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BL-2H3细胞脱颗粒抑制作用的体外抗过敏活性益生菌的筛选及鉴定
1
作者 马丁 秦双霞 +2 位作者 郝慧超 邓放明 赵玲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3,共9页
为探究乳酸菌的抗过敏活性,本研究采用传统分离技术从发酵蔬菜中获得乳酸菌,并进行益生菌体外评价,结合RBL-2H3细胞脱颗粒抑制实验筛选具有抗过敏活性的益生菌。结果表明,从发酵蔬菜中分离的4株菌株表现出良好的益生特性和安全性;所选4... 为探究乳酸菌的抗过敏活性,本研究采用传统分离技术从发酵蔬菜中获得乳酸菌,并进行益生菌体外评价,结合RBL-2H3细胞脱颗粒抑制实验筛选具有抗过敏活性的益生菌。结果表明,从发酵蔬菜中分离的4株菌株表现出良好的益生特性和安全性;所选4株乳酸菌对RBL-2H3细胞脱颗粒释放β-己糖胺酶均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并对RBL-2H3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4均有明显的下调作用,具有作为抗过敏活性益生菌的可能性。4株菌株经16S rDNA测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2株、发酵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各1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RBL-2H3细胞 益生特性 脱颗粒 抗过敏活性
下载PDF
肥大细胞脱颗粒影响因素及对荨麻疹发病的影响
2
作者 陈煜嘉 黎静宜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6期441-445,共5页
荨麻疹的临床特征为皮肤反复发生的瘙痒性风团,可合并血管性水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及各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细胞募集及瘙痒发生,在荨麻疹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肥大细胞外因素、细胞表... 荨麻疹的临床特征为皮肤反复发生的瘙痒性风团,可合并血管性水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及各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细胞募集及瘙痒发生,在荨麻疹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肥大细胞外因素、细胞表面受体、细胞内信号通路等方面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肥大细胞 脱颗粒
下载PDF
脱颗粒细胞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时间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3
作者 孙宁宇 尹萍 +5 位作者 路璐 张武文 李凯 陈媛媛 严骅 童国庆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 探索不同的脱颗粒细胞时间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时间间隔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第一次行ICSI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合计169个周... 目的 探索不同的脱颗粒细胞时间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时间间隔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第一次行ICSI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合计169个周期。根据脱颗粒细胞时间与ICSI时间间隔(T)分为3组:A组(37个周期,0.5h0.05)。三组MⅡ率、卵裂率、胚胎形成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正常受精率(2PN率)显著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脱颗粒细胞时间与ICSI注射时间间隔的增加,囊胚形成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C组的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母细胞脱颗粒细胞后0.5~1.5h内行ICSI胚胎发育潜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颗粒细胞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胚胎发育
下载PDF
苍耳子含药血清对IgE致敏肥大细胞脱颗粒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蒋佳欢 鲁晟澄 邵深深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3年第4期649-653,共5页
目的:探究苍耳子含药血清对免疫球蛋白E(IgE)致敏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抑制作用和调控途径。方法:小鼠喂服苍耳子水溶液,制备含药血清;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苍耳子含药血清对肥大细胞活性的影响。IgE致敏肥大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 目的:探究苍耳子含药血清对免疫球蛋白E(IgE)致敏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抑制作用和调控途径。方法:小鼠喂服苍耳子水溶液,制备含药血清;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苍耳子含药血清对肥大细胞活性的影响。IgE致敏肥大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10%苍耳子含药血清组和富马酸酮替芬组。药物干预后,乳酸脱氢酶(LDH)法和甲苯胺蓝染色检测细胞毒性和脱颗粒率;ELISA检测细胞炎症活性介质β氨基己糖苷酶A(β-hexosaminidase A)、白三烯C4(LTC4)和组胺(histamine)的释放情况;F-actin微丝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苍耳子含药血清对正常肥大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与正常对照细胞相比,模型对照组细胞毒性和脱颗粒率增加,β氨基己糖苷酶A、白三烯C4、组胺的释放显著增加,细胞变形数量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10%苍耳子含药血清和富马酸酮替芬组细胞毒性和脱颗粒率显著降低,β氨基己糖苷酶A、白三烯C4、组胺的释放显著下降,细胞变形数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苍耳子含药血清可抑制肥大细胞变形、脱颗粒,并减少β氨基己糖苷酶A、白三烯C4、组胺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子 血清药理学 肥大细胞脱颗粒 β氨基己糖苷酶A 白三烯C4 组胺 体外实验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因子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对大面积脑梗死脑疝的预测价值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黄红丽 陈建 +2 位作者 王化强 林炜 杨照国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3-28,共6页
