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淑 周春奎 +1 位作者 贾建平 秦伟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21-523,共3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其典型病理改变是B·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和异常过度磷酸化tau蛋白形成的神经原纤维...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其典型病理改变是B·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和异常过度磷酸化tau蛋白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然而至今,A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 发病机制 磷酸TAU蛋白 神经原纤维缠结 中枢神经系统 认知功能障碍 退行性病变
原文传递
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与胃癌RASSF1A基因失活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陈鳞 廖爱军 +3 位作者 苏奇 童汪霞 肖伟升 贺慧鹏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68-569,共2页
胃癌的发生发展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缺失等多步骤参与的渐进过程。RASSF1A基因是最近确定的一种候选抑癌基因,它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而致表达缺失。DNA甲基化是指在具有胞嘧啶甲基转移活性的... 胃癌的发生发展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缺失等多步骤参与的渐进过程。RASSF1A基因是最近确定的一种候选抑癌基因,它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而致表达缺失。DNA甲基化是指在具有胞嘧啶甲基转移活性的DNA甲基转移酶(DNMT)催化下,将甲基基团转移至某些基因的碱基上并进行转录水平调控。DNMT1是维持机体现有DNA甲基化模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SF1A基因 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 基因失活 DNA甲基转移酶 胃癌 相关性 启动子区甲基 抑癌基因缺失
原文传递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组织中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羟甲基胞嘧啶水平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丽宇 张立坚 +1 位作者 张良滔 蔡春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3-537,共5页
5-羟甲基胞嘧啶通过阻止脱氧核糖核酸(DNA)甲基化转移酶1(DMNT1)甲基化胞嘧啶来影响DNA甲基化的程度。本文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组织中全基因组5-羟甲基胞嘧啶水平的方法。采用苯酚-氯仿提取组织DNA,提取的DNA用88%甲... 5-羟甲基胞嘧啶通过阻止脱氧核糖核酸(DNA)甲基化转移酶1(DMNT1)甲基化胞嘧啶来影响DNA甲基化的程度。本文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组织中全基因组5-羟甲基胞嘧啶水平的方法。采用苯酚-氯仿提取组织DNA,提取的DNA用88%甲酸在140℃下裂解,DNA裂解液加入同位素胞嘧啶作内标,经N2吹干后,加乙腈-水(9∶1,v/v)溶解,用LC-MS/MS检测5-羟甲基胞嘧啶的含量,并计算全基因组中5-羟甲基胞嘧啶的水平。结果表明,5-羟甲基胞嘧啶的线性范围为0.1~30 ng/mL,相关系数为0.996 9,检出限(信噪比为3计)和定量限(信噪比为10计)分别为0.057 ng/mL和0.090 ng/mL;日内相对标准偏差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13%和6.24%;加标回收率为90.24%~97.53%。用该方法检测了大鼠大脑组织DNA羟甲基化水平,平均结果为0.66%。该方法简便,重现性好,灵敏度较高,能满足全基因组5-羟甲基胞嘧啶定量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5-羟甲基胞嘧啶 脱氧核糖核酸甲基 组织
下载PDF
砷化物对HL-60细胞生长及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卢光明 崔旭 +4 位作者 黄福南 赵军平 戚其平 姚孝远 丛涛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 研究 Na As O2 和 Na3As O4对 HL- 6 0细胞生长及基因组 DNA甲基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和限制性内切酶解分析技术观察分析细胞生长及细胞基因组 DNA甲基化水平。结果  1两种无机砷化物对 HL- 6 0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 目的 研究 Na As O2 和 Na3As O4对 HL- 6 0细胞生长及基因组 DNA甲基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和限制性内切酶解分析技术观察分析细胞生长及细胞基因组 DNA甲基化水平。结果  1两种无机砷化物对 HL- 6 0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特别是高浓度 Na As O2 (2、10 μmol/ L)和 Na3As O4(10 0、30 0 μmol/ L)可明显地抑制 HL- 6 0细胞的生长 (P <0 .0 1)。2随着砷化物浓度的增加 ,Msp 酶解基因组 DNA片段的分子量变化不大 ,但 Hpa 酶解片段的分子量逐渐变大。结论 提示基因组 DNA中 CCGG核苷酸内侧 C的甲基化总的水平有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长 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 DNA 毒性 HL-60细胞 致癌物
下载PDF
FHIT基因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甲基化调控 被引量:2
5
