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填料塔中有机胺溶液脱除CO_(2)性能研究
1
作者 邱正秋 皇甫林 +1 位作者 刘鹏举 王建山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26,共6页
在鲍尔环填料塔中,以有机胺溶液为吸收剂,脱除模拟烟气中的CO_(2)。考察了有机胺溶液质量分数、溶液pH、烟气流量、溶液喷淋量、入口CO_(2)体积分数、液气比、吸收温度及填料层高度等关键参数对CO_(2)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脱... 在鲍尔环填料塔中,以有机胺溶液为吸收剂,脱除模拟烟气中的CO_(2)。考察了有机胺溶液质量分数、溶液pH、烟气流量、溶液喷淋量、入口CO_(2)体积分数、液气比、吸收温度及填料层高度等关键参数对CO_(2)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脱除率随有机胺溶液质量分数、溶液pH、溶液喷淋量、液气比及填料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烟气流量和入口CO_(2)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减小,随吸收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有机胺溶液质量分数为20%,溶液pH为11.0,烟气流量为2.5 m^(3)/h,溶液喷淋量为9 L/h,入口CO_(2)体积分数为8%,液气比为3.6~4.8 L/m^(3),吸收温度为30℃,填料高度为1.70 m的条件下,CO_(2)脱除率超过90%。本研究成果可为有机胺溶液脱除CO_(2)的工业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料塔 有机胺 co_(2)除率 溶液性质 操作条件
下载PDF
剥脱性点阵CO_(2)激光联合^(32)P同位素敷贴修复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丽靓 许清华 +4 位作者 张小锋 赵举辉 蔡杰 何晓 于泓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6期747-752,共6页
目的 研究剥脱性点阵CO_(2)激光联合^(32)P同位素敷贴修复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效果。方法 将126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3)。对照组患者均予以剥脱性点阵CO_(2)激光治疗,观察组在接受激光治... 目的 研究剥脱性点阵CO_(2)激光联合^(32)P同位素敷贴修复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效果。方法 将126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3)。对照组患者均予以剥脱性点阵CO_(2)激光治疗,观察组在接受激光治疗后给予^(32)P同位素敷贴。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瘙痒视觉模拟评分(VAS)、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中文版精简烧伤后健康量表(BSHS-B)评分,监测瘢痕瘙痒及血清中P物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统计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V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创面愈合后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VAS、V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创面愈合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BSHS-B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血清中P物质、TNF-α、TGF-β_(1)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BSHS-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P物质、TNF-α、TGF-β_(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59,P=0.212)。结论 剥脱性点阵CO_(2)激光联合^(32)P同位素敷贴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有确切的修复效果,利于缓解瘙痒,改善瘢痕柔软度、色泽、形态,提高生活质量,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血清中P物质、TNF-α、TGF-β_(1)等表达有关,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增生性瘢痕 性点阵co_(2)激光 ^(32)P同位素 修复
下载PDF
高尚堡联合站天然气脱CO_(2)工艺参数优化
3
作者 吴松 高城 +3 位作者 尤雪松 李东升 崔军峰 张涛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7期94-99,共6页
