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脾开窍于口”探讨口腔微环境改变与大鼠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1
作者 易园园 张平 +2 位作者 夏习林 刘雪峰 袁军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8-22,共5页
目的:基于“脾开窍于口”探讨口腔微环境改变与大鼠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20只),空白组予以灭菌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予以常规标准幽门螺杆菌(Hp)菌液灌胃+口腔黏膜损伤并... 目的:基于“脾开窍于口”探讨口腔微环境改变与大鼠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20只),空白组予以灭菌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予以常规标准幽门螺杆菌(Hp)菌液灌胃+口腔黏膜损伤并留少许菌液于口腔中,隔日1次,共6次。通过快速尿素酶检测法及HE染色法观察Hp定植及造模成功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胃黏膜、口腔黏膜中TLR4、NLRP3的表达以及口腔黏膜与胃黏膜组织中Hp水平,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口腔黏膜和胃黏膜中TLR4、NLRP3、H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胃Hp感染大鼠活动迟缓,反应迟钝,毛发疏松粗糙易脱落,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大便干稀。HE染色可见模型组大鼠口腔黏膜以及胃黏膜损伤明显;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清及口腔黏膜、胃黏膜中TLR4、NLRP3、H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口腔黏膜与胃黏膜中TLR4、NLRP3、H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口腔微环境改变是导致幽门螺杆菌反复感染的一个重要的因素,TLR4、NLRP3在大鼠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时表达上调,且口腔黏膜与胃黏膜中TLR4、NLRP3、Hp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开窍于口 口腔黏膜 幽门螺杆菌 TLR4 NLRP3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脾开窍于口”探讨甘露消毒丹在复发性口腔溃疡中的应用特点
2
作者 杜燕 张娟 +2 位作者 施艳茹 茆春阳 牛阳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1184-1188,共5页
脾为后天之本,喜燥恶湿,主运化升清,司人体津液的输布,若脾脏功能受损,运化及水液代谢障碍,水湿内停,日久积而化热,湿热胶着难解,故病情迁延难愈。而口为脾之官窍,脾气健旺,津液上注口腔,唇部肌肉色红润泽。故观口唇色泽、质地等可探知... 脾为后天之本,喜燥恶湿,主运化升清,司人体津液的输布,若脾脏功能受损,运化及水液代谢障碍,水湿内停,日久积而化热,湿热胶着难解,故病情迁延难愈。而口为脾之官窍,脾气健旺,津液上注口腔,唇部肌肉色红润泽。故观口唇色泽、质地等可探知脾脏病变程度及所受邪气类型。从脾开窍于口浅析复发性口腔溃疡(ROU)与脾的关系以及甘露消毒丹的运用,以期为中医治疗ROU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开窍于口 甘露消毒丹 复发性口腔溃疡 口疮 湿热蕴毒
下载PDF
浅谈“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被引量:14
3
作者 于漫 秦微 +4 位作者 王彩霞 吕凌 马天驰 刘丽斯 蒋世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78-280,共3页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全身营养物质的源泉,与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脾胃论·卷上·脾胃盛衰论》曰:"欲人之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人体疾病的发生都与脾胃衰弱有直接的联系,文章就脾与...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全身营养物质的源泉,与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脾胃论·卷上·脾胃盛衰论》曰:"欲人之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人体疾病的发生都与脾胃衰弱有直接的联系,文章就脾与口唇的联系加以论述,为脾脏象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脾开窍于口 理论研究
下载PDF
探源“脾开窍于口” 被引量:4
4
作者 郑君 张昆 《江苏中医药》 CAS 2011年第8期5-6,共2页
"藏窍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它是阐明人体内在脏腑与体表官窍之间关系的比较全面、系统的学术见解和主张[1]。因此,在中医界提及五脏各开窍于哪里,回答起来并不难。但若刨根问底,为什么会开窍于那里,回答起来就要费一番功夫(《黄... "藏窍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它是阐明人体内在脏腑与体表官窍之间关系的比较全面、系统的学术见解和主张[1]。因此,在中医界提及五脏各开窍于哪里,回答起来并不难。但若刨根问底,为什么会开窍于那里,回答起来就要费一番功夫(《黄帝内经》中也没有明确记载其中缘由)。但这个问题应该是需要解决的"藏窍理论"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窍理论 脾开窍于口 中医学术发掘
下载PDF
