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海绵状血管瘤1例
1
作者 左晓文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年第3期206-206,共1页
关键词 脾海绵状血管瘤 病理诊断 内占位病变 声像图
下载PDF
脾海绵状血管瘤破裂一例报告
2
作者 杜生树 《青海医药杂志》 2002年第3期7-7,共1页
关键词 脾海绵状血管瘤 破裂 外科手术 诊断
下载PDF
脾海绵状血管瘤外伤后行脾切除的法医学鉴定1例
3
作者 冯白翎 刘书阔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39-239,i0001,共2页
关键词 法医临床学 脾海绵状血管瘤 切除 交通事故
下载PDF
巨大脾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董擂  程雷  李克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1,共1页
患者女,20岁,未婚.因右下肢肌肉萎缩肌力减退于骨科就诊,查体发现腹部肿物后,就诊普外科.行CT检查证实肿物为巨脾.追问病史患者既往时常有刷牙时口腔黏膜出血.腹部无明显不适症状.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全身皮肤和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右... 患者女,20岁,未婚.因右下肢肌肉萎缩肌力减退于骨科就诊,查体发现腹部肿物后,就诊普外科.行CT检查证实肿物为巨脾.追问病史患者既往时常有刷牙时口腔黏膜出血.腹部无明显不适症状.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全身皮肤和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右下肢肌肉萎缩,肌力Ⅳ^+,腹膨隆,全腹腔被脾脏占据,两侧边界及上界无法触及,下界达盆腔上缘,脾脏质韧,无压痛,表面不光滑,肝脏右肋缘下未触及,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海绵状血管瘤 下肢肌肉萎缩 腹部肿物 肌力减退 黏膜出血 浅表淋巴结 不适症状 CT检查
原文传递
脾脏海绵状血管瘤1例
5
作者 魏仁志 郑光瑞 刘品成 《四川医学》 CAS 1993年第5期297-297,共1页
病员女,36岁,左上腹隐痛2月余,1992年10月26日住院。25年前患过疟疾。查体:体身情况良好,无贫血及皮下瘀斑,肝脾肋下未扪及,仅有左上腹深压痛。两次B超提示脾内多个占位病变。CT:脾内多发大小不等圆形病灶,边界清楚,腹腔及后腹膜未见肿... 病员女,36岁,左上腹隐痛2月余,1992年10月26日住院。25年前患过疟疾。查体:体身情况良好,无贫血及皮下瘀斑,肝脾肋下未扪及,仅有左上腹深压痛。两次B超提示脾内多个占位病变。CT:脾内多发大小不等圆形病灶,边界清楚,腹腔及后腹膜未见肿大淋巴结。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术前诊断:脾淋巴瘤。手术所见:脾脏增大,约12cm×9cm×7cm,表面散在0.5~1cm直径暗红色结节,质地较硬。行脾节除。病理诊断:脾海绵状血管瘤(结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海绵状血管瘤 红色结节 脏增大 结节型 深压痛 肿大淋巴结 占位病变 皮下瘀斑 淋巴 上腹
下载PDF
脾巨大海绵状血管瘤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保荣 李宗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巨大海绵状血管 B超 CT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脾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CT诊断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淑玲 冯翼飞 齐延红 《中国疗养医学》 2008年第11期687-687,共1页
1 资料与方法 我们遇到2例脾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男1例,年龄42岁,不明原因左上腹不适伴贫血。女1例,年龄33岁,患者左上腹隆起,压之不痛,同时伴有血小板减少。2人均做CT平扫和加强扫描。
关键词 巨大海绵状血管 CT诊断 血小板减少 上腹不适 不明原因 CT平扫 左上腹 年龄
下载PDF
脾巨大海绵状血管瘤CT诊断 被引量:1
8
作者 林秀玉 尚丽华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7年第8期39-40,共2页
笔者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脾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其中下例手术前CT诊断明确,1例误诊。本文复习有关文献,介绍脾脏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重点讨论了CT扫描技术,CT特征以及鉴别诊断等问题。以期同道们在临床CT诊断工作中引... 笔者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脾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其中下例手术前CT诊断明确,1例误诊。本文复习有关文献,介绍脾脏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重点讨论了CT扫描技术,CT特征以及鉴别诊断等问题。以期同道们在临床CT诊断工作中引起足够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海绵状血管 CT诊断
