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虚、脾实证患者血浆tPA、PAI、PLM含量测定 被引量:7
1
作者 陈达理 周立红 +1 位作者 刘泽霖 赖毅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8期40-41,共2页
目的探索脾虚、脾实患者血浆纤溶指标变化。方法测定脾虚、脾实等中医证型病人纤溶系统的三个指标tPA:A、PAI:A、PLM:A。结果脾虚、脾实证患者tPA:A及PAI:A两项指标均显著升高。脾虚证患者血浆PLM:A含量... 目的探索脾虚、脾实患者血浆纤溶指标变化。方法测定脾虚、脾实等中医证型病人纤溶系统的三个指标tPA:A、PAI:A、PLM:A。结果脾虚、脾实证患者tPA:A及PAI:A两项指标均显著升高。脾虚证患者血浆PLM: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脾实证患者则无显著变化。结论脾虚证患者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而脾实证患者无此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证 脾实证 纤溶功能 中医证型
下载PDF
脾实证与繁木泻土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德英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4-75,共2页
近世之中医基础诸书,多言脾虚,少言脾实.至四版高等中医院校中医专业教材皆认为脾无实证,肾无实证.
关键词 脾实证 繁木泻土 中医理论 茵陈蒿汤 肥胖症
下载PDF
205例脾虚、脾实证患者血清过氧化脂质含量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达理 周立红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7年第4期24-24,共1页
本文检测205例脾虚、脾实证患者血清MDA的含量,结果脾虚、脾实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关键词 虚证 脾实证 过氧化脂质
下载PDF
从脾失升清浅析脾实证的病理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崔亚丽 袁卫玲 孟静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526-2527,共2页
脾主升清在脾运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通过化生气血使脾气充足而能统血。在脾病的辨证中以食积蕴脾、痰湿困脾和瘀血积脾为主要临床表现者为实证。该文试从脾失升清导致食积实证、痰湿实证、瘀血实证3个方面来分析脾失升清与脾实证的关... 脾主升清在脾运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通过化生气血使脾气充足而能统血。在脾病的辨证中以食积蕴脾、痰湿困脾和瘀血积脾为主要临床表现者为实证。该文试从脾失升清导致食积实证、痰湿实证、瘀血实证3个方面来分析脾失升清与脾实证的关系,这对于脾实证的病机认识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升清 运化 统血 脾实证
下载PDF
张德英治疗脾实证探微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海涛 申晓伟 张德英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5-405,407,共2页
张德英教授为河北医科大学教授,河北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近30年,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及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益匪浅,现将其临床用药特点做一简单归纳,以飨读者。
关键词 痰证 脾实证 五行 张德英
下载PDF
论消化系统中的脾实证治及桂枝类方在其中的运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祎然 袁红霞 《吉林中医药》 2022年第4期389-393,共5页
脾实证作为脾胃病证的一个特殊类型,在既往的临床和理论研究中受到的关注较少。本文基于《伤寒论》原文,参考前人对脾实证的研究,结合导师袁红霞教授临床经验,探讨脾实证在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和证治,并认为脾实证实为太阴虚实夹杂证,以... 脾实证作为脾胃病证的一个特殊类型,在既往的临床和理论研究中受到的关注较少。本文基于《伤寒论》原文,参考前人对脾实证的研究,结合导师袁红霞教授临床经验,探讨脾实证在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和证治,并认为脾实证实为太阴虚实夹杂证,以脾脏及脾经气滞热郁及痰瘀病理产物积聚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以脾脏功能不健全为隐含的关键原因。在现代临床中脾实证可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返流病、消化性溃疡、消化系统癌前病变及肿瘤的不同病程中。脾实证的论治可从太阴病角度入手,并充分考虑气血水的偏重。桂枝类方内蕴调和脾胃的思想,在特定的辨证范围内对脾实证的治疗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实证 桂枝类方 消化系统疾病 虚实夹杂 气血水
下载PDF
罗陆一辨治冠心病脾实证经验探微
7
作者 蔡景太 程红 罗陆一(指导) 《江苏中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15-18,共4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循环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罗陆一教授提出冠心病脾实证总的病机核心为湿热蕴脾,病久则累及心,或先累及肾而后损及心。治疗当以泻脾祛邪为主,兼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循环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罗陆一教授提出冠心病脾实证总的病机核心为湿热蕴脾,病久则累及心,或先累及肾而后损及心。治疗当以泻脾祛邪为主,兼以调和心肾。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脾实证 名医经验 罗陆一
下载PDF
芪黄煎剂肠内滴注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脾虚腑实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8
