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因子及炎症指标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与脓毒症合并血小板减少症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贺文涛 郑美娟 李爱民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5期121-126,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与脓毒症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入院时细胞因子、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指标水平的差异,为两者早期鉴别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SFTS患者34例(A组)、脓毒症合并血小... 目的:对比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与脓毒症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入院时细胞因子、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指标水平的差异,为两者早期鉴别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SFTS患者34例(A组)、脓毒症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39例(B组)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入院时炎症指标水平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结果:①A组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明显低于B组(P<0.05);A组血小板计数(PLT)明显低于B组(P<0.05),且2组PLT均低于正常范围;B组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A组(P<0.05)。②B组PCT、CRP均明显高于A组(P<0.05),且A组PCT仅个别病例升高;B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明显高于A组(P<0.05);2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二聚体(D-D)均升高,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LYM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ROC曲线分析显示,SFTS患者WBC、NEUT、PCT、CRP、NL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结论:在SFTS与脓毒症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发病初期,患者血液中PCT、CRP、WBC、NEUT、PLT、NLR、RDW、FIB水平存在差异,且WBC、NEUT、PCT、CRP、NLR对两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脓毒症合并血小板减少症 鉴别诊断 细胞因子 血常规 降钙素原
下载PDF
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脓毒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杜庆霞 尹雪莲 +1 位作者 丁宁 张敬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405-409,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凝血功能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脓毒症(sepsis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sepsis)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目的探讨血小板、凝血功能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脓毒症(sepsis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sepsis)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T2DM-sepsis患者257例。根据T2DM-sepsis患者住院期间脓毒症发病7 d内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与非AKI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T2DM-sepsis患者发生AKI的影响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评估血小板、凝血功能对患者发生AKI的预测价值。结果257例患者中男146例、女111例,年龄32~101岁,平均(77.4±13.2)岁;发生AKI的患者34例(13.2%)。与非AKI组相比,AKI组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和D-二聚体(D-dimer,D-D)均较高,PLT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OFA评分越高(OR=1.300,95%CI:1.018~1.661,P=0.035)、PDW越高(OR=1.338,95%CI:1.122~1.596,P=0.001)的T2DM-sepsis患者发生AKI的风险越高。SOFA评分和PDW预测患者发生AKI的AUC分别为0.717(95%CI:0.619~0.815,P<0.001)和0.752(95%CI:0.655~0.848,P<0.001)。结论PDW值可作为T2DM-sepsis患者发生AKI风险的评估指标,临床上应特别关注PDW>12.25 fl的T2DM-sepsis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 2型糖尿病 血小板分布宽度 急性肾损伤
下载PDF
经皮肾造瘘术在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尿源性脓毒血症治疗中的应用
3
作者 江新哲 余勇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 研究经皮肾造瘘术在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梗阻性尿源性脓毒血症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7年10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尿源性脓毒血症病人116例,合并肾功能指标异常者23例(血肌酐>500 mmol/L)。术前行泌尿... 目的 研究经皮肾造瘘术在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梗阻性尿源性脓毒血症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7年10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尿源性脓毒血症病人116例,合并肾功能指标异常者23例(血肌酐>500 mmol/L)。术前行泌尿系CT或超声等检查明确肾积水。依据术前血常规中血小板的数量分为研究组(血小板<50×10^(9)/L)和对照组(血小板≥50×10^(9)/L)。两组病人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经皮肾造瘘术。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体温、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降钙素原恢复正常的时间、术后大出血、休克、副损伤出现情况。结果 研究组病人的术前发热时间为(6.9±2.2)天、血小板计数为(35±10.2)×10^(9)/L、术前降钙素原(PCT)为(36±6.2)ng/ml、血肌酐升高占比30%,对照组分别为(4.2±2.0)天、(115±58.9)×10^(9)/L、(20±2.6)ng/ml和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PCT恢复时间分别为(6.9±2.8)天、(4.8±1.5)天;体温正常恢复时间分别为(36.2±3.5)小时、(28.5±2.3)小时;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分别为(5.3±1.2)天、(3.2±2.5)天;血小板恢复时间分别为(6.0±2.3)天、(3.5±2.0)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副损伤、大出血、休克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肾造瘘治疗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尿源性脓毒血症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梗阻 尿源性脓毒 经皮肾造瘘术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建立
