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魅”时代的文学“魅影”——评草玄《狂狷上不了天堂》
1
作者 汤文益 《池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5-57,共3页
在这样一个多元并进、文化驳杂的"脱魅"时代,草玄的《狂狷上不了天堂》以其厚实的创作"底色"、饶有兴味的故事情节、独特的叙事视角,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体验和文学文本,其中蕴藏的乃是人性的曲折、变形和张... 在这样一个多元并进、文化驳杂的"脱魅"时代,草玄的《狂狷上不了天堂》以其厚实的创作"底色"、饶有兴味的故事情节、独特的叙事视角,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体验和文学文本,其中蕴藏的乃是人性的曲折、变形和张扬。文本所舞动的文学"魅影"实质上是人性在既定时间和既定空间的"舞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魅 人性 文学“影”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逻辑路向——基于“脱嵌”与“祛魅”的理论视域
2
作者 涂小雨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17-222,323,共7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但一系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并没有否定或削弱马克思主义,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指导、坚持了实事求是、坚持了文化自信的结果,蕴含着独特的逻辑路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但一系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并没有否定或削弱马克思主义,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指导、坚持了实事求是、坚持了文化自信的结果,蕴含着独特的逻辑路向:“脱嵌”与“祛魅”。“脱嵌”即脱教条主义之“嵌”,深化对实事求是原则的实践;“祛魅”即祛固守传统社会主义个别观点、个别论断之“魅”,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其中,在理论逻辑路向上,“脱嵌”与“祛魅”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与活的灵魂;在历史逻辑路向上,“脱嵌”与“祛魅”体现了实事求是原则的时代升华;在实践路向上,“脱嵌”与“祛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回归马克思主义常识的理论自觉、实践自觉与价值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逻辑路向 嵌”与“祛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的个体自由与孤独——社会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建民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4-79,共6页
作为现代性后果的互联网"脱魅机制",延续了现代性的个人与社会、自由与束缚、个体自治与个性规避之间的张力,这种张力的后果之一就是个体难以名状的孤独感。孤独感源于个性与意义的双重缺失。互联网增进了个体获得和传播信息... 作为现代性后果的互联网"脱魅机制",延续了现代性的个人与社会、自由与束缚、个体自治与个性规避之间的张力,这种张力的后果之一就是个体难以名状的孤独感。孤独感源于个性与意义的双重缺失。互联网增进了个体获得和传播信息的便利性,但也使个性淹没在繁芜庞杂的信息中。互联网给个体带来暂时的"去权威化"体验,也使其陷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社会联系的意义上,互联网促进了个体之间的"在线交往",但常常削减了面对面交往中的人性因素,制造或加深了个体的孤独感。对于互联网时代的个体来说,在参与社会生活的同时培育自我反思能力和社会学的想象力,是化解孤独感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脱魅机制” 自由 孤独 社会学的想象力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与法律秩序重构 被引量:5
4
作者 季卫东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5-1144,共20页
以韦伯和昂格尔的设问为线索,回溯法制现代化运动的目标模式,有助于总结和反思中国社会与制度变迁的实践经验。循此线索,可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内涵分为四个阶段或类型进行比较分析。透过民法典编纂和审判独立原则之确立这两个典型,可... 以韦伯和昂格尔的设问为线索,回溯法制现代化运动的目标模式,有助于总结和反思中国社会与制度变迁的实践经验。循此线索,可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内涵分为四个阶段或类型进行比较分析。透过民法典编纂和审判独立原则之确立这两个典型,可观察到把多元性和关系性嵌入“潘德克顿”系统以及通过功能替代物和因势利导的助推措施拉动司法改革等现象。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数字信息技术通过全程留痕、规则嵌入系统等方式,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有效落实现代法治构想,但也提出了如何制约“算法利维坦”的新课题。由此可见,在AI驱动的现代化新阶段,寻找法律公正程序与技术公正程序的最佳组合,将成为数字化法治的主要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与发展”运动 新型财产权 司法规律 算法利维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