高尚堡联合站天然气脱CO_(2)装置采用MDEA+DEA混合胺吸收工艺,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原料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操作参数一直沿用原设计参数,造成该站能耗增加,为了找到最佳的操作条件,降低系统能耗,本文基于HYSYS模拟软件建立模型,对天然气脱... 高尚堡联合站天然气脱CO_(2)装置采用MDEA+DEA混合胺吸收工艺,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原料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操作参数一直沿用原设计参数,造成该站能耗增加,为了找到最佳的操作条件,降低系统能耗,本文基于HYSYS模拟软件建立模型,对天然气脱CO_(2)工艺关键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依据各单因素得到的取值范围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以系统装置能耗最小为目标对参数进行寻优,确定多因素关键参数的最佳组合,优化后的流程比实际生产外输气中CO_(2)含量从2.27%降低到2.21%,下降了2.64%,装置能耗从6 373 kW降低到5 967 kW,降低了6.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关键参数 响应面分析法 能耗 参数优化
下载PDF
海上平台CO_(2)脱除工艺应用及对比
4
作者 李林源 陈文峰 +2 位作者 胡蓉 王振伍 陈宾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23年第3期27-31,共5页
天然气在开采过程中含有酸性杂质气体CO_(2)(通常范围在5%-80%),不同开采区域的CO_(2)含量变化较大。这种酸性气体的存在不仅会降低天然气热值,也会对输送管道造成腐蚀、增加运输成本。为解决目前海上平台天然气中CO_(2)的就地分离问题... 天然气在开采过程中含有酸性杂质气体CO_(2)(通常范围在5%-80%),不同开采区域的CO_(2)含量变化较大。这种酸性气体的存在不仅会降低天然气热值,也会对输送管道造成腐蚀、增加运输成本。为解决目前海上平台天然气中CO_(2)的就地分离问题,实现平台燃料供给及富含CO_(2)的天然气外输,本文调研了国内外关于CO_(2)脱除方法,主要有:膜分离法、变压吸附法、胺吸收法。结合渤海某气田的海上脱CO_(2)技术的应用,通过HYSYS模拟对比其适用性,确定适用于于海上气田CO_(2)脱除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酸性气体 海上平台 气田co_(2)
下载PDF
烟气飞灰在θ环填料塔中对单乙醇胺溶液脱除CO_(2)传质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谢文霞 涂春民 张军 《当代化工研究》 2023年第6期31-33,共3页
本文将烟气飞灰加入液相中,采用小型散堆θ环填料塔分析了飞灰对于单乙醇胺(MEA)溶液脱除CO_(2)传质性能的主要影响规律与机理,着重研究了各种操作参数条件下体积总传质系数K_(G)a_(v)所受飞灰的影响。所得结果显示:在加入飞灰之后,减小... 本文将烟气飞灰加入液相中,采用小型散堆θ环填料塔分析了飞灰对于单乙醇胺(MEA)溶液脱除CO_(2)传质性能的主要影响规律与机理,着重研究了各种操作参数条件下体积总传质系数K_(G)a_(v)所受飞灰的影响。所得结果显示:在加入飞灰之后,减小了K_(G)a_(v)值;而溶液温度的增加将会影响K_(G)a_(v)值的提高,此外,K_(G)a_(v)受飞灰的负面效应呈现出逐渐提高的趋势;而增大液气比则会使体积总传质系数K_(G)a_(v)线性提高,同时,飞灰的影响则逐步地变弱;增加填料高度,K_(G)a_(v)增加,而飞灰对K_(G)a_(v)的负面影响逐渐增强;在逐渐增大飞灰浓度之后,飞灰对于体积总传质系数K_(G)a_(v)所起的抑制作用也相应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乙醇胺(MEA) 体积总传质系数(K_(G)a_(v)) 烟气飞灰 co_(2) 影响
下载PDF
超重力CO_(2)吸收过程的Aspen模拟计算 被引量:1
6
作者 景旭亮 高伟 +1 位作者 李鸿雄 孙育滨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模拟超重力CO_(2)的吸收过程,从而为实验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指导。方法建立了超重力NaOH碱液吸收CO_(2)的Aspen计算模型,考查了多个影响因素对CO_(2)脱除率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比可知,将超重力反应器等价转化为常规填料塔后,NaOH质... 目的模拟超重力CO_(2)的吸收过程,从而为实验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指导。方法建立了超重力NaOH碱液吸收CO_(2)的Aspen计算模型,考查了多个影响因素对CO_(2)脱除率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比可知,将超重力反应器等价转化为常规填料塔后,NaOH质量分数、碱液进料量和压力对CO_(2)脱除率的影响与超重力实验室的变化规律一致,但模拟值仅为实验值的1/2左右。对传质参数进行进一步修正,修正后的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值接近,平均偏差仅为0.77%。结论建立的超重力CO_(2)吸收模型准确可靠,可为后续实验提供一定的方向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 co_(2) Aspen Plus 模拟计算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脱附作用调控负载纳米颗粒结晶动力学研究
7
作者 乔国岳 刘居陶 +2 位作者 孙剑飞 徐琴琴 银建中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849-5857,共9页