4
作者 刘一畅 郑恒恒 +4 位作者 朱建军 冯辉 姜煜浩 杜鑫 沈斌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8期672-677,共6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并由此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治疗期间是否并发血小板减少分为血小板减少组(n=1...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并由此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治疗期间是否并发血小板减少分为血小板减少组(n=187)和血小板正常组(n=193)。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将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脓毒症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DCA)对模型的预测效能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共有380例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血小板减少组187例,血小板正常组19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大血小板比率(P-LCR)、降钙素原(PCT)及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3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的ACU、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10、91.0%和73.5%。校准曲线表明,模型预测与实际观测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证明了拟合模型的优越性。DCA显示,预测模型阈概率波动在0.01~0.93范围内,临床获益良好。结论P-LCR、PCT及SOFA评分是脓毒症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3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临床预测模型诊断效能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 血小板减少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血小板比率 降钙素原 序贯器官衰竭评估
下载PDF
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非心源性轻型脑卒中患者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5
作者 徐冬娟 周欢 +10 位作者 胡梦梦 沈依蕾 李鸿飞 韦潋滟 徐婧 蒋壮壮 邵晓莉 奚振华 何松彬 楼敏 柯绍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3,共9页
目的:探讨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非心源性轻型脑卒中患者早期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方法:从多中心登记数据库中纳入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及以下且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排除需... 目的:探讨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非心源性轻型脑卒中患者早期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方法:从多中心登记数据库中纳入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及以下且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排除需要抗凝治疗或存在其他抗血小板治疗禁忌证者。短期安全性结局为院内出血事件,长期安全性结局为1年全因死亡,短期神经功能结局使用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评价。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抗血小板治疗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最终共1868例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非心源性轻型脑卒中患者纳入本研究。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相比未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单抗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出院时mRS评分0~1分的比例(OR=1.657,95%CI:1.253~2.192,P<0.01),且不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OR=2.359,95%CI:0.301~18.503,P>0.05)。而相比于单抗治疗,双抗治疗并没有带来更多的神经功能获益(OR=0.923,95%CI:0.690~1.234,P>0.05),反而增加了胃肠道出血风险(OR=2.837,95%CI:1.311~6.136,P<0.01)。对于血小板计数75×10^(9)/L及以下和90×10^(9)/L以上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显著改善了神经功能结局(均P<0.05),而对于血小板计数为(>75~90)×10^(9)/L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显著改善了1年生存曲线(P<0.05)。即使患者同时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单抗治疗也未增加各种类型出血风险(均P>0.05),且能改善神经功能结局(均P<0.01)。对于单抗药物的选择,无论使用阿司匹林还是氯吡格雷,在各类出血事件、1年全因死亡风险以及神经功能结局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非心源性轻型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仍是合理的,且单抗治疗相比双抗治疗神经功能结局改善效果相当、胃肠道出血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源性脑卒中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治疗 安全性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计数联合D-二聚体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黄潇慧 王新伟 武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1-726,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联合D-二聚体(D-dimer,D-D)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联合D-二聚体(D-dimer,D-D)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2018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310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儿治疗出院后进行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并根据相关标准对患儿预后进行评估,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98)和预后不良组(n=112)。