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组织治理、身份认同与企业“脱虚返实” 被引量:4
1
作者 付景涛 周林子 胡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7,共14页
本文基于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视角,以2008—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对企业“脱虚返实”的影响。以组织身份认同理论构建分析框架,本文研究发现: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有助于抑制企业金融化,当党组织成员兼任... 本文基于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视角,以2008—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对企业“脱虚返实”的影响。以组织身份认同理论构建分析框架,本文研究发现: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有助于抑制企业金融化,当党组织成员兼任公司“董监高”职务时,企业金融化程度平均下降约32%。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风险较高、产品市场竞争较激烈以及在国有企业中时,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党组织嵌入有助于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同时会显著降低企业通过削减研发投入以支持金融化的短视行为。本文从组织身份认同视角为党组织嵌入的公司治理效应提供了一个一般性理论分析框架,这对于深化中国特色公司治理机制的积极影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组织治理 身份认同 企业金融化 脱虚返实 公司治理
下载PDF
房产限购政策有助于实体企业“脱虚返实”吗——基于双重差分研究设计 被引量:40
2
作者 胡宁 王雪方 +1 位作者 孙莲珂 靳庆鲁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31,共12页
21世纪以来,中国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超额回报使利润渐趋收窄的制造业企业越来越偏离其主营业务,造成企业投资行为"脱实向虚",对我国当前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及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形成巨大挑战。本文以我国47个城市颁布的房产... 21世纪以来,中国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超额回报使利润渐趋收窄的制造业企业越来越偏离其主营业务,造成企业投资行为"脱实向虚",对我国当前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及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形成巨大挑战。本文以我国47个城市颁布的房产限购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7-2016年212个地级市及973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检验房产限购政策能否有效抑制企业投资"脱实向虚"的趋势。使用双重差分设计的研究结果表明,房产限购政策在抑制企业投资性房地产投资的同时,能够促使企业聚焦主业,增加对实体资产的投资,实现企业投资结构的"脱虚返实",上述政策效应在限购政策更加严格的地区更为显著。此外,房产限购政策的实施缓解了企业创新的"挤出效应",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的增加,提高了创新投入的增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产限购政策 脱虚返实 体投资 企业创新
下载PDF
公司治理、创新效率与企业“脱虚返实” 被引量:4
3
作者 仲旦彦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47-51,共5页
"脱虚返实"是实体企业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降低实体企业金融化程度就成为关键。文章以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公司治理、创新效率与实体企业"脱虚返实"三者关联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按照... "脱虚返实"是实体企业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降低实体企业金融化程度就成为关键。文章以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公司治理、创新效率与实体企业"脱虚返实"三者关联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按照控股权性质分为国有企业样本组和非国有企业样本组,探究不同控股权性质企业中公司治理和创新效率对"脱虚返实"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实体企业创新效率和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均能有效抑制企业金融化程度,对其"脱虚返实"产生较好的引领作用;同时相较于国有企业,在非国有企业中公司治理和创新效率对"脱虚返实"的引领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发现公司治理能显著增强创新效率对企业"脱虚返实"的引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创新效率 脱虚返实 金融化 非金融企业
下载PDF
被动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实体企业“脱虚返实”
4
作者 吴津钰 周福萍 林楠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8-73,共6页
文章利用2008—2018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被动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有助于促进实体企业“脱虚返实”。具体而言,被动型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金融化程度,并提高企业的长期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创新投入和人力资... 文章利用2008—2018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被动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有助于促进实体企业“脱虚返实”。具体而言,被动型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金融化程度,并提高企业的长期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创新投入和人力资本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被动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信息透明度更高的企业中表现更强。渠道检验发现,被动型机构投资者主要通过优化公司治理(降低大股东掏空、提高高管薪酬与业绩的敏感性)和降低企业短视(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提高高管薪酬和业绩变更的敏感性、降低高管非正常变更和业绩的敏感性)两个渠道影响企业的金融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主义 脱虚返实 金融化 指数型基金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与实体企业“脱虚返实”
5
作者 欧阳芊 曹少华 刘璐琳 《现代商业》 2020年第26期145-147,共3页
金融化是近年来实体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引导企业"脱虚返实"是当前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准自然实验,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实体企业"脱虚返实"的影响。研究... 金融化是近年来实体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引导企业"脱虚返实"是当前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准自然实验,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实体企业"脱虚返实"的影响。研究发现,倡议支持企业更可能"脱虚返实",表现为金融投资减少,表明倡议有助于抑制其金融化行为,促进实体企业"脱虚返实"。倡议对企业"脱虚返实"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尤其是地方国企)中更为显著,作用机制是增加了实体投资。本文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引导实体企业"脱虚返实"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论为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脱虚返实 金融化 体投资
下载PDF
抑制型产业政策推动了企业“脱虚返实”吗?——基于多期去产能政策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胡秋阳 张敏敏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71,共16页
产能过剩企业往往在过度负债的同时还过度投资金融资产,从而带来实物资源和金融资源的双重效率损失。以去产能政策的多次出台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造多期PSM-DID模型分析了化解过剩产能的抑制型产业政策是否间接地对企业金融化行为具有... 产能过剩企业往往在过度负债的同时还过度投资金融资产,从而带来实物资源和金融资源的双重效率损失。以去产能政策的多次出台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造多期PSM-DID模型分析了化解过剩产能的抑制型产业政策是否间接地对企业金融化行为具有抑制作用。研究发现:从平均处理效应来看,去产能政策有效推动了产能过剩企业“脱虚返实”,抑制企业影子银行活动、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驱动企业创新和改善企业盈利能力是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这与政策针对过剩产能的治理途径是协调一致的。从动态处理效应来看,“16年政策”效应最显著,其次是“13年政策”,而“09年政策”没有明显效果,这说明保持政策压力持续乃至递进是此类抑制型政策产生效果的关键。异质性分析表明,去产能政策带给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影响具有不平衡性。研究结论补充及深化了对抑制型产业政策与企业金融化之间关系的认识,为建设去产能长效机制及推行普惠性、功能性产业政策提供了学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产能政策 抑制型产业政策 金融化 脱虚返实 PSM-DID 异质性
原文传递
地方政府如何驱动企业“脱虚返实”--来自官员任期的视角 被引量:9
7
作者 周梓洵 张建君 周欣雨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1-47,共17页
本文从地方官员行为的视角考察地方政府如何引导制造业企业"脱虚返实"。使用中国地级市市委书记和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发现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程度与地方官员任期之间存在U型关系。具体而言,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程度随着... 本文从地方官员行为的视角考察地方政府如何引导制造业企业"脱虚返实"。使用中国地级市市委书记和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发现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程度与地方官员任期之间存在U型关系。具体而言,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程度随着官员任期的增长而不断下降,在第三年末降至最低点,随后又逐年上升。机制分析表明,地方官员在任期的不同阶段,对当地实体投资的引领强度、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大小及企业感知到的政策稳定程度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证明了地方官员可以发挥积极主动性,引导企业"脱虚返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虚返实 政府行为 官员任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