目的检测大面积脑梗死(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MCI)患者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因子[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细胞纤连蛋白(cellular fibronectin,cFn)、尿激酶纤... 目的检测大面积脑梗死(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MCI)患者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因子[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细胞纤连蛋白(cellular fibronectin,cFn)、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的水平,分析其对MCI患者发生脑疝的预测价值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治疗的MCI患者95例,根据MCI发病5 d内是否合并脑疝将患者分为非脑疝组(32例)和脑疝组(63例)。随访期间失访8例。根据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8例,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69例,mRS评分>2分)。分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与NLR、MPO和NE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CI患者发生脑疝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NLR和MPO预测脑疝发生的临床价值。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NLR和MPO水平。结果脑疝组与非脑疝组相比,去骨瓣减压术患者比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MPO、NE、cFn和uPAR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与NLR、MPO和NE均呈正相关(分别r=6.524、6.895、7.236,均P<0.05)。NLR和MPO为影响MCI患者发生脑疝的危险因素(OR=2.361,P=0.007;OR=2.955,P=0.014)。NLR预测MCI患者发生脑疝的曲线下面积为0.914(95%CI:0.875~0.921),高于MPO预测MCI患者发生脑疝的曲线下面积[0.817(95%CI:0.802~0.856);Z=4.201,P=0.008]。预后良好组的NLR和MPO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01)。结论MCI患者入院时NLR和MPO的水平为影响脑疝发生的危险因素;NLR预测MCI患者发生脑疝的临床价值高于MPO;NLR和MPO水平与MCI患者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脑疝 中性粒细胞脱颗粒 髓过氧化物酶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
下载PDF
电针和悬灸对“大椎”穴区肥大细胞脱颗粒不同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罗明富 何俊娜 +2 位作者 郭莹 李翠红 张金铃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27-329,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和悬灸对大鼠穴区肥大细胞(mastcells,MCs)分布和脱颗粒的不同影响,以探索针灸治病的机制。方法:正常成年Wistar大鼠15只,分为对照组、电针组和悬灸组。电针(疏密波,频率3~10Hz,电压2~4V)或悬灸(2壮)“大... 目的:观察电针和悬灸对大鼠穴区肥大细胞(mastcells,MCs)分布和脱颗粒的不同影响,以探索针灸治病的机制。方法:正常成年Wistar大鼠15只,分为对照组、电针组和悬灸组。电针(疏密波,频率3~10Hz,电压2~4V)或悬灸(2壮)“大椎”穴20min后,取“大椎”穴区组织恒冷箱切片,甲苯胺兰染色,显示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内MCs的分布、数量和脱颗粒情况。结果:在穴区组织内,从真皮至皮下组织、肌肉组织均可见MCs存在和脱颗粒发生。悬灸刺激的“大椎”穴区的组织切面中心部位,从皮肤表面至皮下组织内MCs数量很少,但中心周边的MCs数量多,脱颗粒明显。悬灸组发生脱颗粒的MCs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和电针组,电针组脱颗粒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电针和悬灸对穴区组织内MCs的数量、分布以及细胞的脱颗粒的影响明显不同,艾灸对MCs脱颗粒的影响强于电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灸 电针 肥大细胞 脱颗粒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黄丰 童晓云 +1 位作者 张荣华 蔡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82-1584,共3页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用比色测定法检测麻杏石甘汤在体内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体外实验先制备麻杏石甘汤的含药血清,然后将其加入致敏的RBL...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用比色测定法检测麻杏石甘汤在体内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体外实验先制备麻杏石甘汤的含药血清,然后将其加入致敏的RBL-2H3细胞中,观察麻杏石甘汤对RBL-2H3细胞脱颗粒及其他炎性物质的影响。结果:麻杏石甘汤药物血清能明显抑制RBL-2H3细胞脱颗粒,并能抑制RBL-2H3细胞释放组胺、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因子4。结论:麻杏石甘汤的抗过敏作用与抑制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及炎性物质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 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肥大细胞 脱颗粒
