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流程化”脾后隧道入路脾切除术在治疗巨脾中的应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1
作者 王毅强 王国文 +1 位作者 汪玮 胡志刚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696-700,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流程化”脾后隧道入路脾切除术在治疗巨脾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2年5月本中心接诊的巨脾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实施手术方式分为A组(流程化组)和B组(常规组),A组:实施腹腔镜下“流程化”脾后隧道...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流程化”脾后隧道入路脾切除术在治疗巨脾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2年5月本中心接诊的巨脾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实施手术方式分为A组(流程化组)和B组(常规组),A组:实施腹腔镜下“流程化”脾后隧道入路脾切除术;B组:实施腹腔镜下常规脾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应激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阿尔法(TNF-α)]和肝功能指标。结果共7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A组36例,B组34例。A组手术时间较B组长[(125.69±16.31)min vs(91.76±12.31)min,P<0.05];A组手术中出血量[(138.35±12.46)mL vs(269.46±15.97)mL,P<0.05]、术后住院时间[(7.11±0.81)d vs(12.23±1.56)d,P<0.05]、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55±0.47)d vs(3.66±0.81)d,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vs 65.00%,P<0.05)均低于B组。A组应激反应相关指标CRP[(5.44±0.69 mg/L)vs(8.57±0.49)mg/L,P<0.05]、PCT[(1.55±0.46)μg/mL vs(2.92±0.77)μg/mL,P<0.05]、TNF-α[(1.24±0.11)mg/mL vs(2.48±0.34)mg/mL,P<0.05]均低于B组。两组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均较优[术前肝功能评分:(7.26±1.28)vs(7.47±2.01),P=0.5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5 d两组肝功能指标均显著下降[术后5 d肝功能评分:(6.39±1.31)vs(7.12±0.98),P<0.05],且A组低于B组。结论腹腔镜“流程化”脾后隧道入路脾切除术治疗巨脾疗效好,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肠道功能恢复快、手术应激反应轻、肝功能指标改善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切除 脾后隧道入路脾切除术 疗效
下载PDF
经腹膜后入路单孔腹腔镜全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2
作者 费振浩 段兴福 +3 位作者 孙志为 王峻峰 陈业盛 唐建中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664-666,672,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腹膜后入路单孔腹腔镜全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0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行经腹膜后入路单孔腹腔镜全脾切除术治疗的10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0例患者全部... 目的探讨经腹膜后入路单孔腹腔镜全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0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行经腹膜后入路单孔腹腔镜全脾切除术治疗的10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0例患者全部顺利施行经腹膜后入路单孔腹腔镜全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56~260 min,术中出血量20~400 mL,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天引流液淀粉酶值53~5400 U/L(中位数652.9 U/L);9例于术后第3天淀粉酶水平基本恢复正常;1例出现胰瘘(生化漏),经通畅引流后未出现后续并发症。2例出现血小板升高,经抗凝治疗后未出现后续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5~17 d(中位时间9.2 d)。10例患者均门诊随访观察2~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均无后续并发症。结论对于仅单纯行脾脏切除术的患者,经腹膜后入路单孔腹腔镜全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手 腹膜后 切除 微创治疗
下载PDF
左肾旁前间隙入路在保留脾动静脉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杰 张成武 +5 位作者 赵大建 胡智明 金望迅 吴伟顶 张宇华 尚敏杰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保留脾动静脉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安全快捷的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2例保留脾动静脉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手术过程及结果,分析左肾前间隙入路在保留脾动静脉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结果 12例手术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 目的探讨保留脾动静脉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安全快捷的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2例保留脾动静脉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手术过程及结果,分析左肾前间隙入路在保留脾动静脉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结果 12例手术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55±18)min,术中出血量(80±46)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6 d,术后未发生胰漏等并发症。结论左肾前间隙入路是脾动静脉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中安全快捷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胰体尾切除 技巧 保留动静脉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熊咏 倪春华 +1 位作者 周东智 李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1-262,共2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腹腔镜脾脏切除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和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36例后外侧入路腹腔镜脾切除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炎后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1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5例,自身免疫...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腹腔镜脾脏切除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和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36例后外侧入路腹腔镜脾切除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炎后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1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5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3例,脾血管瘤2例。结果:36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时间60~180min(平均110min),术中出血50~200mL(平均80mL),住院时间4~7d(平均5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后外侧入路腹腔镜脾脏切除,手术显露好,操作方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切除 后外侧