利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全部患儿年龄、性别等基本临床资料,记录入院时患儿早期预警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并收集诊断患儿入院24 h内的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发生预后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LR、PLT计数、D-D预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APACHEⅡ、SOFA评分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良好组NLR、D-D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LT计数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将单因素分析的结果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等混杂因素,连续变量原值收入,结果表明,NLR、D-D水平是预后的保护因素(OR<1,P<0.05),PLT计数水平是预后的危险因素(OR>1,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三项指标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49,灵敏度为94.95%,特异度为82.14%,准确度为90.32%,三者联合预测效能价值高。结论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的外周血NLR、PLT计数、D-D水平显著升高,三项联合检测在预测患儿28 d后的预后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计数 D-二聚体 肺炎合并脓毒 儿童 预测
下载PDF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7
作者 刘嘉榆 黄方 郝思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90,共4页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十分罕见。该文报告1例采用维奈克拉联合瑞帕妥单抗(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及海曲泊帕治疗CMML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十分罕见。该文报告1例采用维奈克拉联合瑞帕妥单抗(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及海曲泊帕治疗CMML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料。CMML和ITP的共存机制需要进一步明确。维奈克拉联合抗CD20单抗及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可能是治疗该合并症的有效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维奈克拉 海曲泊帕 瑞帕妥单抗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治疗
8
作者 陈瞻远 张丽芳 +1 位作者 张春霞 张筠婷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88-189,192,共3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为机体免疫异常活化所介导的血小板(platelet,PLT)破坏加速及生成不足继发的PLT减少。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hrombopoietin rece...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为机体免疫异常活化所介导的血小板(platelet,PLT)破坏加速及生成不足继发的PLT减少。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hrombopoietin receptor agonist,TPO-RA),如艾曲泊帕和海曲泊帕等,作为ITP的二线治疗用药,可以促进PLT的生成。而在此前的研究中,已经有使用艾曲泊帕后发生血栓事件的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免疫相关性疾病 主要发病机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二线治疗 血栓事件 ITP PLT
下载PDF
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致血小板减少患者外科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远伟 吴万瑞 +7 位作者 卢强 廖智 李卓 高智勇 刘哲 袁武雄 段义星 周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778-1780,共3页
背景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患者,病情危重,需要急诊引流。如何选择手术方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对医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的探讨对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致血小板减少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 背景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患者,病情危重,需要急诊引流。如何选择手术方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对医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的探讨对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致血小板减少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致血小板减少患者23例,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流程:(1)局麻下急诊试行双J管内引流或输尿管导管引流;(2)如不成功者,对中下段结石行急诊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中上段结石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对于中重度积水合并脓肾患者行一期经皮肾造瘘术,二期处理输尿管结石;(3)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先行急诊透析后再行外科干预;血小板过少有自发性出血倾向者则先输血小板等处理。结果 23例患者中,行一期输尿管开放切开取石术3例(13.0%),试行留置双J管或输尿管导管20例(87.0%),其中置管失败4例(20.0%),改为一期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3例和一期肾造瘘术1例,间隔5-7 d后行二期经皮肾镜碎石术;置管成功16例(80.0%),间隔7~30 d后行二期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13例、经皮肾镜碎石术2例、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例。血小板计数在术后1~7 d恢复至正常,术后3~7 d血尿消失,术后临床症状不同程度缓解,无麻醉相关并发症,无患者死亡。结论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致血小板减少患者需要急诊处理,准确评估病情,完善术前准备后,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均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脓毒 血小板减少 引流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合并急性脑梗死3例
10
作者 韩宇 赵红勉 周虎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8期139-141,共3页