下载PDF
青藤碱对RBL-2H3肥大细胞增殖凋亡以及活化脱颗粒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文君 李红 +2 位作者 杜群 王培训 梁瑞燕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青藤碱对肥大细胞增殖凋亡以及活化脱颗粒的影响,深入探讨青藤碱的抗炎作用机理。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青藤碱等药物对体外培养的RBL-2H3肥大细胞增殖凋亡以及活化脱颗粒的影响。结果青藤碱对肥大细胞增... 目的通过研究青藤碱对肥大细胞增殖凋亡以及活化脱颗粒的影响,深入探讨青藤碱的抗炎作用机理。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青藤碱等药物对体外培养的RBL-2H3肥大细胞增殖凋亡以及活化脱颗粒的影响。结果青藤碱对肥大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约为1mmol/L,并能促进肥大细胞凋亡,且对RBL-2H3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青藤碱可能部分通过下调肥大细胞功能发挥抗炎抗风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RBL-2H3肥大细胞 增殖 凋亡 脱颗粒
下载PDF
肥大细胞体外脱颗粒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19
9
作者 郭薇 陈玉川 +1 位作者 刘水平 成建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023-1024,共2页
目的和方法 :模拟体内的脱颗粒反应 ,分别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和酶活力测定方法定量检测组胺和类胰蛋白酶释放 ,探讨类胰蛋白酶活力测定法检测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可行性。结果 :致敏血清和肥大细胞共孵育后在抗原刺激下 ,引起组胺和类胰蛋... 目的和方法 :模拟体内的脱颗粒反应 ,分别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和酶活力测定方法定量检测组胺和类胰蛋白酶释放 ,探讨类胰蛋白酶活力测定法检测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可行性。结果 :致敏血清和肥大细胞共孵育后在抗原刺激下 ,引起组胺和类胰蛋白酶剂量依赖性释放 ,且二者释放是平行的。结论 :与组胺的测定比较 ,类胰蛋白酶活力测定可以用来标记肥大细胞脱颗粒的程度 ,该法灵敏可靠 ,简单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症 肥大细胞 胰蛋白酶 组胺 脱颗粒反应 变态反应疾病 诊断
下载PDF
炒紫苏子醇提物对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组胺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钦富 王永奇 +8 位作者 于超 张巍峨 李红娜 陆继辉 高巍 刘蕊 晏兴云 李雅静 向生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组胺释放是过敏性疾病发生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研究炒紫苏子醇提取物对其的作用,为研制和开发新的抗过敏中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备致敏大鼠腹腔肥大细胞悬液,体外和不同浓度药物作用,观察脱颗粒百分率和组胺释... 目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组胺释放是过敏性疾病发生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研究炒紫苏子醇提取物对其的作用,为研制和开发新的抗过敏中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备致敏大鼠腹腔肥大细胞悬液,体外和不同浓度药物作用,观察脱颗粒百分率和组胺释放水平,判断药物的抗过敏作用。除正常组(非致敏组)外,设空白对照组、炒紫苏子醇提取物320、640、1280μg/mL各剂量组、色甘酸钠阳性对照组、木犀草素组共7组。并对实验各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经过最佳实验条件的优化,选择药物与肥大细胞作用时间为20min,OVA的触发浓度为20μg/mL。炒紫苏子醇提取物320、640、1280μg/mL各剂量组和木犀草素组均能明显降低IgE所致的I型过敏反应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率(P<0.01),也明显降低其组胺释放(分别为P>0.05,P<0.01,P<0.01,P<0.01),并表现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炒紫苏子醇提取物具有明显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组胺释放等抗过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子 肥大细胞 脱颗粒 醇提物 组胺 过敏性疾病
下载PDF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血清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组胺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34
11
作者 邱明义 李小慧 +2 位作者 石拓 范恒 牛璐芳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4,共2页
本文用含药血清体外作用于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引起脱颗粒及组织胺释放为指标 ,观察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 ,结果含该方大鼠血清可明显减少肥大细胞脱颗粒 ,减少组织胺释放。
关键词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肥大细胞 脱颗粒 组胺生成 抗变态反应 药理作用 血清药理学
下载PDF