下载PDF
经脐入路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马颖璋 朱江帆 +1 位作者 韩庆辉 王永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脐入路腹腔镜猪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6只家猪行经脐入路腹腔镜脾切除术。沿脐周缘做切口,置入3个改良的套管,分别插入2mm微型抓钳、5mm操作器械及5mm腹腔镜。微型抓钳协助牵拉、显露,超声刀游离脾周韧带,直线切割吻合器离... 目的探讨经脐入路腹腔镜猪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6只家猪行经脐入路腹腔镜脾切除术。沿脐周缘做切口,置入3个改良的套管,分别插入2mm微型抓钳、5mm操作器械及5mm腹腔镜。微型抓钳协助牵拉、显露,超声刀游离脾周韧带,直线切割吻合器离断脾蒂。切除标本自脐部扩大的切口取出。结果6只动物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25~90min,(58±23)min。术中出血量10~200ml,(52±74)ml。术后1周活检见脾蒂血管夹闭牢靠,未见明显粘连、感染或脓肿形成。结论经脐入路腹腔镜下施行猪脾切除术技术上是可行的,可以达到腹壁无瘢痕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 腹腔镜切除
下载PDF
依从体位改变实现联合入路在程序化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康颉 凌新建 +2 位作者 郑小超 沈剑涛 昝建宝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目的总结依从体位改变实现联合入路用于程序化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效果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普外科行LS共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两次调床,依从体位改变实现联合入路,完成程序化... 目的总结依从体位改变实现联合入路用于程序化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效果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普外科行LS共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两次调床,依从体位改变实现联合入路,完成程序化的三步主要操作。结果 46例患者在全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1例行辅助小切口手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1.49±11.96)min,术中出血(279.89±102.44)mL,未发生不可控制的大出血。术后胃肠道恢复通气时间(2.13±0.21)d,拔除引流管时间(4.77±1.52)d,术后未出现胰漏和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反应性胸腔积液7例,术后住院时间(7.79±1.28)d。术后随访1~35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依从体位改变实现联合入路行程序化LS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易于基层医院学习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切除 标准化程序 体位改变 联合
下载PDF
经脾蒂上间隙入路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田野 刘庆宏 +1 位作者 曹晓飞 罗宝洋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究经脾蒂上间隙入路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经验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泰州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2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均成功施行经脾蒂上间隙入路腹腔镜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33.... 目的探究经脾蒂上间隙入路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经验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泰州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2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均成功施行经脾蒂上间隙入路腹腔镜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33.50±4.32)min,平均出血量(198.00±54.76)mL,平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9.37±4.06)h,无出血、胰瘘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经脾蒂上间隙入路腹腔镜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切除 蒂上间隙
下载PDF
动脉优先入路联合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在胰体尾癌联合多脏器切除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陈曦 袁寅 +4 位作者 李迎春 王宏刚 李立军 杨兴业 刘庆宏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7期644-648,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在胰体尾癌联合多脏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2月~2022年1月我院施行胰体尾癌联合多脏器切除的病人12例,术前依据CT或者MRI平扫+增强进行评估,术中采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根... 目的探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在胰体尾癌联合多脏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2月~2022年1月我院施行胰体尾癌联合多脏器切除的病人12例,术前依据CT或者MRI平扫+增强进行评估,术中采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同时联合多脏器切除漏。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375±43)分钟,术中出血量(280±40)ml。术后病理检查提示所有标本切缘均为阴性,神经均受累,清扫淋巴结(23±6)枚,12例中10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其中A级胰漏3例,无B、C级胰漏,胃排空障碍1例,淋巴漏1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均采取保守治疗治愈。无结肠吻合口漏和肾皮质危象发生。全组病人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8.6天。结论采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施行胰体尾癌联合多脏器切除,保证了肿瘤的根治性切除,术中出血少,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体尾切除 联合脏器切除 动脉优先 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切除 胰腺癌
下载PDF