作者 俞健 潘晋方 +5 位作者 沈毅 张琦 刘举达 彭辉 陆二光 于庆生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6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芪黄煎剂对胃癌根治术后脾虚腑实证患者胃肠功能、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行D2根治术,术后表现为脾虚腑实证,... 目的探讨芪黄煎剂对胃癌根治术后脾虚腑实证患者胃肠功能、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行D2根治术,术后表现为脾虚腑实证,均给予常规抗感染、营养支持、补液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液肠内滴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液+芪黄煎剂肠内滴注;两组均早晚各滴注1次,连续7 d。记录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造影剂到达结肠时间;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7天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和淋巴细胞计数(LYM),计算LYM/NEU、LYM/PLT;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B)、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分别于术后第1、7天采用生存质量量表(QOL)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记录患者术后吻合口并发症、肠梗阻、低蛋白血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造影剂初到结肠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均<0.05);治疗后两组LYM、LYM/NEU、LYM/PLT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后两组Hb、PAB、ALB、GLO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PAB、GLO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术后第7天两组QOL评分均较术后第1天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脾虚腑实证患者早期应用芪黄煎剂肠内滴注能够促进胃肠运动和消化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黄煎剂 胃癌根治术 虚腑实证 胃肠功能 免疫功能 营养状况 生活质量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普济方》脾脏门脾实证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姚佳音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1-13,共3页
《普济方》脾脏门中有关脾实证的内容较少,但却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从证候特征及组方用药分析可见,脾脏门中咽喉不利、肝经证候及四肢不利三类症状与脾实证关系密切;通过梳理脾实证的治疗方法与用药特点,发现多遵补泻兼施、寒温并用、散... 《普济方》脾脏门中有关脾实证的内容较少,但却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从证候特征及组方用药分析可见,脾脏门中咽喉不利、肝经证候及四肢不利三类症状与脾实证关系密切;通过梳理脾实证的治疗方法与用药特点,发现多遵补泻兼施、寒温并用、散中寓清治则。结合现代相关研究,脾实证所蕴含的医理于今仍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济方》 脏门 脾实证
原文传递
9127例脾胃病与证诊断的调研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戴永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2410-2411,共2页
作者采用跨年度大样本方法对9127例脾胃病与证进行回顾性调研分析,得出诊病的病名与《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0个病名比较,符合率9个占90%。断证的证名与《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27个证名比较,符合率17个占62.9%;提出"脾虚胃实证... 作者采用跨年度大样本方法对9127例脾胃病与证进行回顾性调研分析,得出诊病的病名与《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0个病名比较,符合率9个占90%。断证的证名与《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27个证名比较,符合率17个占62.9%;提出"脾虚胃实证"。规范五行辨证六型的病位、病性、临床表现在脾胃病辨证分型中应用,共同构建自我诊疗特色,以带好弟子和提高诊病辨证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病证 符合率 虚胃实证 五行辨证
下载PDF
从“脾主困”理论探讨风药在慢性疲劳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夏天 黄圣 +5 位作者 杨柳新 胡馨雨 高文蕴 顾元烨 刘果 赵迎盼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573-576,共4页
钱乙的“脾主困”理论源自《黄帝内经》而影响后世,其主要论及的脾实证正日益增多,但在临床上应用并不广泛。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病机与“脾实证”相合,论治在于祛邪解困、通调气血,风药在CFS的治疗中起到了... 钱乙的“脾主困”理论源自《黄帝内经》而影响后世,其主要论及的脾实证正日益增多,但在临床上应用并不广泛。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病机与“脾实证”相合,论治在于祛邪解困、通调气血,风药在CFS的治疗中起到了升举清阳、疏肝理脾、宣散祛湿等多方面的点睛之用。本文通过分析风药在CFS治疗中的作用,使“脾主困”理论的指导意义得以阐发,并为临床治疗脾实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困”理论 风药 慢性疲劳综合征 脾实证
原文传递
“繁木泻土”治疗“罢极失准证”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德英 宋春侠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04年第4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罢极失准证 脾实证 繁木泻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