肥大细胞脱颗粒在牙周炎病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潘倩茹 吕芳丽 +3 位作者 黄博 陈莹 刘曼 黄世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脱颗粒在牙周炎病理中的意义。方法:将自愿接受研究的受试者分为3组:轻度慢性牙周炎组(轻度组,17例)、重度慢性牙周炎组(重度组,18例)、正常对照组(15例)。取牙龈活检组织制作连续切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各组牙周组...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脱颗粒在牙周炎病理中的意义。方法:将自愿接受研究的受试者分为3组:轻度慢性牙周炎组(轻度组,17例)、重度慢性牙周炎组(重度组,18例)、正常对照组(15例)。取牙龈活检组织制作连续切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各组牙周组织的组织学改变;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各组肥大细胞的数量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状况;天狼猩红染色法观察各组牙周组织纤维化的程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慢性牙周炎组的牙周组织中肥大细胞显著增多(P<0.01);重度组与轻度组相比较肥大细胞数量和脱颗粒率均明显升高(P<0.01),牙周组织纤维化程度更加严重(P<0.05)。结论:肥大细胞的募集、脱颗粒和纤维化程度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相关,提示肥大细胞可能在牙周炎的发病和疾病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肥大细胞 脱颗粒 纤维化
下载PDF
针刺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和类胰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何天峰 张树辉 +3 位作者 李连波 杨文佳 朱俊 陈云飞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670-677,共8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病理改变、滑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类胰蛋白酶表达的影响,探讨肥大细胞功能与针刺治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关系。方法:4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6)、模型组(n=15)和针刺组(n=15)... 目的:观察针刺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病理改变、滑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类胰蛋白酶表达的影响,探讨肥大细胞功能与针刺治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关系。方法:4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6)、模型组(n=15)和针刺组(n=15)。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通过足垫部注射0.1mL弗氏完全佐剂建立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针刺组隔天针刺双侧足三里、悬钟、肾俞穴,每次15min,共8次。治疗期间,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除不予针刺外,其余处理均同针刺组。设造模当天为实验第0天,之后每3天对大鼠的体质量和足跖体积进行测量并记录。治疗结束后,取所有大鼠右后踝关节滑膜组织,HE染色后根据滑膜病理5级评分法评价滑膜组织病理改变,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滑膜肥大细胞数量及其脱颗粒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类胰蛋白酶在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治疗后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足跖体积明显减小(P<0.01)。HE染色显示,针刺可显著减轻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中的炎细胞浸润、滑膜细胞增生和滑膜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表现(P<0.05);甲苯胺蓝染色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肥大细胞数量和脱颗粒率均明显增加(P<0.01),而针刺组大鼠滑膜肥大细胞数量和脱颗粒率的上升得到有效抑制,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针刺可显著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中上调的类胰蛋白酶表达(P<0.01)。相关分析显示,滑膜肥大细胞数量及脱颗粒率均与滑膜组织病理改变总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针刺具有治疗大鼠早期佐剂性关节炎和调节滑膜肥大细胞功能的作用,由于两者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因此针刺可能通过抑制滑膜肥大细胞功能,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起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肥大细胞 细胞脱颗粒 类胰蛋白酶 关节炎 实验性 大鼠
下载PDF
肥大细胞系LAD2的培养及肥人细胞脱颗粒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永强 陈晓红 +2 位作者 李怡然 冉新泽 孙仁山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培养人肥大细胞系LAD2和建立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为研究Ⅰ型超敏反应提供体外实验模型。方法噻唑蓝(MTT)检测细胞生长曲线,细胞染色及电镜观察,Biotin-IgE致敏LAD2细胞,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攻击,测定组胺及β-氨基己... 目的培养人肥大细胞系LAD2和建立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为研究Ⅰ型超敏反应提供体外实验模型。方法噻唑蓝(MTT)检测细胞生长曲线,细胞染色及电镜观察,Biotin-IgE致敏LAD2细胞,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攻击,测定组胺及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判断LAD2细胞的激活效应。结果 MTT检测LAD2细胞的倍增时间为10d;细胞染色及电镜发现细胞内有致密颗粒,随着BiotinIgE致敏浓度的升高,组胺及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均逐渐升高。结论人肥大细胞系LAD2培养成功,建立了由IgE介导的脱颗粒模型,为进一步研究Ⅰ型超敏反应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模型 组胺 脱颗粒 I型超敏反应
下载PDF
I型超敏反应中肥大细胞脱颗粒活性物质及其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邹丽 李欣 +1 位作者 高金燕 陈红兵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4532-4537,共6页