原文传递
脾静脉海绵状血管瘤自发破裂一例
9
作者 曹庭加 汪训实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45-545,共1页
关键词 静脉海绵状血管自发破裂 误诊 误治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脾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合并脾功能亢进一例
10
作者 赵建秋 张志广 卢向东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2期78-78,共1页
患者 男,23岁,主因"左侧腹部不适5年,加重1周"入院.入院前5年,无诱因出现左侧腹部不适,无腹痛、发热,曾做腹部超声见脾脏肿大,未引起重视.入院前3年,复查腹部超声示脾脏弥漫性肿大,CT示脾脏肿大,脾脏内多发低密度灶,患者拒绝行强化CT... 患者 男,23岁,主因"左侧腹部不适5年,加重1周"入院.入院前5年,无诱因出现左侧腹部不适,无腹痛、发热,曾做腹部超声见脾脏肿大,未引起重视.入院前3年,复查腹部超声示脾脏弥漫性肿大,CT示脾脏肿大,脾脏内多发低密度灶,患者拒绝行强化CT,血常规未见异常.入院前1周因腹部不适加重入院,伴食欲减退.既往右膝部皮肤血管瘤18年,先后做过5次整形手术.查体:营养状态好,巩膜不黄,结膜无苍白,未触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坦,脾于肋缘下5指可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右膝部皮肤可见多个血管瘤,大小2 cm×3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海绵状血管 功能亢进 浅表淋巴结肿大 脏肿大 皮肤血管 腹部不适 腹部超声 移动性浊音
原文传递
原发性脾占位性病变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成锋 邵永孚 《实用癌症杂志》 2001年第5期537-539,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占位性病变的流行病学、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5 8年 8月~ 1999年 12月收治的 31例原发性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原发性脾脏占位性病变按其发病频率高低依次为 :脾海绵状...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占位性病变的流行病学、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5 8年 8月~ 1999年 12月收治的 31例原发性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原发性脾脏占位性病变按其发病频率高低依次为 :脾海绵状血管瘤 ( 32 .3 % )、脾血管肉瘤 ( 19.4% )、脾局限性充血 ( 12 .9% )、脾囊肿 ( 9.7% )、脾结核 ( 6 .5 % )、脾局限性纤维化 ( 3 .2 % )、脾血肿( 3 .2 % )、脾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 ( 3 .2 % )、脾动脉瘤伴钙化 ( 3 .2 % )、脾肉芽肿样病变 ( 3 .2 % ) ;其中良性病变占 80 .6 % ,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以影像学诊断为主 ,单一影像诊断技术误诊率高 ( 4 8.4% ) ,多种影像诊断技术的联合应用很重要 ;鉴别诊断主要是癌瘤患者随诊过程中发现的原发性脾占位性病变与脾转移瘤的区别。手术是治疗脾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手段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7% ,其中以感染性并发症为主。结论 脾脏以良性占位病变多见 ,诊断采用多种影像技术的联合应用效果好 ,治疗以手术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占位性病变 脾海绵状血管瘤 血管
下载PDF
小儿外伤性脾破裂的观察与护理
12
作者 田秀萍 《天津护理》 1995年第1期10-11,共2页
小儿脾脏血运丰富、组织脆弱、容易遭受损伤。尤其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破裂居于首位,占各种腹外伤的20~40%,其临床主要危险在于大出血。我院自1979~1994年共收治脾破裂48例。
关键词 破裂 外伤性 非手术治疗 观察与护理 腹部闭合性损伤 大出血 切除术后 保守治疗 脾海绵状血管瘤 红细胞计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