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Hp相关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茜茜 张声生 《北京中医药》 2016年第9期894-897,共4页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患病率高于或略高于当地人群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率[1]。目前已知Hp感染是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子,Hp感染会引起胃黏膜活动性炎症,长期感染后还可引起胃黏膜萎缩及肠化生;根除Hp可...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患病率高于或略高于当地人群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率[1]。目前已知Hp感染是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子,Hp感染会引起胃黏膜活动性炎症,长期感染后还可引起胃黏膜萎缩及肠化生;根除Hp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胃黏膜炎症,减缓癌变进程和降低胃癌发生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脾胃湿热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肖波 张国伟 +2 位作者 赵桂琴 贾立敏 甄丽娜 《光明中医》 2016年第13期1985-1988,共4页
目的查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方面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近年中医药在小儿脾胃虚寒证的病因病机上的认识及在辨证论治、中医方剂、中成药、外治方法、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总结、归纳,了解目前国内小儿脾胃... 目的查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方面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近年中医药在小儿脾胃虚寒证的病因病机上的认识及在辨证论治、中医方剂、中成药、外治方法、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总结、归纳,了解目前国内小儿脾胃虚寒证的中医中药治疗现状,从而为中医中药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提供更多理论依据,为中医药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方法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医方剂、中成药、外治方法、中西医结合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分别从病因病机认识上及在辨证论治、中医方剂、中成药、外治方法、中西医结合等方面论述了小儿脾胃虚寒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从而肯定中医药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的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具有多途径、多环节的特点,应用的方法和药物丰富,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虚寒 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不和证治心得 被引量:1
3
作者 童向斌 种永慧 张炳立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6期844-845,共2页
关键词 脾胃不和证/中医药疗法 半夏泻心汤/治疗应用 半夏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被引量:8
4
作者 冷竹松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247-248,共2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脾胃虚弱、气阴两虚为病之本,寒热错杂、气滞血瘀为病之标。病位主要责之于脾胃,涉及肝肾等脏腑,但不管何种病因,均可兼见气血虚弱之象。中医采用辨证论治、专方治疗、针药合用、中西医结合等治疗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脾胃虚弱、气阴两虚为病之本,寒热错杂、气滞血瘀为病之标。病位主要责之于脾胃,涉及肝肾等脏腑,但不管何种病因,均可兼见气血虚弱之象。中医采用辨证论治、专方治疗、针药合用、中西医结合等治疗方法,可显著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药疗法 分型 肝胃不和 脾胃气虚
下载PDF
四合汤对脾胃虚弱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影响
5
作者 时峰 朱凤梅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8期3641-3644,共4页
目的 探究加味四合汤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3年6月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脾胃虚弱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加味四合汤治疗,... 目的 探究加味四合汤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3年6月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脾胃虚弱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加味四合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下黏膜表现、组织病理结果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四合汤对脾胃虚弱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中医证候、症状、胃镜黏膜表现、组织病理的变化,部分患者黏膜腺体萎缩出现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痞满 萎缩性胃炎 脾胃虚弱 四合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朱丹薇 《河南中医》 2014年第12期2504-2505,共2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基本病机为肝郁犯胃、脾胃升降失常。功能性消化不良辨证分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分别选用四君子汤合香砂枳术丸、柴胡疏肝散、连朴饮、理...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基本病机为肝郁犯胃、脾胃升降失常。功能性消化不良辨证分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分别选用四君子汤合香砂枳术丸、柴胡疏肝散、连朴饮、理中丸、半夏泻心汤为主方予以治疗。该病常用治法有疏肝理气法,健脾和胃法,辛开苦降法,健脾燥湿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药疗法 脾虚气滞 肝胃不和 脾胃湿热 脾胃虚寒 寒热错杂
下载PDF
侯江红中医药治疗小儿复发性麦粒肿的经验 被引量:7
7
作者 罗伟 赵东旭 侯江红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3期57-58,共2页
导师侯江红教授是河南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擅长运用调脾和胃法调治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小儿,治疗小儿复发性麦粒肿亚急性期,注重从健脾和胃、消食清热法入手,每获良效。
关键词 小儿复发性麦粒肿 脾胃不和 侯江红 经验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娟 金小晶 《河南中医》 2014年第7期1433-1434,共2页
幽门螺杆菌主要引起消化道疾病,也可引起胃炎、胃溃疡及胃癌等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机是脾胃虚弱和内蕴湿热,脾胃虚弱是最主要病机。幽门螺杆菌感染性疾病以脾虚湿热证为主证,普遍认同的分型有四种: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寒型、... 幽门螺杆菌主要引起消化道疾病,也可引起胃炎、胃溃疡及胃癌等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机是脾胃虚弱和内蕴湿热,脾胃虚弱是最主要病机。幽门螺杆菌感染性疾病以脾虚湿热证为主证,普遍认同的分型有四种: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寒型、脾胃湿热型、胃阴不足型。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疾病疗效显著,治愈后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长期应用无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脾胃虚弱 内蕴湿热 脾虚湿热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岭南地区脾胃湿热证的中医治疗 被引量:8
