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贺兰山北段孔兹岩系脱水熔融实验Ⅱ——岩石结构对变质反应的制约 |
刘建忠
卢良兆
谢鸿森
欧阳自远
刘喜山
|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5
|
|
2
|
950℃、1.0~3.5GPa下斜长角闪岩脱水熔融--压力和时间对结构的影响 |
周文戈
范大伟
万方
邢印锁
刘永刚
谢鸿森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3
|
斜长角闪岩脱水熔融过程中熔体连通性的实验研究 |
郑小刚
李和平
周文戈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
2008 |
3
|
|
4
|
秦岭造山带若干岩石高温高压脱水熔融的特征及其意义 |
姜昕
赵志丹
周文戈
谢鸿森
高山
张本仁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5
|
孔兹岩系脱水熔融实验中水逸度、氧逸度和氢逸度的确定及意义──以贺兰山北段为例 |
刘建忠
卢良兆
谢鸿森
刘喜山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
1999 |
1
|
|
6
|
胶北荆山群富铝片麻岩的脱水熔融实验研究 |
周喜文
李宪洲
张东丽
|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7
|
贺兰山北段孔兹岩系脱水熔融实验研究——临界熔体比例的确定及意义 |
刘建忠
卢良兆
谢鸿森
刘喜山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7
|
|
8
|
2.0GPa,850~1070℃条件下多硅白云母榴辉岩脱水熔融研究--对大别早白垩富K埃达克岩成因的约束 |
闻卫军
周文戈
范大伟
李朋
胡贤旭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9
|
脱水熔融实验及其影响因素 |
刘建忠
李三忠
|
《世界地质》
CAS
CSCD
|
1995 |
2
|
|
10
|
大陆深部地壳脱水熔融与水致熔融的演化特征及其流变学意义 |
陶丽蓉
曹淑云
李文元
程雪梅
王浩博
董彦龙
|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1
|
1.5~3.0 GPa压力条件下多硅白云母榴辉岩的脱水熔融实验研究 |
刘强
金振民
章军锋
|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12
|
变质反应与脱水熔融成因关系的实验研究——以晋蒙边界孔兹岩系中富铝片麻岩为例 |
刘福来
沈其韩
耿元生
徐学纯
马瑞
|
《中国科学(D辑)》
CSCD
|
1997 |
11
|
|
13
|
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与片麻岩的脱水熔融:从实验模拟到显微观测 |
刘强
吴耀
|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4
|
0.1 GPa块状榴辉岩脱水部分熔融:局部熔融体系和温度的影响 |
姜杨
周汉文
杨启军
徐学纯
马瑞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15
|
俯冲带部分熔融 |
张泽明
丁慧霞
董昕
田作林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2
|
|
16
|
差应力与岩石熔融性状关系的实验研究 |
董春艳
马瑞
迟效国
刘建峰
黎广荣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17
|
岩石部分熔融过程中熔体连通性的实验研究——以850~1100 ℃,2.0~4.0 GPa条件下斜长角闪岩部分熔融为例 |
郑小刚
李和平
周文戈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
2007 |
0 |
|
18
|
超高压变质折返过程中的部分熔融 |
脱昱
|
《科技经济市场》
|
2018 |
0 |
|
19
|
纳米比亚罗辛地区白岗岩成因及铀成矿作用 |
陈旭
范洪海
陈东欢
陈金勇
王生云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20
|
藏南错那洞淡色花岗岩成因:来自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龄的约束 |
黄春梅
李光明
张志
梁维
黄勇
张林奎
付建刚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