依据经典成核理论和超临界领域中的结晶动力学相关模型,分析影响成核速率的主要因素及其规律。研究共溶剂辅助超临界CO_(2)溶解无机盐,在SBA-15介孔材料表面沉积实验的结果,发现伴随初始阶段的泄压速率逐步提升(0.05~18 MPa/min,20~14 M... 依据经典成核理论和超临界领域中的结晶动力学相关模型,分析影响成核速率的主要因素及其规律。研究共溶剂辅助超临界CO_(2)溶解无机盐,在SBA-15介孔材料表面沉积实验的结果,发现伴随初始阶段的泄压速率逐步提升(0.05~18 MPa/min,20~14 MPa),载体所负载的纳米颗粒的粒径逐渐减小至1.5 nm左右,与典型的晶核尺寸1 nm相接近,而担载量却出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晶体的临界成核半径取为0.5 nm,通过Türk模型和Debenedetti模型计算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RESS)工艺其喷嘴内的成核速率,与超临界反溶剂(SAS)群体平衡模型(PBM)的边界条件即SAS过程的初始成核速率相比较,三者的成核速率相接近,且利用快速泄压方法的沉积实验结果与按Cu担载量所估算的成核速率相接近。分析在沉积反应后的泄压阶段,超临界条件下的CO_(2)的脱附作用,可能成为吸附于载体表面的前驱物离子结晶的诱导因素。并且CO_(2)瞬时脱附量能够调控负载型纳米颗粒的成核速率,同时控制复合材料的金属担载量。为研究微观尺度下SAS过程的实现提供了实验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介孔材料 快速泄压 结晶动力学 纳米颗粒
下载PDF
超重力条件下NaOH碱液脱除CO_(2)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景旭亮 高伟 +3 位作者 任虎彪 赵建平 李鸿雄 孙育滨 《当代化工》 CAS 2021年第11期2554-2557,共4页
研究了超重力环境下NaOH碱液对CO_(2)的脱除,重点考察了超重力反应器转速、操作压力、碱液质量分数和碱液进料量等因素对CO_(2)脱除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O_(2)的脱除率随着超重力反应器转速、操作压力、碱液质量分数和碱液进料量... 研究了超重力环境下NaOH碱液对CO_(2)的脱除,重点考察了超重力反应器转速、操作压力、碱液质量分数和碱液进料量等因素对CO_(2)脱除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O_(2)的脱除率随着超重力反应器转速、操作压力、碱液质量分数和碱液进料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到95%以上。在进口气量2 L·min^(-1)、CO_(2)入口体积分数20%的条件下,比较适宜的工艺操作条件为:超重力反应器转速600~800 r·min^(-1),操作压力2.0 MPa,碱液质量分数5%,碱液进料量0.2 L·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 过程强化 co_(2)
下载PDF
EOEG装置CO_(2)脱除单元运行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华程 《化工管理》 2021年第23期155-156,共2页
EOEG装置是指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CO_(2),在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的今天,要加强对CO_(2)脱除的研究。全面分析装置运行状况,找到目前脱碳效果变差的原因,以此为切入点提出优化措施,改善CO_(2)脱除效果。文章就EOEG装... EOEG装置是指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CO_(2),在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的今天,要加强对CO_(2)脱除的研究。全面分析装置运行状况,找到目前脱碳效果变差的原因,以此为切入点提出优化措施,改善CO_(2)脱除效果。文章就EOEG装置CO_(2)脱除单元运行分析进行探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EG装置 co_(2) 单元运行
下载PDF
提高MDEA溶液脱碳的单位脱除率
10
作者 张伍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22期110-112,共3页
本文基于提高终端脱碳单元的CO_(2)单位脱除率的目的,深入探讨了影响MDEA溶液脱碳效率的关键问题,尤其是MDEA溶液的发泡问题,并针对问题所在提出改进措施。改进方案实施后,成功将MDEA溶液发泡问题的解决率提高到98.5%,显著降低了MDEA的... 本文基于提高终端脱碳单元的CO_(2)单位脱除率的目的,深入探讨了影响MDEA溶液脱碳效率的关键问题,尤其是MDEA溶液的发泡问题,并针对问题所在提出改进措施。改进方案实施后,成功将MDEA溶液发泡问题的解决率提高到98.5%,显著降低了MDEA的损耗和维护成本,同时提高了碳捕集系统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EA溶液 co_(2)除率 碳效率
下载PDF
二氧化碳脱除在氢基竖炉中的应用
11
作者 闫军 《河南冶金》 2023年第5期32-35,共4页
通过确定贫液浓度及温度合理控制范围,定期检验贫液性能,确保最优脱除效果;多重过滤去除贫富液杂质,防止设备堵塞;合理设置消泡剂加入点及精准掌握加入时机,减少泡沫产生消除液泛现象;利用炉顶煤气余热产生的蒸汽作为贫液再生能量,在系... 通过确定贫液浓度及温度合理控制范围,定期检验贫液性能,确保最优脱除效果;多重过滤去除贫富液杂质,防止设备堵塞;合理设置消泡剂加入点及精准掌握加入时机,减少泡沫产生消除液泛现象;利用炉顶煤气余热产生的蒸汽作为贫液再生能量,在系统中增加贫富液换热器和再沸器降低能耗等一系列有效技术及控制措施,实现了氢基竖炉循环气中CO_(2)的有效脱除和能耗降低,为实现氢基竖炉顶气循环利用及氢冶金高效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基竖炉 co_(2) 高效 低能耗
下载PDF
EOEG装置CO_(2)脱除单元运行策略
12
作者 吴之明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3年第20期104-106,共3页