Ig 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是最受关注的变态反应类型,肥大细胞是其中主要应答细胞。Ig E致敏的肥大细胞被激活后,通过释放和分泌介质发挥生物学作用,参与炎症反应。释放的介质主要有组胺、肝素、类蛋白酶、花生四稀酸的代谢产物、细胞因子... Ig 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是最受关注的变态反应类型,肥大细胞是其中主要应答细胞。Ig E致敏的肥大细胞被激活后,通过释放和分泌介质发挥生物学作用,参与炎症反应。释放的介质主要有组胺、肝素、类蛋白酶、花生四稀酸的代谢产物、细胞因子等。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信号通路是个复杂的网络体系,涉及到多种蛋白分子的参与,不同信号的逐级放大和众多细胞因子的合成、分泌。近年来食物过敏反应信号通路的主要分子机制已深入研究,各信号通路之间的网络调控研究进展有待综述。本文重点介绍了I型超敏反应中肥大细胞脱颗粒依赖的酪氨酸激酶Lyn和Fyn介导的信号通路,为人们更好地理解食物过敏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超敏反应 FCΕRI 肥大细胞 脱颗粒 信号通路
下载PDF
通心络干预肥大细胞脱颗粒诱导的炎症反应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黄婷 李绍旦 +4 位作者 李涵 张俊修 高路 刘毅 杨明会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23期2973-2976,共4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干预肥大细胞脱颗粒诱导的炎症反应对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3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通心络组。通过可逆性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缺血... 目的探讨通心络干预肥大细胞脱颗粒诱导的炎症反应对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3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通心络组。通过可逆性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缺血1 h,再灌注2 h;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通心络组大鼠予通心络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1周后,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标本类胰蛋白酶(TPS)、c-Fos和组胺(Histamine);Elisa法检测血清TPS和c-Fos及TUNEL凋亡指数等指标。结果通心络组大鼠的心肌凋亡指数和TPS、c-Fos、组胺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通心络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并通过降低血清TPS和c-Fos及组胺表达水平,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诱导的炎症反应,保护受损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 通心络 肥大细胞脱颗粒 炎症反应 类胰蛋白酶 c-Fos 组胺
下载PDF
地塞米松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6
17
作者 袁栎 郭薇 刘水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42-644,共3页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对Ⅰ型超敏反应中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是否有直接作用。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地塞米松对RBL 2H3细胞 (大鼠嗜碱粒细胞 )脱颗粒程度的影响 ,利用westernblot分析ERK1 ERK2信号的改变。结果 :地塞米松预先...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对Ⅰ型超敏反应中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是否有直接作用。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地塞米松对RBL 2H3细胞 (大鼠嗜碱粒细胞 )脱颗粒程度的影响 ,利用westernblot分析ERK1 ERK2信号的改变。结果 :地塞米松预先作用于RBL 2H3细胞 ,使AnnexinV标记的细胞阳性率较致敏原活化组明显下降 ,MAPK活性明显降低。结论 :地塞米松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效学 地塞米松 肥大细胞 RBL-2H3 脱颗粒 ANNEXIN V MAPK
下载PDF
肠黏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长期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品婕 庞红宇 +3 位作者 罗刚健 关健强 位静 黑子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肠黏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对SD大鼠生存的影响。【方法】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夹毕75min建立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24):S组(假手术组)、M组(模型组)、C组(缺血再灌注+色甘酸钠25mg... 【目的】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肠黏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对SD大鼠生存的影响。【方法】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夹毕75min建立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24):S组(假手术组)、M组(模型组)、C组(缺血再灌注+色甘酸钠25mg·kg-1组),CP组(缺血再灌注+compound 48/800.75mg·kg-1组)。C及CP组分别在再灌注前5min和再灌注后3d静脉注射药物,S、M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7d的生存率、存活状态,光镜观察存活动物肠黏膜病理学变化,进行Chiu′s评分,电镜观察肠黏膜微绒毛和IMMC的超微结构及类胰蛋白酶表达比较进行IMMC计数。【结果】M组、CP组第7天生存率明显低于S组(P<0.01);C组第7天存活率高于M组(P<0.05),与S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P组第7天生存率低于M组(P<0.05)。存活动物光镜下M、CP组肠黏膜绒毛损伤轻微,电镜显示M、CP组微绒毛肿胀、有脱落,S组、C组基本正常,各组间肠黏膜Chiu′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电镜下CP组IMMC脱颗粒最明显,M组次之,S组、C组未见IMMC脱颗粒,各组间IMMC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影响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长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脱颗粒 肠缺血再灌注 存活率