从脾开窍于口论治干燥综合征口干症临床经验浅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肖茹芝 黄传兵 +1 位作者 陶桢珍 孟博文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年第5期844-848,共5页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病因病机较复杂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从目前看西医缺乏从根本上治疗干燥综合征口干症状的有效药物,中医药在改善口干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有明显的优势,通过观察总结临床案例,基于脾开窍于口的中医理论,总...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病因病机较复杂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从目前看西医缺乏从根本上治疗干燥综合征口干症状的有效药物,中医药在改善口干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有明显的优势,通过观察总结临床案例,基于脾开窍于口的中医理论,总结出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口干症的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脾开窍于口
下载PDF
基于“脾开窍于口”探讨口周炎微环境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
6
作者 夏习林 张平 《中医学》 2023年第8期2373-2380,共9页
目的:基于“脾开窍于口”探讨口周炎微环境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的相关性。方法:32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空白组16只、模型组16只,模型组予以Hp菌液灌胃,造模4周。ELISA法检测Toll样受体4 (Toll-Like Receptor 4, ... 目的:基于“脾开窍于口”探讨口周炎微环境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的相关性。方法:32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空白组16只、模型组16只,模型组予以Hp菌液灌胃,造模4周。ELISA法检测Toll样受体4 (Toll-Like Receptor 4, TLR4)和NOD样受体蛋白3 (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 NLRP3)在口周皮肤、口腔黏膜及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口周皮肤和口腔黏膜、胃组织中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口周皮肤、口腔黏膜、胃组织中TLR4和NLRP3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模型组口周皮肤TLR4和NLRP3表达水平与其在胃组织中含量呈正相关(r = 0.820,P < 0.001;r = 0.907,P < 0.001),模型组口腔黏膜TLR4和NLRP3表达水平与其在胃组织中含量呈正相关(r = 0.546,P < 0.01;r = 0.641,P <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周炎微环境与幽门螺杆菌有相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大鼠口周炎微环境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开窍于口 幽门螺杆菌 口周炎微环境 相关性
下载PDF
温脾通络开窍方通过抑制TNF-α/ROS/JNK分子改善阿尔兹海默症大鼠海马区病变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炜 李兴峰 +3 位作者 陈业文 蒋凌飞 胡跃强 吴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77-180,226,共5页
目的探讨温脾通络开窍方对阿尔兹海默症(AD)模型大鼠海马区病变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脑立体定位注射药物诱导方法建立SD大鼠AD模型;给予模型动物低(4 g/kg),中(8 g/kg),高(16 g/kg)剂量的温脾通络开窍方(灌胃);模型动物给予... 目的探讨温脾通络开窍方对阿尔兹海默症(AD)模型大鼠海马区病变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脑立体定位注射药物诱导方法建立SD大鼠AD模型;给予模型动物低(4 g/kg),中(8 g/kg),高(16 g/kg)剂量的温脾通络开窍方(灌胃);模型动物给予石杉碱甲做阳性对照组;假手术组及模型对照组动物给予相同体积的双蒸水。术后3周开始给药。给药3周后取动物脑海马区组织,HE染色观察各组动物脑海马CA3区病理变化;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TNFα/ROS/JNK的蛋白表达。结果HE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AD组大鼠海马CA3区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及细胞变性发生显著变化;AD海马组织中TNFα/ROS/JNK蛋白表达显著上调;温脾通络开窍方显著改善AD大鼠海马CA3区细胞变性和组织结构的改变;显著降低AD诱导的TNFα/ROS/JNK蛋白表达上调。温脾通络开窍方对AD大鼠海马区病变的改善及蛋白分子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的温脾通络开窍方与石杉碱甲作用相当。结论温脾通络开窍方通过抑制TNF-α/ROS/JNK分子改善阿尔兹海默症大鼠海马区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开窍 阿尔兹海默症 NF-ΚB通路
下载PDF
养好脾胃,气色就能变好?