9
作者 琚星萌 宋雅芳 《光明中医》 2015年第9期1833-1834,共2页
岭南地区特有的自然气候、生活饮食习惯使该地区脾胃湿热证较为多见,内外夹湿是其致病的主要特点;整体辨证观在岭南脾胃湿热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治疗应围绕芳香化湿、健脾行气,同时兼具清热生津,重视岭南特色药材在治疗中的应用,方能取... 岭南地区特有的自然气候、生活饮食习惯使该地区脾胃湿热证较为多见,内外夹湿是其致病的主要特点;整体辨证观在岭南脾胃湿热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治疗应围绕芳香化湿、健脾行气,同时兼具清热生津,重视岭南特色药材在治疗中的应用,方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湿热 岭南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四君子汤在中医消化内科脾胃气虚证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孟凡龙 《光明中医》 2022年第15期2690-2693,共4页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在中医消化内科脾胃气虚证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11月于医院治疗的12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在中医消化内科脾胃气虚证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11月于医院治疗的12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四君子汤进行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用药4个周。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PR)及前列腺素(PGE_(2))水平,观察2组患者胃黏膜氧化酶-2(COX-2)表达,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TNF-α、IL-6、CP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GE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OX-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主症、次症、中医证候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君子汤治疗脾胃气虚证慢性胃炎,可降低患者TNF-α、IL-6、CPR、COX-2水平,抑制炎症;升高患者PGE_(2)水平,保护患者胃黏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 脾胃气虚 慢性胃炎 痞满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彩玲 《光明中医》 2017年第17期2511-2513,共3页
目的对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具体疗效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的150例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然后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把这些患者分为A组(75例)和B组(75例),对A组患者进行常规... 目的对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具体疗效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的150例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然后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把这些患者分为A组(75例)和B组(75例),对A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四君子汤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患者病症的复发状况。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以后,A组患者治愈28例,有效36例,无效11例;B组患者治愈40例,有效32例,无效3例。B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大于A组患者的85.33%。我们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了随访,在随访过程中发现,A组有12例患者在治疗后不等时间内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复发,复发率为16.00%;B组有2例患者在治疗后不等时间内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复发,复发率为2.67%。B组患者病症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在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方面的效果非常突出,不仅可以有效治疗患者的病症,而且还可以十分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病症复发,非常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可以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内科疾病 脾胃气虚 四君子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永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16期87-88,共2页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效果。方法选取辽宁省法库县中心医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脾胃气虚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四君子汤治疗,对...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效果。方法选取辽宁省法库县中心医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脾胃气虚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四君子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2组患者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31/4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20.00%(8/40),观察组的复发率为5.00%(2/40),观察组各项指标对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四君子汤进行治疗,可以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该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内科疾病 脾胃气虚 四君子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福建中医药》第40卷总目次
13
《福建中医药》 2009年第6期I0001-I0003,共3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疗法 加味治疗 糖尿病 代谢病 中药辨 中医药治疗 脾胃湿热 福建中医药 目次
下载PDF
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附400例资料分析 被引量:94
14
作者 杨春波 黄可成 +2 位作者 肖丽春 陈寿菲 杨永升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425-427,共3页
脾胃湿热是临床常见病证。为了探讨脾胃湿热(以下简称湿热证)的临床意义和现代含义,福建省中医脾胃学说研究会于1992年组织了临床协作研究,现将结果初步报告如下:1 研究方法1.1 观察对象:为在中医内科门诊和病房治疗的患者,按本会制定... 脾胃湿热是临床常见病证。为了探讨脾胃湿热(以下简称湿热证)的临床意义和现代含义,福建省中医脾胃学说研究会于1992年组织了临床协作研究,现将结果初步报告如下:1 研究方法1.1 观察对象:为在中医内科门诊和病房治疗的患者,按本会制定的湿热证诊断标准和要求,对各种病证进行临床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 中医药疗法 湿热
下载PDF
中药对脾胃湿热证患者胃黏膜水通道蛋白3、4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9
