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乡村建设与新型城市化道路 被引量:9
1
作者 段坤君 李燕凌 +1 位作者 张斌 熊春林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3-124,173,共13页
开展数字乡村建设,是促进中国场景下的城市化进程,进而提升乡村的发展水平、提高国家治理能力、补齐城乡发展体系之间短板的重要手段。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普及的今天,如何在减少城市资源的压力,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消弭“物理空... 开展数字乡村建设,是促进中国场景下的城市化进程,进而提升乡村的发展水平、提高国家治理能力、补齐城乡发展体系之间短板的重要手段。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普及的今天,如何在减少城市资源的压力,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消弭“物理空间”中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对立而带来的治理鸿沟,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选取湖南省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推广的典型村(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尝试通过基层公共服务这个“小切口”,采用实地调研和访谈的方式,总结出一条适合中国场景下的新型城市化道路。研究发现:湖南省通过“三个坚持-三个保障”的数字乡村建设模式框架,从思维方式上进行了根本性的转变,用“数字化思维”破除固有的“工业化思维”,将传统的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道路模式转变为以“数字乡村建设”实现“农村现代化”,以“农村现代化”带动“新型城市化”的“三阶段”发展模式。其中,“数字乡村建设”是“新型城市化”的起点。以“数字化”为手段,不仅有助于实现农业“智慧化”,还可以将城市优质的文化、教育、医疗和公共服务资源“映射”到乡村之中,做到“脱域供给”,“在域享受”。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同质化”、“均衡化”以及“趋同化”,从而促进老年人和青年人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缓解我国老龄化社会到来产生的巨大养老压力,以达到活化人口结构,刺激农村消费潜力和赋予乡村新生命力的目的。做到以“数字空间”的“跨时空性”弥补“物理空间”的“跨域性”,以“物理空间”的设施作为“数字空间”发挥作用的有效支撑,实现城市和乡村在“新型城市化”道路中的深度融合与一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新型城市化 城乡一体 脱域供给 公共服务“数字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