作者 吴莺 王世宣 马丁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6期600-603,共4页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甲基化的调控。方法培养4株宫颈癌细胞C-33A、HeLa、CasKi、SiHa及1株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分别用不同浓度5-氮脱氧胞苷(5-aza-dC)作为干预细胞。提取细胞的RNA,采用逆...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甲基化的调控。方法培养4株宫颈癌细胞C-33A、HeLa、CasKi、SiHa及1株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分别用不同浓度5-氮脱氧胞苷(5-aza-dC)作为干预细胞。提取细胞的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FHIT基因在干预前后表达变化情况;用直接记数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显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与细胞增殖实验;以流式细胞仪分析干预前后细胞周期及凋亡率变化。结果①宫颈癌细胞在干预前均未见明显FHIT表达,用5-aza-dC干预后FHIT mRNA表达不同程度增强,尤其以1×10-6及2×10-6mmol.L-1浓度干预24 h可诱导FHIT表达显著增强;正常对照组细胞在干预前后均见到较强FHITmRNA表达(P<0.05)。②5-aza-dC干预后宫颈癌细胞生长曲线明显下降,而正常对照组细胞生长曲线无明显变化(P<0.05)。③MTT显色法结果提示,经过化学干预的宫颈癌细胞增殖速度及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正常细胞则无明显变化(P<0.05)。④5-aza-dC干预的宫颈癌细胞凋亡率增高,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其中CasKi、C-33A细胞在干预浓度为2×10-6及10-6mmol.L-1时的变化最明显;而正常对照组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FHIT基因的甲基化是FHIT基因表达下调的重要机制,FHIT基因可能作为抑癌基因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通过人为抑制FHIT的甲基化,有可能抑制肿瘤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 基因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
下载PDF
Bin1甲基化对食管鳞状细胞癌TE13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雪晓 刘天旭 +3 位作者 邓佳 段玉青 吕微 刘丽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7-252,共6页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细胞株TE13中(bridge integration factor1,Bin1)甲基化状态,分析去甲基化药物5-Aza-d C去甲基化前后Bin1表达水平、甲基化状态及细胞生物活性的变化,探讨ESCC发生的...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细胞株TE13中(bridge integration factor1,Bin1)甲基化状态,分析去甲基化药物5-Aza-d C去甲基化前后Bin1表达水平、甲基化状态及细胞生物活性的变化,探讨ESCC发生的可能机制及治疗策略。方法:采用qRT-PCR方法检测去甲基化前后TE13细胞Bin1 mRNA的表达,MSP法检测ESCC细胞株TE13中Bin1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去甲基化对TE13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in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TE13细胞株中Bin1表现为完全甲基化状态,Bin1 mRNA呈低表达,经5-Aza-d C处理后Bin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划痕试验及Transwell试验显示去甲基化处理可明显降低TE13细胞迁移、侵袭能力(P<0.01);经5-Aza-d C处理后Bin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MMP-2和MMP-9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DNA甲基化是Bin1低表达或缺失的重要机制之一,并可能通过调节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株TE13迁移、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桥接整合因子-1 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外周血游离DNA甲基化检测:食管鳞癌早期诊疗的新机遇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宗泰 张灏 《转化医学杂志》 2012年第1期44-48,共5页
癌组织DNA甲基化作为一种典型的至关重要的表观遗传事件,已被证实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关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与配对癌组织进行的DNA甲基化研究已初步证明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且相比较手术或活检获得... 癌组织DNA甲基化作为一种典型的至关重要的表观遗传事件,已被证实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关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与配对癌组织进行的DNA甲基化研究已初步证明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且相比较手术或活检获得的肿瘤组织检测,外周血游离DNA甲基化检测有着无创以及可随时重复取材的优势,有望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早期筛查诊断及治疗后动态预警复发、转移的有力手段。另外,研究显示外周血游离DNA甲基化是一类可预测肿瘤治疗敏感性的潜在标志物,为滞后的食管鳞状细胞癌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外周血 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TM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异常的研究
8
作者 吴晓宁 陆锦标 《交通医学》 2010年第5期488-489,492,共3页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甲基化诱导沉默基因1(TM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不同细胞起源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石蜡包埋组织中CD10、Bcl6和MUM1的表达,并进一...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甲基化诱导沉默基因1(TM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不同细胞起源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石蜡包埋组织中CD10、Bcl6和MUM1的表达,并进一步区分生发中心与非生发中心B细胞起源类型;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TM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0例中,生发中心B细胞起源16例,非生发中心B细胞起源24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4例中存在TSM1/ASC基因异常甲基化,其中生发中心B细胞起源2例(12.5%),非生发中心B细胞起源12例(50.0%),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SM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常见,且对非生发中心B细胞起源发生进展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甲基诱导沉默基因1 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 甲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TGF⁃β1调控人肺泡上皮细胞中DNA甲基化酶和端粒酶的机制
