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督提胃针刺法联合隔姜灸治疗脾虚气陷型胃下垂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俊 王天锡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通督调神、健脾提胃针刺法联合隔姜灸治疗胃下垂的临床效果,观察针灸并用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信封法筛选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在该院住院及在脾胃病门诊、中医科门诊、消化科门诊就诊中符合胃下垂诊断,且为... 目的探讨采用通督调神、健脾提胃针刺法联合隔姜灸治疗胃下垂的临床效果,观察针灸并用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信封法筛选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在该院住院及在脾胃病门诊、中医科门诊、消化科门诊就诊中符合胃下垂诊断,且为脾虚气陷型的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隔姜灸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联合组给予通督提胃针刺法联合隔姜灸进行治疗,隔姜灸组给予单纯隔姜灸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胃角切迹低于两侧髂嵴的距离、数字胃肠钡餐造影检查的结果。结果(1)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40/45),高于隔姜灸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总积分相比呈现下降趋势,且联合组症状积分较隔姜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角切迹低于两侧髂嵴的距离均呈现下降趋势,且联合组数值较隔姜灸组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数字胃肠钡餐造影检查联合组正常例数占比(48.89%,22/45)最多,高于隔姜灸组正常人数占比的31.11%(1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联合组治疗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隔姜灸组出现胃潴留、恶心症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2/45)(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隔姜灸治疗,通督提胃针刺法联合隔姜灸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腹肌松弛、韧带松弛,对脾虚气陷型胃下垂的状况起到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胃针刺法 隔姜灸 虚气陷型胃下垂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盆腔游走脾1例
2
作者 胡清凌 黄文楼 《江西医药》 CAS 1996年第S1期483-483,共1页
盆腔游走脾1例江西省乐平市人民医院外科(333300)胡清凌,黄文楼患者,女,26岁,已婚。左下腹包块伴腹闷胀,恶心呕吐2年入院。检查:左下腹扪及一似脾脏外形肿块约10×9cm大小,光滑质韧,可向四周推动。左季肋... 盆腔游走脾1例江西省乐平市人民医院外科(333300)胡清凌,黄文楼患者,女,26岁,已婚。左下腹包块伴腹闷胀,恶心呕吐2年入院。检查:左下腹扪及一似脾脏外形肿块约10×9cm大小,光滑质韧,可向四周推动。左季肋区叩诊脾浊音界消失。B超,CT检查均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走 脾下垂 浊音 切除术 市人民医院 江西省 季肋区 形成原因 超声波
下载PDF
形形色色的“下垂”脏器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宏伟 《医药与保健》 2002年第11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内脏下垂 下垂 脾下垂 下垂 下垂 子宫下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