文章主要研究的是EOEG装置中的CO_(2)脱除单元运行策略。包括EOEG装置概述、EOEG装置中的CO_(2)脱除单元运行计算、主要的运行影响因素及其运行效果提升策略。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可以为EOEG装置的合理应用与其CO_(2)脱除效果的提升提... 文章主要研究的是EOEG装置中的CO_(2)脱除单元运行策略。包括EOEG装置概述、EOEG装置中的CO_(2)脱除单元运行计算、主要的运行影响因素及其运行效果提升策略。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可以为EOEG装置的合理应用与其CO_(2)脱除效果的提升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EG装置 co_(2)除单元 运行计算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海上气田天然气脱碳工艺技术方案研究
13
作者 谢金秋 陈绍凯 +2 位作者 朱海山 静玉晓 崔月红 《山东化工》 CAS 2022年第10期44-47,50,共5页
陆上天然气脱碳技术比较成熟,海上含碳天然气大多通过海底管道输送回陆地进行脱碳处理,这样做不仅管道存在腐蚀风险,而且天然气中的CO_(2)占据了管输能力,还增大了能耗和投资。结合南中国海某含碳天然气田开发项目实际,分析在海上平台... 陆上天然气脱碳技术比较成熟,海上含碳天然气大多通过海底管道输送回陆地进行脱碳处理,这样做不仅管道存在腐蚀风险,而且天然气中的CO_(2)占据了管输能力,还增大了能耗和投资。结合南中国海某含碳天然气田开发项目实际,分析在海上平台脱碳的原因,对海上天然气脱碳工艺方法的选取原则进行探讨,通过分析膜分离法和物理溶剂吸收法两种脱碳技术的预处理单元、操作压力、操作温度、处理流程等,确定详细工艺设计步骤及技术方案。结果表明,膜分离法的流程压降和能耗大,烃回收率较低,橇块占地面积大,设备费用高,膜组件需定期更换,操作成本较高;物理溶剂吸收法无需加热,能耗低,烃回收率较高,橇块占地面积小,设备费用低,物理溶剂会略有损失需定期少量补充,操作成本较低。经技术经济综合比选,该海上气田推荐采用物理溶剂吸收法进行天然气脱碳,可为国内外同类气田工程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处理 co_(2) 物理溶剂吸收 膜分离 海上气田
下载PDF
鸟粪石法回收沼液中氮磷技术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红亮 赵振振 +3 位作者 谭婧 李金忠 黄慧敏 宫亚斌 《化工管理》 2023年第5期149-151,164,共4页
能否有效消纳或处理沼液有时甚至是有机废弃物处理项目采用何种工艺的决定性因素。用鸟粪石结晶法回收废水中的氮磷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在废水脱氮除磷及资源回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国内外有着大量的研究成果。经研究分析,用鸟粪石沉淀... 能否有效消纳或处理沼液有时甚至是有机废弃物处理项目采用何种工艺的决定性因素。用鸟粪石结晶法回收废水中的氮磷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在废水脱氮除磷及资源回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国内外有着大量的研究成果。经研究分析,用鸟粪石沉淀法可有效去除厌氧沼液中的磷,但经济可行性较差,用于处理厌氧沼液的规模化、商业化、可推广应用的技术尚未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沼液 鸟粪石 结晶 沉淀 镁盐 co_(2)吹
下载PDF
胺液脱除CO_(2)系统空冷器腐蚀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骁飞 王春雨 +2 位作者 周俊锋 金浩哲 王超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9-394,共6页
采用热力学Kent-Eisenberg (KE)模型建立了贫胺液空冷器工艺仿真模型,通过Aspen plus工艺模拟软件,分析了空冷器降温(41.96~83.40℃)过程中热稳定盐、有机酸和CO_(2)等腐蚀性介质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空冷器前三排管束中气相摩尔分数较... 采用热力学Kent-Eisenberg (KE)模型建立了贫胺液空冷器工艺仿真模型,通过Aspen plus工艺模拟软件,分析了空冷器降温(41.96~83.40℃)过程中热稳定盐、有机酸和CO_(2)等腐蚀性介质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空冷器前三排管束中气相摩尔分数较小,气相中热稳定盐和CO_(2)的摩尔分数分别占到55%和45%,为空冷器管束腐蚀的关键危害源。通过建立空冷管束流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管束内部气相流动特性,得知空冷器第二排9~12、20、21、24、27~40号管束气相分率较大,属于腐蚀高风险区域,该结果与实际空冷器管束腐蚀位置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稳定盐 co_(2) KE模型 贫胺液空冷器 腐蚀
原文传递
硫化钠法CCUS化学固碳技术分析和探讨
16
作者 刘志盛 朱磊 +1 位作者 于济深 张伟 《中国煤炭》 2023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简明阐述了清洁能源制氢耦合C1化学工业的CCUS化学固碳路径,按照CO_(2)中的C、O元素成键变化,将化学固碳技术区分为活化法和非活化法。将金属氧化物拓展到金属硫化物,并通过还原硫酸盐制备金属硫化物,设计构思出Na2S固碳路径,包括电解... 简明阐述了清洁能源制氢耦合C1化学工业的CCUS化学固碳路径,按照CO_(2)中的C、O元素成键变化,将化学固碳技术区分为活化法和非活化法。将金属氧化物拓展到金属硫化物,并通过还原硫酸盐制备金属硫化物,设计构思出Na2S固碳路径,包括电解水制氢、H_(2)还原Na_(2)SO_(4)、Na_(2)S溶液吸收CO_(2)、NaHCO_(3)/Na_(2)CO_(3)处理单元、H2S制硫酸或硫磺以及硫酸制盐酸6个工艺单元流程;可用于含氧原料气、低浓度CO_(2)原料气甚至大气中CO_(2)的捕集及固化工艺的技术开发,并具有矿化固碳效果。通过对Na_(2)S固碳路径及其效果进行的详细分析和探讨,从H_(2)消耗、投资、过程能耗、产品价值、固碳效果以及能源利用和储存等方面进行对比后,得出Na_(2)S法固碳与CH3OH法固碳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钠 化学固碳技术 co_(2)除和固化 经济技术分析
