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竖壁上液滴的脱落直径 被引量:17
1
作者 闵敬春 彭晓峰 王晓东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02年第1期57-62,共6页
以竖直平壁上处于临界状态的液滴为研究对象 ,重点研究了横掠气流对液滴脱落尺寸的影响 .从力平衡出发建立了有关脱落直径的联立方程 ,并给出无风时脱落直径的解析解 .计算结果表明 :风速越高 ,液滴离壁前缘越近 ,液滴的脱落直径就越小 ... 以竖直平壁上处于临界状态的液滴为研究对象 ,重点研究了横掠气流对液滴脱落尺寸的影响 .从力平衡出发建立了有关脱落直径的联立方程 ,并给出无风时脱落直径的解析解 .计算结果表明 :风速越高 ,液滴离壁前缘越近 ,液滴的脱落直径就越小 ,并且风速越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面 气流 液滴 脱落直径
下载PDF
微重力池沸腾现象中的汽泡脱落直径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刚 赵建福 +1 位作者 万士昕 闫娜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3-95,共3页
本文报道了空间微重力池沸腾过程中的汽泡脱落现象,观测到微重力条件下小汽泡行为与常重力时相似,但在中等尺寸范围内,汽泡往往粘附在加热丝上做横向振动,并不断合并所碰到的小汽泡,直到超过临界尺寸后脱落。本文在Lee模型(1992)的基础... 本文报道了空间微重力池沸腾过程中的汽泡脱落现象,观测到微重力条件下小汽泡行为与常重力时相似,但在中等尺寸范围内,汽泡往往粘附在加热丝上做横向振动,并不断合并所碰到的小汽泡,直到超过临界尺寸后脱落。本文在Lee模型(1992)的基础上引入热毛细作用力,成功地解释了实验观测到的独特的汽泡动力学行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池沸腾 汽泡脱落直径 铂丝
下载PDF
低温流体微重力池沸腾气泡脱落特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原 孙培杰 +2 位作者 李鹏 王磊 厉彦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9-94,共6页
研究微重力下的气泡动力学行为及其脱落特性是揭示微重力下流体沸腾换热机理的基础,而气泡处于空间复合弱力环境下,表现出不同于常规的特殊现象。以微重力下平板加热面上氢沸腾气泡为对象,展开了受力分析,考虑到Marangoni效应的影响,构... 研究微重力下的气泡动力学行为及其脱落特性是揭示微重力下流体沸腾换热机理的基础,而气泡处于空间复合弱力环境下,表现出不同于常规的特殊现象。以微重力下平板加热面上氢沸腾气泡为对象,展开了受力分析,考虑到Marangoni效应的影响,构建了受力平衡模型,进一步计算并分析了不同重力、压力、流体过冷度、壁面过热度下的气泡脱落直径。研究结果表明,当重力降低至某一临界值后,沸腾气泡存在3个不同尺度的脱落直径,且重力水平越低,气泡最大脱落尺寸越大,直径最大可达几十厘米。在常重力下,沸腾气泡仅存在0.01~0.1mm量级的脱落直径,压力对常重力与微重力下气泡脱落直径的影响差异显著,随着压力的升高,常重力气泡脱落直径不断减小,而微重力下最大气泡脱落直径有所增大;在微重力下,流体温度越低则过冷度越大,因此气泡最大脱落直径也越大,液氢过冷度每提高1K,最大气泡脱落直径增大约10%。当重力一定时,存在临界壁面过热度,且只有当壁面过热度超过该临界值时,沸腾气泡才会存在3个脱落直径。当压力越高、流体温度越低时,该临界过热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平板加热面 沸腾气泡 液氢贮箱 气泡脱落直径
下载PDF
引入液固界面效应的滴状冷凝传热模型 被引量:18
4
作者 兰忠 马学虎 +2 位作者 张宇 周兴东 陈嘉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26-1632,共7页
针对液固界面相互作用对滴状冷凝传热的影响,以Rose滴状冷凝传热模型为基础,考虑接触角、脱落直径对冷凝传热的影响,对滴状冷凝过程中液滴空间序列上的构象,作时间序列上的重构,建立了包含液固界面效应的滴状冷凝传热模型.模型计算结果... 针对液固界面相互作用对滴状冷凝传热的影响,以Rose滴状冷凝传热模型为基础,考虑接触角、脱落直径对冷凝传热的影响,对滴状冷凝过程中液滴空间序列上的构象,作时间序列上的重构,建立了包含液固界面效应的滴状冷凝传热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液固表面自由能差越大、接触角滞后越小则越有利于冷凝传热.为滴状冷凝文献数据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即液固界面效应的影响.模型可计算得到在不同界面条件下的不同传热结果,模型计算结果与Rose实验值以及本文滴状冷凝传热实验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状冷凝传热模型 接触角 脱落直径 液固界面效应
下载PDF
不同重力条件下单气泡池沸腾现象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建福 李震东 张良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7-543,共7页
对不同重力条件下常压饱和水中单气泡池沸腾现象的气泡生长过程及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简化的润滑流模型计算生长气泡底部微液膜的贡献,而其他宏观区域的气液两相介质则用连续界面模型统一处理.气液界面形状和加热面上接触线的... 对不同重力条件下常压饱和水中单气泡池沸腾现象的气泡生长过程及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简化的润滑流模型计算生长气泡底部微液膜的贡献,而其他宏观区域的气液两相介质则用连续界面模型统一处理.气液界面形状和加热面上接触线的运动分别采用Level Set方法和固定的表观接触角来近似刻画.计算结果表明,气泡生长过程中,当量直径近似与生长时间的1/3~1/2次方成正比,重力对相关趋势的影响不大,但强烈影响着气泡脱落直径和生长时间,其中脱落直径反比于重力的1/3次方,生长时间反比于重力的4/5次方.在固定的核化点数密度条件下,加热面平均热流密度近似与壁面过热度的3/2次方成正比,该趋势并不随重力的减弱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气泡池沸腾 脱落直径 生长时间 重力效应
