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民国时期陕西棉种的改良及推广
- 1
-
-
作者
赵正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处
《中国棉花》
2018年第6期1-5,9,共6页
-
基金
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CXJJB17008)
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XSYK17053)
-
文摘
民国初期陕西棉种退化,棉花产量极低。1931―1945年,陕西棉种经历了从脱字棉到斯字棉的2次棉种改良和推广,使陕西棉花产量提升60%以上,陕西棉花质冠全国,在抗日战争中为大后方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持。本文概述了这2次陕西棉种改良的历程、经验教训,同时分析了其意义——促进棉种改良中的科学试验和管理方法的制定和施行,使陕西棉花种植业实现了从传统棉业向近代棉业的转变。
-
关键词
棉花
陕西
棉种改良
棉种推广
民国时期
脱字棉
斯字棉
-
分类号
S562.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陕西棉种之古今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赵汝成
-
机构
陕西省农业厅
-
出处
《古今农业》
1995年第2期41-45,共5页
-
文摘
《中国农学史》(初稿)载:“棉花的栽培品种共有六种,我国古代只有亚州棉(亦称中棉)和非洲棉(亦称小棉)两种”。农学家们一般认为棉花是分两路(一说分三路)传入我国的,一路是亚洲棉,原产印度,经越南、缅甸传入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等省,这是南路;另一路是非洲棉,原产非洲,经中亚细亚传入我国西北边疆,这是北路。南路最早栽培棉花的是海南岛的黎族和云南西部的傣族,他们在汉代就已种植棉花;北路是维吾尔族的先祖们于南北朝时在今新疆吐鲁番地区植棉织布。
-
关键词
斯字棉
陆地棉
黄萎病
脱字棉
关中地区
亚洲棉
中棉12号
非洲棉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棉花生产
-
分类号
S562-09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