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基酰化酶在脲溶液中变性时构象变化速度与失活速度的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洪睿 王希成 +1 位作者 张彤 周海梦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710-716,共7页
应用了邹氏不可逆抑制动力学的方法,在变性剂存在的条件下,连续监测酶催化的底物反应过程,测定了氨基酰化酶在不同浓度脲溶液中失活的速度常数,并考察了底物的存在对酶失活的保护作用。同时,还比较了氨基酰化酶在不同浓度脲溶液中变性... 应用了邹氏不可逆抑制动力学的方法,在变性剂存在的条件下,连续监测酶催化的底物反应过程,测定了氨基酰化酶在不同浓度脲溶液中失活的速度常数,并考察了底物的存在对酶失活的保护作用。同时,还比较了氨基酰化酶在不同浓度脲溶液中变性时失活和构象变化的速度。1mol/L,2mol/L脲变性时失活速度常数为为1.62×10^(-2)S^(-1)和2.05×10^(-2)S^(-1),但是酶分子的整体构象尚未发生明显变化。3mol/L脲变性时,失活速度常数为2.56×10^(-2)S^(-1),而变性速度常数为3.72×10^(-3)S^(-1)。失活速度比构象变化速度快大约一个数量级。在4mol/L,5mol/L,6mol/L脲溶液中变性时,酶分子快速失活,而其构象变化速度常数分别为5.27×10^(-3)S^(-1)。5.47×10^(-3)S^(-1),5.56×10^(-3)S^(-1)。可见,在相同浓度的脲溶液中,氨基酰化酶的失活速度明显快于酶分子整体构象变化的速度。上述结果表明,含有辅基金属离子Zn^(2+)的氨基酰化酶的活性部位较酶分子的整体结构也具有一定的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酰化酶 变性 失活 构象 脲溶液
原文传递
氨基酰化酶在低浓度脲溶液中的失活并非解聚所致
2
作者 王希成 张彤 +1 位作者 王洪睿 周海梦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4期2268-2271,共4页
氨基酰化酶(Aminoacylasc,EC3.5.1.14)是一个含金属锌离子的二聚体酶,亚基分子量约为43 000.Zn^(2+)位于每个亚基的活性部位上,且为酶的活性所必需,过去的研究结果表明锌离子对酶活性部位结构有一定的稳定作用,最近报道的氨基酸序列表明... 氨基酰化酶(Aminoacylasc,EC3.5.1.14)是一个含金属锌离子的二聚体酶,亚基分子量约为43 000.Zn^(2+)位于每个亚基的活性部位上,且为酶的活性所必需,过去的研究结果表明锌离子对酶活性部位结构有一定的稳定作用,最近报道的氨基酸序列表明,该酶分子中有16个色氨酸残基和18个酪氨酸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酰化酶 解聚 脲溶液 失活
原文传递
碱/脲水溶液体系中纤维素包合物构型及纤维素与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刚 张恒 +4 位作者 孙恒 朱洪霞 张煜函 朱庆增 苑世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4-720,共7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纤维素分子在碱/脲水溶液体系中形成的包合物结构,研究了纤维素包合物的空间构型、氢键网格结构、纤维素分子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碱金属阳离子对包合物稳定性的影响.在纤维素包合物结构中,碱金属阳离...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纤维素分子在碱/脲水溶液体系中形成的包合物结构,研究了纤维素包合物的空间构型、氢键网格结构、纤维素分子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碱金属阳离子对包合物稳定性的影响.在纤维素包合物结构中,碱金属阳离子和OH-主要吸附在纤维素分子链羟基的附近,与纤维素上的羟基氧直接接触形成稳定的吸附构型;尿素分子更倾向于在纤维素糖环面结构上聚集,可以与纤维素上的羟基氧和醚键氧相互作用形成氢键.通过对纤维素与溶剂分子间非键相互作用的研究发现,在纤维素羟基附近,羟基与金属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最大,其次为与尿素分子、氢氧根离子的相互作用,最小的为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在纤维素糖环面结构上,Na^+、OH^-、尿素、水与纤维素醚键氧的相互作用远小于与纤维素羟基的相互作用,纤维素上的醚键氧与尿素分子相互作用能最大.比较KOH/尿素和NaOH/尿素2种溶剂体系中碱金属阳离子与纤维素羟基形成的吸附构型的结合能,发现Na^+对纤维素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具有更强的破坏作用,NaOH/尿素溶剂体系中的分子与纤维素分子形成的包合物构型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纤维素包合物 碱/溶液
下载PDF
阳离子型聚氨酯-脲水溶液的性质 被引量:3
4
作者 袁荞龙 应圣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0-505,共6页
由聚醚二元醇与甲苯二异氰酸酯 ( TDI)预聚后 ,经二乙烯三胺扩链、冰乙酸中和而制备了阳离子型聚氨酯 -脲 ( PUU)水溶液。 Ubbelohde毛细管粘度计测得 PUU水溶液在不同浓度下的粘度 ,用 Huggins和 Kraemer方程及 Fox和 Flory等效圆球理... 由聚醚二元醇与甲苯二异氰酸酯 ( TDI)预聚后 ,经二乙烯三胺扩链、冰乙酸中和而制备了阳离子型聚氨酯 -脲 ( PUU)水溶液。 Ubbelohde毛细管粘度计测得 PUU水溶液在不同浓度下的粘度 ,用 Huggins和 Kraemer方程及 Fox和 Flory等效圆球理论计算可知 ,PUU在水溶液中的分子尺寸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加 ;加入小分子电解质后 ,PUU分子链尺寸变小 ,说明其构象由舒展变为卷曲 ,有效体积分数变小 ,粘度下降。研究表明 ,分子链中的空间位阻效应是决定聚氨酯 -脲在水溶液中分子尺寸的主要因素 ,水溶液中 PUU分子尺寸与真溶液中溶质分子尺寸 ( 1 0 -10 m~1 0 -9m)相近。水溶性 PUU的流变特性说明 ,不同浓度的水溶性 PUU都为牛顿流体 ,表观粘度不随剪切速率而变 ;水溶性 PUU稀溶液的粘度都相近 ,与乌氏毛细管粘度计法测得的结果也相近 ,且与相对分子质量基本无关 ;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 ,其粘度也随之增加 ,而水溶性 PUU浓溶液的粘度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减小。PUU水溶液的牛顿型流变行为也说明该分子链在水中的形态是稳定的 ,不受外界剪切应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 分散性 流变性 牛顿流体 分子尺寸 阳离子型 聚氨酯-溶液