下载PDF
铜基纳米结构疏水表面冷凝传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翔 齐宝金 +1 位作者 NENAD Miljkovic 魏进家 《中国科技论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20-1224,1234,共6页
为研究纳米结构差异性对冷凝传热性能的影响,通过化学刻蚀法、电化学沉积法、水热法等方法制备了不同结构的Cu(OH)_2纳米线、C_(36)H_(70)CuO_4纳米片及CuO纳米花等疏水表面。实验测得Cu(OH)_2纳米线表面静态接触角最大,达到151.9°... 为研究纳米结构差异性对冷凝传热性能的影响,通过化学刻蚀法、电化学沉积法、水热法等方法制备了不同结构的Cu(OH)_2纳米线、C_(36)H_(70)CuO_4纳米片及CuO纳米花等疏水表面。实验测得Cu(OH)_2纳米线表面静态接触角最大,达到151.9°;而C_(36)H_(70)CuO_4纳米片表面和CuO纳米花表面接触角较为接近,分别为130.5°和124.7°。通过冷凝传热对比实验发现,Cu(OH)_2纳米线和CuO纳米花结构表面能够维持稳定滴状冷凝,且CuO纳米花结构表面传热性能最佳。虽然液滴在C_(36)H_(70)CuO_4纳米片表面成核密度最大,但由于无法维持稳定的滴状冷凝,其传热性能不到纳米花表面的50%。此外,传热性能测试实验后,Cu(OH)_2纳米线和CuO纳米花表面性质基本保持不变,但C_(36)H_(70)CuO_4表面接触角下降到82.6°,试样表面的片状多孔纳米结构因C_(36)H_(70)CuO_4在高温蒸汽中分解而受到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 滴状冷凝 超疏水 脱落直径
下载PDF
超疏水材料表面防结露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余春浩 尹航 +1 位作者 彭佳佳 余春雨 《当代化工》 CAS 2021年第9期2029-2032,2053,共5页
利用仿生技术可制造出类荷叶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可以有效地防止或减少金属表面结露结霜,这点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目前对超疏水表面的研究集中在如何通过利用构造自身表面的微纳米结构和低表面能来使得液滴无法在其表面长时间停留来提... 利用仿生技术可制造出类荷叶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可以有效地防止或减少金属表面结露结霜,这点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目前对超疏水表面的研究集中在如何通过利用构造自身表面的微纳米结构和低表面能来使得液滴无法在其表面长时间停留来提高超疏水性能,但是却缺少如何定量地去衡量评价超疏水表面的抗凝露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采用液滴在固体表面脱落频率和脱落直径来衡量超疏水效果,利用这两个关键参数可较直观来衡量评价超疏水结构表面防结露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微纳米结构 结露 脱落频率 脱落直径
下载PDF
Numerical Study of an Oscillating Smaller Cylinder in the Wake of an Upstream Larger Cylinder
8
作者 GAO Yangyang YU Dingyong +1 位作者 WANG Xikun TAN Soon Keat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2年第2期111-117,共7页
A numerical study of flow around two tandem cylinders with unequal diameters was carried out. The upstream larger cylinder was fixed and the downstream smaller cylinder was allowed to oscillate in the transverse direc... A numerical study of flow around two tandem cylinders with unequal diameters was carried out. The upstream larger cylinder was fixed and the downstream smaller cylinder was allowed to oscillate in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only. Comparisons of 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were mad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gap ratio on the maximum vibration amplitude and vortex shedding frequenc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ibration response of the smaller cylinder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presence