9
作者 孙梓越 钱力 +3 位作者 李丹 朱瑞芳 韩永康 刘学军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38-2143,共6页
目的: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的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观察脱氧核糖核酸(DNA)甲基化酶和端粒酶的变化。方法:采用TGF⁃β1诱导A549细胞建立体外肺纤维化模型,分为对照组、TGF⁃β12μmol/L干预组... 目的: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的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观察脱氧核糖核酸(DNA)甲基化酶和端粒酶的变化。方法:采用TGF⁃β1诱导A549细胞建立体外肺纤维化模型,分为对照组、TGF⁃β12μmol/L干预组、TGF⁃β15μmol/L干预组和TGF⁃β110μmol/L干预组。采用β⁃gal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表达变化;RT⁃qPCR检测I型胶原蛋白(COL⁃I)、纤维连接蛋白1(FN1)、张力蛋白C(Tensin⁃C)、DNA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钙黏蛋白(CDH1)及端粒酶逆转录酶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几乎未见衰老细胞,干预组细胞衰老程度随TGF⁃β1浓度升高而增加;TGF⁃β1干预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含量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A549细胞形态呈典型的上皮细胞样形态,TGF⁃β1干预组出现典型的间质细胞样形态,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几乎未见蓝色胶原蛋白,而TGF⁃β1干预组蓝染胶原蛋白表达明显增多,发生纤维化改变;TGF⁃β1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COL⁃I、FN1、Tensin⁃C、DNMT3a、DNMT3b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端粒酶逆转录酶和CDH1基因mRNA的表达降低(P<0.05),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端粒酶逆转录酶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TGF⁃β1导致A549细胞发生衰老,并促进炎症因子和致纤维化因子高表达发生纤维化改变;TGF⁃β1促进了DNA甲基化酶的表达,抑制了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 生长因子⁃β1 A549细胞 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 端粒酶逆转录酶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α基因表达与甲基化的关系
10
作者 屈飞 黄浩辉 +1 位作者 郑晓筠 吴晓晓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4期36-38,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的表达与甲基化的关系及检测甲基化位点。方法:将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株(L02细胞)分为正常组、油酸组、正常+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组、油酸+5–Aza–CdR组。生化仪检测细...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的表达与甲基化的关系及检测甲基化位点。方法:将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株(L02细胞)分为正常组、油酸组、正常+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组、油酸+5–Aza–CdR组。生化仪检测细胞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上清液TG、T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肪沉积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PAR–α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焦磷酸测序检测PPAR–α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油酸组细胞内TG、TC及上清液ALT、AST升高,油红染色可见明显脂滴沉积,PPAR–α mRMA表达下降,PPAR–α启动子区–273、–234位点甲基化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油酸组比较,油酸+5–Aza–CdR组细胞内TG、TC及上清液ALT、AST下降,油红染色脂滴沉积减少,PPAR–α mRMA表达增加,在PPAR–α启动子区–273、–234位点甲基化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Aza–CdR可通过降低PPAR–α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促进PPAR–α表达,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脂肪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过氧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
下载PDF
表观遗传调控心脏纤维化进程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丁羽 赵永超 赵然尊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8期190-194,共5页
心脏纤维化是心脏疾病进展的主要表现,进行性纤维化是心力衰竭中病理重构的基础,最终不可逆性进展为心力衰竭。表观遗传学作为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方式,显著参与心脏纤维化重塑中。本文主要通过表观遗传修饰主要的3个层面:脱氧核糖核酸(D... 心脏纤维化是心脏疾病进展的主要表现,进行性纤维化是心力衰竭中病理重构的基础,最终不可逆性进展为心力衰竭。表观遗传学作为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方式,显著参与心脏纤维化重塑中。本文主要通过表观遗传修饰主要的3个层面:脱氧核糖核酸(DNA)层面的甲基化及组蛋白修饰、核糖核酸(RNA)层面的非编码RNA调控及甲基化修饰以及蛋白层面的翻译后修饰与心脏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纤维 表观遗传 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非编码核糖核酸 蛋白翻译后修饰