下载PDF
TNBS诱导结肠炎小鼠中细菌鞭毛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路瑶 郝卉杰 +4 位作者 贺欣 张目涵 赵美华 马娜 冯百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81-1088,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炎症程度下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的血清及结肠组织中细菌鞭毛蛋白CBir1的表达、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情况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将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 目的:研究不同炎症程度下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的血清及结肠组织中细菌鞭毛蛋白CBir1的表达、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情况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将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50%乙醇组、50%乙醇+TNBS组、50%乙醇+TNBS+酮替芬组及50%乙醇+TNBS+脂多糖(LPS)+卵清蛋白(OVA)组,同时对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分组处理后第22天处死并提取小鼠的血清及结肠组织,采用组织损伤指数(HI)评分标准对小鼠结肠进行组织病理评估,采用ELISA法检测抗-CBir1、组胺以及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CT)在小鼠血清中的浓度,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CBir1、Toll样蛋白受体5(TLR5)及MCT的表达。结果:TNBS诱导组的DAI评分和HI评分,且CBir1、TLR5、MCT、抗-CBir1和组胺在肠黏膜和血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50%乙醇+TNBS组上述数值除TLR5外均低于50%乙醇+TNBS+LPS+OVA组(P<0.05);50%乙醇+TNBS组上述数值除MCT外则均高于50%乙醇+TNBS+酮替芬组(P<0.05);生理盐水和50%乙醇组小鼠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比较,上述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将TNBS诱导模型组小鼠血清中抗-CBir1与MCT的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两者呈正相关(r=0.751,P<0.01);此外,小鼠的血清中抗-CBir1与组胺的浓度亦呈正相关(r=0.648,P<0.01)。结论:TNBS诱导结肠炎炎症程度越重的小鼠,其体内CBir1的表达量越高,同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也越明显。TNBS诱导结肠炎小鼠体内CBir1的表达量与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 6-三硝基苯磺酸 鞭毛蛋白 肥大细胞脱颗粒 炎症性肠病
下载PDF
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对IVF-ET治疗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刁英 杨智敏 +2 位作者 谭兵兵 葛斌 杨名慧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6-108,122,共4页
目的:了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对胚胎质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316个IVF-ET周期按精卵受精时间不同及是否即刻脱颗粒细胞分为: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组(A组,精卵共孵育2h并即刻脱颗粒细胞)110... 目的:了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对胚胎质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316个IVF-ET周期按精卵受精时间不同及是否即刻脱颗粒细胞分为: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组(A组,精卵共孵育2h并即刻脱颗粒细胞)110个周期、短时受精并次日晨脱颗粒细胞组(B组,精卵共孵育2h并受精后18~19h脱颗粒细胞)108个周期和传统受精组(C组,精卵孵育过夜)98个周期。分别比较3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和分娩结局。结果:①3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和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B组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C组(P分别<0.05或<0.01);③3组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畸形胎儿出生。结论:①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不影响受精率、卵裂率和流产率,可提高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②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能较准确判断卵子成熟度,观察第二极体是否排出,从而使补救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成为可能,进而可进一步严格控制ICSI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受精 脱颗粒细胞 体外受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