of the upstream larger cylinder, and resulted in greatly reduced vibration amplitudes. With an increasing gap ratio, the vibration amplitude increased. However, the magnitude was lower than that corresponding to a single cylinder (with the same diameter as that of the downstream smaller cylinder) under the same flow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dem cylinders with unequal diameters numerical simulation gap ratio vibration amplitude
下载PDF
低压蒸汽滴状冷凝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马学虎 兰忠 +4 位作者 王爱丽 汪明哲 王四芳 张崇峰 白涛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3-486,共4页
实验研究了不同水蒸气压力条件下的滴状冷凝传热特性。10 kPa、40 kPa和70 kPa时的传热系数分别是常压下的56%,68%和81%。随着水蒸气压力的下降,液滴脱落直径变大,液滴生长周期延长,冷凝传热系数下降。通过液滴的动力学特性分析和基于... 实验研究了不同水蒸气压力条件下的滴状冷凝传热特性。10 kPa、40 kPa和70 kPa时的传热系数分别是常压下的56%,68%和81%。随着水蒸气压力的下降,液滴脱落直径变大,液滴生长周期延长,冷凝传热系数下降。通过液滴的动力学特性分析和基于界面效应的滴状冷凝传热模型,分析了低压对水蒸气冷凝传热的主要影响因素,压力变化主要影响了分子扩散率和气-液相际传热热阻,导致总冷凝传热系数随压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状冷凝 低压水蒸气 液滴脱落直径 液滴生长周期
原文传递
倾斜超疏水管外滴状冷凝液滴特性的可视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学虎 罗莎 +5 位作者 杜宾港 吴羽隆 兰忠 郝婷婷 刘旭 王凯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82-1089,共8页
含不凝气的混合蒸汽冷凝广泛存在于化工、石油、电力和海水淡化等领域.在空气环境下超疏水表面具有较大的接触角,有可能实现冷凝强化传热的目的.但在纯蒸汽冷凝环境中,液滴会完全润湿超疏水表面的微纳结构,使表面的超疏水性"失效&q... 含不凝气的混合蒸汽冷凝广泛存在于化工、石油、电力和海水淡化等领域.在空气环境下超疏水表面具有较大的接触角,有可能实现冷凝强化传热的目的.但在纯蒸汽冷凝环境中,液滴会完全润湿超疏水表面的微纳结构,使表面的超疏水性"失效".而在含不凝气的混合蒸汽冷凝过程中,若不凝气充满超疏水表面的微纳结构,液滴呈Cassie或过渡态润湿模式,保持或部分保持表面的超疏水特性.对于倾斜表面,冷凝液滴的脱落直径和冲刷周期都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冷凝传热.因此,深入认识混合蒸汽在不同倾斜角的超疏水竖管表面上的冷凝特性,分析液滴的运动特性,对探究冷凝机理和研发先进强化传热技术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氧化刻蚀-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紫铜管超疏水表面,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倾斜角度时混合蒸汽冷凝过程中液滴的接触角滞后、临界脱落直径以及冲刷周期,并与纯蒸汽、疏水表面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铜管顶部(沿铜管圆周方向),超疏水表面冷凝时接触角滞后小于疏水表面,而在铜管中部和底部超疏水表面的接触角滞后则较大;在超疏水表面条件下,液滴的脱落直径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而增大;冷凝液对超疏水表面的冲刷周期均大于疏水表面,且随着倾斜角增加,冲刷周期略有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状冷凝 超疏水表面 不凝气 倾斜角 接触角滞后 脱落直径 冲刷周期
原文传递
气体扩散层表面微观结构对液态水在气体通道中运动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黎 林鸿 +1 位作者 曹涛锋 陶文铨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35-1738,共4页
研究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中气体扩散层表面微观结构对液态水在气体通道中运动过程的影响;考虑了三种微观结构:碳纤维交叉分布,碳纤维平行于流动方向分布以及碳纤维垂直于流动方向分布。模... 研究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中气体扩散层表面微观结构对液态水在气体通道中运动过程的影响;考虑了三种微观结构:碳纤维交叉分布,碳纤维平行于流动方向分布以及碳纤维垂直于流动方向分布。模拟结果表明碳纤维平行于流动方向分布有利于液滴的排出。研究了空气进口速度以及气体扩散层润湿特性对液滴脱落时间的影响。进口速度越大,气体扩散层接触角越大,液滴脱落时间越短,脱落直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通道 气体扩散层 表面微观结构 液态水 脱落时间 脱落直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