下载PDF
表观遗传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林思含 贾国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3,共6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气道或肺泡结构异常导致的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慢阻肺主要由香烟烟雾和环境暴露等导致,其发病机制复杂,是一系列复杂的、累积的、动态的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的终产物。表观遗传学是整合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气道或肺泡结构异常导致的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慢阻肺主要由香烟烟雾和环境暴露等导致,其发病机制复杂,是一系列复杂的、累积的、动态的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的终产物。表观遗传学是整合环境暴露和基因遗传的关键,近年来,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关注到表观遗传学在慢阻肺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表观遗传学在慢阻肺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作一综述,以便对慢阻肺的发病机制作更深一步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非编码核糖核酸
下载PDF
人胃癌血浆叶酸与DNA甲基化的改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房静远 朱舜时 +3 位作者 萧树东 江绍基 李蓉蓉 施尧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68-70,共3页
为了解叶酸防治胃癌可能的分子机理,以放免法观察46例正常人、33例胃癌患者血浆叶酸。分别以~3H-SAM掺入法和Southern blot检测21例进展期胃癌手术标本的癌区、癌旁和外周正常区组织总基因组DNA和癌基因甲基化情况。胃癌患者血浆叶酸水... 为了解叶酸防治胃癌可能的分子机理,以放免法观察46例正常人、33例胃癌患者血浆叶酸。分别以~3H-SAM掺入法和Southern blot检测21例进展期胃癌手术标本的癌区、癌旁和外周正常区组织总基因组DNA和癌基因甲基化情况。胃癌患者血浆叶酸水平降低。胃癌区总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低于癌旁和外周正常区。49%和62%的癌灶和癌旁的c-myc癌基因片段及50%和40%的癌区和癌旁的c-Ha-ras癌基因片段呈低甲基化;且低甲基化病例血浆叶酸值显著低于正常甲基化者(P【0.05)。叶酸的供甲基作用可能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叶酸 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 基因
原文传递
Klotho基因超甲基化在硫酸吲哚酚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转化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静 章晓燕 +4 位作者 张函 张慧 滕杰 吉俊 丁小强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4年第5期27-31,共5页
目的从细胞层面探讨Klotho基因超甲基化在硫酸吲哚酚(IS)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转化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SMC),以IS按0、200、500、1 000μmol/L的浓度梯度干预6 d,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盐沉积... 目的从细胞层面探讨Klotho基因超甲基化在硫酸吲哚酚(IS)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转化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SMC),以IS按0、200、500、1 000μmol/L的浓度梯度干预6 d,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盐沉积,Real-time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平滑肌细胞肌动蛋白α(α-SMA)、smoothin、骨桥蛋白(OPN)、碱性磷酸酶(ALP)、核结合因子α1(Cbfα1)、Klotho和不同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利用焦磷酸测序方法检测HASMC的Klotho基因甲基化率;在IS 1 000μmol/L组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5-氮杂脱氧胞苷(5Aza-2dc)进行干预,观察茜素红染色、各基因表达水平和Klotho基因甲基化率的改变。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IS 1 000μmol/L组HASMC细胞外基质呈红色,细胞结节处浓染,为钙盐沉积染色阳性。IS可以下调HASMC的α-SMAm RNA和蛋白及smoothin表达水平,上调OPN、ALP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使HASMC逐渐丧失平滑肌细胞表型而发生成骨转化。与对照组比较,IS 200、500、1 000μmol/L刺激6 d可显著升高HASMC的Klotho基因甲基化率(9±1%与4±0.7%,t=5.38,P<0.01;18±1.3与4±0.7%,t=6.92,P<0.01;41±2%与4±0.7%,t=9.26,P<0.001)。IS 500、1 000μmol/L可显著下调HASMC的Klotho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同时IS 1 000μmol/L可显著上调HASMC的DNMT1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5Aza-2dc 10μmol/L干预可减轻IS诱导的细胞外钙盐沉积,上调α-SMA蛋白、smoothin表达水平并下调Cbfα1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减低HASMC的Klotho基因甲基化率(20±1%与41±2%,t=6.98,P<0.01)、上调HASMC的Klotho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IS可通过上调血管平滑肌细胞DNMT表达,启动Klotho基因超甲基化,进而下调Klotho基因转录和表达,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OTHO基因 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 硫酸吲哚酚
原文传递
