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D169表达水平的小鼠脾红髓巨噬细胞分型研究
1
作者 杨施琪 李梦瑶 +1 位作者 刘思明 刘智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2-760,共9页
目的·基于小鼠脾红髓巨噬细胞唾液酸黏附蛋白(sialoadhesin,Sn)即CD169分子的表达水平,研究CD169+和CD169-红髓巨噬细胞亚群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法检测C57BL/6J野生型(WT)小鼠脾红髓巨噬细胞中CD... 目的·基于小鼠脾红髓巨噬细胞唾液酸黏附蛋白(sialoadhesin,Sn)即CD169分子的表达水平,研究CD169+和CD169-红髓巨噬细胞亚群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法检测C57BL/6J野生型(WT)小鼠脾红髓巨噬细胞中CD169的表达,以CD169敲除(CD169 KO)小鼠为阴性对照。富集F4/80+的脾红髓巨噬细胞并分选出CD169+和CD169-2个亚群,进行RNA测序。利用DESeq2软件以P<0.05且|log2FC|≥1为条件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KEGG)功能分析,将差异基因按照参与的通路或功能进行分类。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验证部分差异基因。结果·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法证实部分红髓巨噬细胞表达CD169。CD169+和CD169-亚群拥有485个差异表达基因。一些与介导炎症相关的基因在CD169-亚群中高表达。结论·CD169+和CD169-红髓巨噬细胞有不同的转录谱,CD169-红髓巨噬细胞亚群具有更多M1型巨噬细胞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红髓巨噬细胞 异质性 CD169 RNA测序
下载PDF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CT表现分析
2
作者 姜晨旭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0期1565-1566,共2页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1ittory cell angioma,LCA)为仅发生于脾脏的良性血管瘤,起源于脾红髓的窦岸细胞,较为罕见,最初由FALK等[1]于1991年发现并提出,迄今为止以个例报道居多,总结其相关影像学表现的文献较少,作者回顾性分析了7例本院经病...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1ittory cell angioma,LCA)为仅发生于脾脏的良性血管瘤,起源于脾红髓的窦岸细胞,较为罕见,最初由FALK等[1]于1991年发现并提出,迄今为止以个例报道居多,总结其相关影像学表现的文献较少,作者回顾性分析了7例本院经病理证实的LCA的CT资料,分析其CT动态增强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CT表现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例报道 窦岸细胞 影像学表现 CT动态增强 窦岸细胞血管瘤 脾红髓 CT表现分析 LCA
下载PDF
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脾栓塞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 被引量:2
3
作者 方志雄 程丹 +3 位作者 方志宏 宋琳 黄新造 贺朗秋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PTVE)联合选择性脾红髓小动脉栓塞(PSAE)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2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胃底静脉重度曲张出血的患者,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造影后找到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并栓塞该静脉;...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PTVE)联合选择性脾红髓小动脉栓塞(PSAE)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2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胃底静脉重度曲张出血的患者,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造影后找到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并栓塞该静脉;再择期行选择性脾红髓栓塞,以降低门静脉压力、缓解脾功能亢进。并术后随访15月,同时胃镜复查。结果术后26例患者当时急性出血均被控制,术后造影示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闭塞,随访期间,22例(84.62%)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消失,19例(73.08%)胃底静脉曲张完全消失,3例(11.54%)胃底静脉曲张复发,4例(15.38%)再发食道胃底破裂出血。但所有患者脾功能亢进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选择性脾红髓小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不但可以控制消化道出血,还可以降低门静脉压力,缓解脾功能亢进,且复发率低,长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冠状静脉 脾红髓 栓塞 门静脉高压
下载PDF
实验性溶血性贫血对大鼠脾脏影响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4
作者 张颖 贲长恩(指导) 俞慧珠(指导) 《解剖学报》 CAS 1984年第1期107-112,128,共7页