下载PDF
0.1%氯吡脲乙醇溶液在巨峰葡萄上的试验效果 被引量:9
5
作者 孙瑞红 苑克俊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氯吡乙醇溶液 巨峰葡萄 田间试验 药效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下载PDF
0.1%氯吡脲可溶液剂调节葡萄生长田间药效评价
6
作者 刘国鹏 刘博 《陕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1期44-45,共2页
开展0.1%氯吡脲可溶液剂调节葡萄生长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0.1%氯吡脲可溶液剂100倍液、75倍液、50倍液、37.5倍液浸葡萄幼果一次,各处理平均单果粒比清水对照增大0.02 cm、0.13 cm、0.26 cm、0.30 cm,平均果穗长度增加0.17 cm、... 开展0.1%氯吡脲可溶液剂调节葡萄生长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0.1%氯吡脲可溶液剂100倍液、75倍液、50倍液、37.5倍液浸葡萄幼果一次,各处理平均单果粒比清水对照增大0.02 cm、0.13 cm、0.26 cm、0.30 cm,平均果穗长度增加0.17 cm、0.24 cm、0.59 cm、0.75 cm;平均单粒重增加1.9 g、2.35 g、3.48g、3.99 g,平均果穗重增加115.2 g、140.9 g、208.4 g、239.7 g;0.1%氯吡脲可溶液剂37.5倍液对葡萄产量增幅最大,达15.61%,其次为50倍液,达13.23%,75倍液和100倍液对产量增幅相当,分别为8.61%和7.16%;检测各处理的葡萄品质指标,葡萄的酸度在0.57%~0.61%,可溶固形物含量在18.01%~18.77%,均与清水对照相比没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0 1%氯吡溶液 生长 药效评价
下载PDF
脲甲醛对大颗粒尿素的影响
7
作者 桂江涛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09年第8期90-91,共2页
叙述微量脲甲醛溶液添加技术在流化床造粒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大颗粒尿素的影响。
关键词 甲醛溶液添加剂技术 流化床造粒 应用及影响
下载PDF
脲甲醛添加剂在大颗粒尿素生产中的应用
8
作者 桂江涛 《甘肃石油和化工》 2010年第1期39-41,共3页
叙述了微量脲甲醛溶液添加技术在流化床造粒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大颗粒尿素生产的影响。
关键词 甲醛溶液添加剂技术 流化床造粒 应用及影响
下载PDF
A highly selective colorimetric sensor for Hg^(2+) based on a copper (Ⅱ) complex of thiosemicarbazone in aqueous solutions
9
作者 WEI TaiBao LI JunJian +4 位作者 BAI CuiBing LIN Qi YAO Hong XIE YongQiang ZHANG YouMi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3年第7期923-927,共5页
By applying an indirect strategy, a new copper (II) complex of a thiosemicarbazone L has been successfully developed as a colorimetric cbemosensor for the sensitive detection of mercury (II) ions. In the presence ... By applying an indirect strategy, a new copper (II) complex of a thiosemicarbazone L has been successfully developed as a colorimetric cbemosensor for the sensitive detection of mercury (II) ions. In the presence of copper (II) ions, the colorless so- lution of L became yellow; however, upon the addition of traces of mercury (II) ions, the yellow color faded to colorless im- mediately. Other ions, including Fe3+, Ag+, Ca2+, Zn2+, Pb2+, Cd2+, Ni2+, Co2+, Cr3+ and Mg2+ had a negligible influence on the probe behavior. The detection limits were 5.0×10^-6 M and 3.0×10^-7 M of Hg2+ using the visual color changes and UV-vis changes respectively. Test strips based on Cu-L were fabricated, which could act as a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Hg2+ test k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complex colorimetric sensor mercury cation aqueous solutio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