脾下极入路脾蒂控制法在全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何成 刘作金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5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脾下极入路脾蒂控制法用于全腔镜下脾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及可行性。方法我科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共施行88例肝硬化巨脾切除术,根据其是否采用了脾下极入路脾蒂控制法行全腔镜下脾切除术优化的手术流程分为2组,其中40例未实施... 目的探讨脾下极入路脾蒂控制法用于全腔镜下脾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及可行性。方法我科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共施行88例肝硬化巨脾切除术,根据其是否采用了脾下极入路脾蒂控制法行全腔镜下脾切除术优化的手术流程分为2组,其中40例未实施脾下极优先脾蒂控制术下的全腔镜脾切除的患者为对照组,48例实施脾下极优先脾蒂控制术下的全腔镜脾切除的患者为观察组。2组患者所有数据通过查阅病历资料回顾性收集。结果 2组均无死亡病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47±135.89)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61.75±144.43)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194.69±47.99)min和(232.75±45.26)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转开腹率、术中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下极入路脾蒂控制法用于全腔镜下脾切除术安全、有效,脾蒂后方隧道的建立是脾下极入路脾蒂控制法行全腔镜巨脾切除的关键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蒂控制 切除
下载PDF
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隧道出血的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13
10
作者 梁俊杰 胡友主 +1 位作者 赵琼 李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隧道出血的部位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14年3月行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1080例中发生的由穿刺套管在穿刺过程中致皮下穿刺隧道活动性出血的37例临床资料,包括出血隧道、出血... 目的探讨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隧道出血的部位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14年3月行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1080例中发生的由穿刺套管在穿刺过程中致皮下穿刺隧道活动性出血的37例临床资料,包括出血隧道、出血部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隧道出血发生率3.4%(37/1080),其中观察隧道出血发生率2.7%(29/1080),明显高于主操作隧道0.2%(2/1080)及辅操作隧道0.6%(6/1080)(χ2=34.830,P=0.000)。中段出血发生率2.9%(31/1080),明显高于外口0.5%(5/1080)及内口0.1%(1/1080)(χ2=43.524,P=0.000)。37例均术中成功处理隧道出血,无术后再出血。手术时间(112.6±17.5)min,术中出血量(22.5±9.6)ml,术后2天引流量(91.2±17.9)ml,术后住院时间(3.8±1.5)d。3例术后局部皮肤瘀斑、1例皮下积液,对症治疗治愈。结论出血多发生于观察隧道及隧道中段。隧道外口出血采用超声刀凝血,隧道中段及内口出血采用经皮缝扎压迫止血,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 甲状腺切除 完全乳晕 隧道出血
下载PDF
脾动脉优先入路的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志飞 夏医君 +2 位作者 国成龙 邬一峰 王石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3期40-43,共4页
目的 探讨脾动脉优先入路的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68例需行脾切除术患者,根据术中是否先行结扎脾动脉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优先结扎脾动脉的腹腔镜脾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实施非优先结扎脾... 目的 探讨脾动脉优先入路的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68例需行脾切除术患者,根据术中是否先行结扎脾动脉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优先结扎脾动脉的腹腔镜脾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实施非优先结扎脾动脉的腹腔镜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全部完成优先结扎脾动脉的腹腔镜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对照组患者28例成功完成非优先结扎脾动脉的腹腔镜脾切除术,2例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24.50±23.46)min、术后住院时间(7.53±0.96)d、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5.35±0.81)d、术后胃管留置时间(2.35±0.48)d均短于对照组的(158.71±38.13)min、(8.35±1.04)d、(6.41±1.16)d、(2.64±0.54)d,术中出血量(122.06±50.87)ml少于对照组的(188.06±106.61)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均为Ⅰ级,未发生Ⅱ级及以上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79%,低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动脉优先入路的腹腔镜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是腹腔镜脾切除术手术方式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优先 腹腔镜 切除 脏疾病
下载PDF
肝硬化巨脾60例脾下极入路脾蒂控制术行全腔镜脾切除的应用分析
12
作者 黄志祥 沈卫良 王先法 《浙江创伤外科》 2018年第3期549-550,共2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巨脾患者脾下极入路脾蒂控制术行全腔镜脾切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肝硬化巨脾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32例患者实施脾下极入路脾蒂控... 目的分析肝硬化巨脾患者脾下极入路脾蒂控制术行全腔镜脾切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肝硬化巨脾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32例患者实施脾下极入路脾蒂控制术全腔镜脾切除术为观察组,其余28例患者实施常规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和预后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中转开腹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出现术后出血、胸腔积液、胰漏、食管瘘等各种并发症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合计6.3%低于对照组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下极入路脾蒂控制术行全腔镜脾切除术在肝硬化患者的应用具有较高安全性、疗效更加显著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下极蒂控制 全腔镜切除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入路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其坤 张振 +3 位作者 马超 张海涛 栗光明 王孟龙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499-504,共6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脾切断流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and e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LSED)治疗门静脉高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经验及手术入路。