15
作者 陈更新 劳绍贤 +5 位作者 黄志新 胡玲 胡斌 张诗军 黄列平 罗琦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与胃黏膜水通道蛋白 (AQP) 3、4基因表达的关系及中药清热化湿方对其影响。方法选择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 6 8例 ,属脾胃湿热证者 5 3例 (其中湿重于热 19例 ,热重于湿 14例 ,湿热并重 2 0例 ) ,脾虚证者 15例。脾胃湿...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与胃黏膜水通道蛋白 (AQP) 3、4基因表达的关系及中药清热化湿方对其影响。方法选择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 6 8例 ,属脾胃湿热证者 5 3例 (其中湿重于热 19例 ,热重于湿 14例 ,湿热并重 2 0例 ) ,脾虚证者 15例。脾胃湿热证患者予中药清热化湿方治疗。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胃黏膜AQP 3、4的基因表达。结果脾胃湿热证组患者AQP 3基因表达的水平高于健康人组 (10名 )和脾虚证组 ,但 3者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AQP 4基因表达的水平则显著高于健康人组和脾虚证组 (P <0 .0 5或P <0 .0 1) ;脾虚证组与健康人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脾胃湿热证各亚型之间比较呈湿重于热 >湿热并重 >热重于湿的趋势 ;治疗后脾胃湿热证患者及湿重于热亚型AQP 3、4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1) ,接近健康人组及脾虚证组水平。结论AQP 3、4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脾胃湿热证的发生机制之一 ,中药可能通过影响AQP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脾胃湿热 胃黏膜水通道蛋白3 胃黏膜水通道蛋白4 基因表达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小建中胶囊治疗脾胃虚寒证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淑芳 陈敏 尹航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92-894,共3页
关键词 小建中胶囊 脾胃虚寒 消化性溃疡 临床观察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红细胞膜Na^+K^+-ATPase与血清DBHase关系探讨 被引量:22
17
作者 祁建生 杨春波 +1 位作者 汪碧萍 吴作干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变化相关因素。方法:测定68例慢性胃炎病人和32例正常人红细胞膜Na+K+-ATPase活力、红细胞ATP含量和血清多巴胺β-羟化酶(DBHase)活力。结果: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Na+K+-ATPase...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变化相关因素。方法:测定68例慢性胃炎病人和32例正常人红细胞膜Na+K+-ATPase活力、红细胞ATP含量和血清多巴胺β-羟化酶(DBHase)活力。结果: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Na+K+-ATPase活力、ATP含量和DBHase活力均明显增加,脾胃气虚证患者3项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交感神经中枢→交感神经→组织细胞代谢呈代谢性亢进特征,脾胃气虚证这种特征已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湿热 微观辨 Na^+K^+转运ATP酶 多巴胺Β羟化酶 慢性胃炎 脾胃湿热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证60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房家毅 赵建新 田元祥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对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气滞胃痛冲剂为对照药,对60例患者给与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观察1个月。结果:柴胡疏肝散加减组总有效率达98.3%,单个症状的消失率均在80%以上,优于气滞胃痛冲剂。提示:柴胡疏肝...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对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气滞胃痛冲剂为对照药,对60例患者给与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观察1个月。结果:柴胡疏肝散加减组总有效率达98.3%,单个症状的消失率均在80%以上,优于气滞胃痛冲剂。提示:柴胡疏肝散加减对肝胃不和证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 肝胃不和 中医药疗法 行气活血 理气行滞
下载PDF
清化饮对脾胃湿热证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一帆 李星 +4 位作者 朱亨炤 吴华嵩 陈佑民 杨春波 陈玉春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0年第5期391-392,共2页
目的:观察清化饮对脾胃湿热证大鼠T淋巴细胞活化及其分泌IL-2的影响。方法:以3H-TdR掺入法测定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及用ConA活化的小鼠脾淋巴细胞测定脾条件培养液(SCM)中IL-2水平。结果:脾胃湿热证大鼠自发性和ConA刺激的T淋巴细胞3H-... 目的:观察清化饮对脾胃湿热证大鼠T淋巴细胞活化及其分泌IL-2的影响。方法:以3H-TdR掺入法测定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及用ConA活化的小鼠脾淋巴细胞测定脾条件培养液(SCM)中IL-2水平。结果:脾胃湿热证大鼠自发性和ConA刺激的T淋巴细胞3H-TdR掺入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O01),T淋巴细胞分泌IL-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清化饮能显著降低该证大鼠T淋巴细胞自发性和ConA刺激的3H-TdR掺入水平(P<0.05,P<0.01),显著升高T淋巴细胞分泌IL-2水平(P<0.01,P<0.001)。结论:脾胃湿热证大鼠细胞免疫呈亢进状态,并伴有免疫调节功能减弱,清化饮具有调整细胞免疫应答和增强免疫调节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温热/中医药疗法 清化饮/治疗应用 大鼠
下载PDF
清热理气方治疗HP阳性胃炎脾胃郁热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卞兆祥 劳绍祥 +6 位作者 周福生 黄志新 杜标炎 崔琪珍 罗琦 欧阳宏 冯春霞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0年第6期356-357,共2页
为了进一步观察清热理气方治疗HP阳性胃炎脾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选择46例脾胃郁热证幽门螺 杆菌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三联疗法对照组。两组病人采用单盲法治疗。疗程各为4W。治疗组给 予清热理气方治疗。并在此基础上随... 为了进一步观察清热理气方治疗HP阳性胃炎脾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选择46例脾胃郁热证幽门螺 杆菌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三联疗法对照组。两组病人采用单盲法治疗。疗程各为4W。治疗组给 予清热理气方治疗。并在此基础上随证适当的加减。对照组由灭滴灵、阿莫仙、洛赛克组成。结果:对幽门螺 杆菌的根治率分别为治疗组44%、对照组61.90%,两组比较治疗组不如对照组,但统计结果无显著性意义(P >0.05)。以治疗前后炎症级别减少一个或一个以上者进行统计,治疗组中炎证的改善为84%,而三联疗法组 为61.90%,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型的临床治愈率,治疗组与三联疗法对照组 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总有效率的两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由此提示清热理气方是 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脾胃郁热证的有效方剂,为探讨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炎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胃炎 中医药疗法 脾胃郁热 清热理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