本文回顾性分析3例初诊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并通过复习文献讨论ITP患者的血栓事件发生概率、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为临床评估ITP患者合并血栓、栓塞风险... 本文回顾性分析3例初诊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并通过复习文献讨论ITP患者的血栓事件发生概率、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为临床评估ITP患者合并血栓、栓塞风险、早期干预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栓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出血 脑梗死
下载PDF
“截断扭转”策略防治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症的理论与实践
11
作者 彭伟 吴淑珍 +6 位作者 赵平 张文 陈采玉 徐湘茹 孙玉婷 杨红强 方邦江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2-45,共4页
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症属中医“温病”范畴,课题组依据国医大师朱良春提出的治疗温病破除温病三禁,针对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倡导“截断逆转”策略治疗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症的学术观念,在温病早期即可采用表里双解法,即在脓毒... 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症属中医“温病”范畴,课题组依据国医大师朱良春提出的治疗温病破除温病三禁,针对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倡导“截断逆转”策略治疗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症的学术观念,在温病早期即可采用表里双解法,即在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症早期气分证时即兼顾凉血、祛瘀之法,使用锦红汤清热泻下、凉血解毒、祛瘀化湿,在疾病早期荡涤毒邪,泻下大便或积水,引而竭之,使停留蕴结的宿食、燥屎、实热之邪下泄而出,截断扭转其病势,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向晚期进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防治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症的理论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小板减少 截断扭转 锦红汤
下载PDF
重症ITP合并EDTA、肝素钠、枸橼酸钠抗凝剂同时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一例及文献复习
12
作者 刘振 陈盛亭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0期847-853,共7页
目的:本文报道一例罕见的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治疗过程中合并EDTA、肝素钠、枸橼酸钠抗凝剂同时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与探讨其病因,为临床工作提供处理预案及经验指导。方法:通过静脉采血同时送EDTA-K2抗凝... 目的:本文报道一例罕见的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治疗过程中合并EDTA、肝素钠、枸橼酸钠抗凝剂同时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与探讨其病因,为临床工作提供处理预案及经验指导。方法:通过静脉采血同时送EDTA-K2抗凝管、肝素钠抗凝管和枸橼酸钠(1:9)抗凝管至血细胞分析仪进行PLT计数,手指末梢血采血立即手工稀释计数法作为对比。回顾性分析该例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发生可能的原因。结果:该例ITP患者使用EDTA-K2抗凝管、肝素钠抗凝管、枸橼酸钠(1:9)抗凝管的PLT计数分别为6.00 × 109/L、9.00 × 109/L、7.00 × 109/L,手指末梢血校正手工稀释计数为PLT 32.00 × 109/L。患者ITP出血评分5分,重症ITP合并EDTA、肝素钠、枸橼酸钠抗凝剂同时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诊断明确,其原因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EDTA螯合、诱导血小板活化等机制相关,临床发生率极低,很容易误诊、漏诊,影响后续治疗,需要予以关注。结论:对于重症ITP患者治疗后血小板仍低的情况,除考虑治疗效果不理想外同时需要考虑合并EDTA、肝素钠、枸橼酸钠抗凝剂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可能,需结合临床表现及时手工计数校正,可以减少临床误诊、漏诊。Objective: This article reports a rare case of severe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 complicated with EDTA, sodium heparin, and sodium citrate anticoagulant-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 during treatment, shares and discusses its etiology, and provides treatment plans and experience guidance for clinical work. Methods: Venous blood was collected and sent to the blood cell analyzer for PLT counting in EDTA-K2 anticoagulant tubes, sodium heparin anticoagulant tubes, and sodium citrate (1:9) anticoagulant tubes. Finger-end blood sampling and immediate manual dilution counting were used as a comparison. The clinical data of this cas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possible causes of its occurrence were discussed in combination with literature review. Results: The PLT counts of the ITP patient using EDTA-K2 anticoagulant tube, heparin sodium anticoagulant tube, and sodium citrate (1:9) anticoagulant tube were 6 × 109/L, 9 × 109/L, and 7 × 109/L, respectively. The PLT count of fingertip blood corrected for manual dilution was 32 × 109/L. The ITP bleeding score of the patient was 5 points, and the diagnosis of severe ITP combined with EDTA, heparin sodium, and sodium citrate anticoagulant-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 was clear. The cause may be related to autoimmune diseases and EDTA chelation, induction of platelet activation and other mechanisms. The clinical incidence is extremely low, and it is easy to misdiagnose and miss, which affects subsequent treatment and needs attention.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ITP whose platelet count remains low after treatment, in addition to considering the unsatisfactory treatment effect, the possibility of EDTA, sodium heparin, and sodium citrate anticoagulant-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Timely manual counting and correction should be performed based 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o reduce clinical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EDTA-PTCP 肝素钠、枸橼酸钠抗凝剂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 文献复习