8
作者 叶蔚 《中医健康养生》 2024年第4期42-42,共1页
小吴最近因面色发黄、气色不好,去医院看病。医师建议她养好脾胃,脾胃好了,气色自然就好了。那么,脾胃功能与面色有什么关系呢?该如何养好脾胃呢?问:为什么脾胃功能不好,面色会发黄?答:中医五行学说中提出,脾色主黄病,面色萎黄往往提示... 小吴最近因面色发黄、气色不好,去医院看病。医师建议她养好脾胃,脾胃好了,气色自然就好了。那么,脾胃功能与面色有什么关系呢?该如何养好脾胃呢?问:为什么脾胃功能不好,面色会发黄?答:中医五行学说中提出,脾色主黄病,面色萎黄往往提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面黄且容易浮肿者,多提示脾虚湿停;面黄而形体枯瘦者,多提示脾胃阴虚有热。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如脾胃健运、气血充足,唇色就会红润光泽;反之,则唇色淡白无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功能 面色萎黄 气血不足 脾开窍于口 面黄 健运 胃虚弱 虚湿停
下载PDF
健脾化痰开窍法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52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嘉澄 唐小凤 +1 位作者 肖根发 曾科学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1154-1155,共2页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开窍法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收治的5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中医健脾化痰开窍法联合高压氧治疗...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开窍法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收治的5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中医健脾化痰开窍法联合高压氧治疗,研究周期均为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提高,且研究组患者提高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痰开窍法联合高压氧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高压氧 化痰开窍
下载PDF
健脾化痰开窍法为主治疗遗尿
10
作者 桂裕江 《湖北中医杂志》 2007年第5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遗尿 中医药疗法 化痰开窍
下载PDF
补脾升阳化浊开窍法治疗发作性睡病举隅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占文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1年第6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中医药疗法 治疗 升阳化浊开窍
下载PDF
口腔溃疡,膝盖以下发凉,为何?
12
作者 蒋开平 《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第3期53-53,共1页
秦女士:我38岁,有个毛病:上面口腔溃疡,下半身发凉已经伴随我3年了。只是口腔溃疡时好时坏,但膝盖以下经常发凉,请问这是怎么回事?该如何处理呢?答:口腔溃疡多以舌体、嘴唇溃烂疼痛为表现,易反复发作,缠绵不除。这提示脏腑功能的失... 秦女士:我38岁,有个毛病:上面口腔溃疡,下半身发凉已经伴随我3年了。只是口腔溃疡时好时坏,但膝盖以下经常发凉,请问这是怎么回事?该如何处理呢?答:口腔溃疡多以舌体、嘴唇溃烂疼痛为表现,易反复发作,缠绵不除。这提示脏腑功能的失调,可根据中医理法方药及时治疗或提前养生调理,如此可有效控制其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溃疡 理法方药 心火亢盛 积热 寒热错杂证 甘草泻心汤 脾开窍于口 附子理中汤 交泰丸 上热下寒
下载PDF
豁痰开窍健脾汤药治疗血管性痴呆8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玉晶 吴宏生 《首都医药》 2012年第8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豁痰开窍健脾汤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滋阴补肾汤药治疗,对照组80例给哈伯因口服。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MMSE、ADL评分均有... 目的观察豁痰开窍健脾汤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滋阴补肾汤药治疗,对照组80例给哈伯因口服。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MMSE、ADL评分均有改善。两组比较,治疗组MMSE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豁痰开窍健脾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明显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中医治疗 豁痰开窍
原文传递
嘴巴酸酸甜甜,并非真滋味
14
作者 桂建华 《中医健康养生》 2020年第10期51-53,共3页
