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ortal venous system thrombosis,PVST)形成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3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均经胃网膜右静脉置入导管测压并留置导管,其中36例患者(设...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ortal venous system thrombosis,PVST)形成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3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均经胃网膜右静脉置入导管测压并留置导管,其中36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其余设为对照组)术中增加脾静脉近端结扎。术后早期经导管滴注肝素盐水预防血栓,或发生血栓后滴注尿激酶溶栓,出院后口服华法林,使预防和治疗血栓的效果分别达到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于1.5~2.0和2.0~3.0,并直至血小板数量恢复正常。结果术后2周内发生PVST共132例(100%),血栓分布:残余脾静脉血栓132例(100%),门静脉血栓(PVT)39例(29.5%)。在39例PVT中,门静脉主干血栓33例,主干血栓均与残余脾静脉血栓相连,其中15例血栓最大横截面积<50%,14例血栓最大横截面积≥50%,4例为完全性血栓;肠系膜上静脉血栓6例,其中4例合并门静脉主干血栓并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相连,2例存在门静脉分支血栓且肠系膜上静脉血栓与脾静脉血栓相连。39例PVT中,门静脉左支血栓21例,门静脉右支血栓18例;PVT 2处及以上者25例。在试验组36例脾静脉近端结扎的患者中,发生门静脉主干血栓1例(2.8%);在对照组未采用脾静脉近端结扎的96例中发生PVT 38例(39.6%),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39例PVT采用抗凝及溶栓治疗,其中33例在术后6个月获得随访并进行CT检查,发现血栓消失、机化再通和海绵样变各23例、7例和3例。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早期残余脾静脉内易形成血栓,残余脾静脉血栓向门静脉内蔓延是发生术后PVT的主要原因。脾静脉近端结扎的预防效果显著,经胃网膜右静脉留置导管,术后滴注肝素盐水和溶栓剂兼具预防和治疗双重作用,口服华法林效果确切但需检测凝血功能。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共60例的临床资料。病例分为两组:ERAS组(n=32),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围手术期相关处理;对照组(n=28),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办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RAS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中转开腹比例、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ERAS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更低、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01)。结论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理念安全有效,能够提高患者舒适性,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值得应用推广。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共60例的临床资料。病例分为两组:ERAS组(n=32),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围手术期相关处理;对照组(n=28),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办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RAS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中转开腹比例、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ERAS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更低、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01)。结论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理念安全有效,能够提高患者舒适性,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值得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