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因门静脉高压导... 目的总结腹腔镜脾切断流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and e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LSED)治疗门静脉高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经验及手术入路。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因门静脉高压导致顽固性消化道出血接受LSED治疗的24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手术入路。结果24例患者中有22例(91.7%)应用腹膜后优先解剖入路,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02.1 ml,术后复查WBC和PLT较术前显著回升(P<0.05),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腹水(8/24,33.3%)和一过性胰漏(5/24,20.8%),均对症处理痊愈,无二次手术及死亡病例。术后早期、3个月及1年的门静脉血栓形成率分别为4.2%、41.7%和33.3%,术后1年内消化道出血复发率为4.2%。结论LSED治疗门静脉高压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腹膜后优先解剖手术入路可以提供清晰的安全边界,有助于LSED的成功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切断流 消化道出血 门静脉高压症
下载PDF
腹腔镜胰后入路脾脏切除术10例疗效分析
14
作者 沙洪存 郝龙 +2 位作者 戴珍珍 洪晓明 尹杰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674-676,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后入路脾脏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19年3月至2022年7月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共开展10例腹腔镜胰后入路脾脏切除术,其中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5例,脾梗死伴脓肿形成1例,毛细胞白血病1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后入路脾脏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19年3月至2022年7月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共开展10例腹腔镜胰后入路脾脏切除术,其中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5例,脾梗死伴脓肿形成1例,毛细胞白血病1例,脾血管瘤2例,脾恶性肿瘤1例。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胰后入路脾脏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胰后入路脾脏切除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130~310 min(中位数190 min),术中出血量50~400 mL(中位数100 mL),术后住院时间5~28 d(中位数8 d);术中无并发症发生。腹腔镜胰后入路脾脏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1例脾脏切除后出现乳糜漏,1例脾脏切除+门奇断流术后出现门静脉血栓,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均无胰漏发生。结论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胰后入路脾脏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腹腔镜手 胰腺后 功能亢进 梗死 脏肿瘤
下载PDF
脾下极入路脾蒂控制术全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巨脾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赵国宾 《基层医学论坛》 2021年第2期186-187,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巨脾患者行脾下极入路脾蒂控制术全腔镜脾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都昌县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肝硬化巨脾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未使用脾下极游离,30例)与观察组(脾下极入路脾蒂控制术全腔... 目的探讨肝硬化巨脾患者行脾下极入路脾蒂控制术全腔镜脾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都昌县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肝硬化巨脾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未使用脾下极游离,30例)与观察组(脾下极入路脾蒂控制术全腔镜脾切除术,30例)。比较2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及中转开腹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腹率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下极入路脾蒂控制术全腔镜脾切除术可有效减少肝硬化巨脾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术中中转开腹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巨 全腔镜切除 下极蒂控制 并发症
下载PDF
利用自然解剖间隙建立脾门后隧道在原位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东 陈晓鹏 +3 位作者 戴大飞 缪化春 吴锋 袁权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手术技巧,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弋矶山医院外科中心在以往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基础上,优化改良脾蒂处理,以脾门为标志,顺其解剖间隙贯通脾门后隧道,离断脾蒂后再原位切除脾脏。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手术技巧,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弋矶山医院外科中心在以往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基础上,优化改良脾蒂处理,以脾门为标志,顺其解剖间隙贯通脾门后隧道,离断脾蒂后再原位切除脾脏。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弋矶山医院收治的23例行改良LS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增强CT或MRI或CTA或三维立体重建检查评估,手术切除脾脏。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等,评价脾门后隧道建立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结果:本组23例患者手术无中转开腹,均顺利完成。纳入标准同普通腹腔镜脾切除术,手术时间(105±33)min,术中出血量(90±22)mL,术后住院时间(5.6±1.8)d。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即流质饮食,1~2 d内下床活动。无腹腔出血、胰漏、感染等重大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效果满意。结论:利用自然解剖间隙建立脾门后隧道,优化脾蒂处理,行腹腔镜原位脾切除术安全有效,可以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副损伤,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解剖间隙 后隧道 优化蒂处理 原位腹腔镜切除