下载PDF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治疗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露 陈玥睎 +4 位作者 张玉洁 赵晓丽 周寒丽 段方方 孔天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912-1917,共6页
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CIT)仍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严重并发症,既往针对CIT的处理主要为输注血小板、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recombinanthumaninterleukin-11,rhIL-11)及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 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CIT)仍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严重并发症,既往针对CIT的处理主要为输注血小板、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recombinanthumaninterleukin-11,rhIL-11)及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human thrombopoietin, rhTPO)等,但对一些难治性CIT,效果有限。近年来,新型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hrombopoietin receptor agonists, TPO-RAs)已上市并用于血小板减少症,但尚未批准用于CIT治疗。本文对TPO-RAs类药物在CIT方面已开展的临床研究进行汇总,结果显示罗米司亭、艾曲泊帕、阿伐曲泊帕研究相对较多,但多为小样本或单中心回顾性分析,而芦曲泊帕和海曲泊帕尚缺乏治疗CIT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 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罗米司亭 艾曲泊帕 阿伐曲泊帕 海曲泊帕 芦曲泊帕
下载PDF
基于“三焦生精”理论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福利 陶美娇 +2 位作者 陈星洲 苏金峰 刘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68,共4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归属于中医“紫癜病”范畴,临床多从火热亢盛、气虚失摄、脾不统血、肾虚火旺等方面论治。三焦理论始于《黄帝内经》,三焦具有通行原气,运化水液两大基本功能,该...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归属于中医“紫癜病”范畴,临床多从火热亢盛、气虚失摄、脾不统血、肾虚火旺等方面论治。三焦理论始于《黄帝内经》,三焦具有通行原气,运化水液两大基本功能,该文首先对“三焦生精”的理论内涵进行阐述,其次基于“三焦生精”理论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机及治法,最后通过对一则验案进一步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拓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三焦 少阳 分消走泄 补中益气
下载PDF
原发与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及其与出血评分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秀娟 孙明玲 +2 位作者 马金忠 宋梦婷 郭新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与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抗GPⅡb/Ⅲa及GPΙb/Ⅸ抗体的表达、抗体阳性表达与出血评分的关系,以及不同抗体类型出血评分的差异,为原发与继发ITP患者的诊治和出血严重程度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20年... 目的探讨原发与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抗GPⅡb/Ⅲa及GPΙb/Ⅸ抗体的表达、抗体阳性表达与出血评分的关系,以及不同抗体类型出血评分的差异,为原发与继发ITP患者的诊治和出血严重程度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20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原发ITP患者(42例)及继发ITP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采用ITP出血评分量表行出血评分。应用改良MAIPA法检测患者抗GPⅡb/Ⅲa和抗GPΙb/Ⅸ抗体。结果原发与继发组患者抗GPⅡb/Ⅲa抗体、抗GPΙb/Ⅸ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组患者抗体表达以抗GPⅡb/Ⅲa抗体为主,继发组抗体表达以抗GPΙb/Ⅸ抗体为主,两者抗体阳性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组患者整体出血程度较原发组重(P<0.05)。抗体阳性表达与出血程度的关系:(1)抗GPⅡb/Ⅲa抗体阳性患者出血程度较抗体阴性患者重(P<0.05)。(2)抗GPΙb/Ⅸ抗体阳性患者出血程度较抗体阴性患者重(P<0.05),双抗体阳性患者出血程度较抗体阴性患者重(P<0.05)。结论抗GPⅡb/Ⅲa抗体、抗GPΙb/Ⅸ抗体阳性表达对原发与继发ITP无鉴别意义,但原发ITP患者抗体表达以抗GPⅡb/Ⅲa抗体为主,继发ITP患者抗体表达以抗GPΙb/Ⅸ抗体为主。继发ITP患者临床出血程度较原发ITP患者重。抗GPⅡb/Ⅲa抗体、抗GPΙb/Ⅸ抗体及抗体双阳性患者出血程度较抗体阴性患者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 出血评分
下载PDF
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进展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王巧红 陈星星 蒋永泼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71-374,共4页
脓毒症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血小板减少是其常见并发症。持续性血小板减少是危重症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SAT)涉及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在凝血和炎症反应中血小板起到了关键作用。血小板计数(... 脓毒症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血小板减少是其常见并发症。持续性血小板减少是危重症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SAT)涉及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在凝血和炎症反应中血小板起到了关键作用。血小板计数(PLT)不仅可以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也可作为脓毒症患者的治疗靶点,提高脓毒症患者抢救成功率。现就血小板在脓毒症患者发病过程中的病理生理机制、预后、治疗等方面的作用进行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 血小板 免疫 预后
下载PDF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及诊断 被引量:1