下载PDF
不同类型点阵激光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艺淳 李燕 +1 位作者 宋静 王鸿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点阵激光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来笔者医院就诊的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1565 nm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对照组采用剥脱性点...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点阵激光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来笔者医院就诊的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1565 nm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对照组采用剥脱性点阵CO_(2)2激光(CO_(2)2 AFL)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ISIA面部分析情况、生活质量(Acne-QOL),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斑点、红色区、纹理、毛孔、紫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次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均较对照组轻,红斑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_(2)2 AFL与1565 nmNFL对萎缩性痤疮瘢痕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均能明显改善患者面部皮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1565 nmNFL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点阵co_(2)激光 1565 nm非剥性点阵激光 萎缩性痤疮瘢痕 美容效果
下载PDF
燃煤电厂溶剂法碳捕集中试系统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保登 崔倩 +4 位作者 闫学良 张峰 龙银花 孙永伟 熊日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42-246,共5页
通过对某电厂溶剂法CO_(2)捕集中试装置开展基础溶剂(30%乙醇胺(MEA))的测试,揭示了烟气流量、贫液流量、再生温度、再生压力等关键操作条件对CO_(2)脱除率和再生能耗的影响规律,预测了CO_(2)脱除率90%、再生能耗4.0 GJ/t时的装置操作范... 通过对某电厂溶剂法CO_(2)捕集中试装置开展基础溶剂(30%乙醇胺(MEA))的测试,揭示了烟气流量、贫液流量、再生温度、再生压力等关键操作条件对CO_(2)脱除率和再生能耗的影响规律,预测了CO_(2)脱除率90%、再生能耗4.0 GJ/t时的装置操作范围,通过选定预测操作条件的24 h连续运行验证了预测的准确性,证实了该溶剂法CO_(2)捕集装置的可靠性,为后续其他溶剂在该装置上的测试奠定了基础。该研究方法在电厂溶剂法CO_(2)捕集中试装置上的成功应用,大大提高了中试现场的工作效率,也将为更大规模的溶剂法CO_(2)捕集示范工程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co_(2)吸收 乙醇胺 co_(2)除率 能耗
下载PDF
点阵激光联合异维A酸胶囊治疗痤疮患者的疗效探讨
19
作者 秦月宁 张秀珍 刘向东 《大医生》 2022年第8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点阵激光联合异维A酸胶囊对痤疮患者皮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2019年5月至2021年8月乳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给予对照组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点阵激光联合异维A酸胶囊对痤疮患者皮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2019年5月至2021年8月乳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给予对照组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二氧化碳(CO_(2))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皮损数量及皮肤指标水平,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囊肿、脓疱、丘疹及结节的数量均减少,且观察组患者脓疱、丘疹及结节的数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血红素含量及经皮水分丢失(TEWL)、酸碱度(pH值)、皮肤红斑发生情况(a值)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皮肤血红素含量及a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阵激光联合异维A酸胶囊能够有效减轻痤疮患者面部皮损症状,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皮肤指标水平,具有较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剥性点阵激光 异维A酸 痤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