组病人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经皮肾造瘘术。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体温、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降钙素原恢复正常的时间、术后大出血、休克、副损伤出现情况。结果 研究组病人的术前发热时间为(6.9±2.2)天、血小板计数为(35±10.2)×10^(9)/L、术前降钙素原(PCT)为(36±6.2)ng/ml、血肌酐升高占比30%,对照组分别为(4.2±2.0)天、(115±58.9)×10^(9)/L、(20±2.6)ng/ml和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PCT恢复时间分别为(6.9±2.8)天、(4.8±1.5)天;体温正常恢复时间分别为(36.2±3.5)小时、(28.5±2.3)小时;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分别为(5.3±1.2)天、(3.2±2.5)天;血小板恢复时间分别为(6.0±2.3)天、(3.5±2.0)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副损伤、大出血、休克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肾造瘘治疗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尿源性脓毒血症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梗阻 尿源性脓毒 经皮肾造瘘术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44例氯吡格雷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文献病例分析
17
作者 江璐 许梦帆 +2 位作者 夏凡 朱建国 谢诚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4-308,共5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11月收录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期刊数据库有关氯吡格雷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报道并对其发生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11月收录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期刊数据库有关氯吡格雷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报道并对其发生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共纳入43篇文献合计44例患者;男30例(68.2%),女14例(31.8%);年龄37~88(65.0±11.4)岁,其中≥60岁30例(68.2%)。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时间为用药后8 h~9个月,其中29例(65.9%)出现在2周内。31例(70.5%)表现为重度血小板减少,38例(86.4%)伴有并发症,其中24例(63.2%)表现为出血,19例(50.0%)表现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停药和对症治疗后41例(93.2%)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3例(6.8%)死亡。结论氯吡格雷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以重度血小板减少居多,且常伴发出血或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但整体转归良好。临床在使用该药的前2周内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停药并予以对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血小板减少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药品不良反应 文献病例分析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党参防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分子机制
18
作者 朱瑞芳 陈雨露 +5 位作者 王倩 张珺 张淑文 吕亚茹 韩世范 王宏伟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05-1515,共11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差异基因分析、分子对接方法初步阐明党参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分子机制。方法:在传统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传统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和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中检索党参的主要成分和相...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差异基因分析、分子对接方法初步阐明党参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分子机制。方法:在传统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传统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和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中检索党参的主要成分和相应的蛋白质靶标。在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收集ITP的靶点,构建韦恩图获得复合靶标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并将靶标导入STRING数据库,使用Cytoscape3.9.1构建PPI网络。接着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以探索ITP与党参的相关信号通路,最后对关键靶点和活性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共获得党参的84种潜在活性化合物、2354个疾病靶点与257个药物靶点,并得到86个交集靶点。通过蛋白互相作用网络图(PPI)分析确定了15个关键靶点,Degree值排名前5位的靶点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Src原癌基因(SRC)、白细胞介素2(IL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G)、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GO和KEGG分析表明,党参治疗ITP主要涉及ERK1和ERK2级联的正向调控、信号转导、蛋白质磷酸化等生物学过程,信号通路主要包括PI3K/Akt、癌症通路、T细胞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SRC、PPARG与11-hydroxyrankinidine具有较高的结合活性。肉豆蔻酸、乙基α-d果糖呋喃糖苷、黄豆黄素是重要的活性化合物并通过分子对接模拟进行验证。结论:本研究从多个角度阐明党参可能通过调节多个靶点和多条途径对ITP产生治疗作用,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党参对ITP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党参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分子机制
下载PDF
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脓毒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杜庆霞 尹雪莲 +1 位作者 丁宁 张敬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405-409,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凝血功能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脓毒症(sepsis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sepsis)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目的探讨血小板、凝血功能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脓毒症(sepsis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sepsis)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T2DM-sepsis患者257例。根据T2DM-sepsis患者住院期间脓毒症发病7 d内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与非AKI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T2DM-sepsis患者发生AKI的影响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评估血小板、凝血功能对患者发生AKI的预测价值。结果257例患者中男146例、女111例,年龄32~101岁,平均(77.4±13.2)岁;发生AKI的患者34例(13.2%)。与非AKI组相比,AKI组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和D-二聚体(D-dimer,D-D)均较高,PLT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OFA评分越高(OR=1.300,95%CI:1.018~1.661,P=0.035)、PDW越高(OR=1.338,95%CI:1.122~1.596,P=0.001)的T2DM-sepsis患者发生AKI的风险越高。SOFA评分和PDW预测患者发生AKI的AUC分别为0.717(95%CI:0.619~0.815,P<0.001)和0.752(95%CI:0.655~0.848,P<0.001)。结论PDW值可作为T2DM-sepsis患者发生AKI风险的评估指标,临床上应特别关注PDW>12.25 fl的T2DM-sepsis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 2型糖尿病 血小板分布宽度 急性肾损伤
下载PDF
CD41单克隆抗体建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模型失败的初步分析
20
作者 张珺 朱瑞芳 +6 位作者 吕亚茹 李若兰 张淑文 力娜 宋凯 曾靖晖 韩世范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9-1145,共7页
目的:通过向Balb/c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次数和不同剂量CD41单克隆抗体(MWReg30),探究该方法能否构建出一种稳定的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并在造模结束后采用党参提取液干预此模型小鼠,以明确其对造模小鼠异常血小板计数的调整作... 目的:通过向Balb/c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次数和不同剂量CD41单克隆抗体(MWReg30),探究该方法能否构建出一种稳定的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并在造模结束后采用党参提取液干预此模型小鼠,以明确其对造模小鼠异常血小板计数的调整作用。方法:首先,使用MWReg30的常用剂量对Balb/c小鼠建立慢性ITP模型,并在抗体注射结束后探究党参提取液对造模小鼠的影响;随后,分别对不同组别的小鼠进行MWReg30的2次注射和2倍剂量注射,明确注射次数和剂量的增加是否有助于建立慢性ITP模型。结果:向小鼠体内注射MWReg30的造模方式不能使Balb/c小鼠血小板数量长期维持低水平,并且通过增加抗体注射次数和剂量的方法也难以实现此目的。但是,MWReg30的2次注射和2倍剂量注射分别使小鼠血小板计数在抗体注射结束7 d内和14 d内反弹升高至较高水平,且低剂量党参提取液干预造模小鼠可使其异常升高的血小板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对小鼠腹腔注射MWReg30的造模方法无法复制出稳定的慢性ITP模型,此方法能否成为一种理想的慢性ITP模型建立方式仍有待进一步证实。而增加MWReg30的注射剂量能够延长模型小鼠血小板计数低水平的维持时间;且低剂量的党参提取液可能会对造模小鼠异常升高的血小板数量起纠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CD41单克隆抗体 党参 模型构建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