口味,即人们口中的异常味觉。因脾开窍于口,其他脏腑之气亦可循经脉上至于口。因此,口中的异常味觉往往是脾胃功能失常或其他脏腑病变的外在表现。所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对口味异常变化的观察,亦可帮助临床诊察人体内在脏腑的疾病。平时... 口味,即人们口中的异常味觉。因脾开窍于口,其他脏腑之气亦可循经脉上至于口。因此,口中的异常味觉往往是脾胃功能失常或其他脏腑病变的外在表现。所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对口味异常变化的观察,亦可帮助临床诊察人体内在脏腑的疾病。平时大家说起口气重或是口味重,往往联想到的是口臭、口苦等,认为这些才属于异常的味道,需要治疗。其实,口中发酸或者有甜腻感也是异常的,但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这类味觉的变化也可能是疾病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开窍于口 脏腑病变 脏腑之气 酸酸甜甜 口味异常 经脉 味觉 外在表现
下载PDF
问口味察脏腑
15
作者 赵利民 《中国民间疗法》 1993年第3期47-47,共1页
问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之一,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明代张景岳称问诊为“诊病之要领,临证之首务”。在诸多问诊内容中又有“问口味好恶,可察脏腑虚实”之说。
关键词 明代张景岳 四诊 胃功能 胃气虚 运化功能 脾开窍于口 气上 胃湿热 食滞 食少纳呆
下载PDF
中医治小儿多涎症
16
作者 贾佩琰 《家庭中医药》 2016年第4期44-45,共2页
涎为津液之一,《素问·宣明五气篇》日:"脾为涎。"为什么说涎是脾液呢?首先,脾开窍于口,涎为口中之液;其次,津液由肺、脾、肾三脏调节,其中脾主要负责"制",既不能使水分过盛,也不能使水失布达,涎液就是依仗脾之制约,既不溢于... 涎为津液之一,《素问·宣明五气篇》日:"脾为涎。"为什么说涎是脾液呢?首先,脾开窍于口,涎为口中之液;其次,津液由肺、脾、肾三脏调节,其中脾主要负责"制",既不能使水分过盛,也不能使水失布达,涎液就是依仗脾之制约,既不溢于口外酿成滞颐,也不会少涎而致口咽干燥;三是人们之食欲又与涎液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开窍于口 涎液 宣明五气篇 滞颐 多涎 益气 口咽干燥 燥湿 益智仁
下载PDF
嘴唇很娇嫩 寒冬要养护
17
作者 钱琦 《健康生活》 2016年第1期62-63,共2页
冬季风干物燥,人的嘴唇也容易起皮、干裂,所以很多人会本能地用舌头去舔,有时候甚至想用手把翘起的皮撕掉,结果就是出血,给自己带来苦恼。实际上,舔唇只会带来短暂的湿润,但是当这些水分蒸发时会带走嘴唇内部更多的水分,致使唇黏膜更加... 冬季风干物燥,人的嘴唇也容易起皮、干裂,所以很多人会本能地用舌头去舔,有时候甚至想用手把翘起的皮撕掉,结果就是出血,给自己带来苦恼。实际上,舔唇只会带来短暂的湿润,但是当这些水分蒸发时会带走嘴唇内部更多的水分,致使唇黏膜更加发皱,因而干燥得更为厉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干物 唇黏膜 单纯性唇炎 唇部皮肤 维生素缺乏 室内空气湿度 脾开窍于口 护理方式 白萝卜 唇干裂
下载PDF
看五官知五脏
18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0年第10期3-3,共1页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曾提出: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这就表明,五官的功能直接反映了五脏的健康状况,它们的一些异常变化也代表了五脏隐藏的病变。心脏好坏看舌头中医认为,舌的形态、色泽、灵活...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曾提出: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这就表明,五官的功能直接反映了五脏的健康状况,它们的一些异常变化也代表了五脏隐藏的病变。心脏好坏看舌头中医认为,舌的形态、色泽、灵活度、味觉情况等都能反映心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窍于目 开窍于舌 开窍于耳 脾开窍于口 中医经典 开窍于鼻 《黄帝内经》 五脏
下载PDF
你了解滞颐吗?
19
作者 刘艳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1995年第2期21-21,共1页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稍加留心的话,就会发现一些一岁左右的婴幼儿口唇中常流出涎水,这就是中医所讲的滞颐。 滞颐形成的原因多为脾胃虚寒,不能收敛唾液。因脾开窍于口,脾之液为涎,故唾液过多,多责之于脾虚不摄,或因脾胃蕴热,循经上...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稍加留心的话,就会发现一些一岁左右的婴幼儿口唇中常流出涎水,这就是中医所讲的滞颐。 滞颐形成的原因多为脾胃虚寒,不能收敛唾液。因脾开窍于口,脾之液为涎,故唾液过多,多责之于脾虚不摄,或因脾胃蕴热,循经上攻,廉泉不能制约而致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滞颐 婴幼儿 胃虚寒 唇红而干 脾开窍于口 泻黄散 虚不摄 保和丸 日常生活 熟地黄
下载PDF
按摩健窍利养生
20
作者 孙虹 张力 《解放军健康》 1998年第6期22-23,共2页
有言道:“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肝单托西通肾,五劳四顾七分调。游头摆尾通心脏,手摩双足理于腰。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既各司其职,又互相通联,息息相关。人体... 有言道:“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肝单托西通肾,五劳四顾七分调。游头摆尾通心脏,手摩双足理于腰。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既各司其职,又互相通联,息息相关。人体五脏分别与九窍相通,即心开窍于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脑中风后遗症 子宫脱垂 中国传统医学 左肝右肺 开窍于舌 口腔保健 脾开窍于口 开窍于鼻 防治牙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