下载PDF
胰腺后入路法在腹腔镜脾切除52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冠男 韩猛 +4 位作者 方小三 钱道海 王徐 沈正超 王小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胰腺后入路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临床适应证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2016年12月52例腹腔镜脾切除患者术中采用"胰腺后入路法"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其中... 目的:分析总结胰腺后入路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临床适应证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2016年12月52例腹腔镜脾切除患者术中采用"胰腺后入路法"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例,脾脏淋巴瘤8例,脾囊肿10例,脾脏血管瘤5例,肝硬化脾亢17例。手术时间70~230 min,平均(125.4±36.4)min,术后住院时间3~11 d,平均(5.5±1.5)d。术后2例患者出现胰漏,经腹腔冲洗治愈,7例患者出现腹腔积液,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效果满意。结论:胰腺后入路方法是安全的、有效的,其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后 腹腔镜切除
下载PDF
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栗村瑞 丁锦屏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7期57-61,共5页
目的比较静脉-吸入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脾切除术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全凭静脉组(58例... 目的比较静脉-吸入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脾切除术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全凭静脉组(58例)和静吸复合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凭静脉组患者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静吸复合组(均P<0.05),低血压和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静吸复合组(均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前和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管插管时和气腹后5 min,全凭静脉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同期静吸复合组(均P<0.05)。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管插管时、气腹后5 min和手术结束时,全凭静脉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静吸复合组(均P<0.05)。麻醉后6 h、12 h、24 h,全凭静脉组患者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静吸复合组(均P<0.05)。麻醉诱导前和麻醉后72 h,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6 h和12 h,全凭静脉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同期静吸复合组(均P<0.05)。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相比,全凭静脉麻醉可使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更稳定,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临床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吸复合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 腹腔镜切除
下载PDF
比较静脉-吸入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喆 吕浩(通讯作者)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S01期0019-0019,共1页
目的: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比较静脉-吸入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9 年 1 月-2020 年 3 月)收治的 40 例腹腔镜脾 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 2 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 20 例。对照... 目的: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比较静脉-吸入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9 年 1 月-2020 年 3 月)收治的 40 例腹腔镜脾 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 2 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 20 例。对照组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观察组用全凭静脉麻醉,对比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认知功能 评分。结果:观察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压、躁动生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 6、12、24h 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全凭静脉麻醉效果优于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切除 静脉-吸复合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经胰腺下后入路脾血管优先解剖在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华永飞 江寅 +4 位作者 卢长江 吴胜东 黄静 王高卿 陆才德 《现代实用医学》 2017年第7期850-852,共3页
目的总结经胰腺下后入路优先暴露脾动静脉的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的手术经验,评价该手术入路的可行性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病例资料,将其分为胰腺下后入路和其他入路两组;并对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 目的总结经胰腺下后入路优先暴露脾动静脉的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的手术经验,评价该手术入路的可行性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病例资料,将其分为胰腺下后入路和其他入路两组;并对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22例病例接受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手术,其中21例成功保留脾动静脉,所有病例无中转开腹、术后出血、血小板升高、再次手术及围手术期死亡。将此22例患者按手术入路分为下后入路组和其他入路组。两组年龄、术前是否合并糖尿病、ASA分级、术中失血、住院时间、术后胰瘘及B级胰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下后入路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其他入路组(<0.05)。结论经胰腺下后入路脾血管优先解剖可缩短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的手术时间,且不增加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具有简捷、安全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胰体尾切除 后下 动静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