本文用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乙酰苯肼(APH)所造成的动物体内急性溶血性贫血对大鼠脾脏的影响,系统地观察了脾脏内酶的活性变化,并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巨噬细胞内抗氟化物酯酶的活性进行了定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1.注射APH后,随着脾小体缩小... 本文用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乙酰苯肼(APH)所造成的动物体内急性溶血性贫血对大鼠脾脏的影响,系统地观察了脾脏内酶的活性变化,并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巨噬细胞内抗氟化物酯酶的活性进行了定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1.注射APH后,随着脾小体缩小和淋巴细胞的减少,脾脏白髓和红髓的琥珀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逐渐降低,第9天最低,第13天有所恢复。2.实验动物脾红髓的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于第3~6天时有所下降,第9天上升至接近正常,第13天稍高于正常水平。3.注射APH后,脾红髓的酸性磷酸酶和三磷酸腺苷酶活性于实验第6天开始明显增强;非特异性酯酶和抗氟化物酯酶的活性于第3天开始增强,并与注射APH的次数相平行。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表明,实验动物脾脏巨噬细胞内的抗氟化物酯酶活性于第3,6,9,13天时分别为正常动物的7.4、9.5、20.3和9.4倍。上述酶活性的增强是与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功能的增强相适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性粒细胞 氟化物 酶活性 吞噬细胞 卤化物 酶活力 大鼠 脾红髓 溶血性贫血 小体 显微分光光度计 实验设备 实验性 化学研究
下载PDF
脾小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学文 《实用癌症杂志》 2011年第6期676-679,共4页
脾边缘带淋巴瘤(splenic marginal zone lymphoma,SMZL)是由小淋巴细胞组成的脾B细胞新生物,小淋巴细胞环绕和取代脾白髓生发中心,正常的滤泡套区消失,并与包含分散的、转化原始细胞的周围(边缘)带融合。小和较大的细胞两者总是浸... 脾边缘带淋巴瘤(splenic marginal zone lymphoma,SMZL)是由小淋巴细胞组成的脾B细胞新生物,小淋巴细胞环绕和取代脾白髓生发中心,正常的滤泡套区消失,并与包含分散的、转化原始细胞的周围(边缘)带融合。小和较大的细胞两者总是浸润红髓。脾门淋巴结和骨髓(BM)常受累。淋巴瘤细胞即绒毛状淋巴细胞可出现在外周血(PB)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带淋巴瘤 弥漫性小B细胞淋巴瘤 毛细胞白血病变异型 淋巴瘤/白血病
下载PDF
CXCL16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1
6
作者 牟鑫煜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5X期610-612,共3页
趋化因子(chemokines,CK)是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小分子生物活性肽,迄今发现的巳逾60个,可分为CC、CXC、C及CX3C 4个家族和诱导性及组成性两类。CXCL16是近年在人动脉粥样硬化损伤部位的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发现的一... 趋化因子(chemokines,CK)是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小分子生物活性肽,迄今发现的巳逾60个,可分为CC、CXC、C及CX3C 4个家族和诱导性及组成性两类。CXCL16是近年在人动脉粥样硬化损伤部位的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发现的一种趋化因子,同时也是一种膜结合蛋白,起到清道夫受体的作用[1]。它属于CXC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L16 清道夫受体 平滑肌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趋化因子 生物活性肽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脾红髓细胞 细胞亚群
下载PDF
经腹腔镜治疗脾窦岸细胞血管瘤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培林 文先华 +4 位作者 陈原涛 段照华 胡连杰 曹铸敏 王伟强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3期175-176,共2页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是一种原发性脾血管性肿瘤,最早是由Falk在1991年报道并命名的,因其同时表达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标志,并起源于脾红髓的窦岸细胞,故称之为LCA。LCA在临床上比较罕见,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于2...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是一种原发性脾血管性肿瘤,最早是由Falk在1991年报道并命名的,因其同时表达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标志,并起源于脾红髓的窦岸细胞,故称之为LCA。LCA在临床上比较罕见,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于2017年1月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一例LCA,现汇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腔镜治疗 血管 脾红髓 中上腹 LITTORAL ANGIOMA 腹腔镜手术 肠道症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