Molecular modeling study of the effect of base methylation on internal interactions and motions in DNA and implication to B-Z conformation change
15
作者 蔡从中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03年第1期17-20,共4页
Methylation in the bases of DNA is known to induce B-Z conformation change. In this work, molecular mechanics and normal mode analysis are used to probe how certain methylation affects the internal interactions and th... Methylation in the bases of DNA is known to induce B-Z conformation change. In this work, molecular mechanics and normal mode analysis are used to probe how certain methylation affects the internal interactions and thermodynamic motions in the DNA double helixes in both B and Z conformations, and its implication to B-Z conformation change. By molecular modeling with Insight II, two cases involving cytosine C5 and guanine C8 methylation on both B and Z-form DNA duplex d(CGCGCG)2 are studi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rresponding unmethylated duplexes. The internal interaction energies computed based on a molecular mechanics force field and the entropies due to internal motions computed according to a normal mode analysis are in fare agreement with respective observed thermodynamic quantities. The analysis on the computed individual energy terms suggests that the observed B-Z conformation change induced by methylation is primarily driven by enthalpic factors. A combination of changes in Van der Waals interaction,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and hydrogen bonding likely contributes to the change of enthalpy that favors Z-conformation in the methylated st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modeling DNA base methylation conformation change entropy ENTHALPY
下载PDF
亲代因素对后代神经系统发育的表观遗传学影响
16
作者 李朝明 符聪聪 王雪敏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4-197,共4页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了可遗传的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又被称为非孟德尔遗传。这种改变的获得是在个体发育、生长及后天经历中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和非编码RNA调控等方...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了可遗传的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又被称为非孟德尔遗传。这种改变的获得是在个体发育、生长及后天经历中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和非编码RNA调控等方式实现的。人类基因组大约包含23000个功能基因,细胞的生长需要这些功能基因在特定的时间条件下准确表达。真核细胞基因组和组蛋白紧密地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构成染色质的基本单位--核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 组蛋白乙酰
原文传递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瑞琪 张丽娟 孙斌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4期226-230,共5页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的发生与发展及其表观遗传的关系密切。其中,TAO的发生与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所引起的差异基因表达、非编码核糖核酸(RNA)调控及微小RNA(miRNA)相关。miRNA-155和miRNA-146a通过参与免疫炎症及脂肪组织的增殖分化...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的发生与发展及其表观遗传的关系密切。其中,TAO的发生与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所引起的差异基因表达、非编码核糖核酸(RNA)调控及微小RNA(miRNA)相关。miRNA-155和miRNA-146a通过参与免疫炎症及脂肪组织的增殖分化等参与TAO的病理过程;miRNA-21的表达与TAO的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相关;miRNA-130a和miRNA-27在TAO眼眶成纤维细胞的成脂分化及脂肪组织增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miRNA-199a-3p和miRNA-199a-5p可增加患者眼眶脂肪组织的氧化应激和血管生成;TAO患者的miRNA-183和miRNA-96在外周血分化簇(CD)4+T细胞中表达升高,参与TAO病程的调节免疫;miRNA-29可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通路抑制细胞纤维化;miRNA-143可通过直接靶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间接降低促甲状腺素受体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域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浓度,调节TAO的炎症反应。此外,长链非编码RNA、环状RNA、转运RNA衍生片段及组蛋白修饰的表观遗传调控亦与TAO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表观遗传学 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 非编码核糖核酸 组蛋白修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