17
作者 聂晓璐 马静瑶 +1 位作者 孙凤 詹思延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7期829-835,共7页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根据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可分为2大类:非免疫介导和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DIIT)。后者...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根据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可分为2大类:非免疫介导和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DIIT)。后者进一步根据不同的免疫介导作用机制划分为4类。除经典途径由药物依赖性血小板抗体(drug-dependent platelet-reactive antibodies,DDAbs)与血小板结合引起的DIIT、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免疫抑制剂诱导的血小板减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nduced thrombocytopenia,ICI-ITP)以外,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后开展广泛疫苗研发及接种,新近出现的疫苗诱导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vaccine-induced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VITT)也属于DITP范畴。本研究结合近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全面综述上述各类型DITP的发生机制特点及诊断,梳理DITP相关数据库,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免疫性 半抗原 药物依赖性 肝素 疫苗 诱导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合并先天性角化不良1例
18
作者 方艳红 岳燕 师晓东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3-44,51,共3页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儿童期发生的一种获得性、免疫性、以无明确诱因单纯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点的出血性疾病[1],年发病率(1.6~5.3)/10万[2]。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儿童期发生的一种获得性、免疫性、以无明确诱因单纯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点的出血性疾病[1],年发病率(1.6~5.3)/10万[2]。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但少见,发生率<1%。部分患儿仅血小板减少而无任何临床症状,临床异质性较大,多应用排除性诊断。先天性角化不良(dyskeratosis congenita,DC)是一种由端粒和/或端粒酶相关基因突变所致的短端粒综合征,为罕见先天性遗传病,发病率约为1/100万。临床特征为骨髓衰竭、癌症易感性和躯体(非血液学)异常,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起病隐匿,易误诊漏诊。现报告儿童ITP合并先天性角化不良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先天性角化不良 骨髓造血衰竭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艾曲泊帕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金珍琳 金婷 庄强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究艾曲泊帕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2月于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ITP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地塞米松组和艾曲泊帕组... 目的探究艾曲泊帕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2月于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ITP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地塞米松组和艾曲泊帕组,地塞米松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艾曲泊帕组在地塞米松组基础上联合艾曲泊帕治疗(均n=45)。比较免疫功能、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4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2,IL-2]、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NF-γ)水平比较,艾曲泊帕组及地塞米松组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艾曲泊帕组低于地塞米松组,IL-4水平比较,艾曲泊帕组及地塞米松组较治疗前提高,且艾曲泊帕组高于地塞米松组(P<0.05)。治疗后4周,艾曲泊帕组及地塞米松组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30×10^(9)/L比例分别为68.89%、40.00%,PLT≥50×10^(9)/L比例分别为55.55%、20.00%,艾曲泊帕组各比例均高于地塞米松组(P<0.05),治疗4周内,艾曲泊帕组及地塞米松组1/2时间PLT≥50×10^(9)/L比例分别为66.67%、33.33%,至少1次PLT≥50×10^(9)/L比例分别为93.33%、44.44%,治疗9个月至少1次PLT≥50×10^(9)/L比例分别为60.00%、26.67%,艾曲泊帕组高于地塞米松组(P<0.05)。艾曲泊帕组及地塞米松组不良反应率比较(P>0.05)。结论艾曲泊帕可明显降低ITP患者出血风险,改善免疫功能,提升治疗效果,同时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曲泊帕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免疫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妊娠伴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致血小板计数异常波动分析
20
作者 肖婷 赵路 +1 位作者 陈鸣 周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4期1784-1789,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伴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出现血小板计数异常波动的原因。方法选取2022年9月于该院就诊的1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该患者诊疗期间血常规... 目的探讨妊娠伴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出现血小板计数异常波动的原因。方法选取2022年9月于该院就诊的1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该患者诊疗期间血常规检测结果及血小板电阻抗通道(PLT-I)与血小板光学通道(PLT-O)、低值血小板通道(PLT-F)结果差异的原因。结果该患者存在小红细胞及红细胞碎片干扰PLT-I结果的情况,诊疗期间血常规检测结果中PLT-I结果异常波动,且PLT-I结果与PLT-O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小红细胞及红细胞碎片会干扰PLT-I导致PLT结果不准确,此时可用PLT-O或PLT-F复检。针对Sysmex XN20(A1)型号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当PLT-I受到干扰时,建议实验室设置为自动PLT-F复检,以直接获取准确的血小板计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